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职业生涯教育 及其教学

向江西职教同仁致敬. 职业生涯教育 及其教学. 2009.6. 领导的参谋 教师的朋友. 中华职教社 专家委员会委员. 蒋乃平 特级教师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 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德育教学研究会主任 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职教课程、职教德育.

das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职业生涯教育 及其教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向江西职教同仁致敬 职业生涯教育及其教学 2009.6

  2. 领导的参谋 教师的朋友 中华职教社 专家委员会委员 蒋乃平 特级教师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 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德育教学研究会主任 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职教课程、职教德育

  3. 职业生涯教育从世界范围看,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成形了80年代,我国于90年代初引入,在理论和实践上予以研究和试验。职业生涯教育从世界范围看,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成形了80年代,我国于90年代初引入,在理论和实践上予以研究和试验。 中职德育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的开发,是通过正确处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关系,自主创新的成功案例。 从“职业指导”进入中职德育必修课课程名称,“职业生涯设计”列为必修内容,直至“职业生涯规划”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成为独立设置的一门德育必修课,既通过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又经过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检验。 职业生涯教育内涵和《职业生涯规划》开发 是职教工作者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

  4. 提纲 一、注重完成德育任务,防止三种偏差 二、注重能力训练,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三、注重成功教育, 树立正确人才观、学生观

  5. 一、注重完成德育任务 防止三种偏差 必须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的教研活动 • 防止教成规划编写辅导的偏差 • 防止套用国外理论的偏差 • 防止教成职业指导的偏差

  6. 普通高中学生 奋斗目标明确 学生动力十足

  7. 在接到中等职业学校 通知书时 经历了人生最强烈的 心理震撼

  8. 中职生学习动力不足,奋斗目标缺失,需要形成正确成才观中职生学习动力不足,奋斗目标缺失,需要形成正确成才观 正视中职生 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较差的现实

  9.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现实 学生坐不下来、听不进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必须进一步提高德育 针对性、时代感、实效性 确立职教特色的奋斗目标 形成自觉向上的动力机制

  10. 职业意识教育 社会分工的产物 为社会做贡献 劳动 发展 生存 实现人生价值 职 业 履行职责 挣钱的劳动 主要生活来源

  11. 人的一生与职业 从业回顾阶段 从业阶段 从业准备阶段

  12.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 关注自身生涯发展 要做生涯的赢家 添加未来的筹码 清清醒醒过一生 你的未来不是梦

  13. 《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等德育必修、选修课,无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我国学术界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看,在理论上都有雄厚的学科积淀,不但有二级学科,甚至有一级学科的理论支撑,而且这几门课在我国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思想政治课中有类似科目。 中职德育课教师或者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或者是学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专业出身,既使是学理工、农医、文史类专业的,也学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本轮中职课改对这几门课的改革力度很大,但任课教师有相应的学科底蕴、知识基础,通过继续教育也能从各学科的教授、博导那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在师生“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上,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对这几门德育课的定性和内容,不会有误解或误操作。 任课教师不但没有专门学此专业的,而且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几乎没有学过此类课,在各级师训基地中也缺乏既熟悉职业教育,又专门研究职业生涯的导师。

  14. (一)防止教成规划编写辅导的偏差 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前两句确定了这门课的性质,第三句明确了这门课的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任务,实质上是对《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的定位,是《大纲》的核心内容。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任务的把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德育实效。

  15. 教学的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要落实《生涯大纲》对这门课的性质的规定,不可偏离本门课的定位。 要把握高教版教材对《生涯大纲》规定任务的体现 学会方法、树立观念、规范行为 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着力于中职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自觉性”的形成。 “树立观念、规范行为”是德育课的首要特征,“学会方法”是“树立观念、规范行为”的载体。 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解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要防止单纯从方法到方法、从规划到规划,把教学全都陷入规划方法的教学,而忘却《职业生涯规划》应完成的德育任务,淡化德育课的首要特征。

