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59 Views
金 坛 市 实 验 幼 儿 园. 教师提问策略与. 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董丽慧 2010 年 4 月 28 日.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一、研究背景.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应成为现代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 孩子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 , 然而目前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幼儿很少主动提问题 , 问题意识不强。 教师提问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旨在通过探索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解决幼儿只听讲,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促进幼儿问题意识的不断发展。.
E N D
金 坛 市 实 验 幼 儿 园 教师提问策略与 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董丽慧 2010年4月28日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一、研究背景 •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应成为现代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 • 孩子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然而目前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幼儿很少主动提问题, 问题意识不强。 • 教师提问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 本课题旨在通过探索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解决幼儿只听讲,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促进幼儿问题意识的不断发展。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二、概念界定 • 教师提问: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幼儿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幼儿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幼儿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幼儿三方面联系的桥梁。 • 问题意识: 表现为幼儿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幼儿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三、研究目标 • 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 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四、研究内容 • 科学活动中教师课堂提问的课例研究。 • 教师提问的有效策略研究 • 幼儿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五、研究方法 • 在建题阶段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 • 在实施阶段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 • 在结题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六、研究步骤 • 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 • 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12月) • 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七、研究过程 • 学习思考,理清研究思路。 2. 明确方向,制定提问原则。 3.聚焦课堂,加强课例分析。 4.归纳总结,提炼提问策略。 5.不断探究,拓展研究内容。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1.学习思考,理清研究思路。 (1)拜书本为师。 (2)拜智者为师。 (3)拜能者为师。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2. 明确方向,制定提问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科学性原则。 (6)适度性原则。 (7)明确性原则。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3.聚焦课堂,加强课例分析。 • 课堂就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检验我们研究效果的主途径。本课题是基于行动的教育现场研究,我们注重课堂观察和课例研讨。我们要求所有的老师以课题的思想为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反思。课题组其他教师也要对研究课进行研讨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法。并进行一课多研的形式,总结出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促进幼儿问题意识的发展。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一课两研: 大班科学活动《牢固的纸桥》 姜颖老师在上二研 徐彩云老师在上一研
金 坛 市 实 验 幼 儿 园 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 小班科学:水果制作坊(陈希曼) 中班科学:沉与浮(师霞) 小班科学:听听猜猜(董丽慧) 中班科学:有趣的光(薛黎霞)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4.归纳总结,提炼提问策略。 (1)创设宽松环境,使幼儿敢问。 (2)把握提问时机,让幼儿想问。 (3)优化教师提问,使幼儿会问。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2)把握提问时机,让幼儿想问。 ①提问于幼儿的困疑处。 ②提问于幼儿的争议处。 ③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 ④提问于矛盾出现时。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3)优化教师提问,使幼儿会问。 ①提出重点问题,使幼儿在“重”处“问”。 ②提出难点问题,使幼儿在“困”处“问”。 ③提出递进性提问,使幼儿在“悱”处“问”。 ④提出启发性提问,使幼儿在“异”处“问”。 ⑤提出延伸性提问,使幼儿在“延”处“问”。 ⑥及时追问,使幼儿在“悟”时“问”。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5.不断探究,拓展研究内容。 (1)创设问题环境,扩展问题空间。 ①问题角:收集展示幼儿的问题。 ②主题墙:围绕问题进行探究。 ③科学区:幼儿的问题得以延伸。 ④自然角:观察寻找问题的答案。 (2)观察一日活动,扩展提问时间。如:每日一问。 ①课题观察记录表。 ②幼儿问题记录表。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八、研究效果 • 初步建构了能激发幼儿问题意识的提问策略。 • 形成了各年龄段“基于问题的园本化科学活动”课例。 3.培育了幼儿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潜能。 4.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小 班 提问的趣味性策略 提问的针对性策略 提问的感染力策略 宽松的心理环境策略 提问的年龄特点策略 提问的开放性策略 提问的科学性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策略 提供充足时间策略 中 班 提问的启发性策略 提问的目的性策略 提问后的追问策略 大 班 提问的层次性策略 提问的冲突性策略 提问的延伸性策略 1.初步建构了能激发幼儿问题意识的提问策略。 绿色圈表示: 小、中、大班科学教学活动中共同适用的策略 蓝色圈表示: 更适合在小、中、大不同年龄段运用的策略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2.形成了各年龄段“基于问题的园本化科学活动”课例。 • 小班:《听听猜猜》、《冬爷爷来了》、《萝卜》、《水果制作坊》、《小嘴巴尝一尝》、《有趣的风车》等。 • 中班:《颜色变变变》、《有趣的盖子》、《给纸宝宝洗澡》、《有趣的螺旋形》、《沉与浮》、《有趣的陀螺》、《五彩的陀螺》、《有趣的光》、《制作弹性玩具》等。 • 大班:《豆宝宝排队》、《什么东西能导电》、《怎样让纸落得快》、《左手和右手》、《磁铁的奥秘》、《有趣的花纹》、《有趣的旋转》、《牢固的纸桥》等。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3.培育了幼儿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潜能。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4.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论文: 1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1篇论文获省一等奖, 多篇论文获省二、三等奖。 案例: 8个科学活动案例在常州市刊物发表, 2个案例分获常州市一、二等奖。 评优课: 1个活动获省评优课三等奖, 1个活动获市评优课二等奖, 多个活动在市级开放。 专业成长: 1名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 2名教师被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 1人被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
教 师 提 问 策 略 与 幼 儿 问 题 意 识 培 养 的 实 践 研 究 九、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 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个别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还很弱,反思能力和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各年龄段幼儿的提问特征还需进一步探究等。 (二)今后的设想 1.通过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继续实验并探索激发幼儿大胆质疑、有效提问的教师提问策略,进一步完善策略系统。 2.理论联系实践,探究小、中、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提问的特征和问题意识发展的目标框架。 3.通过对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跟踪、调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金 坛 市 实 验 幼 儿 园 谢谢大家!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