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95 Views
华人传奇.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新馆. 目录. 一 . 贝聿铭简介. 二 . 苏州博物馆新馆. 三 . 贝聿铭与新馆. 四 . 贝聿铭的作品. 五 . 总结. 贝聿铭简介. 建筑大师. 贝聿铭 ( 1917- ) 美籍华人建筑师, 1917 年 4 月 26 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 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18 岁到美国 ,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 于 1955 年建立建筑事务所 ,1990 年退休。. 贝聿铭简介. 华人奇迹.
E N D
华人传奇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新馆
目录 一.贝聿铭简介 二.苏州博物馆新馆 三.贝聿铭与新馆 四.贝聿铭的作品 五.总结
贝聿铭简介 建筑大师 贝聿铭(1917-)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贝聿铭简介 华人奇迹 贝聿铭是美籍华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他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及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等。
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2006年10月竣工开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 地理坐标
苏州博物馆新馆 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群座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新馆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印衬,十分和谐。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高点。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杨柳依依,桃花灿灿。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
苏州博物馆新馆 新馆赏析 入口
苏州博物馆新馆 主庭院
苏州博物馆新馆 新馆一角
苏州博物馆新馆 内部构造与摆列
苏州博物馆新馆 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玻璃、开放式钢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
苏州博物馆新馆 “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室内设计部分,包括陈列展览设计均经贝聿铭本人审定,以保证内外风格和所有功能的谐调统一。新馆不仅有建筑的创新,还有园艺的创新,新馆园林造景设计是在传统风景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的, 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古典园林元素组成的现代风格的山水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在当今的创造性延续。
苏州博物馆新馆 评价 新馆以其大胆和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体现继承和创新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追求和谐适度的“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精益求精的高标准建设,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利落的几何造型、精巧的布局结构,以及完善的设施功能,并且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的苏州博物馆包括新馆建筑和忠王府古建筑,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修葺一新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成为一座集博物馆、古建筑与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她和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传统园林建筑,妙相辉应,形成了一条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
贝聿铭与新馆 2002年的春天,贝聿铭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苏州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经过三天慎重的考虑后毅然在合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签约后贝聿铭说道:“我觉得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是我最末了的挑战。因为我早就退休了退休已经十二年了。我接受的工作大半都是比较愉快和简单的,这个不是,这是我的故乡,这是一块文化圣地我不能轻易的做。
贝聿铭与新馆 作为一名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贝聿铭的每个作品都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在苏州这样一个历史名城,贝聿铭的作品又会是怎样的形态呢?作为一个公共建筑的一种,博物馆的设计绝非易事,除了建筑自身的规模外还要考虑馆藏设置、参观路线以及业务流程安排。尽管贝聿铭对处理这些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可在他看来,要在苏州设计一座博物馆这些还远远不够。贝聿铭仔细研究着历史,人民的生活,历史上的生活现代的生活。研究人民生活上的变化。贝每天都在了解研究苏州的文化对苏州博物馆的文物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苏州博物馆的文物特点贝聿铭在勾画出一种最适合馆藏布局的设计。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构思,2003年7月贝终于拿出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模型并邀请苏州市民对这一方案进行了投票。这是一座园林式的博物馆虽然建筑的外观是几何造型但色彩依然保持了江南民居粉墙黛瓦的特点大面积的水景庭院又使新馆与拙政园忠王府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贝聿铭与新馆 2003年11月5日,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工程正式启动。2006年9月,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苏州博物馆新馆竣工了。这座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园林式博物馆占地约一万平米除展区主体建筑之外还包括一个主庭院和九个小庭院,几乎占据了整个面积的一半.
贝聿铭与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贝聿铭的作品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代表作有美国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美国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日本滋贺县美秀博物馆及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等
贝聿铭的作品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的作品 美国达拉斯音乐厅
贝聿铭的作品 美国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的作品 美国旧金山公共图书馆
贝聿铭的作品 日本MIHO博物馆
贝聿铭的作品 蒙特利尔PLACE VILLE MARIE
贝聿铭的作品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
贝聿铭的作品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贝聿铭的作品 美国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贝聿铭的作品 北京香山饭店
总结 中国的园林跟中国的建筑不能分割是连起来的。而在国外是一个大建筑连着一个大花园,我们中国的花园和建筑是连起来的,花园很重要这是传统。所以这次在苏州有这个机会做了苏州博物馆我自己觉得作为中国人这条根还在。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建筑大师,贝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对祖国的一片倾情设计出了一座富有灵性而具有现代感的中国式建筑。设计需要灵感,而灵感最重要的是来源于建筑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上,贝通过自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研究所设计的这座建筑奇观更验证了这一点,而贝所具备的自身才华和一片爱国之情定将与这座恢宏建筑一起熠熠生辉载入史册。
E N D 班级:科院环艺 0502 指导:胡俊红 成员:韩笑 王帅 冯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