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921 Views
太原武宿机场改扩建工程 暖通空调设计及思考. 主讲人:苏 敏 芳. 航站楼总体夜景. 第一部分 改扩建工程概况. 一 . 项目总论 1. 机场改扩建的必要性 1.1 太原武宿机场是国内民用航空运输的干线机场 , 首都机场的主要备降机场之一 , 在我国北方民航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机场航空运输业务量增长迅速,旅客吞吐量由 2000 年的 46 万人次达到 2005 年的 212 万人次, 5 年时间吞吐量增加近 5 倍,提前 6 年达到原规划设计时 2010 年的生产能力。现有的机场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业务量的要求。
E N D
太原武宿机场改扩建工程 暖通空调设计及思考 主讲人:苏 敏 芳
第一部分 改扩建工程概况
一.项目总论 1. 机场改扩建的必要性 • 1.1 太原武宿机场是国内民用航空运输的干线机场,首都机场的主要备降机场之一,在我国北方民航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机场航空运输业务量增长迅速,旅客吞吐量由2000年的46万人次达到2005年的212万人次,5年时间吞吐量增加近5倍,提前6年达到原规划设计时2010年的生产能力。现有的机场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业务量的要求。 • 1.2 因为太原与北京的降雨量、风速、平均总云量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气候条件优于天津、石家庄、大连,因此为承办2008年奥运会,民航总局确定太原为首都机场的备降机场。使改扩建工程更加刻不容缓。 • 2. 改扩建内容: • 民航总局与省政府都认为今后几十年迁建机场一是不现实,二是也没必要,主要是着眼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降机场,在现太原机场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改扩建主要包括两部分: • 2.1 飞行区:按照满足A380型飞机备降的需要进行,扩建停机坪,延长跑道,由3200m延长到3600m,新增平行滑行道,建设飞行区配套设施。
2.2 航站区工程按照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600万人次以上设计,本次新建航站楼5.5万㎡,改造旧航站楼2.7万㎡,同时建设航站区的 • 公共配套设施。 • 2.3 本次改扩建是太原机场建设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也是全省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总投资15.45亿元,按照2015年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7万吨,飞机起降7.1万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2300人次设计,2009年全部完成。 • 飞机场扩建对山西讲是规模较大的,但比起全国三大航运中心之一的广州来说仅仅相当于广州机场的一条腿,是很小的一部分。 • 3. 建筑介绍: • 3.1 原有航站楼情况: • 原有航站楼面积:2.7万㎡,总投资2.7亿元,94年11月建成,95年正式投入运营,由于建设时间早,暖通空调、电气等设施已经进入维修期,空调机组等经过多年运行,噪声大、出力低,加之全空气系统没有回风管(设计利用顶棚回风)等问题,造成航站楼夏季闷热,冬季温度达不到,直接影响了航站楼的空调效果和舒适性。
3.2 新航站楼是机场改扩建的核心,是机场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2005年9月~12月进行了新航站楼的建筑方案的国际征集,共有5家国内外设计公司入围,并邀请多个国内专家进行评选,经省委、省政府确定英国阿特金斯公司的设计方案为中标方案。该方案是一个符合大型现代化机场运行要求的航站楼方案。该设计公司是以飞机场航站楼设计为主。2006年5月完成初步设计,2006年底完成施工图设计,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报批、边设计、边施工),2008年奥运之前正式竣工运营,现在已经使用一年了,效果良好,甲方也很满意,要求旧楼改造均按新楼的模式做。 • 3.3 新航站楼建筑布局: • 新航站楼采用斜向发展方案,位于现有航站楼东侧,与原航站楼成45度角。新楼平面内有三个庭院,暗喻“三晋文化,三泉汇聚”建筑外观形体似展翅飞翔的大鸟,又像一个三角翼飞行器,突出了“三晋起飞”的主题。 二.外形
