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6

第七章 线性变换

第七章 线性变换. 学时: 22 学时。 教学手段: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学生课堂练习,演练习题与辅导答疑相结合。 基本内容和教学目的: 基本内容:线性变换的定义、线性变换的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若当标准形;最小多项式。 教学目的: 1 、理解线性变换的定义与运算。 2 .掌握线性变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3 .了解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4 .熟悉若当标准形、最小多项式。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性变换的定义与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dari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线性变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线性变换 • 学时:22学时。 • 教学手段: •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学生课堂练习,演练习题与辅导答疑相结合。 • 基本内容和教学目的: • 基本内容:线性变换的定义、线性变换的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若当标准形;最小多项式。 • 教学目的: • 1、理解线性变换的定义与运算。 • 2.掌握线性变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 3.了解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 4.熟悉若当标准形、最小多项式。 •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 重点:线性变换的定义与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 难点:若当标准形、最小多项式。

  2. §7.1 线性变换的定义

  3. 一. 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实例 定义1映射 A :V→V称为线性空间V上的一个变换;V上的变换A 称为线性变换,如果 对任意的α,β∈V, 对任意的k∈P, 1) A (α+β)= A (α)+ A (β); 2) A (kα)= k A (α). • 本教材一般用花体拉丁字母A ,B,···表示线性变换; • 称如上条件1), 2)为“线性变换保持向量加法和数乘不变”; • 注意与同构映射 f:V→W(V,W为线性空间)的异同之处。

  4. 例1S θ:V2→V2 , S θ(α) =α/ (α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度得α/ ),(即二维平面上的旋转变换)。 设α,α的坐标分别是 (x, y), ( x/, y/ ), 则. 可以证明, S θ是二维平面V2 上的一个线性变换。证明: 对任意的α,β∈V2 , 设α+β=γ(如图)

  5. α/ γ/ β/ kβ/ α γ θ β kβ S θ(α+β) = S θ(γ) =γ/=α/ +β/= S θ(α) + S θ(β) ,S θ(kβ) = kβ/= k S θ(β) . 故S θ是V2 上的线性变换.

  6. ζ ke α

  7. 例6设V是数域P上的线性空间,k∈P, 定义V上的变换为α→kα (对任意的α∈V ),可以证明该变换为线性变换,称为由数k确定的数乘变换,并用K 表示. 当k = 1时,即为恒等变换,当k = 0时,即为零变换.证明: K 显然是V上的变换. 现仅证其为线性变换. 对任意的α,β∈V , a∈P,K (α+β) = k(α+β) = kα+kβ= K(α)+ K(β);K (aα) = k (aα) = (ka)α= a(kα) = a K (α).故 K 是V上的线性变换. □

  8. 二. 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 • A (aα+ bβ)= a A (α)+ b A (β); 2 A (0) = 0, A (-α) = - A (α); 3. A ( k1α1+ ···+ krαr ) = k1A (α1) +···+kr A (αr); (保持线性关系不变) 4. α1, ···, αr线性相关,则A α1, ···, A αr线性相关. • 反之,则不一定. 例如零变换 A (α)= 0(α≠0). 证明: 1. A (aα+ bβ) = A (aα)+ A (bβ) = a A (α)+ b A (β).

  9. 2. A (0) = A (0α) = 0 A (α) = 0. A (-α) = A ((-1)α) = (-1) A (α) =-A (α). • 据1,易证该等式成立. • 据题设,存在不全为0的数k1, ···, kr∈P, 使得 k1α1+ ··· + krαr= 0 → 据3. , 2.可知 A ( k1α1+ ··· + krαr ) = k1A (α1) + ··· + kr A (αr) = A (0) = 0, 即A α1, ···, A αr线性相关. • 性质3说明:设β= k1α1+ ··· + krαr → A (β) = A ( k1α1+ ··· + krαr ) = k1A (α1) + ··· + kr A (αr) , 即β与 A (β)具有相同的线性关系.

