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95 Views
性別與生涯發展. 外研三 張維珊 餐旅四 陳祐瑾 餐旅四 蔡佩璇 數學四 凃冠妤. 內容大綱. 性別角色與勞動 兩性參與勞動背景 性別職業隔離 兩性分工觀念對女性就業的影響 男女性工作領域 新。男性工作領域 新。女性工作領域 改變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之策略. 性別角色與勞動. 兩性參與勞動背景. 部落社會 男性 - 體力、狩獵 女性 - 採集、處理家務 因採集提供大部分生存食物 ( 約 60%-80%) ,女性表現較突出。 男女性地位與工作接近平等 農業社會 土地所有權繼承權父權體系不平等的性別勞動分工 男主外、女主內
E N D
性別與生涯發展 外研三 張維珊餐旅四 陳祐瑾餐旅四 蔡佩璇數學四 凃冠妤
內容大綱 • 性別角色與勞動 • 兩性參與勞動背景 • 性別職業隔離 • 兩性分工觀念對女性就業的影響 • 男女性工作領域 • 新。男性工作領域 • 新。女性工作領域 • 改變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之策略
兩性參與勞動背景 部落社會男性-體力、狩獵 女性-採集、處理家務 因採集提供大部分生存食物(約60%-80%),女性表現較突出。男女性地位與工作接近平等 農業社會 土地所有權繼承權父權體系不平等的性別勞動分工 男主外、女主內 工業化 女性投入勞動市場暫時、廉價勞力 工作性別分化(男性工作於具男性特質與男性支配職業) 十九世紀 女性教育程度提升,工作選擇變多 女性選擇工作仍受限於女性化或低薪工作 女性地位下降、性別分工化不平等 參考資料:楊瓊樺(民92)
性別職業隔離 性別職業隔離:指在勞動市場內男性與女性雇員被分配、集中到不同職業,擔任不同工作。也就是各職業中從業者的性別分布呈現失衡狀態。 1.男性主導的職業(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 2.女性主導的職業(fe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 3.中性職業(neutral-dominated occupations) 享有較高的薪資給付、評價與社會地位認可 女性勞動市場是較低技術性、低薪資,視女性為職業的 產業後備軍 參考資料:楊瓊樺(民92)
性別職業隔離 性別職業隔離 水平隔離 垂直隔離 同一職業中職位分配失調; 兩性雖然從事同一職業,但女性通常處於低職位、低薪資與較少升遷機會 男女性從事不同職業, 職業中性別比例分布不均 參考資料:楊瓊樺(民92)
性別職業隔離 解釋性別職業隔離相關理論: 1.性別理論 (gender theory) 2.人力資本理論 (human capital theory) 3.就業市場歧視論 (market discrimination) 參考資料:楊瓊樺(民92)
性別職業隔離 1.性別理論 (gender theory) 勞動市場的性別不平等與隔離來自於社會規範與文化型塑而成。 例:教育或職業「科系性別隔離」 女性:人文科或社會科 男性:理工科 因女性就讀科系通常技術性或專業性較差(不明顯), 故累積的人力資本較少於男性,對職業選擇、職業地位 與收入造成不利的影響。 雖然年輕一輩會作個人化選擇,但選擇仍受到性別角色 與性別特質影響。(陳建志,2000)
性別職業隔離 2.人力資本理論 (human capital theory) 假設勞動市場是理性且完全競爭,因此男女性從事不同職業是因為女性(相較於男性)擁有較低的生產力,累積較少的人力資本,如教育、工作訓練、工作經驗等。 例:女性受教育機會與程度(台灣推行國民義務教育後) 1978年:僅四分之一女性勞動者擁有高中職以上程度 1990年:將近二分之一女性勞動者擁有高中職以上程度 2002年:近三分之二女性擁有高中職以上學歷(以大專以上程度成長速度最快) 教育程度普及,女性參與勞動人數增加
台灣地區歷年勞動人口之性別比例 女性參與勞動人數增加,與教育程度提升以外,也與家務分擔(科技),托育制度等因素影響有所相關。 人力資本論無法完全解釋性別職業隔離現象。
性別職業隔離 3.就業市場歧視論 (market discrimination) 「職業的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個人對職業的選擇,以及雇主對員工的需求(任用標準、兩性薪資、福利、升遷)。 例:雇主、職業內部制度 托兒所或幼稚園的保育人員、教師:女性, 通信等技術人員:男性為主。 求職廣告上: 「高級工程師,限男性;助理工程師,男女不拘; 會計、總機,限女性」的要求條件
兩性分工觀念的形成與穩固 觀念 「男主外, 女主內」: 反應男女工作場域有別 「男人賺錢養家」 : 強化男性對家庭主導性 媒體描述 : 離開就業市場 – 回歸家庭 將家庭責任視為母職, 負擔家務視為母性 母職 泛指一切與母親有關工作 母性 生理構造與經驗使然
Myrdal & Klein(1968) 在既定的性別分工中, 女性被分配到的任務是家庭領域當中. Bronfenbrenner & Crouter (1982) 母親的就業會使家庭分裂並傷害兒童, 母親必須專職的照顧學齡前幼童, 否則可能會教養出行為偏差的兒童. Miller (1990) 職業婦女自身也須承受離開小孩的罪惡感和社會責難等雙重負擔. Parcel & Menaghan (1994) 根據實證研究結果, 母親外出工作隊子女認知能力的提昇及學習環境的改善有正面影響. 兩性分工觀念的形成與穩固-西方學者觀點
已婚婦女就業型態 1.未婚率教育程度 2.已婚女性婚前工作類別 3.近五年勞動力參與率按婚姻狀況分布 4.不同教育程度的男女性平均薪資
項目別 82年 83年 84年 85年 86年
公權力必須走入私領域 家庭本身受到國家的調節與干預, 並以法律支持他所信奉的理念和規範. [二度就業政策] [勞動基準法] [民法 – 親屬編] [兩性工作平等法 ] 問題與討論:你對於婦女二度就業有何看法?
