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559 Views
第 十一章 Brunnstrom 技术. 内容. 第一节 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临床应用.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概述 二、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 三、原始反射 四、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 一、概述. Signe Brunnstrom 是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识到中枢神经损伤以后,大脑皮层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从而出现了人体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中枢神经损伤之后的恢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合反应 — 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 。. 二、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
E N D
内容 第一节 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临床应用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概述 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 三、原始反射 四、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
一、概述 Signe Brunnstrom 是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识到中枢神经损伤以后,大脑皮层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从而出现了人体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中枢神经损伤之后的恢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
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 Brunnstrom将脑卒中等中枢神经损伤以后的偏瘫恢复分成6个阶段:第1阶段:弛缓期;第2阶段:联合反应期;第3阶段:共同运动初期;第4 阶段:共同运动期;第5阶段:分离运动初期;第6阶段:协调性运动期。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部分在脑发育未成熟时才有的原始反射重新出现,成为病理性反射,如能适当地利用这些反射的特点,则可以促进损伤后的康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部分在脑发育未成熟时才有的原始反射重新出现,成为病理性反射,如能适当地利用这些反射的特点,则可以促进损伤后的康复。 1.紧张性颈反射 2.同侧屈伸反射 3.交叉屈伸反射 4.阳性支撑反射 5.紧张性腰反射
四、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 (一)联合反应
(二)共同运动 1.上肢屈曲共同运动 2.上肢伸展共同运动 3.下肢屈肌共同运动 4.下肢伸肌共同运动 上肢屈曲共同运动 上肢伸展共同运动
第二节 临床应用 一、治疗顺序 Brunnstrom方法强调在早期利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反应,之后再从中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过渡。其治疗原则要求任何治疗性的活动都必须依据患者的恢复阶段而异 。
一、治疗顺序 (一)第1~3阶段的治疗 1.屈曲运动 2.伸展运动 (二)第3阶段过渡到第4阶段 (三)第5阶段
二、操作方法 1.卧位和床上训练 (1)床上卧位 (2)床上训练
2.坐位训练 健手托住患手, 训练躯干的平衡反应 (1)坐位平衡 (2)诱发平衡反应 (3)前方倾斜及躯干前倾 (4)躯干旋转 (5)头、颈运动
(6)肩关节的活动 (7)髋关节的活动 利用躯干活动,间接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三)引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 1.屈肘 2.伸肘 3.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 4.下肢屈/伸共同运动 5.下肢外展/内收的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样活动—划船式运动
(四)引导分离运动 1.肘关节屈/伸的分离运动 2.手指的屈曲/伸展 3.下肢的屈曲/伸展
(五)日常生活练习 生活中利用共同运动的举例,上肢伸展内收时旋转门把手;用患手梳头;将外衣搭在前臂上;患手握皮包带;患手拿牙刷等小东西、抓火柴盒等;书写时用患手固定纸;患手穿衣袖;利用患侧上肢和躯干夹住物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