  10. 性质1可修改为如下命题: 5. A 是线性变换的充要条件是: A (aα+ bβ)= a A (α)+ b A (β) 对任意的αβ∈V,a,b ∈ P. 证明: 必要性:即性质1. 充分性:取a = b = 1, 则 A (α+ β)= A (α)+ A (β); 取a = k, b = 0, 则 A (kα) = A (kα+ 0β) = kA (α)+ 0 A (β) = kA (α), 故 A 是线性变换. □

  11. 7.2 线性变换的运算

  12. L ( V ) L(V) = {A │ A : V→V的线性变换} • A : V→V是线性空间V上的一种运动,变化。本节将研究这样的运动、变化之间的运算,联系及进一步的特征性质。 V

  13. 一. L(V) 上的加法运算 定义1对任意的A, , B∈L(V), α∈V,规定 (A +B )(α) = A, (α) + B (α) 称为A,与B的和,记为A +B . 命题1对任意的A, , B , C ∈L(V) A +B ∈L(V) , 且具有如下性质: • (A +B ) + C = A +(B + C ); 2. A +B = B + A ; 3.存在O ∈L(V), O +A =A ; • 对任意的A ∈L(V),存在-A ∈L(V), A +(-A ) =O . • 据4,可定义A -B =A +(-B),故L(V)中有加法的逆运算:减法运算.

  14. 证明: 首先要证明A +B ∈L(V),即证明A +B是V上的变换;且对向量加法和数乘保持不变.

  15. 二. L(V)上的乘法运算 定义2对任意的A, , B∈L(V), α∈V,规定 A, B (α) = A, (B (α)) 称A, B是A, 与B 的积,记为A, B . • A, 与B 的乘法即映射的合成. 命题2对任意的A, , B , C ∈L(V) A, B∈L(V), 且具有如下性质: 5. (A, B)C =A, (BC ) ; 6. A, (B +C ) =A, B +A, C ; 7. (B +C )A,=B A,+C A,; 8. EA,=A,E = A,(为V上的恒等变换).

  16. 证明:首先证明A, B ∈L(V), 即A, B 是上的变换,且保持向量加法,数乘运算不变. 据映射合成即知确为V上的变换.对任意的α,β∈V, k ∈P, A, B (α+β) = A, (B (α+β)) = A, (B (α) +B (β)) = A, (B (α)) +A, (B (β)) = A, B (α) +A, B (β); A, B (kα) = A, (B (kα)) = A, (kB (α)) = kA, (B (α)) = k A, B (α) . 故 A, B 是V上的线性变换,即A, B ∈L(V). 因一般映射的合成满足结合律,故5.成立. (A, (B + C ))(α) =A, ((B + C )(α)) = A, (B (α) + C (α)) = A, (B (α)) + A, (C (α)) = A, B (α) + A, C (α) = (A, B +A, C )(α) → 6.成立. 7. 同上可证明7.成立. 8. 显然成立. □

  17. 注: 该命题有以下注意问题

  18. 三. L(V)上的数乘运算 定义3设 k∈P, A∈L(V), 对任意的α∈V,规定 (kA)(α) = kA(α) 称kA为k与A 的数量乘法. • 设K 是L(V)中的数乘变换(见前例6,P274例4) → 即K (α) = kα,则(kA)(α) = kA(α) =K A(α) → 即 kA = K A . 所以也可将数乘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 本教材即用此定义数乘运算,两种定义方法是一致的. 如上定义2是一种定性描述,而教材定义方式可利用乘法的性质直接推出数乘的性质,使用起来方便.

  19. 命题3对任意的k,l∈P, A∈L(V)kA∈L(V), 且具有如下性质: 11. ( k l )A= k (lA ) ; 12. k(A +B ) = kA + kB ; 13. ( k+ l )A = kA+ lA; 14. (kA )B = k(A B ) ; 15. 1A = A . 证明: 仅证11.其它性质类似可证.( kA∈L(V)证明略) 据kA = K A 可知, ( k l )A = (K L )A = K (L A ) = k (lA ) . (其中用到乘法的结合律成立). □

  20. 据L(V)的加法和数乘及其性质(命题1,3)可知,L(V)关于线性变换的加法和数乘构成数域P上的线性空间.据L(V)的加法和数乘及其性质(命题1,3)可知,L(V)关于线性变换的加法和数乘构成数域P上的线性空间. • L(V)上的可逆变换 定义4 变换A : V→V 称为可逆变换,如果存在B : V→V, 使得 A B = BA = E . 这时称B 为A 的逆变换,记为A - 1= B . • B : V→V 即为A : V→V 的逆映射. 命题4 A ∈L(V),且可逆 A -1∈L(V), 规定: 16. A -n =(A -1)n . • 16. 是一种规定,也可看成是性质. 即将A n中的幂指数扩充到整数范围(n∈Z). 可以证明幂运算的性质9.10.依然成立.

