320 likes | 459 Views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张迎春 教育部陕西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Email:yingchunzcn@yahoo.com.cn.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什么?.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E N D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张迎春 教育部陕西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Email:yingchunzcn@yahoo.com.cn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什么? •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循环效应:一方面,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课程改革也因教师活跃的身影和创造的激情而充满活力。
1.教育理念的转变 •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 • 教师如何转变? 从以传授知识为本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学生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到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2.课程结构的转变 • 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定位: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新教材对教师的挑战 • 新教材降低了对教师教学的束缚,减少了教师对教科书的依赖,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统整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间。 • 新教材突出了方法论知识、伦理性知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4.新要求对教师的挑战 • 任务:构建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和教学 关系;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 要求: 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发展; 由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 由“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 由重考试结果转变为重教学过程; 由统一规格教学转变为多样化个性化教学 。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问题: 什么是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 校本教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研究活动 •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 教学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 • 行动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 • 课例研讨是校本教研的具体形式
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 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最终指向,目的在于改变学校的实际状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学校发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学校发展 • 要坚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 •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
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 是教师个人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是校本教研的基础。
教学前反思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高教学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 教学中反思 边教学、边反思,具有监控性。 • 教学后反思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同伴互助 是同校教师之间针对某些教学问题进行相互切磋,合作研讨,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标志。
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 • 交流 一般性信息沟通;专题研讨。 • 合作 正式的合作,具有立项课题;非正式的合作,共同研究感兴趣的、有意有价值的教学问题。 • 指导 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
专业引领 • 专业引领是专业研究人员参与校本教研,在其中发挥“引领作用”,使研究不断发展。 • 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其最有效的方式是“课例研讨”。
教师要读书 • 教育家的书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 ,加德纳:多元智能等 • 学科专业书: 1.教育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学科类:翟中和:细胞生物学,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 现代科技书 • 学习方法书
校本教研的一般程序 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再行动——解决问题。
问题 • 必须是教学问题 • 必须是真实的、日常的、实际的、教师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研究问题的选择 1.从教学目标中寻找问题 “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2.从教育现象入手寻找问题 3.从教育方法入手寻找问题 4.从教育经验入手寻找问题
设计 设计就是制订研究方案,规划相关行动。 任何研究活动,必须有设计。 大体可以规划研究什么?怎样研究?日程安排等。一般是指如何设计有关课例、如何备课、何时上研讨课、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地观察和收集资料等。
行动 行动就是根据设计方案开展活动。主要是上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或开展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开展自我反思、集体研讨、同伴互助等活动,及时提炼和整理。
反思 反思就是对有关行动进行审视、思考、分析。 参照标准:新课程理念;学生发展;教师发展。 反思结果要多样化呈现。
校本教研 就是一个基于学校、围绕学校实际、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最终提高广大教师专业素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校本教研靠什么来支撑? • 制度化的建设_____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应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长效机制, 不能临时突击, 做表面文章。 • 理论学习制度 • 课题研究制度 • 对话交流制度 • 案例分析制度 • 评价奖励制度 • 领导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 • 在案例分析中突破 • 在反思提炼中发展 • 在调查研究中改进 • 在互动交流中提升
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 基于学科的特点 • 基于课堂研究的实践 • 基于对学科教学有效性的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