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235 Views
《 古诗十九首 》. 8. 作者和题目已不可考,所以统称古诗。 大概写于东汉后期(约公元 140—190 年) 作者多数是中下层的知识分子。 内容多数写朋友、夫妇之间的离愁别绪。 有些内容从侧面反映当时的动乱时代。. 8. 赏析 1 作者被高楼上的哀歌所感动,对唱歌的人感到同情。 2 作者到京城谋求发展,却得不到朝中官员的赏识。没有人推荐,于是借助所听到的哀歌来抒发知音难寻的心情。. 原文. 《 古诗十九首 · 西北有高楼 》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E N D
《古诗十九首》 8 • 作者和题目已不可考,所以统称古诗。 • 大概写于东汉后期(约公元140—190年) • 作者多数是中下层的知识分子。 • 内容多数写朋友、夫妇之间的离愁别绪。 • 有些内容从侧面反映当时的动乱时代。
8 赏析 1作者被高楼上的哀歌所感动,对唱歌的人感到同情。 2作者到京城谋求发展,却得不到朝中官员的赏识。没有人推荐,于是借助所听到的哀歌来抒发知音难寻的心情。 原文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 洛阳城内西北部有座高楼,它高得一直耸入云宵。 高楼的窗子交错镂刻着花格子,有曲檐的阁楼是在三重阶梯上面。 楼上传来和着琴弦的歌声,乐曲何以这样地哀伤。 这么悲哀的乐曲是谁制作的呢?莫非就是杞梁的妻子孟姜吗? 清商曲随风飘散开来,乐曲的中段正在响着。 边弹琴边随着琴声歌唱,不得志的心情无尽有余地随着歌声表达出来。 不必痛惜唱歌的人心中充满了苦痛,只是哀伤唱歌的人难遇知音。 愿与歌唱的人化为天鹅,努力地共同飞向自由的高空。
8 理解练习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1 这是一首 抒发弃妇哀伤的诗 感叹知音难寻的诗 抒发真挚爱情的诗 感叹怀才不遇的诗 A B C D 2 作者为何被高楼上的歌曲感动? 歌曲实在太动人 歌者是杞梁的妻子 他有类似的悲痛积压在心中 清商曲原是凄清悲凉的曲调 A B C 4 作者听罢歌曲后,心中有什么盼望? 作者愿为了歌者化为 _ _ ,一起自由自在地 _ _ 在广阔的蓝天里。 天鹅 D 飞翔 3 诗中“慷慨有余音”的“慷慨”指的是 大方有礼的德行 乐于助人的品德 不得志的心情 激昂的情绪 A 5 试将以下句子译为白话。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B C 我并不痛惜唱歌的人辛苦,只是为懂得欣赏的人太少而感到哀伤。 D
8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语译 不必_ _ 唱歌的人心中充满了苦痛,只是为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太少而感到_ _ 。 痛惜 哀伤 含义 感慨_ _ _ _ 。 知音难寻 例句 虽然这名老医生的医务繁忙,却时常在报章杂志发表有关行医心得的文章。可惜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 出处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