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從新北市國中小學校長涉嫌午餐弊案談起

從新北市國中小學校長涉嫌午餐弊案談起.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 主任檢察官黃士元 時間: 101 年 2 月 3 日. 行賄對象及總金額. 板橋埔墘( 120 萬元). 三重修德( 45 萬元). 歐克公司. 三重碧華( 235 萬 8000 元). 金馬公司. 土城清水( 185 萬元). 板橋海山( 147 萬元). 津津公司. 蘆洲成功( 34 萬 3000 元). 金龍公司. 蘆洲蘆洲( 13 萬 3000 元). 樹林樹林( 130 萬 7000 元). 收受賄賂違背職務之態樣. 餐廚廠商. 明知廠商無投標資格而開標及決標. 小學校長.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從新北市國中小學校長涉嫌午餐弊案談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從新北市國中小學校長涉嫌午餐弊案談起 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 主任檢察官黃士元 時間:101年2月3日

  2. 行賄對象及總金額 板橋埔墘(120萬元) 三重修德(45萬元) 歐克公司 三重碧華(235萬8000元) 金馬公司 土城清水(185萬元) 板橋海山(147萬元) 津津公司 蘆洲成功(34萬3000元) 金龍公司 蘆洲蘆洲(13萬3000元) 樹林樹林(130萬7000元)

  3. 收受賄賂違背職務之態樣 餐廚廠商 • 明知廠商無投標資格而開標及決標 小學校長 洩漏評選委員名單、招標文件 勾選對廠商友善之內聘或外聘委員 勾選由廠商提供之外聘委員 包庇廠商之供餐違失,不通報、計點及裁罰,僅要求口頭改善或採取較輕之處罰

  4. 觸犯法條(廠商人員部分) • 貪汙治罪條例第11條第1項之違背職務行賄罪 • 對於第 2 條人員,關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3 百萬元以下罰金。

  5. 觸犯法條(國小校長部分) • 貪汙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5款之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 • 對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無期徒刑或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 1 億元以下罰金。 • 刑法第132條第1項之洩密罪 • 公務員洩漏或交付關於中華民國國防以外應秘密之文書、圖畫、消息或物品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6. 侵害法益為何? • 公務人員官緘─ 國民對於公務人員依法行政之信賴。 • 以權換錢─ 應用於促進公共利益的權力,卻用於將轉換之對價納入私人荷包。 • 被犧牲者為享受營養午餐者(即全校師生)之健康及支付午餐費用者(包括使用者及納稅人)的期待(也是一種詐欺)。

  7. 具體求刑(廠商人員部分) • 於案件偵查之初即自白犯行,請依貪污治罪條例第11條第4項之規定減輕其刑至三分之二,並量處適當之刑。 • 於偵查中自白,請依貪污治罪條例第11條第4項之規定減輕其刑,並量處適當之刑。

  8. 具體求刑(校長部分) • 否認犯行之校長部分: • 請審酌本案有上開業者即共同被告等多人之指證,復有扣案帳證及監聽譯文在卷足憑,罪證明確,然被告猶矢口否認犯行,非但犯罪惡性重大,且犯後態度不佳等一切情狀 • 被告張o部分就其所犯各罪請從重量處各12年6月有期徒刑,並宣告合併執行有期徒刑18年; • 被告葉o部分所犯各罪,請從重量處各有期徒刑14年,並宣告合併執行有期徒刑20年; • 被告柯o部分所犯各罪,請從重量處各有期徒刑12年,並宣告合併執行有期徒刑15年,以資懲儆。

  9. 具體求刑(校長部分) • 坦承且繳交犯罪所得之校長部分 • 請審酌被告吳o、李o、李o、許o於偵查中自白,並繳回全部犯罪所得,請依貪污治罪條例第8條第2項之規定減輕其刑,並量處適當之刑。 • 請審酌被告蔡o於偵查中自白,業已繳回全部犯罪所得,並考量被告蔡o犯後態度良好,協助本署檢察官勸導其他涉案校長出面自首,另考量被告蔡o於案件偵查之初,即坦承犯行,雖一時誤罹刑責,但確有悛悔實據等情狀,請依貪污治罪條例第8條第2項之規定減輕其刑至三分之二,並量處適當之刑。

  10. 自首自白減刑之規定(一) • 收受賄賂人員部分: • 犯第四條至第六條之罪,於犯罪後自首,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免除其刑。 • 犯第四條至第六條之罪,在偵查中自白,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11. 自首自白減刑之規定(二) • 行求賄賂人員部分: • 犯前四項之罪而自首者,免除其刑;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 總結: • 與其在遮遮掩掩的午夜夢迴中找退路,不如在光明磊落的懺除罪愆中找出路,發揮「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斷惑覺悟之明,勇於展現斷惡修善的風範,自然龍天護法會來降福,否則如經書所言,連天上鬼物也對你吐口水。達到袁了凡之「恥心、畏心、勇心」為終極目標。

  12. 歷史感應統記 • 1.後漢書 鄭均傳 • 2.後漢書 方術傳(折像) • 3.北魏 列女傳(姚楊氏) • 4.南朝梁 法崇傳(甄彬) • 5.唐書 張嘉貞傳 • 6.唐書 列女傳(李景讓 母) • 7.唐書 崔元暐傳