  16. 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生涯咨询密切相关,理念相同,但职业生涯教育不但外延宽于职业生涯咨询,涵盖职业生涯咨询,而且侧重点有别。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生涯咨询密切相关,理念相同,但职业生涯教育不但外延宽于职业生涯咨询,涵盖职业生涯咨询,而且侧重点有别。 职业生涯咨询源自于人们对生涯发展的需要,侧重于社会、学校、家庭对人的“辅导”,在其发源地美国,主要由生涯发展协会实施,主要在社会上进行,主要面向求职者、从业者。 职业生涯教育源自于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主要在学校及其相关部门开展,面向学生,在其发源地美国,主要由教育部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实施,主要面向各阶段的在校学生。

  17. 研究生 终身教育 专业工作 继续教育 技术工作 专门工作 职业生涯 准备 入门工作 职业生涯试探 职业生涯认识 专业工作 16 职业生涯 16 就业、创业 15 15 四年制大学 技术工作 14 14 技术教育 13 13 专门工作 12 12 普高 职业教育 11 11 入门工作 10 10 初中 9 9 Career Education 生计教育 8 8 7 7 小学 6 6 5 5 在校年限 在校年限 美国联邦教育署 4 4 生涯教育模式 3 3 2 2 幼儿园 幼儿园 1 1

  18. 美国教育部前身——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德博士(Dr.Sidney P.Marland),于1971年针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的。 主要问题 学校所学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对学校缺乏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学生盲目追求升学,毕业即失业; 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不能适应职业环境; 人力供需结构性失调,既有找不到岗位的人,也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者;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日渐增多,教育投资加大,但教育绩效不高,使民众对教育系统的信任度下降。

  19. 各种模式的基本思想一致 强调生涯教育是贯穿人终生的教育,重点在于做好职业生涯发展的充分准备和促进职业理想的实现; 生涯教育不是一门课能完成的,学校设置的各门课都应该有助于职业生涯发展,各门课的任课老师都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本门课与职业生活、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生涯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更应发挥家庭、社会、工作场所的作用,需要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 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准备,不仅是知识、技能,应该是工作态度和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处世艺术和人际关系、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对本人的了解和选择职业的能力等多方面,与从业必备的知识、技能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之一,此项教育的主要产出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理想、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载体。

  2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1. 我想当调酒师,我想开酒吧 酒吧老板 调酒师 领班 服务员 洗碗工 职业生涯发展的台阶 珍惜在校生活 为当调酒师和创业做准备 [河北省廊坊市食品工程学校 陈闯]

  22. 提高中职德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实效性 里 程 碑 全国职教德育工作会(2009.6 天津) 中宣部、全国文明办、团中央、妇联、教育部 加强中职德育工作的意见 班主任工作条例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条例

  23. 螺旋式上升 哲学与人生 经济政治与社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生涯规划 从最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切入

  24. 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强化德育的时代感。由于了解职业及其变化趋势,了解就业后晋升、发展的可能性,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的发展及其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的变化……是进行设计的必要前提。这些内容必须鲜活、贴近社会、符合时代特征,为强化德育的时代感奠定了基础。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强化德育的时代感。由于了解职业及其变化趋势,了解就业后晋升、发展的可能性,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的发展及其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的变化……是进行设计的必要前提。这些内容必须鲜活、贴近社会、符合时代特征,为强化德育的时代感奠定了基础。 • 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规划是依据每个学生自己的个性特征、客观条件和发展意愿设计的,而且要进行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与个人的现状的比较。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就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去考虑未来的过程,制定实现措施就是自我约束和自觉性形成的过程。设计把德育过程与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保证。 • 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确保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由于设计尊重主体个性和发展需求,把个人对职业前途的追求与小康社会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有用,不但使德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 • 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学校干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点评,找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使教师真正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 • 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组织多种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职业生涯教育能为多种活动搭建平台,使德育工作能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推进。这种推进形式,可以从本期刊发的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组织的《德育内涵丰富的供需见面会》一文中得到启迪。

