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 族群簡介.

dawn-bry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太魯閣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太魯閣族

  2. 族群簡介 • 太魯閣族人口約2萬2千多人(96年6月數據),在距今大約三、四百年前,從南投縣境內越過中央山脈奇萊山,克服自然環境的險峻,沿著立霧溪山谷向東遷移,數百年來已經和南投原鄉發展出不一樣的民族風貌,他們曾經歷抗日最長的戰爭,長期以來,也曾胼手胝足的一起開創族人的未來。行政院於民國93年1月正式公布太魯閣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二族,族人的努力終於在數十年後完成正名的心願。太魯閣族人除了擅長的狩獵、編織以外,目前還保有傳統的製刀匠和巫術,每年也都會舉辦祖靈祭,尤其是關於祖靈的彩虹橋傳說更是具備淨化人心的特別意義。由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美景天成,目前已經成為聞名國際的觀光景點。

  3. 分布地區 太魯閣族大致分佈北起於花蓮縣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即現行行政體制下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少部份的卓溪鄉立山、崙山等地。

  4. 文化特質 • 傳統上,過去太魯閣族的男性,婚姻條件是獵首及具有高超的狩獵技巧(唯有已獵首過及擅於狩獵,男子才有資格紋面),其次是守規矩與心地好,有財產及身體強壯則是更次要的條件;女性的首要條件是會織布(女子會織布才能紋面,紋面的女子才算是美麗的),其次則為勤勞、會持家及心地好。而在男女關係之間,傳統祖靈的信仰及恐懼深植於人心之中,因此族人有著極嚴格的規範:不允許未婚的青年男女或已婚的人有越軌的行為或動作。 • 太魯閣人的求婚儀式,必先徵得女方同意後行之,同時求婚的重要內容是議定男方的聘禮、工作天,及女方的嫁妝。婚禮在新郎家中舉行,媒人手持一瓢水向神靈祈禱,雙方主婚人用食指浸入水中表示不悔。太魯閣人相信生育是由鬼靈所主宰的,因此有種種的禁忌與祈禱的方式祈求賜予他們小孩,嬰兒出生後用竹刀切斷臍帶,將胞胎埋於底下。嬰兒生下後,由祖父或其父親為嬰兒取名,小孩名後連其父名,也有少數連母的,以示有血統的關係。這種命名的方式,稱為「親子關係的連名制」,通稱為「父子」或「母子(女)」連名制。

  5. 在太魯閣族人的部落中,由成員共同推舉聰明正直的人為頭目。頭目對外代表部落,對內維持部落的安寧和諧、解決仲裁紛爭。頭目及其他幹部都是無給職的,其唯一享有的權利是部落的人家舉行慶典時總會受到邀請。部落在對外的關係上,獵區的保護是全體部落成員的共同責任,每個部落均有固定的獵區,打獵行為不僅是在維持生計,也由於狩獵團體的組合,形成部落男子之間共同承擔責任的團體意識。在太魯閣族人的部落中,由成員共同推舉聰明正直的人為頭目。頭目對外代表部落,對內維持部落的安寧和諧、解決仲裁紛爭。頭目及其他幹部都是無給職的,其唯一享有的權利是部落的人家舉行慶典時總會受到邀請。部落在對外的關係上,獵區的保護是全體部落成員的共同責任,每個部落均有固定的獵區,打獵行為不僅是在維持生計,也由於狩獵團體的組合,形成部落男子之間共同承擔責任的團體意識。 • 「紋面」亦即漢人所謂「刺青」,太魯閣語稱「巴大斯克拉斯」,是太魯閣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特色,「紋面」的理由男女不同,男子16-20歲,為表示成年及獵過敵人的頭才「紋面」。女子則為16-20歲,表示成年及漂亮。如今已不再沿襲,只有少數相當年紀以上的太魯閣族老人臉上,才能看到這個歷史痕跡。 • 「傳統織布」(得米弄‧卡巴安)在太魯閣族的傳統理,是女子婚前必備的才藝本領,織布原料來自「苧麻」,而整個製作過程非常繁瑣,概分為: 1.採麻抽絲。 2.理絲紡線。 3.連線紡球。 4.接球紡團。 5.灰煮淋曬。 6.理團紡帶。 7.套帶織布。

