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00 Views
耳聋及其防治. 耳聋 (hearing loss) 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 (hearing impairment) 的总称,全世界 7% ~ 10% 有耳聋。. 【 耳聋分类 】 传音性、感音性、神经性、混合性。 【 耳聋分级 】 WHO 标准: 轻度聋:听力损失 26 ~ 40dB 中度聋: 41 ~ 55dB 中重度聋: 56 ~ 70dB 重度和极聋: 71 ~ 90dB. 【 耳聋特征 】 1 、突发性与进行性聋 2 、器质性与功能性聋 3 、先天性聋与后天性聋
E N D
耳聋(hearing loss)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hearing impairment)的总称,全世界7%~10%有耳聋。
【耳聋分类】 传音性、感音性、神经性、混合性。【耳聋分类】 传音性、感音性、神经性、混合性。 【耳聋分级】 WHO标准: 轻度聋:听力损失26~40dB 中度聋: 41~55dB 中重度聋: 56~70dB 重度和极聋: 71~90dB
【耳聋特征】 1、突发性与进行性聋 2、器质性与功能性聋 3、先天性聋与后天性聋 4、耳聋与语言 5、耳聋与全身疾病
第一节 传导性聋 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者称为传导性聋。
【病因】 1、炎症 外耳道疱肿、封膜炎。 2、外伤 封膜穿孔。 3、异物或其它机械性阻塞 4、畸形
【治疗】 传导性聋病因较明确,诊断不难,可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第二节 感音神经性聋 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讯息的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称为感音神经性聋。
【病因及临床表现】 根据导致听力障碍的不同病因,感音神经性聋可分为3类:
1、遗传性聋(hereditary hearing loss) 系继发于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缺陷(genetic defect)的听觉器官发音缺陷而导致的听力阻碍。 多数遗传性聋为伴有其它部位或系统畸形的遗传异常综合征,如:佩吉特病(peget’s disease)等。
2、非遗传性(nonhereditary congenital hearing loss)指由任娠期母体因素,或分娩因素引起的听力障碍。常双侧或重度耳聋。
3、非遗传性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acquired nonhereditar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发病率占感音神经性聋的90%以上。 常见主要突发聋、药物性聋、噪声性聋、老年性聋、创伤性聋、病毒或细菌感染性聋、全身疾病相关性聋。
突发性聋(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 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聋,多在3日内急剧下降。病因不明。
特点: ①听力下降不波动。②原因不明。③可伴耳鸣。④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无反复。⑤单耳发病居多,应与梅尼埃听神经瘤相鉴别。 早期治疗效果为佳,2%可自行恢复。
(2) 药物性聋(drug-induced hearing loss; ototoxicity):是因抗生素、水杨酸类等药物应用过程或应用后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 多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 抗肿瘤类药物如氮芥、卡铂、顺铂等 利尿类药物如利尿酸等 水杨酸盐类药物、含砷剂、抗疟剂等。 酒精中毒、烟草中毒、磷、苯、一氧化碳中毒
药物性聋发生的机制不清楚。但近来研究认为与家庭遗传、个体差异等有关。 药物性聋发生的机制不清楚。但近来研究认为与家庭遗传、个体差异等有关。 药物性聋症状有耳鸣、耳聋、眩晕为主。
(3) 噪音性聋:指急性或慢性教练员声刺激损伤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听力障碍。 (4) 老年性聋(presbycusis):是伴随年龄老化而发生听觉系统退行性变导致的耳聋。
(5) 创伤性聋:指头颅外伤或急慢性声损伤、内耳损害而引起的听力障碍。 (6) 病毒或细菌感染性聋(virus or bacteria induced hearing loss):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性疾病累及听觉系统导致双耳或单耳感音神经性聋。 (7) 全身相关性聋
(8) 某些必需元素代谢障碍与感音神经性聋。碘、铁、锌、镁等元素。 (9) 自身免疫内耳病(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与感音神经性聋 (10) 其它
【诊断及鉴别诊断】 在系统收集病人病史、个人史、家庭史的基础上,进行临床体检与听力学检查。
【预防及治疗】 1、预防 感音神经性聋的预防性治疗更为重要,也更为有效。 (1) 优生优育。 (2) 职业病防治,环境改造。 (3) 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
2、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 药物疗法 (2) 高压氧疗法 (3) 人工耳蜗植入 (4) 助听器 (5) 听觉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