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18 Views
无线通信工程. 姚彦教授 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 年 12 月 8 日. 第八讲. 无线通信的多址技术 ( 2 ). 码分多址. CDMA 技术的分类. 直扩码分多址( DS-FHMA ) 跳频码分多址( FH-CDMA ) 混合码分多址( Hybrid-CDMA ). CDMA 特点. 方法:窄带调制信号与伪随机序列( PN 码)直接相乘(直扩),或由 PN 序列控制载波发射频率(跳频),达到展宽频谱的目的。 性能: ( 1 )各用户使用同一频段,频谱效率较高; ( 2 )具有抗多径、抗干扰特性;
E N D
无线通信工程 姚彦教授 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12月8日
第八讲 无线通信的多址技术(2)
CDMA技术的分类 • 直扩码分多址(DS-FHMA) • 跳频码分多址(FH-CDMA) • 混合码分多址(Hybrid-CDMA)
CDMA特点 • 方法:窄带调制信号与伪随机序列(PN码)直接相乘(直扩),或由PN序列控制载波发射频率(跳频),达到展宽频谱的目的。 • 性能: (1)各用户使用同一频段,频谱效率较高; (2)具有抗多径、抗干扰特性; (3)采用RAKE接收机提高抗多径性能; (4)PN码具有类似噪声的性能; (5)发射谱密度低,信号隐蔽。
直扩码分多址(DS-CDMA) • 扩频方法: 用PN码进行乘法调制。 • 解扩方法:相关、匹配滤波等。 • 处理增益:G=W/B。 • 多址时存在远近效应。 • 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抗衰落特点。
工作原理 • 这是子码域上的正交分割。信号集采用互相正交的地址码序列,算符集采用地址码相关器。 i地址发 i1 Ci1(t) ij地址收 i2 Ci2(t) Cij(t) CiN(t) iN
工作原理(续) • 令发送信号为: nc(t)为一组和地址码性质相近的序列。
工作原理(续) • 这时nk的选址输出为:
工作原理(续) • 关于码型噪声的讨论。在忽略Lik,aij,Iij(t)各项的情况下,码型噪声取决于: 这实际上是全部地址码互相关之和。 • 如果:nc’(t)=0,地址码理想正交,属于正交分割; 如果:nc’(t)0,地址码非正交,属于非正交分割。 • 码分多址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尽量好的正交码组。
代码 C1 频率 C2 CN 时间 信道配置 • DS-CDMA信道配置图
DS-CDMA系统的参数 • 信息速率:原始信息的速率 • 码片(chip)速率:地址码速率 • 扩频比:码片速率和信息速率的比值 • 地址码周期、地址码码长 • 地址码的正交性及数目 • 地址码的同步及捕获性能
扩频的实现 • 扩频过程框图 发送码 发端已调信号 信息码 扩频 (模二和) BPSK 调制 载波 地址码
1 0000 000 0000 1110010 1110010 1110010 1110010 1110010 1110010 1 1 0 0 0001101 0000 1 1110010 0001101 0000 0001101 1110010 000 0001101 发端已调信号 扩频的实现(续) • 扩频过程波形 信息码 地址码 发送码
解扩的实现 • 解扩过程框图 接收 信号 收端信息码 接收信号 BPSK 解调 解扩 (相乘) (扩频) (解扩) 参考 载波 参考 地址码
1 000 0000 1110010 1110010 1110010 1110010 1110010 0 1 1110010 1 0 000 1 0 0000 0000 0000 0 接收信号 (扩频) 扩频的实现(续) • 解扩过程波形 参考 地址码 接收信号 (解扩) 收端 信息码
DS-CDMA关键技术 • 地址码的选择 • 地址码的捕获与跟踪 • 远近效应与功率控制
地址码的选择 • 介绍一种常用的地址码:PN码(伪噪声码)。 • 最典型的是m序列,即: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 移位时钟 m序列输出 T T T 模二 和
地址码的选择(续) • m序列的性质:类似于噪声,所以也称为伪噪声序列 -由n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m序列,其周期为2n-1。 -除全0状态外,n级移位寄存器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都在m序列的一个周期中出现,而且只出现一次。 -m序列中“0”码和“1”码个数大致相同。 -将m序列循环移位后还是一组m序列。 -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 2n-1 移位数 -1 0 1 2
