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台灣的宗教史

台灣的宗教史. 組員: 9A080002 姚雅瓊 9A080011 蔡俊助 9A080017 謝于婷 9A080020 羅閔慈 9A080023 林麗敏 9A080025 蕭婉琪 9A080037 陳亮伃. 大 綱. 宗教介紹 世界的宗教種類及信徒人數 台灣 的 宗教 種類及信徒 人數 台灣前七大宗教介紹 基督新教與天主教 差異 禱告 時間 資料 來源 Q&A. 宗教. 宗教 是對神明的信仰與崇敬,或者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對宇宙存在的解釋,通常包括信仰與儀式的遵從。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準則,以調整人類自身行為。. 宗教的起源.

darc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的宗教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的宗教史 組員:9A080002姚雅瓊 9A080011蔡俊助 9A080017謝于婷 9A080020羅閔慈 9A080023林麗敏 9A080025蕭婉琪 9A080037陳亮伃

  2. 大綱 • 宗教介紹 • 世界的宗教種類及信徒人數 • 台灣的宗教種類及信徒人數 • 台灣前七大宗教介紹 • 基督新教與天主教差異 • 禱告時間 • 資料來源 • Q&A

  3. 宗教 宗教是對神明的信仰與崇敬,或者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對宇宙存在的解釋,通常包括信仰與儀式的遵從。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準則,以調整人類自身行為。

  4. 宗教的起源 宗教源於准宗教現象,產生於原始宗教以前,為現今卯知人類意識活動最早的形態之一,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因素,但當無超自然體的概念,對於客體尚未神化、無敬拜求告之念,一切全靠幻想,認為某些行動可影響某些現象或事物,如法術巫術、針刺木刻人形、佩戴玉石等。

  5. 宗教的定義 本頁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97%E6%95%99

  6. 宗教的元素 三個層面: 教義 ─ 宗教的思想觀念及感情體驗 教儀 ─ 宗教的崇拜行為及禮儀規範 教團 ─ 宗教的教職制度及社會組織

  7. 宗教的影響 宗教在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中都存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哪個國家沒有宗教。而且世界上有宗教信仰者的數量絕對多於無宗教信仰者 。因此對人類有很大的的影響,包括: 政治、法律上的影響 文化、藝術上的影響 科學上的影響

  8. 世界各宗教信徒人數一覽表 本頁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97%E6%95%99

  9. 台灣的宗教 台灣各宗教受《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擁有宗教自由,並且各宗教間皆為平等。除此之外,台灣傳教環境極為自由,政府與宗教之間亦無關聯。又因臺灣為一移民社會,漢人移民固有的傳統信仰如佛教、道教,在該族群中極為流行且根深蒂固,而西方世界較常見的宗教,如基督教及伊斯蘭教,亦擁有不少的信眾。

  10. 台灣的宗教 本頁資料來源:內政部民政司http://www.moi.gov.tw/dca/02faith_001.aspx

  11. 台灣的宗教及信徒人數一覽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AE%97%E6%95%99

  12. 佛教 起源 佛教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在西元前6世紀以前創建。於阿育王時期,佛教不斷向外傳播,主要分為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13. 台灣佛教 台灣佛教系統 承襲自中國閩南地區,世俗化的信仰體系與以出家僧侶為主的叢林體系並立。戰後中國大陸傳入的佛教體系一枝獨秀,蓋過原有本土佛教勢力。

  14. 台灣佛教 變遷及發展 早期佛教 日治時期 戰後漢傳佛教

  15. 台灣佛教-變遷及發展 早期佛教 佛教文化要深層化或精緻化缺乏足夠發展條件。 發展性格因邊陲性和依賴性受閩、粵兩省的佛教性格所影響。 日治時期戰後艱難適應的改變問題。

  16. 台灣佛教-變遷及發展 日治時期 1895年,臺灣日治時期開始臺灣總督府捨棄19世紀末因對外戰爭勝利而興起的國家神道教,而選擇了已經在臺灣稍有根基的佛教。 20世紀初,隨著日本於台灣始政,大量日本佛教派系來台宣教,共有八宗十四派的日本佛教支派來台傳教。 1941年,全臺灣人口共500多萬,而光是積極參與日本佛教的信仰人口就達到8萬人。

