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20 Views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 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导论.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周大鸣. 为什么进行田野调查?. 做学问的两种方式 从书本中学习 书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历史的 从田野中学习. 一、从书斋到田野:认识中国. 个人历程:考古学田野发掘 —— 人类学田野调查 —— 理论探讨:吴文化 —— 湘西调查 —— 珠三角研究 —— 凤凰村 —— 蔵区研究 —— 中部农村 —— 西南民族研究;思考: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宗族与传统文化、二元社区、内源发展。 书斋与田野的互补:如家庭与家族主义反思、中国乡村都市化。 田野的魅力:挑战常识中的谬误和偏见,如城中村研究、唐人街研究. 田野剪影.
E N D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导论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周大鸣
为什么进行田野调查? • 做学问的两种方式 • 从书本中学习 • 书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历史的 • 从田野中学习
一、从书斋到田野:认识中国 • 个人历程:考古学田野发掘——人类学田野调查——理论探讨:吴文化——湘西调查——珠三角研究——凤凰村——蔵区研究——中部农村——西南民族研究;思考: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宗族与传统文化、二元社区、内源发展。 • 书斋与田野的互补:如家庭与家族主义反思、中国乡村都市化。 • 田野的魅力:挑战常识中的谬误和偏见,如城中村研究、唐人街研究
二、什么是田野调查? (fieldwork) • 1、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学科特色之一。居住到被研究对象中,如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 • 2、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田野调查中获得的一手资料;作为田野调查方法运用的典型代表的民族志一直是整个人类学学科的基础。如《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 • 3、纵观人类学发展史,田野调查在推动学科发展、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方面的巨大作用。如《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
三、田野调查的方法 • 三阶段:1、准备工作(目的、提纲、文献资料、经费、设备、介入方式)2、实地调查(参与观察、报道人、调查会、访谈、搜集实物)3、整理分析(分类整理、分析问题) • 1、主位与客位的视角 • 2、参与观察:敏锐 • 3、深入访谈:耐心和技巧 • 腿勤、眼勤、口勤、脑勤、手勤
四、田野调查与民族志(ethnography) • 1、民族志是人类学的翅膀。 • 2、民族志是田野调查基础上对文化或某一文化内容的系统描述,如村落的民族志研究——描述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居民的生活方式、行为和思维方式等。 • 3、每一部成功的民族志都需要独特的方法论贡献。如功能主义民族志:发现事实和文化法则;现象学民族志:文化事实是在我们的解释中创造的。
五、田野调查在其他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 1、很多学科借鉴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如民俗学、社会学对社区的研究,历史学与历史人类学 • 2、很多学科借鉴田野调查独特的视角 • 大学生社会调查可以多参考田野调查方法
六、田野调查的体会 • 对调查地或者调查对象预先了解; • 尊重调查对象;包括对象的隐私权、风俗习惯等; • 不能损坏被调查者的利益,将风险降到最低; • 尊重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权(inform consent); • 注意观察,田野就在你身边;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七、田野调查与中国社会研究举例 • 1、乡村经济 • 费孝通:《江村经济》、《云南三村》 • 施坚雅:中国农村集市的研究 • 黄宗智:过密化 • 许倬云:精耕农业(历史学) • 周大鸣:乡村都市化
2、宗族研究 • 弗里德曼:为人类学对田野调查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范式。尤其是田野资料与史料的互补,使得从小社区透视中国社会成为可能。 • 林耀华:《金翼》
3、民间信仰研究 • 1、李亦园 • 2、陈春声的三山国王研究 • 3、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
4、婚姻与家庭研究 • 如“轮伙头”研究 • 童养媳研究 • 家庭结构研究
5、农民工研究 • “二元社区”与“钟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