二.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太原武宿机场改扩建工程新航站楼。 建设地点: 太原武宿机场。 建设单位: 太原武宿机场改扩建工程指挥部。 太原武宿机场位于太原市东南方向,距太原市13.2公里,位于榆次市西北方向,距榆次市12公里,新扩建航站楼位于现有航站楼的东侧,扩建完成后将与现 状航站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大型空港建筑.飞行区等级为4E.现有航站楼设计目标年为2005年,建筑面积约为25800平方米,扩建后设计目标年为2015年,旅客年吞吐量为600万人次,航站楼主体建筑面积将达到79748平方米.新航站楼分为国际部分和国内扩建部分,规划于现有航站楼东侧,邻近现有跑道,扩建的国内部分主体将向西延续与现有航站楼相连接,新建的国际航站楼部分和国内部分围绕三个庭院布置,形成短指廊.本期地上扩建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航站楼部分为2.1万平方米,指廊建筑面积为3.4万平方米,含备降面积4000平方米。
航站楼为二层半式流程,一层为到达层,层高为7.3m,主要布置到港迎客厅,到港行李提取厅,行李分检厅,贵宾用房,远机位候机厅及设备用房.二层主要为出发大厅,平均层高约为24m,主要布置迎送区,值机区,安检区,商业区和内部办公用房等,其间局部设有夹层,层高为3.8m,作为到港通道.整个航站楼改扩建完成后将成为一个国家中型省会干线机场。
第二部分 暖 通 空 调 设计
一.设计内容和范围 1. 新建航站楼空调系统 2. 新建航站楼通风及防排烟系统 3. 新建航站楼采暖系统 4.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二.冷热源设计 1. 本工程采暖热源和空调冷热源均引自机场新建动力区.新建动力区设在本候机楼的东部偏北方向,距本工程直线距离约500米.动力区内设有锅炉房.冷冻站.变配电和消防水池.水泵房以及附属用房,整个机场除机务区以外的航站区建筑.生活区建筑的冷热源均由该动力区通过外网统一供给各单体建筑. 2. 本设计空调总冷负荷8521.2kW,空调总热负荷6892.7kW,空调总冷热量由动力区冷冻机房和锅炉房通过室外空调供回水管网提供.夏季输送7.3~12C的冷冻水,冬季输送60~50C的热媒水,冬夏季进行转换. 3. 本设计采暖总热负荷为1992.7kW,采暖总耗热量由动力区锅炉房 通过室外采暖供回水管网提供,采暖热媒为85~60C的低温热水。
四. 空调机房和空调系统划分 本工程共设空调机房13个,其中一层到达层10个,二层出发层2个,夹层1个.空调各系统的划分均按照建筑平面位置,使用功能以及防火分区来进行.
航站楼•空调机房设置 1#空调机房设在A区,设置有一台空调机组,供一层国内远机位候机厅区域 ;2#空调机房设在A区,设置有五台空调机组,供一层前厅 夹层走廊和二层侯机厅和餐厅 ;3#空调机房设在A区,设置有四台空调机组,供一层国内行李提取厅和二层迎客厅 ;4#空调机房设在B区,设置有五台空调机组,供一层国内 国际行李房 夹层走廊和二层迎客厅 ;5#空调机房设在B区,设置有五台空调机组,供一层前厅和咖啡茶座 一层国际行李提取厅和国际到达边检通道 ;6#空调机房设在C区,设置有四台空调机组,供夹层走廊 二层侯机厅和餐厅 ;7#空调机房设在C区,设置有四台空调机组,供二层侯机厅和零售,餐厅 ;8#空调机房设在E区,设置有五台空调机组,供一层国际远机位侯机厅 夹层走廊和二层侯机厅 ;9#空调机房设在E区,设置有两台空调机组,供一层国际远机位侯机厅 二层侯机厅和餐厅 ;10#空调机房设在E区,设置有三台空调机组,供夹层走廊 二层候机厅和餐厅 ; 空调机房 DDC控制中心 一层平面
航站楼•空调机房设置 空调机房 11#空调机房设在夹层A区,设置有两台空调机组,供二层侯机厅和零售 ; 夹层平面
航站楼•空调机房设置 空调机房 12#空调机房设在二层B区,设置有三台空调机组,供二层国际安检区 国内餐饮和迎客厅 ;13#空调机房设在二层C区,设置有两台空调机组,供二层国际安检区 ; 二层平面
五. 空调气流组织和送风方式介绍 一层迎客大厅.商业.远机位候机厅.行李提取.海关.检验.检疫.二层商业等大空间均采用一次回风低速单风道定风量全空气系统,旋流风口SDB-Q顶送风,集中式回风,回风口采用单层百叶式风口. 二层离港大厅采用低速单风道定风量全空气系统,由于空间高大,为节约空调系统的能耗,采用中下部两侧喷口对喷送风,一侧自动温控圆型喷口ATMKG设置在值机柜台屋顶上方,另一侧自动温控双层百叶ATH设置在北外墙处的空调柱内.集中下回风. 二层候机厅采用低速单风道定风量全空气系统,自动温控可变线型风口ATVTL侧送,集中回风.靠近外侧玻璃幕墙区域设地面送风口,直接抵消冷热负荷及防止冬季玻璃结露.另外在部分区域设地面送风塔喷口侧送风. 夹层走道采用低速单风道全空气系统,双层百叶风口侧送风,集中回风,回风口采用单层百叶式风口. 贵宾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送风口采用方形散流器,回风口采用门铰式(带滤网)单层百叶风口.
