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47 Views
新世纪中国铜矿资源及开发前景.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张 苺. 一、铜矿资源勘查进展. 地质大调查部署金属矿产找矿勘查工作的重点区域: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昆仑山、天山、秦岭、祁连山、大兴安岭、南岭等重要城矿区带。在西部地区以寻找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在中东部地区开展隐伏矿床与深部矿床的找矿工作;并辅以老矿区深部和周边勘查增加资源储量的方针。 (一)勘查投入及钻探施工大幅增长 中国矿产资源勘查投资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含资源补偿费)、地方财政拨款(含资源补偿费),企事业单位(含外资企业)。
E N D
新世纪中国铜矿资源及开发前景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张 苺
一、铜矿资源勘查进展 • 地质大调查部署金属矿产找矿勘查工作的重点区域: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昆仑山、天山、秦岭、祁连山、大兴安岭、南岭等重要城矿区带。在西部地区以寻找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在中东部地区开展隐伏矿床与深部矿床的找矿工作;并辅以老矿区深部和周边勘查增加资源储量的方针。 • (一)勘查投入及钻探施工大幅增长 • 中国矿产资源勘查投资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含资源补偿费)、地方财政拨款(含资源补偿费),企事业单位(含外资企业)。 • 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铜矿产的勘查投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都大大超过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表)。 表1 2001~2011年中国铜矿产勘查投资
2001年以来与勘查投资相对应的钻探施工量增长迅猛(表2)。2001年以来与勘查投资相对应的钻探施工量增长迅猛(表2)。 表2 2001~2011中国铜矿钻探工程量
(二)资源/储量快速增加 • 2001~2011年,伴随勘查投入增加,铜矿查明资源/储量相应增加(表3),年均增长率为1.69 %。 • 值得注意的是2001~2011年期间,铜矿的查明资源/储量中基础储量的增速低于矿山开发消耗的增速,基础储量呈下降状态。 • 我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最多的省(区)为:江西1267.5万吨(基础储量662.05万吨)、云南1262.27万吨(基础储量300.76万吨)、西藏2043.41万吨(基础储量274.36万吨)、内蒙古654.05(基础储量370.49万吨);新疆536.98万吨(基础储量82.06万吨);安徽455.59万吨(基础储量175.61万吨);黑龙江424.32万吨(基础储量112.05万吨);甘肃355.12万吨(基础储量159.4万吨);它们查明资源储量合计占全国的77.45%,基础储量合计占全国的78.14%。另外查明/储量百万吨以上的省(区)有:河北、山西、福建、湖北、广东、四川和青海。 表3 2001~2010中国铜产资源/储量
二、铜矿资源的重要勘查成果及开发前景 • (一)经勘查新发现一批大型和特大型矿产地 • 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超大型矿产地22处,详见表4(铜金属量大于50万吨)。据近年来我国铜资源的勘查投入、施工和勘查成果,预计2010~2015年我国查明铜资源储量仍将大幅度增加。西部地区是资源储量的主要增加区,西藏的铜查明资源储量有望达到4000万吨,将成为中国资源储量最多的省(区)。新疆的资源储量也有望超过江西和云南两省,跨入资源储量超千万吨的省(区)行列。 • 后续商业性勘查资金的投入多寡将决定资源量升级为基础储量的数量,也将确定这些矿区的开发时段。预计2020年前西藏和新疆各有2-3处矿区进入开发阶段,如谢通门、甲马、驱龙、多龙、哈拉苏、达巴特等。西部地区铜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现代化和规模化的方式。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能源匮乏、矿产开发最好以采选业为主,尽量避免发展冶炼业。
表 4 1999年以来报道的中国大型和超大型铜矿勘查成果清单
(二)资源远景 • 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国以往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评价预测成果、以及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取得的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初步定量预测,我国铜矿资源(小于500米垂深)的潜力大于18000万吨,成矿远景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三江地区、东天山地区、北天山地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藏东地区、青海东昆仑—可可西里地区。
