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10 Views
学习贯彻昌吉州十次党代会 十四届人大会议精神. 主讲:李青春. 目录. 主要内容. 一、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二、昌吉州未来五年发展战略. 三、今年的主要奋斗目标要求. 一、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实现翻番. 1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8.2.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702. 32.7. 551. 10.2. 225. 2005. 2010. 2011. 2005. 2010. 2011. 年增 15.1%. 年增 26.5%.
E N D
学习贯彻昌吉州十次党代会 十四届人大会议精神 主讲:李青春
目录 主要内容 一、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二、昌吉州未来五年发展战略 三、今年的主要奋斗目标要求
一、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实现翻番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8.2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702 32.7 551 10.2 225 2005 2010 2011 2005 2010 2011 年增15.1% 年增26.5%
一、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实现翻番 全州有四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稳居新疆十强,其中昌吉市、阜康市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行列。 700 678.5 339.3 2012 2005 2010 年增31。7%
一、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2、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85家,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由35.3%提高到53.2%。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六大农牧业生产基地”初步建成,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50%。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率达到45%。第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六大农牧业基地:粮食、棉花、种业、蔬菜、畜产品、特色林果
一、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3、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提升。 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有序推进,乌昌“半小时一小时”快速交通网加快建设。 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8亿美元,五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740.6亿元,行政管理体制、农业综合改革、国企改革继续深化。支持东三县发展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东三县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民生支出190.2亿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9元,年增119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806元,年增长729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一、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5、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明显加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团结、“新疆精神”、民主法治建设。
一、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6、团结稳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深入推进反恐严打斗争、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四项重点工作。
一、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7、坚持强素质、打基础、抓作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科学发展好班子、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培训、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
存 在 的 问 题 1、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创新能力还不够强;2、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突破,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不足以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3、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部分群众收入偏低,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还存在困难;4、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5、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反腐倡廉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 着眼新定位、瞄准新目标,立足州情,把握机遇,科学跨越,力争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率先实现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整体过万元,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跨越、富民强州”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三个率先”目标和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00 1000 551 32.7 2010 2015 2015 2010 年均增速16%以上 年增长2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五年累计3000 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昌吉市争取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东三县”实现后发赶超,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 678.5 2010 2015 年均增长30%以上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 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现代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3、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市逐步形成,城镇化率达到53%。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4、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到2015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率先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整体超万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年均增长11%以上。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5、社会建设和管理开创新局面。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教文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管理更加完善。力争用3年时间,在自治州成立60周年时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6、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建科学和水平明显提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驾驭现代市场经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风清气正、吏治清明、政通人和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跨越,准确把握州情特征和发展规律,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咬定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统筹强州与富民的关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是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州的理念,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提升工作举措,推动工作落实。
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四是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解放思想,变化变革创新,弘扬“新疆精神”,践行“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五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不动摇。认真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完善维稳长效机制,坚决做到“两个防止”,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六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供各级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一)抢占战略制高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全力推进准东崛起。着眼于建设国家级特大型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定位,高水平编制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项目,统筹推进准东“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三大通道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项目工作是核心”对策思路不动摇,到十二五末实现准东至重庆特高压输电工程电力外送,建立新疆重要的“疆电外送”基地。加快煤制天然气、煤制化肥、煤制烯烃、煤制二加醚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氯碱化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加快发展煤电冶一体化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煤电冶基地。科学规划建设准东生活服务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一)抢占战略制高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到2015年形成一个产值超1000亿元,5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实施“百亿企业”和百家“小巨人”企业成长工程,到2015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700家以上。
(一)抢占战略制高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坚持把培育特色产业摆在园区建设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项目,强化错位发展,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协调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园区发展格局。
(一)抢占战略制高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科学合理有序利用资源。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部署,以项目配资源,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加大煤炭资源开放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回采率。
( 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设施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新疆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1、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 • 2、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3、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 • 4、抓好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建设。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城市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动城镇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1、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高起点编制城镇规划,主动接受首府辐射,充分发挥同城效应,构造以“一个中心(乌鲁木齐)、东西两翼(沿乌昌公路带、312国道城市带)、三大支点(昌吉市、阜康市、奇台县)”为体系的城市群发展战略格局。打造乌昌半小时---一小时“经济圈”,把昌吉市、阜康市建设成为首府都市圈副中心,把奇台县建成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加快玛纳斯、呼图壁、吉木萨尔、木垒县城市建设,加强中心乡镇建设。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2、稳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 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 4、统筹区域融合发展。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培育新的产业支柱和经济亮点
1、做大做强旅游业。 2、发展现代物流业。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5、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
(六)深化改革, 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
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3、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 4、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七)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 不断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1、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 2、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创建工作。 • 3、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1、坚决打击“三股势力”、 民族分裂活动。 2、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以思想建设为根本,解放思想引领发展。 2、以领导干部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提升能力推动发展 3、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夯实基础支撑发展。 4、以作风效能建设为抓手,真抓实干加快发展。 5、以构建惩防体系为重点,廉洁从政保障发展。 6、以总揽全局为核心,协调各方共谋发展。
总 体 目 标 地区生产总值840亿元较2011年增长16%以上。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 30%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4亿元 40%以上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6亿元 17%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 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7元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0元 11%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一)、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 以七大民生工程为重点,继续开展民生建设年,做到惠民政策不变,支持力度加大。惠民项目19类100项,投资118亿元。 (七大民生工程:“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职业教育培训”、“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社会保障提升”、“城乡温暖”、“民政社会福利园区建设”、“全民创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