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蚌埠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郭冰沁.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 ①循环血量的异常 ( 充血、缺血 ) ② 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 ( 血栓、空气、脂滴、 羊水等 ) ③ 血管内成分逸出血管外(水肿、积液、 出血). 第一节 充血( hyperemia )

dav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蚌埠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郭冰沁

  2.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 ①循环血量的异常(充血、缺血) ②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血栓、空气、脂滴、 羊水等) ③血管内成分逸出血管外(水肿、积液、 出血)

  3. 第一节 充血(hyperemia) 淤血(congestion) 充血和淤血: 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4. 一、充血 (一)定义: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 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 (arterial hyperemia)

  5. (二)充血的类型: 1、生理性充血: 2、病理性充血: (1)炎症性充血 (2)减压后充血

  6. (三)病变及后果 大体:体积增大,体表部位颜色鲜红, 代谢增强,温度升高。 镜下:局部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 血

  7. 二、淤血 (一)定义: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 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称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

  8. (二)原因 静脉受压: 静脉腔阻塞: 心力衰竭:

  9. (三)病变 大体:器官体积增大,暗红色或紫红色, 包膜紧张,重量增加,体表温度 下降,紫蓝色。 发生在皮肤、粘膜则称为发绀

  10. 镜下: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有时伴有水肿或小灶性出血,及含铁血黄素细胞积聚。镜下: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有时伴有水肿或小灶性出血,及含铁血黄素细胞积聚。

  11. (四)后果 取决于淤血的范围、程度、速度和淤血的器官,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 表现为: 淤血性水肿 ; 淤血性出血;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淤血性硬化。

  12. (五)重要器官的淤血 1、肺淤血 急性—肺淤血水肿 病因:左心衰竭 大体: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挤压有暗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

  13. 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红细胞、巨噬细胞、少量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患者肺内和痰内含有含 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14. 慢性——肺褐色硬变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外,纤维组织 增生,肺泡腔内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大体:肺体积变小,质地变硬,棕褐色——肺褐色硬化

  15. 肺褐色硬化

  16. 晚期肺淤血

  17. 2、肝淤血 急性——槟榔肝 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窦扩张 淤血,肝细胞萎缩或消失 小叶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 大体:肝体积增大,胞膜紧张,切面呈红 黄相间花纹状结构,似中药槟榔。

  18. 槟榔肝 (Nutmeg liver) 淤血性肝硬化

  19. 慢性—淤血性肝硬化 镜下: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坏死或 消失,小叶网状支架塌陷而胶原化, 肝窦旁的储脂细胞增生,合成胶原 纤维,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大体:肝体积缩小,质硬,形成淤血性肝 硬化。

  20. 第二节 出血 hemorrhage 一、概念:血液由心腔或血管内逸出,称 为出血。 内出血——血液进入器官、组织或 体腔 外出血——血液流出体外

  2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破裂性出血: • 心脏和血管本身病变 • 血管壁周围的病变侵蚀 • 血管机械性损伤 • 静脉破裂 • 毛细血管破裂

  22. (二)漏出性出血 1、定义: 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管外

  23. 2.原因: (1).血管壁损害: (2).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 (3).凝血因子缺乏:

  24. 三.病理变化 (一)、内出血: 内出血——血液进入器官、组织或体腔 血 肿——出血较多,局部形成肿块

  25. (二)、外出血 鼻衄、咯血、呕血、血便、血尿、 瘀点瘀癍

  26. 第三节 血栓形成(thrombosis) 定义 在活体的心、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thrombus)

  27.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一)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二)血流状态的改变 (三)血液凝固性增加

  28. 二、类型 1.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 大体:血栓头部,心瓣膜上的白色血栓 称为疣状赘生物 镜下:主要由粘集的血小板形成珊瑚状 小梁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其边 缘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

  29. 白色血栓

  30. 2.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镜下: 血小板小梁,为粉红色,呈分支状或珊瑚状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肉眼为白色 血小板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罗大量红细胞——肉眼为红色

  31. 大体 灰白色与红褐色相间条纹状结构,表面粗糙、干燥的圆柱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