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03 Views
质量管理学. 第四章 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 www.themegallery.com. 学习目标. 了解质量检验的分类、标识与可追溯性、不合格品管理等质量检验的组织和主要管理制度. 1. 2. 理解质量检验、抽样检验的概念。. 掌握验收抽样检验的原理、分类和常用术语、验收抽样方案的设计原理和简单使用. 3. 4. 掌握抽样检验特征曲线。.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质量检验的组织和主要管理制度. 第三节 抽样检验简述. 第四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理论. A. B. C. D. 引例思考.
E N D
质量管理学 第四章 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 www.themegallery.com
学习目标 了解质量检验的分类、标识与可追溯性、不合格品管理等质量检验的组织和主要管理制度 1 2 理解质量检验、抽样检验的概念。 掌握验收抽样检验的原理、分类和常用术语、验收抽样方案的设计原理和简单使用 3 4 掌握抽样检验特征曲线。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质量检验的组织和主要管理制度 第三节 抽样检验简述 第四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理论 A B C D
引例思考 结合本章引例思考: 春兰集团的三个“连环扣”扣住 了什么? 春兰集团的产品在出厂之前要 有十五、六道质量检验工序, 说明了什么?
第一节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的含义和主要功能 质量检验的方式 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本节主要内容
一、质量检验的含义和主要功能 质量检验的含义 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质量检验就是通过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实验、测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各个质量特性符合性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 1. 把关职能。 • 2. 预防职能。 • 3.改进职能。 • 4. 报告职能。 质量检验包括测试、比较、判定与处理四个环节。 • 5. 监督职能。
二、质量检验的方式 1.根据检验数量分类 • (1)免检。 • (2)全数检验。 • (3)抽样检验。 2.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的特征划分检验方式 • (1)计数检验。 • (2)计量检验。
质量检验的方式 3.按检验对象检验后的状态特征划分检验方式 • (1)破坏性检验。 检验后产品失去使用价值时,称为破坏性 试验。 • (2)非破坏性检验。 检验后对产品性能和其他质量特性无改变时,称为非破坏性检验。
质量检验的方式 4.按检验方法的特征划分检验方式 • (1)理化检验。(2)感官检验。 5.根据流程分类。 • (1)购入检验。(2)中间检验。 • (3)成品检验。(4)出厂检验。 • (5)库存检验。(6)监督检验。 • 6.按检验目的特征分类 • (1)验收检验。(2)监控检验。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实际的检验活动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进料检验(IQC)、工序检验(IPQC)和成品检验(OQC)。 • ①首件(批)样品检验。 • ②成批进料检验。 1. 进料检验。 • ①首件检验。②巡回检验。 • ③末件检验。 2.工序检验。 • 成品检验又称最后检验或者出厂检验,即对已经完工的产品在入库前的质量检验。 3.成品检验。
第二节 质量检验的组织和主要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不合格品的控制及管理 质量检验计划 本节主要内容
一、质量检验计划 编制原则 定义 作用 内容
定义 • 质量检验计划是企业针对特定的产品投入生产时,对检验工作进行系统筹划和安排的文件。它规定产品投产后检验工作的措施、资源和活动。通常引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部分内容。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
作用 1、按照产品加工及物流的流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统筹安排检验站、点(组)的设置,可以降低质量成本中的鉴别费用,降低产品成本。 2、根据产品和过程作业(工艺)要求合理地选择检验、试验项目和方式、方法,合理配备和使用人员、设备、仪器仪表和量检具,有利于调动每个检验和试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检验和试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物质和劳动消耗。 3、对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并实施管理,能够充分发挥检验职能的有效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4、使检验和试验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使产品质量能够更好地处于受控状态。
