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953 Views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 理 教 研 室 石菡. 局部循环血量异常. 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 血量增多 缺血:器官或局部组织血供 减少或停止. 正常 充血 充血 缺血. 第一节 充 血. 充血 : 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扩张 , 血液含量 增多。 分为 : 动脉性充血 : 充血,主动性 静脉性充血 : 淤血 , 被动性. 一 . 动脉性充血( 充血 ) : ( 一 ) 概念 : 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动脉血输 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E N D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 理 教 研 室 石菡
局部循环血量异常 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量增多 缺血:器官或局部组织血供减少或停止 正常 充血 充血 缺血
第一节 充 血 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扩张,血液含量 增多。 分为 : 动脉性充血:充血,主动性 静脉性充血:淤血,被动性
一. 动脉性充血(充血): (一)概念: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动脉血输 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二)原因:任何引起细A扩张的原因均可。
(三)分类 生理性:运动──肌肉血管充血; 妊娠──子宫; 饭后──胃肠血管充血; 激动、害羞──面红耳赤 病理性: ⑴炎性充血(早期) ⑵减压后充血 ⑶侧支性充血
⒉病理变化: 镜下: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 多,血流速度↑ 。 大体:组织、器官体积↑、重量↑,鲜红, 代谢↑ ,温度↑ 。
⒊结局: • 多为暂时性,原因去除,即可恢复。 • 有利:O2↑、代谢↑机能↑抵抗力↑, • 加速损害的修复。 • 不利:高血压→脑血管充血→脑出血。
二.静脉性充血(淤血): (一)概念: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瘀积于小 静脉或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 官含血量增多。
(二)原因: 1.静脉腔阻塞 2.静脉受压 3.心力衰竭
(三)病理变化: 镜下:小V和cap扩张充血,血液含量增 多,血流速度减慢。 大体:组织或器官体积↑,重量↑,暗红 色紫绀)、机能代谢↓,温度↓。 ⒉
红细胞漏出 血浆漏出 纤维↑ 器官 实质细胞 间质细胞 缺氧 营养不良 代谢产物↑ 坏死 变性 硬化 萎缩 水肿 出血 (四)淤血的后果及影响 血管 静脉压↑ 毛细血管 通透性↑ 淤血
组织水肿或浆膜腔积液 肺 淤 血 水 肿
淤血性出血 红细胞漏出 淤血性出血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淤血性肝硬化
(五)重要organ的淤血: 1.肺淤血: 左心衰 肺V回流受阻 肺Cap扩张 淤血 Cap压 大量组织液(水,红cell 等)漏入肺泡腔 巨噬cell吞噬红cell, 使Hb转变为含铁血黄素(棕黄色) 心衰 cell 若随痰咳出,则痰为铁锈色。长期淤 血,肺硬变,加上呈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变。
肉眼:肺体积增 大,重量增加, 颜色暗红,质实, 切开有淡红色泡沫 样液体流出。 临床:呼吸困难 发绀 红色泡沫样痰
2.肝淤血: 由于右心衰 肝V回流受阻 肝淤血 肝缺血缺氧 小叶中央区:肝窦扩张充血, 肝 细胞萎缩甚至坏死 小叶周边区:肝脂肪变 红(淤血) 黄(脂肪变性) 槟榔肝
肝淤血镜下示意图 正常 肝淤血
肉眼: 槟榔肝 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质实,切面红黄相间的花纹,形似槟榔。
第二节 出 血 一、概念:血液从血管或心腔内逸出。 二、出血的类型: 1.按有无疾病 生理性出血 病理性出血 2.按血液逸出机制 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 3.按出血部位 内出血 外出血
漏出性出血 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
(一)破裂性出血 概念: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原因: 1.血管机械性损伤:割伤、弹伤、刺伤 2.血管壁或心脏病变 心梗室壁瘤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破裂 3.血管壁受周围病变侵蚀:如结核、恶肿、溃疡 4.静脉破裂:如肝硬化时曲张食管静脉 5.毛细血管破裂:如软组织损伤
(二)漏出性出血 概念: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 原因: 1.血管壁的损害:缺氧、感染、中毒等, 如蛇毒、有机磷中毒等损伤血管壁致通透 性增高,vitC缺乏致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 加。 2.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 3. 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
三.病理变化 (一)内出血 心包积血 1.血液积聚体腔内: 胸腔积血 腹腔积血 2.血液积聚于组织内称血肿:皮下血肿 腹膜后血肿 3.少量出血—仅在镜下见组织内有数量 不等的RBC及含铁血黄素存在
(二)外出血 1.咯血—呼吸道出血 2.呕血—上消化道出血 3.血尿—泌尿道出血 4.血便—下消化道出血 5.淤点—直径1-2mm 较小出血 6.紫癜— 直径3-5mm 稍大出血 7.淤斑—直径超过1--2cm的皮下出血
四.出血结局及后果 1.少量出血—可自行止血 2.局部出血—可吸收或机化、纤维化 3.重要器官引起严重后果 4.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大脑 内囊出血
第3节 血栓形成 一、概念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及机制 三、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四、血栓的结局 五、对机体的影响
一、血栓形成及血栓的概念 活体 心血管腔内 血液成份形成固体质块 的过程 血栓 thrombus 血栓形成 thrombosis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及机制: (一)心血管内膜损伤: 最重要的因素 (二)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 (三)血液凝固性增加
小结 • 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 • 血栓形成的条件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最常见和最重要 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加
三、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 过程: • ⒈血小板的沉积与凝集: • ⒉血液的凝固
四、血栓的结局 溶解、吸收 软化、脱落 机化、再通 钙化
机化 再通
五、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一)有利方面: 1.止血,防止血管破裂出血。 2.防止病原体蔓延扩散.
(二)不利方面: 1.阻塞血管: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4.DIC :出血、休克:
第四节 栓塞 一. 概念 二. 栓子运行的途径 三. 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栓塞的概念 血循环 不溶的异常物 随血流 阻塞较小血管 过程和现象。 栓子 最常见的是血栓栓子。 栓塞
二、栓子运行途径: 与血流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