問題與討論: 男化妝師 妳願意給男化妝師化妝嗎? 男護士 你看過男護士嗎?男性適合擔任護理工作嗎?
胡文鑫 牛爾 Roger 鄭健國
男化妝師 就業動機 本身興趣 (最主要原因,喜歡畫畫、五顏六色的東西) 個人特質 (細心、動作細膩) 結構因素 (就業環境及經濟景氣影響) 參考資料:楊瓊樺(民92)
男化妝師 聘請男化妝師的原因 提供不同的角度 (異性觀點) 用色大膽、創新 (因觀念及行動上較放得開,嘗試新畫法與造型) 參考資料:楊瓊樺(民92)
男化妝師 優勢 高能見度(吸引顧客眼光原因—特別、專業性) 顧客接受程度(以男性觀點看女性、異性相吸) 接受程度的差異性 1. 地域性(北部-風氣開放、接受度高) 2. 年齡層(年齡越低越能接受新鮮事物) 困境 不是所有客人都能接受男生幫她化妝 參考資料:楊瓊樺(民92)
男化妝師 持續從事化妝工作的原因 對工作的滿意度/興趣 (滿意度高、離職率很低、很穩定) 成就感 (來自消費者對其專業技術的接受及肯定) 參考資料:楊瓊樺,2003
男護士 目前美國已註冊的男性護士人數,已比二十年前成長了三倍,護理學校男性比率已將近10%。 在台灣部分,台灣護理學會表示目前共有84889位會員,但無特別統計男會員;而在高雄地區方面,高雄市護士護理師公會表示,於2002年的統計有7854位護士職業,其中有約15位為男護士。
男護士 • 男性護理師常常被病人誤認是醫生。「經常要花一段時間跟病人解釋自己的身份,得到反應卻幾乎是好奇或是不信任。」 • 常被人質疑「男人當護士有前途嗎?」 但事實上男性護理師升遷的機會往往比女性護理師來得大。 • 將自己定位在對應人、處理事及場面控制等面向,而非原來照護工作的特質溫柔、體貼等 。
Scania公司將於今年11 月份舉辦一個女性卡車 駕駛日,希望從中鼓勵 更多的瑞典女性職業者 加入到卡車司機的行列 Scania公司還通過讓女 性司機們參與2007年度 的歐洲卡車司機角逐大 賽,鼓勵現有瑞典女性 卡車司機利用她們的駕 駛技術與男性司機們抗衡。 Scania的卡車運輸業吸引大量女性職業者
綠衣女飛鴿 戴藝芬使命必達 戴藝芬是木柵郵局裡少數四位女性郵差之一。郵差的工作內容單純,採取責任制,懂基本英語即能勝任,與性別無關。問題主要是先天體力不如男性,分配區域常排除山區,只有一個月一周輪假日送限時或快捷郵件,才會上山,如遇困難,同事也會鼎力相助。她表示,每個人負責的區域不同,為互相支援,會規畫區塊,輪流送信。此時,女性的細心特質,便得到發揮。
第一位女太空人 莎莉.賴德是第一個登上太空的美國女性。多年來,賴德一直為提升美國兒童的基礎科學能力而努力,尤其注重的是年輕女性這方面的能力。她曾說:「在小學,對科學與數學感興趣的男孩與女孩數目大致上差不多,但大概從六年級開始,不注重這些科目的女孩就比男孩多了,此外,在大多數的技術專業中,女性的比例明顯偏低。」
亞洲首位西點女軍官 洪琬婷畢業 我國陸官學生洪琬婷成為台灣第一位西點軍校畢業女性軍官,結束4年正規美國軍事教育訓練。我國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夏立言也前往西點軍校,參觀畢業生閱兵典禮 ,並特別恭賀來自台灣的洪琬婷順利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的女性軍官,堪稱另一個「台灣之光」。洪琬婷是台灣、也是亞洲第一位自西點畢業的女性學生。
改變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之策略 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女性就業甚深,學者認為提供女性拓展非傳統領域的方案,並且幫助她們提昇自信、追求理想的職業有其必要性(Bartholomew &Schnorr, 1994;Homer, 1972;Yount,1986) (一)提高自我效能例:透過活動來提升自信,比如:鼓勵女學生看女性 偉人的傳記 鼓勵女性思考自己的能力 (二)提供楷模示範 強調女孩的職業潛能,透過訪談職業婦女、描述她們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摘要、檢視女性的自傳、強調女性 如何克服性別角色刻板化等,皆是具有影響力的示範。
改變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之策略 (一)提高自我效能 (二)提供楷模示範 (三)鼓勵父母參與 鼓勵雙親加入孩子職業引導的活動,例如了解家庭成員職業期望的活動、鼓勵雙親邀請孩子參觀他們的工作環境。
參考資料: • 謝臥龍(2002)。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五南出版社 • 游美惠編(2005)。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台北市:女書。 • 楊瓊樺(民92)。性別職業隔離的轉變:以彩妝師為例。國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勞動市場的性別議題:淺談職業刻板印象對女性的影響。李姿瑢/高雄市楠陽國小教師 • 劉毓秀(1997) 。女性 國家 照顧工作。台北市:女書文化 • 劉毓秀(1995)。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市:時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