六.组合式空调机组段位功能介绍 空调加湿:空调机组内采用湿膜加湿器,用于冬季加湿.采用此种湿膜循环水加湿方式,即节水节电,还可以有效的阻垢防菌..新风机组内采用湿膜加湿器,用于冬季加湿.由于加湿量小,机组尺寸紧凑,采用湿膜直排加湿方式 . 本工程空调机组均采用YSM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落地安装.空气 处理流程如下: 新回风混合——初效过滤——F58G(或F58F)电子空气净化(配套CPZ段及紫外线灯)——表冷器(冬季加热,夏季冷却)——湿膜加湿器——送风机——送入空调区域 组合式空气处理机中加电子净化段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室内环境的空气品质.
七.其它功能房间空调介绍 在一层电话进线间.消防控制中心以及登机廊等处均设置VRV型分体空调.一.二层弱电小间采用恒温式机房专用空调,主控室采用恒温恒湿式机房专用空调.
八. 空调水系统介绍 • 本工程空调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冬夏通过动力区控制装置进行转换. • 空调水系统主入口设置在D区空调水系统机房内,空调水系统主干管为异程式布置,分别供给各个空调机房.
十.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本设计在变配电室.卫生间.厨房.餐厅等处均设置了机械排风系统,每个房间设单层式百叶排风口.由集中式排风机通过排风管统一排至室外. 变配电室: 换气次数8次/h 卫生间: 换气次数 10次/h 厨房: 换气次数 40次/h 餐厅: 换气次数 3次/h 自然通风及排烟:本建筑属空港建筑,绝大部分的檐口高度小于24m,建筑分类属于多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由于本建筑为大空间,超常规建筑,因此引入了``消防性能化‘’的概念进行设计,本工程在二层出发大厅和候机厅外墙檐口下方设置了大面积的电动排烟窗 机械防排烟系统:本设计在一层和夹层的内走廊,行李提取厅以及二层餐厅.商店等防火单元处均设置了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采用多叶排烟口 ,平时关闭,着火时电动并开启联锁排烟风机启动进行排烟,当排烟温度超过280C时,排烟风机前的排烟防火阀熔断关闭,同时排烟风机停止运行.
十一.采暖系统设计 本着节约.舒适.运行费用低的原则,本工程在靠近外墙周边区域设计了散热器采暖系统. 1. 本工程采暖系统均为水平双管下供下回同程式系统,一层采暖主干管敷设在地沟内,夹层采暖主干管敷设在3.5米夹层吊顶内,二层出发大厅及候机厅主干管敷设在7.3米层吊顶内. 2. 本工程采暖入口装置共设置三个,采暖入口装置一设在B区东北角A22~A31轴线处,所带采暖系统包括A.B二区的A.B.C.D.E.F.G系统和夹层的R.S系统以及出发层的a.b.c.d.e.f环路和连廊层采暖系统,采暖热负荷为1035.9kW,采暖系统阻力为14kPa.采暖入口装置二设在D区东侧C13轴线处,所带采暖系统包括C.D二区的H.J.K.M.N系统和夹层的T.V系统以及出发层的g.h.j.k.m.n环路,采暖热负荷为1025kW,采暖系统阻力为13kPa.采暖入口装置三设在D区东侧C21~D1轴线处,所带采暖系统包括E区的P.Q系统和夹层的W.X系统以及出发层的p.q采暖系统,采暖热负荷为430kW,采暖系统阻力为12kPa. 3. 采暖系统各环路均设置控制阀和平衡阀,以保证各系统的检修及环路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