  25. (二)防止套用国外理论的偏差 • 反对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使用“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从概念到概念、从知识到知识、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 • 防止 • 沉溺于个性测试 • 热衷于支撑理论的讲解 • 不注意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其 • 它类型学校的生涯教育的区别

  26. 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职业指导师或生涯咨询师。 中等职业学校的受教育者是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是在中考中失利的中职生,在同龄人中是个极具特殊性的群体。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要区别于其它类型学校的生涯教育,必须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符合中职生实际。

  27. 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現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人的健康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职业教育不同于同阶段的其它教育,不是面对经过层层选拔胜出的学生,而是面对在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 ,却又肩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28. 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7.5亿劳动力,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如果不能正视这一现实,就可能放弃不可多得的就业机会,职业生涯发展就难以起步。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7.5亿劳动力,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如果不能正视这一现实,就可能放弃不可多得的就业机会,职业生涯发展就难以起步。 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7.5亿劳动力,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就业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虽然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局面,但我国既要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长期存在的现实,又要解决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还要解决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国情决定了我国就业将长期处于存在一定压力的基本格局。 教 学 要 防 止 思 维 惯 性

  29. 教学任务的特殊性 职业生涯教育源自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经济学及其下位的决策理论和劳动经济学等学科,和职业指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劳动人事等诸多领域。但它既不是上述学科的“拚盘”,而是上述学科的边缘交叉科学,也不是职业指导换一个新名称,而是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科学,既有与职业指导共有的支撑理论,也有其特有的支撑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承担此类科学的传承任务,而是运用这些科学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指导中职生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编制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接受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教育。

  30. 第四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创业是职业生涯发展质的飞跃 要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为创业做准备 把创业心理调适、创业能力训练作为社会能力提高的内涵,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社会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加强社会能力训练的自觉性

  31. 国情的特殊性 生涯教育诞生于美国,得到众多国家的重视。改革开放为生涯教育理念的引进创造了条件,但怎样对待从发达国家引进的理念,既涉及我国为什么要和怎样进行生涯教育的方向,即职业生涯教育的科学性、方向性,又关系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技术引进即“移植”在科技和生产管理中,越过漫长的实验与探索过程,直接将发达国家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这种“移植”有了很多成功的范例。 但在思想意识、教育观念的引进上,却要慎之又慎。教育引进与技术引进有诸多不同,我国的教育理念、人文背景、文化积淀、经济基础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

  32. 从历史和人文背景的角度看,有上千年东方文化积淀的中国,与只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美国有极大差异,个性张扬的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有重大区别。例如,中国人包括华裔大多有储蓄传统,而美国人习惯提前消费,“拚命存钱”与“疯狂消费”反差极大。经济学家凯恩思早就认为:经济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如,姓名顺序、地址写法都大相径庭。中国等东亚国家姓名顺序是先姓后名,写地址是从大到小即先城市后街区再门牌,而欧美国家则先名后姓、先门牌后街区再城市。源自于西方国家的个性测试量表和测试软件,不能套用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中职生。从历史和人文背景的角度看,有上千年东方文化积淀的中国,与只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美国有极大差异,个性张扬的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有重大区别。例如,中国人包括华裔大多有储蓄传统,而美国人习惯提前消费,“拚命存钱”与“疯狂消费”反差极大。经济学家凯恩思早就认为:经济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如,姓名顺序、地址写法都大相径庭。中国等东亚国家姓名顺序是先姓后名,写地址是从大到小即先城市后街区再门牌,而欧美国家则先名后姓、先门牌后街区再城市。源自于西方国家的个性测试量表和测试软件,不能套用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中职生。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美国是发达国家的领军者,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的领军地位也没有太大变化。而我国经济,正如胡绵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33. 从就业的角度看,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7.5亿劳动力,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从就业的角度看,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7.5亿劳动力,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就业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虽然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局面,但我国既要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长期存在的现实,又要解决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还要解决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国情决定了我国就业将长期处于存在一定压力的基本格局。

