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70 Views
第 8 章 SMT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 1. 质量与质量控制的内涵 现代质量观认为质量是产品或系统满足使用要求特性的总和。其内涵包括: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等五个内在质量,以及时间性、经济性两个外延质量。为达到质量内涵的各种要求,需要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操作技能,这种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技术活动,就是质量控制技术。
E N D
第8章 SMT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 1.质量与质量控制的内涵 现代质量观认为质量是产品或系统满足使用要求特性的总和。其内涵包括: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等五个内在质量,以及时间性、经济性两个外延质量。为达到质量内涵的各种要求,需要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操作技能,这种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技术活动,就是质量控制技术。 质量控制(QC:Quality Contr01)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已从统计质量控制(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01)和全面质量控制(TQC:Total Quality Contr0l)发展到了全面质量管理(TQM)和质量功能配置(QFD)新阶段。不过,TQC和SQC还是质量控制采用的最普遍的两种方式。
全面质量控制是一种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对包括市场调查、设计研制、采购、生产工艺准备、制造、检测、包装储运、销售支付、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维修等质量循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的技术。它将质量控制工作延伸到制造过程结束后的外部时间空间,即包含线内控制又包含线外控制。其特点是体现出以“事先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观。
统计质量控制有三种基本方法: (1)用正交设计与参数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质量的线外质量控制; (2)控制图法,即记录质量参数的波动数据、设置控制界限,以发现并控制异常数据波动点; (3)抽样检查,即在不同时间段随机抽取一定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质量保证体系 (1)体系结构的完善化。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应该完善,能覆盖质量保证标准要素的内容,机构合理,各要素有部门负责管理,例如:工艺、设备、检验(包括元器件、材料检验和产品质量检验)、外购、外协(设备、PCB等)、设计、包装等。 (2)体系运作的有效性。体系应能有效动作,并应制作相应的程序文件,经常进行评审以及时纠正问题,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 (3)体系文件应完整,质量记录齐全,能反映实际工作情况。 (4)体系内部质量信息应能及时传递,以增强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生产管理 1.工序管理办法 (1)有一套正规的生产管理办法,如规定有首件检查、自检、互检及检验员巡检的制度,工序检验不合格不能转到下道工序,SMT生产首件产品中现场工艺运行流程如图11-2所示。 (2)有明确的质量控制点 SMT生产中的质控点有:锡膏印刷、贴片、炉温调控。 对质控点的要求如下:现场有质控点标识;有规范的质控点文件;控制数据记录正确、及时、清楚;对控制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定期评估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缩写)循环和可追溯性。
2.工艺文件 主要工序都有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工人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现场可以取得现行有效版本的工艺文件。 3.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控制 分清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工艺参数的重点监控。在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工作的工人要通过培训考核,对这些工序的设备、工具、量具等均应特别重视。
4.产品批次管理 成批生产的产品有批号、批量等标识可以追溯(如通过计划文件、工序卡、随工单等)。 5.不合格品的控制 有一套合格品控制办法,根据不同情况由不同的人和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 通常组件板返修过程中,其厚/薄膜PCB返工不应超过两次再循环,SMA的返修不应超过三次循环。
6.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由于SMT设备大部分均为进口,价格昂贵,无论是操作还是用后维护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有一套设备管理办法,关键设备应由专职维护人员点检,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的状态。以贴片机为例,在实际操作中定人、定机,按日、月和班次采集原始数据,把贴片机每天、每班次的运行状态填入《贴片机运行状态一览表》,统计每天产量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并将每班次、每台设备贴装率绘制成《贴片机运行状态监控图》,对每台设备的状态实施跟踪与监控,当某班次某台设备贴装正确率低于99.95%时就视为异常,需要找出异常的原因,然后立即进行处理。同时在每月初,各维修工对自己所负责的设备在上月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进行总结、分析,并填写《一月设备运行状态总结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并及时加以维护和修理。
7.生产环境 生产现场有定置区域线,楼层(班组)有定置图,定置图绘制符合规范要求;定置合理,定置率高,标识应用正确;库房材料与在制品分类储存,所有物品堆放整齐、合理并定区、定架、定位,与位号、台账相符;凡停滞区内摆放的物品必须要有定置标识,不得混放。 在清洁文明方面应做到:料架、运输车架、周转箱无积尘;管辖区的公共走道通畅无杂物,楼梯、地面光洁无垃圾,门窗清洁无尘;文明作业,无野蛮、无序操作行为;实行“日小扫”、“周大扫”制度。 对现场管理有制度、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立体包干区(包括线体四部位、设备、地面)整洁无尘,无多余物品;能做到“一日一查”、“日查日清”。
生产线的辅助环境 (1)动力因素。SMT设备所需动力通常为二部分: 电能与压缩空气。其质量好坏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而且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①压缩空气。SMT生产线上, 设备的动力是压缩空气, 一台设备上少则几个气缸、电磁阀 , 多则二十几个气缸与电磁阀,压缩空气应用统一配备的气源管网引入生产线相应设备,空压机离厂房要有一定距离;气压通常为0.5~0.6Mpa,由墙外引入时应考虑到管路损耗量;压缩空气应除油、除水、除尘,含油量低于0.5×10-6。 ②采用三相五线制交流工频供电。所谓三相五线制交流工频供电是指除由电网接入U、V、W三相相线之外,电源的工作零线与保护地线要严格分开接入;在机器的变压器前要加装线路滤波器或交流稳压器, 电源电压不稳及电源净化不好, 机器会发生数据丢失及其它损坏。
(2)SMT车间正常环境。SMT生产设备是高精度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对于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 应放置于洁净厂房中(不低于《GB73-84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的100000级)。 温度:20℃~26℃(具有锡膏、贴片胶专用存放冰箱时可放宽); 相对湿度:40%~70%; 噪声:≤70dB; 洁净度:粒径≤5.0 ≥0.5(μm),含尘浓度≤3.5×105 ≥2.5×104(粒/m2)。 对墙上窗户应加窗帘, 避免日光直接射到机器上, 因为SMT生产设备基本上都配置有光电传感器, 强烈的光线会使机器误动作。
(3)SMT现场还应有防静电系统,系统及防静电地线应符合国家标准。(3)SMT现场还应有防静电系统,系统及防静电地线应符合国家标准。 (4)SMT机房要有严格的出入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严格的工艺纪律。如:凡非本岗位人员不得擅自入内,在学习期间人员, 至少两人方可上机操作,未经培训人员严禁上机;所有设备不得带故障运行, 发现故障及时停机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 排除故障后方可开机;所有设备与另部件,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拆卸, 室内器材不得带出车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