地址码的选择(续) • m序列具有很好的自相关及互相关特性,因而在无线及移动通信中有广泛的使用。但是,应该注意m序列不是一种理想正交序列,因此当用户数增加时,会引入很大的码型噪声干扰。 • 如何选择正交码组? -对m序列的改进,如:插入一些“0”。 -构造新的地址码,如:Gold序列、Walsh序列。 • 良好自相关、互相关及正交的前提是地址码的同步,如果不能达到准确的同步,会引入附加的码型噪声,严重影响CDMA系统的正常工作。
地址码一帧 捕获 跟踪 地址码的捕获与跟踪 • 这是码分多址的一项关键技术,可以分为二个过程: (1)确定地址码的相位,称为捕获。 (2)维持地址码相位的同步,称为跟踪。 • 采用方法举例: (1)捕获可以采用匹配滤波器。 (2)跟踪可以采用延迟锁定环。
延迟锁定环 鉴相 低通 迟后码 相加 接收码 鉴相 低通 超前码 PN码 发生器 环路 滤波器 VCO 匹配 滤波器 地址码的捕获与跟踪(续) • 匹配滤波器和延迟锁定环的组合。
/Tc 1.5 -1.5 -0.5 1 -1 0.5 地址码的捕获与跟踪(续) • 延迟锁定环的鉴相特性
远近效应与功率控制 • 什么叫做远近效应? • 首先说明CDMA系统是一种干扰受限系统,这是由于地址码不可能完全正交。即使采用理想的正交码和理想的正交分割,但由于信道传输及同步电路的不理想,会产生码型噪声。 • 假定所有的用户发送功率都一样,则来自不同地址的码型噪声由于传输距离不同(即传输衰减不同)就会有很大的差别,特别对于那些距离很近的用户,产生的码型噪声将会很大,因而造成接收干扰的提高,有效用户数的降低。这就是CDMA系统的远近效应。
用移动台检测下行的衰落, 控制移动台的发送功率 移动台 基站 用基站检测上行的衰落, 并把信息发给移动台, 控制移动台的发送功率 远近效应与功率控制(续) • 解决远近效应的方法之一:功率控制 • 开环功率控制 • 闭环功率控制
DS-CDMA的优点 • 用户共享一个频率,无需频率规划; • PN码的正交性; • 远近效应:功率控制; • 具有软容量限制,用户越多,性能越差,用户减少,性能就变好; • 抗多径衰落:固有的频率分集; • 利用宏分集可以实现软越区切换; • 多用户干扰:PN码不完全正交; • 利用多用户检测提高系统性能和容量; • 利用多径,采用RAKE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跳频码分多址(FH-CDMA) • 实现方法:在发送端用PN码控制频率合成器,发射频率随PN序列在一定带宽跳变;在接收端实现本振的同步跳频,然后还原成某个固定中频,进行解调。 • 处理增益:G=W/B。 • 多址通信时没有远近效应。 • 具有良好的抗干扰特点。
发送信息码 发送信号 上变频 调制 中频 跳频 本振 跳频码 接收信号 接收信息码 下变频 解调 参考中频 跳频 本振 跳频码 捕获 跳频码分多址(续)(FH-CDMA)
进一步说明 • 采用跳频实现多址; • 每个地址分配不同的跳频序列; • 安全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 • 跳频同步跟踪是关键技术难点; • 存在深度衰落、存在频率碰撞问题; • 一般要求采用纠错编码和交织编码措施; • 纯跳频系统多用于军方抗干扰通信中。
概念 • 空分多址方法之一:蜂窝划分 • 空分多址方法之二:扇区划分 C B A B C A D D E F E H G H I F G
利用天线实现空分多址 • 控制用户的空间辐射能量; • 使用定向波束天线服务于不同用户; • 扇形天线是一种基本方式; • 自适应天线,效果更好; • 最适合和TDMA及CDMA系统结合。
关键技术问题 • 需要很好解决天线的自适应定向问题。 • 目标:天线具有良好的波束,并能对用户进行快速跟踪。 • 方法:天线阵技术和自适应技术。
混合多址技术 • 混合频分/码分多址(F/CDMA) • 混合直扩/跳频码分多址(DS/FH-CDMA) • 混合直扩/时分多址(DS/TDMA) • 混合跳频/时分多址(FH/TDMA)
混合频分/码分多址 • F/CDMA 宽带CDMA频谱 窄带CDMA频谱
混合直扩/跳频码分多址 • DS/FH-CDMA 其它码组信道 信道中的码组 DS/FH-CDMA系统频谱
直扩/时分多址(DS/TDMA) • 不同小区分配不同的扩频码; • 一个小区分配用户一个特定时隙; • 不存在远近效应; • 实际上是TDMA,扩频只是抗干扰。
跳频/时分多址(FH/TDMA) • 实际上是TDMA; • 一帧一跳; • 避免邻近小区同信道干扰问题; • 抗严重衰落和碰撞事件; • GSM标准采用,能成倍增加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