  34.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003年3月28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 胡锦涛、十七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充分认识就业问题的重要性,我国有13亿人口,有7.5亿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我们必须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胡锦涛、十六届六中全会

  35.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 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 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家宝2008年3月18日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后会见中外记者

  36. 从个人谋业求职的角度看,美国从业者在多数情况下,能处于“人选职业”的地位,而我国从业者在多数情况下,必须面对“职业选人”的现实。从个人谋业求职的角度看,美国从业者在多数情况下,能处于“人选职业”的地位,而我国从业者在多数情况下,必须面对“职业选人”的现实。 如果在美国能做到依据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在人口负增长,劳动力供给紧张,经济基础雄厚和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体系健全的欧盟也不难做到,而在中国这样做就很困难。 如果完全套用国外理论,无视国情,过分强调个人,过分强调与就业相关的人的个性特征、人格类型和职业锚类型等个人因素,不但会对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增加相当大的难度,而且大幅度减少了从业者得以生存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

  37.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套用其它国家的做法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套用其它国家的做法 生涯咨询和生涯教育均为泊来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涯咨询,在面对“职业选人”与“人选职业”这对矛盾时,其理念和操作均侧重于“人选职业”。 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同于一些人口开始或接近负增长、劳动力供给日趋紧张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就业难不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不仅仅是金融风暴导致的暂时现象。 我国既要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长期存在的现实,又要解决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还要解决许多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职业生涯教育要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理念,但必须做到“不套用、有创新”,不能过分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过分强调个性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而忽视个人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关系,忽视“就业难”这一基本国情。 “职业选人”与“人选职业”

  38. 中职生在首次就业时,既要争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自己规划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又要正视就业难的现实,应珍惜机会,先解决生存,再积累经验,选择理想的岗位。中职生在首次就业时,既要争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自己规划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又要正视就业难的现实,应珍惜机会,先解决生存,再积累经验,选择理想的岗位。 首次就业时,择业期望值不宜过高。当就业目标与现实需求之间发生矛盾时,不妨先改变一下目标,争取及时就业。然后在新的职业领域里培养兴趣,并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继续向既定的长远目标努力。 “啃老族”在中国很普遍 就业期望值不满足就在家等,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 先就业、再择业 珍惜就业机会,积累从业经验 再次择业是从业者提高就业质量、调整发展方向的好机会。首次就业几年后,不少人都会产生再择业的想法。这个阶段也是再择业的最佳时期,一方面已经在从业实践中对职业活动有了真实的体验,能发现自身更多的潜质,对发展方向有更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首次就业保障了生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筛选、比较,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目标或调整自己的发展规划。如果你在首次择业后,已经适应、热爱现在的岗位,那么在再次择业时只需从可能晋升的几个岗位中做出选择,如果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需要一致,发展就会顺利得多。

  39.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心理特点虽然是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依据,但职业生涯教育更关注个性心理发展,而不是固化的个性心理。我们必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个性,即个性与任何事物一样,都在运动和发展中,而不是停滞、固化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是机械唯物的认识论,来看待和处理人的个性心理特点与职业的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心理特点虽然是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依据,但职业生涯教育更关注个性心理发展,而不是固化的个性心理。我们必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个性,即个性与任何事物一样,都在运动和发展中,而不是停滞、固化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是机械唯物的认识论,来看待和处理人的个性心理特点与职业的关系。 兴趣可以培养 性格可以改变 能力可以提高 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40. 了解即将从事的职业, 是热爱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基础, 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之一 奉献 沉醉 热爱 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了解 喜欢 了解

  41. 从中职生就业实际的角度看,我国包括中职毕业生在内的多数从业者,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不大,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必须面临多次就业。多数人工作不稳定,需要被动或主动地多次转换职业,而首次就业、再就业的岗位对从业者的个性心理特点要求不同,需要从业者不断调适个性与职业的关系。从中职生就业实际的角度看,我国包括中职毕业生在内的多数从业者,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不大,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必须面临多次就业。多数人工作不稳定,需要被动或主动地多次转换职业,而首次就业、再就业的岗位对从业者的个性心理特点要求不同,需要从业者不断调适个性与职业的关系。 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中职生必须不断调适个性,以满足不同岗位对从业者个性的不同要求。过分强调人职匹配,不但导致首次就业机会减少,更影响再就业,减少职业生涯发展机会。很难想象,一个兴趣、性格、能力固化的中职毕业生,怎样面对职业生涯中职业的多次变更。