  17. 台灣佛教-變遷及發展 戰後漢傳佛教 1950年代,因為中國國共內戰與中國共產黨不允許宣揚佛教等因素,來台定居的中國佛教傳道人日漸增多。 1953年,大仙寺傳戒為台灣戰後舉辦首次傳大戒。強調「無神論」的漢傳叢林佛教,在此時正式於台灣耕耘。 佛教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於台灣流行。由中國大陸傳入的中國系統大乘佛教成為佛教的新興主導力量。 2006年,臺灣佛教的信徒約有801.5萬人,佔全台灣2300萬人口的34.85%。

  18. 台灣佛教 其他信仰及教派 高僧信仰 九大門派 藏傳佛教 日傳佛教 上座部佛教

  19. 道教 起源 道教是我國唯一固有宗教,宗源於黃帝,闡揚於老子,成教於道陵天師道教。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20. 台灣道教 台灣道教起源 道教於17世紀傳入台灣,承福建、廣東的正一派傳統。傳法道士家設壇靖,散居於民間社會,設齋行道,弘揚正教,世稱為「火居道」。金元時期,有全真道則出家修行,廣設叢林,是為「出家道」。

  21. 台灣道教 變遷及發展 明末清初時期 日治時期 台灣光復後

  22. 台灣道教-變遷及發展 明末清初時期 閩、粵兩省即以正一派為主,明末清初移民入臺,泉、漳及粵東客籍,均有正一派道壇道士隨之遷移,設壇於各籍聚落內,其時間多已有一、二百年之久。

  23. 台灣道教-變遷及發展 日治時期 在日治時期,道教因蘊含中國文化精神,受到日本迫害,信徒只好在佛教寺廟中奉祀道教的神。

  24. 台灣道教-變遷及發展 台灣光復後 光復後,由於宗教觀念寬大,佛教、道教合流,在一個神殿中,可同時供奉不同的神,而形成了台灣本土的特色。

  25. 台灣道教 現況 台澎金馬地區現有包含玉帝廟、關帝廟、媽祖廟、玄帝廟、太子元帥廟、蘇府王爺廟等等種類的道廟共8000間以上,利用民房設立之中型道壇約在10000間左右無數,傳教人員28,000餘人,信眾在8,000,000以上(佔全臺灣人口三分之一以上),但此數字部份與佛教有重疊情形。

  26. 一貫道 起源 一貫道對道統的說法,中國的道史,其歷史起源於伏羲氏。創立於中國大陸,比較可以追溯之脈絡,起於清順治年間,黃德輝奉羅教創教人羅清為祖師,採以 羅教教義,在江西鄱陽開創先天道,一貫道稱其為第九代祖師。

  27. 台灣一貫道 台灣一貫道起源 一貫道於1946年由上海、天津等地分別傳入台灣。1954年,與張天然一同領命的孫慧明通過國民政府總統府參軍長劉士毅關係自香港前往台灣,定居於台中市,此後一貫道開始在台灣普傳盛行。

  28. 台灣一貫道 變遷及發展 戒嚴時期 1953年內政部頒布禁令時 1987年2月21日總統宣布解除對宗教的禁令

  29. 彌勒大道 起源 彌勒大道是由王好德(號高山愚人) 1987年在台灣創立的新興宗教。主要崇拜對象是彌勒佛。和一貫道都尊崇一貫道歷史上的張天然、孫慧明,因此有人認為可能是一貫道之延伸宗教。

  30. 彌勒大道 變遷及發展 基礎期:1987~1996年 發展期:1996~2000年 拓展期:2001年開始

  31. 回教 起源 回教本名為伊斯蘭教,起源於西元570年,一個在麥加,現在的沙烏 地阿拉伯出生,名叫穆罕默德的人,真主藉由天使傳達古蘭經的內容給穆罕默德,傳播於世。

  32. 台灣回教 起源、變遷及發展 鄭和下西洋 明末清初鄭成功光復台灣 中央政府播遷來台

  33. 台灣回教 現況 伊斯蘭教在台灣並不盛行,因為: 目前台灣之伊斯蘭教家庭大部分都是民國38年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士農工商的穆斯林後代! 當初阿拉伯人商人乘船經商最北只到新加坡、菲律賓那附近,沒有再往上到台灣,所以台灣並未直接受到阿拉伯商人的影響而信奉伊斯蘭教!