  21. 证明: 证A -1∈L(V), 即证A -1是V上的变换,且保持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不变. A -1显然是V上的变换,关键证其为线性变换. A -1(α+β) = A -1(A A -1(α) + A A -1(β)) = A -1(A (A -1(α))+ A (A -1(β))) = A -1(A (A -1(α) + A -1(β))) = (A -1A )(A -1(α) + A -1(β)) = A -1(α) + A -1(β). A -1( kα) =A -1(k(A A -1)(α)) =A -1(k(A (A -1(α)))) = A -1(A (kA -1(α)))= (A -1A )(kA -1(α)) = kA -1(α). 故 A -1∈L(V), □

  22. 五. 线性变换的多项式

  23. 注: 该性质的证明略,注意问题如下:

  24. 例1 α(≠0)∈R3, Пα是把向量ζ射到α上的内射影变换,则

  25. 分析: 性质1), 2)即7.1节例2.这里仅需证明3),4),5) Пα(ζ) ζ α Пx(ζ) x R x(x)

  26. 例21) 线性空间P[λ]n中,求微商是线性变换(P274例5), 显然 D n = 0. 2) 线性空间P[λ]n中,变元的平移变换 S a: P[λ]n→ P[λ]n,a∈P, S a( f (λ)) = f (λ+ a). 易验证S a是线性变换. 据泰勒展开式

  27. 以上实例说明,线性变换的一些关系可以通过线性变换之间的运算来表示,从而揭示线性变换的一些内在联系及特征性质.以上实例说明,线性变换的一些关系可以通过线性变换之间的运算来表示,从而揭示线性变换的一些内在联系及特征性质.

  28. 7.3 线性变换的矩阵

  29. 一. 引入概念 • 设V是数域P上n维线性空间,ε1, ε2, ···, εn是V的一组基,A ∈L(V),则对任意的ξ(∈V), ξ= x1ε1+x2ε2+ ···+xnεn , 且其中系数是唯一确定的,称为向量ξ在基ε1, ε2, ···, εn下的坐标. 由于 A ξ= A ( x1ε1+x2ε2+ ···+xnεn) = x1 A (ε1)+x2A (ε2)+ ···+xn A (εn). → 故A ξ完全由A (ε1),A (ε2), ···, A (εn) → 有必要研究基ε1, ε2, ···, εn与其象 A (ε1), A (ε2), ···, A (εn)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得到如下结论:

  30. 定理1设 ε1, ε2, ···, εn是V 的基 对任意的α1,α2,···,αn∈V, 存在唯一的A ∈L(V) , 使得 A εi=αi, i =1, 2, ···, n . • 分析证明思路:1) 存在性: 对任意的α1,α2,···,αn∈V, 存在A ∈L(V) , 使得 A εi=αi, i =1, 2, ···, n (即 P282,2.). 2) 唯一性:若另存在B∈L(V) ,Bεi=αi, i =1, 2, ···, n →A =B (即 P281,1.).

  31. 定理意义分析:

  32. ξ=x1ε1 + x2ε2 + ··· +xnεn A ξ=x1Aε1 + x2 Aε2 + ··· +xnAεn (2) 设ε1 ,ε2 , ···,εn是V的基,对任意的ξ∈V, A ∈L(V), 由此看出 研究A 的特征,关键在于研究εi与Aεi 的关系, 这里εi, Aεi∈V,i =1,2,···,n

  33. A L(V) A Pn×n V的基ε1 ,ε2 ,···,εn下

  34. 定理1的意义就在于证明了 是满射,从而是双射.这就为引入如下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35. V εm+1 , ···,εn A A W ε1,ε2 , ···, εn · 0

  36. 二 的性质

  37. L(V)≌Pn×n, 且保持加,减,乘,数乘,可逆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