  13. 1.後漢書 鄭均傳 • 鄭均, 兄為縣史,頗受禮遺。 均 數諫止,不聽;則脫身為傭。 歲餘,得錢帛歸,與兄曰:物盡可復得。 為史坐贓,終身捐棄。 兄感其言,遂為廉潔。 均 好義篤實,養寡嫂孤兒,恩禮敦至。 再遷尚書,數納忠言,肅宗敬重之,東巡過均 舍,賜尚書祿終其身。 人號為 白衣尚書。

  14. 2.後漢書 方術傳(折像)(一) • 折象,父有貲財二億,家僮八百人。 像 幼有仁心,不殺昆蟲,不折萌芽,通京氏易。 及父卒,感多藏厚 亡之義,乃散資產周施親疏。 或曰:君三男兩女,孫息盈前,當增益產業,何為自竭乎? 像曰:鬥子文有言,我乃逃禍,非避富也。吾門殖財日久,盈滿 道家所忌,今世將衰;子又不才,不仁而富,謂之不幸。

  15. 2.後漢書 方術傳(折像)(二) • 牆隙而高,其崩必疾也。 聞者咸服焉。 自知亡日,召賓客九族,飲食辭訣,忽然而終,年八十四。 家無餘貲。 夫 象以齒 焚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然聚財者如牛毛,散財者如麟角,無他,慳貪之習重而喜捨之心難發也。 惟折象自性無貪,隨順修行施波羅蜜;為子孫逃禍,為眾生造福。 是真善用其財者。

  16. 3.北魏 列女傳(姚楊氏)(一) • 姚婦楊氏,閽人 符承祖姨也。家貧無產業。 及承祖為文明太后 所寵貴,親姻皆求利潤,唯楊獨不欲。 謂姐曰:姐雖有一時之榮,不若妹有無憂之樂。 姐遺其衣服,多不受。 強與之,則云:家貧美服,使人不安。 遣車迎之,不起;強與車上,則大哭。 言爾欲殺我。 及承祖敗,執其二姨至殿庭,一致法,姚氏衣裳弊陋,免罪。

  17. 3.北魏 列女傳(姚楊氏)(二) • 古人云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佛遺教經云 能知足者,雖貧而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韓愈云 與其有樂於其身,孰若無憂於其心。 姚氏婦其知道乎。

  18. 4.南朝梁 法崇傳(甄彬)(一) • 梁 甄彬,嘗以一束苧就寺庫質錢。 後贖苧。 於苧束中得五兩金。 彬 送還寺庫。 梁武帝 為布衣時聞之。及踐祚,以彬 帶郫縣令。 將行,同列五人,帝誡以廉慎。 至彬 獨曰:卿昔有還金之美,故不復此言相囑。 由此名德益彰。

  19. 4.南朝梁 法崇傳(甄彬)(二) • 傳曰:君子見其大者遠者;小人見其小者 近者。 無故而得五兩金, 此其小者近者。 還金而得廉潔之名,此則大者遠者。 君子見利思義,義既無虧,身名俱泰,則為大利之所存。 小人見利忘義,受人指摘,身且不保,利何有焉。

  20. 5.唐書 張嘉貞傳(一) • 張嘉貞 歷秦。梁二州都督。 政以嚴辦,或告其反。 按無狀。 帝令坐告者。 嘉貞曰:恐塞言路,且為未來之患。 天子以為忠,遷中書令。 嘉貞雖貴,不立田園。 有勸之者,答曰:近世士大夫,務廣田宅,為不肖子孫酒色費,我無是也。

  21. 5.唐書 張嘉貞傳(二) • 子 延賞。孫 宏靖。皆同平章事。 時號三相家。 蘇季子曰:苟有負郭田數百畝,豈能佩六國相印。 然則嘉貞不為子孫立田園而子孫相繼為相,正可謂善立田園也。

  22. 6.唐書 列女傳(李景讓 母)(一) • 李景讓 母鄭氏,性嚴明,早寡,家貧子幼,母自教之。 宅後牆因雨隤陷,得錢盈船。 母焚香祝曰:吾聞無勞而獲,身之災也。天必以先君餘慶矜其貧而賜之,則願諸孤 學問有成,此不敢取。 遽掩築之。 三子景讓 景溫 景莊 皆進士。 讓 等雖老,猶加箠敕。 已起,欣欣如初。

  23. 6.唐書 列女傳(李景讓 母)(二) • 景讓為浙西觀察使,嘗怒牙將 杖殺之。 軍且謀變。 母召讓 庭責曰:汝輕用刑,豈特上負天子,亦使老母銜羞泉下。 將鞭其背。 將吏再拜請,不許。 皆泣謝,乃罷。 一軍遂定。

  24. 7.唐書 崔元暐傳(一) • 崔元暐 補庫部員外郎。 母盧氏,誡之曰:吾聞人言,兒子從宦者,有人來言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聞貲貨充足,此是惡消息。 吾重此言,以為確論。 比見親表中仕宦者,多將錢物上其父母。父母但知喜悅,竟不問此物從何而來。 如非理所得,與盜賊何別? 縱無大咎,獨不內愧於心乎?

  25. 7.唐書 崔元暐傳(二) • 盧氏見道之明,愛子之切。 • 其好惡消息二層,即吉兇之分途。 • 君子趨吉避兇,亦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 • 獨是婦人女子能洞然不昧者,而士大夫反瞀瞀無知以好易惡,去吉蹈兇,豈不怪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