内容 1、确定检验目标。 2、规划检验流程(说明检验程序,检验站或点的设置,采用的检验方式)。 3、制定检验用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表。 4、制定检验指导书(即对重要检测项目实施检验操作的指导性文件)。 5、提出测量和试验设备(仪器、仪表、量具、检具、装置)的配置计划。 6、人员调配、培训、资格认证事项的安排。 7、检验核对试验纪录。 8、规定来不及检验紧急放行后,进行补检的可追溯性程序。
编制原则 1、实现质量检验的目的 2、 质量检验计划对质量检验活动的指导作用 3、关键的质量检验环节的优先级 4、对质量检验计划定期评审 5、质量检验计划的经济性
二、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一)产品标识 产品标识是指供方在产品的进货、生产、交付和安装等所有阶段对产品进行标识,标识产品的标记应清晰、牢固和耐久,以便于识别和追溯。 (二)可追溯性 “可追溯”是指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某实体(产品、工程项目或活动)的历史、应用和场所的能力。产品可追溯性主要是对产品而言,它可能涉及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产品生产的历史和产品出厂后的分布和位置。
二、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目的 (1)便于标识产品,防止混料、误发和误用。 (2)便于通过产品标识及其相关记录实现产品质量追溯。
三、不合格品的控制及管理 不合格品的定义 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判定
第三节 抽样检验简述 本节主要内容 概念 抽样检验 分类 国家标准
一、概念 所谓抽样检验是指从交验的一批产品(批量为N)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有n个单位产品组成)进行检验,根据对样本检验的结果作出该批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判断活动。 抽样检验是相对于全数检验而言的
二、抽样检验分类 1、计量型抽样检验 2、计数型抽样检验 1、标准型 2、挑选型 3、调整型 4、连续型 5、序贯型 • 一次抽样 • 二次抽样 • 多次抽样 • (三)按抽样检查的方式分类 • (一)按照质量特性值的性质分类 • (二)按抽取样本的次数分类 抽样检验分类
三、抽样检验国家标准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正式颁布了20个关于抽样检验的国家标准
第四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理论 操作特性 抽样方案 设计 接收概率 本节主要内容
一、抽样方案及接收概率 • (一)批的质量 把不合格品率的大小作为一批产品质量的表示方法,不合格品率p的计算公式如下: • P=D/N% 式中:D——批产品中,不合格品个数; • N——批产品的总数,即批量。
(二)抽样方案 • 抽样方案的制定与以下两个参数有关: • (1)样本量n; • (2)检验合格的判定数c。 • 合格判定数c是由p确定的,即c=n p。 • 因此,我们可以用(n |c)来表示抽样方案。从批量为N 的一批产品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品进行检验,若其中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c,就可以认为该批产品是合格批;若其中不合格品数大于c ,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
(四)接收概率 • 接收概率即某批产品的合格概率,又称批合格概率。接收概率是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案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而被接收的可能性。 • 接收概率定义为:当批的质量为给定值时,使用一定抽样方案验收时,接收该批的概率用L(p)表示。如果抽样方案(n|c)中样本量n及合格判定数c确定,由概率加法定理即可得。计算参看教材。
二、抽样方案的操作特性及设计 • (一)、抽查特性曲线 • 理想的抽样检验方案 • 若规定,凡p≤p时,该批产品属于合格批,否则属于不合格批。即p≤p时,L(p)=1;当p>p时,L(p)=0.如图4-4(教材)所示,这是一种理想的抽样检验方案。 • 这种理想方案是不存在的。因为即使是全数检验,由于可能存在的错检、漏检,也很难做到准确无误。
2.实际使用的抽样检验方案在抽检中,既然理想方案是不存在的,那么实际使用的抽检方案应该是越接近理想的方案越好。因此,实际使用的抽样方案应具备三个特点:对于合格的交验批,即p≤p时以高概率予以接收;对于不合格的交验批,即p≥p是予以高概率拒收 。对于质量变坏的交验批,即p<p <p时接收概率迅速减少。实际的抽样方案的OC曲线如图4-5(教材)所示。
(二)、验收抽样方案的设计 方案设计过程的一般思路 实施抽样检验时的规则要根据抽样方案而定,一般包括如何抽取样本、样本的大小以及批合格与否的判别标准。在实施抽样方案前方案前样本个数已经确定,所以,方案设计过程只是选择样本大小和判别标准。
第五节 GB/T 2828.1术语 • 参看教材,熟悉GB/T 2828.1术语,符号及缩略语
质量管理学 Thank You! www.themegall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