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593 Views
额尔齐斯河流域哈萨克斯坦境内地表水资源研究. 新疆水文水资源局 马金玲,尤平达,龚原,谢源源 2012 年 12 月. 汇报内容. 自然地理特征 地表水资源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结论. 1 自然地理特征. 地势地貌
E N D
额尔齐斯河流域哈萨克斯坦境内地表水资源研究额尔齐斯河流域哈萨克斯坦境内地表水资源研究 新疆水文水资源局 马金玲,尤平达,龚原,谢源源 2012年12月
汇报内容 • 自然地理特征 • 地表水资源分析 •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结论
1 自然地理特征 • 地势地貌 额尔齐斯河流域哈萨克斯坦境内东部南北分别为塔尔巴哈台山和阿尔泰山,形成南北地势高,中部低的格局。受纬向地质构造作用,在布赫塔尔玛水库(即原来的斋桑泊)东部褶皱挤压形成卡尔巴山,西部形成纳雷姆山,中部的布赫塔尔玛水库也扭曲成S形。西南部有卡拉扎利斯尼耶山,最高海拔1210m,南北走向,形成西部恰尔河与东部诸多向东河流的分水岭。研究区西部额尔齐斯河南岸是广饶的哈萨克丘陵区,海拔400~800m。额尔齐斯河北岸以及额尔齐斯河河区,为哈、俄库仑达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平坦,海拔多分布于100~300m,几乎无河流发育,但水蚀洼地和沼泽四处可见。 • 气候特征 额尔齐斯河流域哈萨克斯坦境内地处中亚内陆区,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东部湖周平原区因湖泊的调节作用年平均气温在0~2℃,山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在-1~-4℃;西部丘陵平原区平均气温分布在4~5℃。额尔齐斯河哈萨克斯坦境内降水量分布十分不均匀,干流以北的中北部至东北部是降水丰富的区域,中西部广大丘陵平原区以及塔尔巴哈台山北坡平原区都是降水量分布较少的区域。 • 河流水系 • 湖泊
2 地表水资源分析 • 水资源分区 • 分区水资源量 • 水资源分布特征
布赫塔尔马河区和纳雷姆山南坡河区遥感影像图布赫塔尔马河区和纳雷姆山南坡河区遥感影像图
额尔齐斯河流域哈萨克斯坦境内 水资源评价分区及各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2 地表水资源分析(续) 额尔齐斯河哈萨克斯坦境内水资源分布取决于地形、降水等多种因素。研究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阿尔泰山西部南坡布赫塔尔玛河下游支流哈米尔河-古尔图河上游,乌巴河上游,这里降水丰富,有少量的冰川发育,年径流深在1200m以上;布赫塔尔玛河上游支流白别列利河径流深将近900mm,乌利巴河、小乌利巴河上游年径流深次之,其中乌利巴河白利鲁格站年径流深为845.8mm。位于斋桑泊东部,发源于纳雷姆山南坡河流上游年径流深在400mm以上,也是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流域平均径流深153.0mm。而地处斋桑泊西部,卡尔巴山区年径流深在200mm以上,而地处背风的卡拉扎利斯尼耶山,径流最高值为150mm。塔尔巴哈台山北坡径流高值区位于卡克德苏河上游,支流特塞鲁克河上游,肯德尔利克河上游区域,最高达500mm,随高程降低,产流量减少。 额尔齐斯河下游北部平原区海拔在100~400m之间,分布着大片沼泽和水蚀洼地,几乎无河流发育,基本不产流。额尔齐斯河下游南部平原区东部是气候最为干燥的阿施苏河谷,中西部为时令性河流,年径流深仅为4.6mm,最高径流在25~50mm,位于恰甘河、通德克河上游区。
3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额尔齐斯河流域水资源富集区主要位于额河上游区和斋桑泊区,水资源总量占整个流域总量的59.4%,但区域内以山地为主,可利用耕地面积少,根据遥感解译成果,2007年额河上游区无耕地,斋桑泊区灌溉面积为16.31×104亩,仅占流域总灌溉面积的14.9%,主要位于斋桑泊西部的科克佩克特河流域。而额尔齐斯河中游产流区、下游平原区北部远较南部水量丰富,南部中小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50%以上。额尔齐斯河中游产流区灌溉面积为23.75×104亩,额尔齐斯河下游平原区灌溉面积为69.69×104亩。 自1950年以来,原苏联就着手进行大规模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先后兴建了多座梯级水电站、大型水库以及引水干渠等控制性工程。现建有总有效库容394×108m3的大型水库20余座。其中额尔齐斯河干流上有布赫塔尔玛水库,有效库容308×108m3,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水库,有效库容1.7×108m3,舒利宾斯克水库,有效库容为14.7×108m3。未来在额河干流上还将规划建设布拉克斯卡娅水电站(8×104kW)和塞米巴拉金斯克水电站(7.8×104kW)。 哈萨克斯坦境内水资源分布“北富南贫”,为缓解矛盾,修建额尔齐斯河—卡拉干达输水干渠。该渠于1974年正式运行,渠道长度458 km,扬程418m,平均每年向卡拉干达地区调水7.62×108m3,输水沿线平均每年损失2.6×108m3。该干渠从额尔齐斯河调水到卡拉干达地区,保证了该地区的用水。现在这一供水系统仍在进一步扩展延伸。
4 结论 • 流域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 • 水资源分布不均 • 生态和航运-能源对地表水资源需求大而无效损失多,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