  34. 天主教 起源 產生於公元一世紀的基督宗教,為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最初系自猶太教中分離出來,隨著耶路撒冷的被佔領,教會的中心逐漸轉向帝國的首都羅馬,故稱「羅馬公教」。

  35. 台灣天主教 最早始於西班牙人統治台灣北部 1626年西班牙人登陸台灣北部時,同時有西班牙籍的道明會會士來到台灣對原住民傳教,至1642年西班牙被迫離開台灣後中斷。 而後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5月18日,三位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籍道明會傳教士及五位中國教友傳道員,從中國大陸橫渡台灣海峽抵達打狗港興建簡易傳教所。

  36. 台灣天主教 變遷及發展 清治時期 日治時期 戰後至今

  37. 台灣天主教-變遷及發展 清治時期 天主教傳入台灣後,早期隸屬於台灣海峽對岸的福建代牧區(現福州教區之前身)管理,1883年改歸新成立的廈門代牧區(現廈門教區之前身)管轄,當時主要由道明會總理教務。

  38. 台灣天主教-變遷及發展 • 日治時期 • 1895年,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 1913年(日治大正9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39. 台灣天主教-變遷及發展 • 戰後至今 • 1945年,台灣歸屬中華民國 •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之後 • 1952年8月7日,台灣建立聖統制

  40. 台灣天主教 • 現況 1970年代以來教徒信仰比例不增反減,在《天主教在台灣現況之研究》一文中認為原因有: • 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宗教需求下降 • 傳統文化對於西方宗教的抵制 • 民間信仰復興 • 信教人口的遷移

  41. 基督教 起源 即基督教新教,是由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會的教會和基督徒形成的一系列新宗派的統稱。 起源於西歐,原指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舉行的帝國議會中的少數反對派,該派諸侯對於會議通過支持天主教會壓制宗教改革運動各派的決議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後即以其泛稱宗教改革各新教派。

  42. 台灣基督教 最早始於荷蘭人統治台灣 早在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就將基督教傳入台灣。但當時的傳教是與政治權力並行,也就是傳教士又必需兼任地方官員。在這種情形之下一旦失去了統治權,基督教也隨著統治權的消失而消失。荷蘭人在一六六二年撤離台灣,因此基督教也與荷蘭人一起離開台灣。

  43. 台灣基督教 變遷及發展 清治時期 日據時代 台灣光復後

  44. 台灣基督教-變遷及發展 • 清治時期 • 1865年,6月16日,台灣南部教會的宣教 • 1866年,8月12日,台灣教會最早的初結果子 • 1867年,第一位到東部推動婦女聚會 • 1872年,3月9日,北部教會宣教之始 • 1885年,基督教長老會在台南創設中學,巴克禮牧師創辦「台灣教會公報社」

  45. 台灣基督教-變遷及發展 日據時代 1895年,台灣在馬關條約中被割讓給日本。初期日本對基督教懷有好感,教勢發展甚快,幾達一倍之多。可是由於日本政府對教會干擾甚多,致使教會與政府間時有衝突。日本在台後半期極力推動台灣人民皇民化,引起教會極力抗拒,結果迫使台南神學院關閉,台灣教會公報停刊,許多牧師、信徒入獄。

  46. 台灣基督教-變遷及發展 • 台灣光復後 • 1947年,二二八事件引起台灣全島性的暴動與鎮壓 • 1950年代,大陸淪陷,國民政府遷台 • 1951年,南北長老教會合併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 1965年,宣教一百週年 • 1975年,國、台語教會合作,掀起另一波佈道熱潮。 • 1970年代,台灣長老會先後發表三個國是聲明

  47. 台灣基督教 現況 2003年底統計,台閩地區共有基督教堂會4,057所。基督教會信徒(含兒童主日學)人數為781,415 ,佔五歲以上人口比率3.69%。到2004年12月止,從台灣差派出去的海外宣教士約有270位。

  48. 天主教VS基督教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差別 在成義得救的大事上 關於教義來源 聖經是天主的聖言有客觀的正確真意 關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禮 關於聖經的卷數目錄 關於祭祖之事 崇拜對象的不同 對上帝的稱呼有些不同 禱告方面

  49. 禱告時間 正常版 搞笑版

  50. 正常版 求主幫助職場ㄉ基督徒做好時間及金錢ㄉ管理,將其投資在最有價值ㄉ事情上,榮神益人 阿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