  6. 「木琴」──太魯閣語稱「打庫茲」意義同竹口簧片,傳統木琴製作不易,音只有四階,即Le、Mi、So、La,製成聲音清脆響亮的木琴,木琴的音質好壞與樹木的長短、乾濕及粗細有著極大關係,男女皆可敲奏。 • 太魯閣族傳統舞蹈較保守,以女性為主,大都以隨興哼唱,即席起舞方式表演,男性舞步簡單且多以左右前後跨步方式為主。

  7. 宗教信仰 • 太魯閣族的祖靈信仰是以祖靈為中心的集體意識,巫師的醫療與祭司的祈福是這個部落重要的傳統習俗(Gaya),是一個社會組織、宗教信仰,原本的出發點是以疾病的治療為基本觀念,進而延伸至祖靈祭典、公祭、私祭的傳統領域。太魯閣族的人認為,所有的疾病、災難乃是源自於神鬼責罰與觸怒祖靈所形成,因而必須經由對於祖靈的供食慰藉來獲得解決,這是一個傳統的醫療制度,其儀式的進行象徵著與祖靈的溝通。 • 為確保「gaya」能確實被部落住民遵守,部落內設立三個職位以監督成員奉行,頭目、祭司及女巫,職掌各異。頭目已如前述處理世俗事務,對違反祖靈的行為,秉公判決,族人必須服從,否則會引起眾怒、受到群毆或遭驅逐出社,惟一可更改判決者,即率親族出草獵頭,若成功無傷而返,證明無罪,則仍可受祖靈保護,其他族人不會再有異議。祭司則在固定時節指導其他族人依祖先的慣習舉行祭儀,按一定的農作週期播種、收割,並負責在祭典中向祖靈祈求農作豐收,出獵成功,族人平安。女巫的任務是在疾病及災害產生時,施法判明其原因。

  8. 祭典傳說 • 「祖靈祭」:每年七月小米收割後,是太魯閣族祖靈祭的重要季節。屆時由頭目或長老議訂時間,當日天未亮時,全社男子均抵祭場,每人手持插有黏糕、豬肉之竹棒,是為奉獻祖靈之供品。俟祭典完畢,即須當場食用完祭品,且沿途返家時需越過火堆,而與祖靈分離。

  9. 工藝 • 「紋面藝術」:紋面在男子是成年與勇敢的象徵,女子是成年與美麗的象徵。

  10. 「織布藝術」 • 織布是女子的工作,全家人的衣著、被單等都仰賴婦女一針一線織成,其技術在台灣各族原住民中可說是一流的。織布的材料取自苧麻的樹皮,經剝麻、刮麻、取線、煮麻、染色等繁瑣手續後才能織布。女子自幼就必須學習織布,織布的技術精湛與否,也是部落中評斷女子能力與社會地位的標準,女子織布技藝超群,便會在部落中受到崇敬,也能成為勇士競相追求的對象。

  11. 「貝珠衣」:綠豆顆粒般之白色貝珠,穿綴於服飾,成為太魯閣族的衣飾文化。貝珠衣最尊貴者為部落領袖或獵首英雄,於凱旋賦歸參與盛會時之穿著,生產後,男方送給女亦是結婚時重要之聘禮,另珠裙、珠帽、綁腿亦可用貝珠串成。珠裙常用於訂婚或女子方家長之謝禮,珠帽則為頭目所佩戴。

  12. 建築 • 「太魯閣族」家屋特徵為豎穴居、積木式構造,並以斜撐來補強家屋構造,家人過逝時遺體埋葬在床下(表示永遠同在及保護家人),庭外建有一個撐高防鼠的倉庫,各部落較高處建有瞭望台防敵人侵襲。主要建材如下: • 樑及柱:硬木及蛇木為樑及柱。 • 牆壁:竹片對壘。 • 屋頂:茅草樹皮或桂竹。