  42. 固化的个性 不利于职业生涯发展 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适合学文秘专业 财会专业 毕业生 就业岗位 有哪些 中间型 内向 外向 每个人都要调适个性 主动适应职业对 从业者素质要求 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适合学财会专业

  43.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专业定向后初次就业 必须面对就业难的现状 必须把个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引导自己形成学习动力和终身学习理念 指导自己就业和创业 与我国同龄的普高学生不同、与已有从业经历的人不同 与发达国家的青年人不同……

  44. 中国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不是不重视人职匹配,但不是机械唯物、固化地对待个性,而是着眼于在现有个性基础上使个性得到发展,主动适应不同职业对从业者个性的不同要求,以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权,提高就业、创业的适应性。中国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不是不重视人职匹配,但不是机械唯物、固化地对待个性,而是着眼于在现有个性基础上使个性得到发展,主动适应不同职业对从业者个性的不同要求,以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权,提高就业、创业的适应性。 要帮助中职生了解现阶段的自身个性特点,但其着眼点在于现阶段个性特点的发展变化,增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性,这是中国特色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45. 第二节 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一、 兴趣及其培养 二、 性格及其改变 三、 能力及其提高 四、 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调整 五、 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及其改善 既重视人职匹配,更注重变化发展 介绍了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从职业与人正反两个角度,阐述职业对从业者兴趣、性格、能力的要求,以及人的职业个性。 教材以“问题聚焦”的方式处理个性分析,为“主动适应职业对从业者要求”做铺垫,在正文中没有展开。 以此引导任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培养、改变、提高、调整、改善”上。

  46. 了解自身个性特点的作用 1.做个性的主人,主动适应职业要求,拓展发展机会 以现有个性和职业对从业者个性要求为依据,调适个性与职业要求的差距 要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中职生应该培养自己对众多事物的兴趣,增强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形成学习兴趣的先导。世界上各种职业是有联系的。如果你的兴趣比较广,就能留意到其他职业的成功经验,并借鉴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从而获得成功。 2.在外部环境有可能的条件下,选择人职匹配的职业 在职业群和相关职业群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专业定向并不等于职业定向。拓宽自己的择业面,或在职业群中转岗,都能使自己从事与个性相符或相近的职业。 人的一生要多次转换职业,固化的个性影响职业生涯发展

  47. 必须符合中国国情 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帮助学生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十分重视引导学生, 处理好 “人选职业”与“职业选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处理好符合本人实际与符合经济社会实际的辩证关系 处理好着眼发展与立足现实的辩证关系 处理好满足本人发展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辩证关系

  48. (三)防止教成职业指导的偏差 职业指导在我国引进历史较长,不少任课教师还取得了原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学校也把职业指导作为提高办学活力的重点工作,任课教师有多年从事《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教学经历,积累了经验,因而很容易按“职业指导”的套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职业生涯咨询与职业指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源自于职业指导,但己发生质变,是对职业指导功能的挖掘、拓宽、重构以后产生的新概念,是职业指导的衍生物,是高于职业指导的新事物、新理念。

  49. 生涯咨询起源于美国 “职业指导”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生涯咨询”所代替 美国1908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1913年成立全国职业指导协会。该协会把职业指导定义为“是帮助个人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和转换职业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己有生涯教育的雏形。“职业指导”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生涯咨询”所代替。美国全国职业指导协会在1983年建立了全国生涯指导员制证委员会,制定了生涯指导员资格标准,于1984年组织了第一次考试,颁发国家注册的生涯指导员资格证书。同年,全国职业指导协会改名为“生涯发展协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