  13. 太魯閣族男女區別: • 男子: 很正直、勇敢、誠實、善於狩獵。 • 被稱為「英雄」者,是曾獵過5 - 6個敵人的首級,叫「英雄」。 • 被稱為「男子漢」者,是曾獵過1-3個敵人首級者,叫「男子漢」。 • 女子: 善於織布、勤於家務、遵守婦道

  14. 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史 太魯閣族抗日戰役不同於霧社事件,霧社事件是抗暴。而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是為了保護土地、生存、財產,抵抗入侵者日本軍警。自 1895 年日本據台後的第二年( 1896 年),因不尊重族習俗或侵佔土地,一連發生數次衝突,如 1896 年 12 月下旬的新城事件, 1897 年 1 月 10 日三棧事件, 1897 年 2 月 6 日加灣事件, 1906 年 7 月 31 日威力事件。日本據台近二十年,太魯閣族仍未屈服予日本的統治,頑強抵抗入侵者,因此於 1914 年 5 月 7 日日本動員軍警二萬多人,兵分三路,夾擊太魯閣族部落。東部分二路警察部隊:一路由 Taijig 沿立霧溪,進入中央山脈。另一路 Tmunan 沿木瓜溪,攀登而上進入中央山脈。西部一路,由總督佐久間親自率領正規軍隊,在合歡山集合,自奇萊而下。三路部隊,在 Bhuraw 山包圍,夾擊太魯閣族男丁約 2500 至 3000 人。太魯閣在山區、河邊、河床,仍頑強抵抗,將近三個月之久尋。 不敵日軍警精良武器,及優勢兵力,因死傷慘重,於三個月後在八月中棄械。而後太魯閣族人,以立石頭為被降服的記號。太魯閣族的祖先,留下可歌可泣輝煌歷史新頁。

  15. 神奇的竹口簧琴音樂 • 「口簧琴」(LoBag)係以桂竹片中間切空,鑲入一金屬片(以銅片為主),或就竹片本身切割時,不完全切斷,留置中間細長竹片並予以削薄,兩側繫以細繩,左手指纏住左側細繩固定,右手指拉扯右側細繩,使其震動發音,竹片置於嘴巴前緣,以口部作為音箱,並由口腔內空間的大小轉換來區分音階,而這種傳統樂器,由演出者操作起來,可聽得陣陣輕快的樂音。目前已少有老一輩的人會吹奏,而是經口述讓年輕人漸漸學習吹奏而製作,據知已失傳百餘年。曲目有呼喚人來同享獵物之歌、情歌、歡樂歌、打獵歌、古調等,主要是語言表達、連絡、表達愛情及跳舞歡樂時用。

  16. 木琴 • 木琴是太魯閣族特有的傳統樂器,由桐木製成,屬敲擊樂器的一種,大多於傳統祭典、祈福、慶豐舞曲等演出。

  17. 參考資料 • http://www.apc.gov.tw/life/docDetail/detail_ethnic.jsp?cateID=A000399&linkSelf=121&linkRoot=8&parentCateID=A000156 • http://3d.nioerar.edu.tw/2d/native/course/course_0212.asp

  18. 有獎徵答 1.太魯閣族人口約幾人?(幾萬幾千) 答: 2萬2千 2.行政院於民國幾年幾月正式公佈太魯閣族為台灣第12族? 答:93年1月

  19. 3.幾歲到幾歲的太魯閣族人才有資格紋面? 答:16 – 20 4.女子必須學會什麼才能紋面? 答:織布 5.太魯閣族人的信仰是什麼? 答:祖靈信仰 6.太魯閣族每年都會舉辦什麼祭典? 答:祖靈祭

  20. 7.曾獵過幾個敵人首級的男子才能被稱為[英雄]?7.曾獵過幾個敵人首級的男子才能被稱為[英雄]? 答:5 – 6個 8.太魯閣族人會演奏哪些樂器? 答:口簧琴及木琴

  21. 謝謝觀賞 ~886~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