三、矿产开发 • (一)冶炼生产能力扩张过快 • 2000~2011年期间,受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影响,我国铜冶炼生产能力扩张过快,造成国内矿自给能力连年下降的局面(表5)。 表 5 中国2000~2010年铜矿生产能力
(二)矿山生产能力增加有限 • 根据全国矿产储量数据库2008年的统计数据,全国资源储量大于50万吨(铜金属量)的矿产地40处,其中生产和基建34处,计划近期开发3处 (表6)。 •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矿山有:青海赛什唐(金属量0.5万吨/年)、黑龙江多宝山矿区(金属量6万吨/年)、江西铜厂、城门山、银山扩产(增金属量4万吨/年)、内蒙古霍各乞铜矿1号矿床(金属量3万吨/年)、西藏江达玉龙(金属量3万吨/年)、青海玛沁德尔尼(金属量2万吨/年)、四川会理拉拉厂铜矿山露天矿外围(金属量2万吨/年)、西藏甲玛多金属矿选厂一期建设完成(矿石量60万吨/年,金属量1.2万吨/年)、新疆呼的合(托里金属量1.5万吨/年)、福建紫金山(金属量5万吨/年)、内蒙古乌努格土山铜矿(8万吨/年)、云南迪庆羊拉铜矿和普朗铜矿(金属量4万~5万吨/年)。 • 已列入近年建设规划的有:炭窑口1号矿床、西藏驱龙铜钼矿、谢通门雄村铜金矿。 • 预计2015年我国铜矿山的供应能力可达到160万吨/年(金属量)。
(三)对外合作硕果累累 •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目标,针对过去和未来国内铜矿山产量长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状态,政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合作,通过政府和企业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已取得一些成果。目前对外合作成功的铜项目,产能(金属量)合计约122.6万吨/年(表7)。 表 7 中国海外投资铜矿的生产能力
四、产量和消费量 • (一)铜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 2011年我国合计产铜516.31万吨(包括进口精矿砂、粗铜和部分废铜)。其中矿产铜产量336.2万吨(其中电积铜2.28万吨), 再生铜180.1万吨,。 • 2011年国内矿山产铜精矿127.19万吨(含铜量)、粗铜303.67万吨、铜材1037.3万吨。2012年国内矿山142万吨。 • 2011年我国矿山铜产量居智利(526.28万吨之后),超过秘鲁(123.52万吨)和美国(113.84万吨),为世界第二位。 • 2011我国精炼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智利排世界第二位(309.24万吨),其次为日本(132.83万吨)、美国(103.07万吨)。 • (二)消费量约占全球的40.6% • 国外报道2011年我国消费量(79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其次为美国(175.58万吨)、德国(125.1万吨)、日本(100.69万吨)和韩国(74.74万吨)。 • 2011年我国铜的视消费量约为805.32万吨(占全球的41.4%)。其中我国铜产量516.31万吨,精炼铜的净进口量为267.91万吨,铜材的净进口量为28.13万吨(折算精炼铜21.1万吨)。同年年国内矿山铜产量仅占消费量的15.88%。以2000年我国铜消费量265万吨为基数计算,至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1.76%。国外报道2012年我国消费量884万吨,安太科报道768万吨。 • 目前我国铜的消费构成为:电力41.2%,电子通讯15.3%,日用消费品15.3%,机械制造10.8%,交通运输6.9%,建筑业3.5%,其他7%。
(三)进出口贸易逆差最大的矿产品原料之一 • 2011年我国铜产品进口额686.6亿美元,铜产品出口额60.2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26.36亿美元(表8)。 表8 2011年铜产品进出口情况
五、供需分析 • 鉴于地质勘查和矿山建设周期较长,一般大型和超大型矿山从勘查到采矿至少需要8~10年。目前我国可提供近期建设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山屈指可数。就我国未来20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来说,我国铜矿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 按2015年国内矿山的供应能力可达到160万吨/年(金属量)。国内企业积极开展铜矿勘查和开发的对外合作,并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对外合作成功的铜项目若能如期开发,2015年前可形成产能(金属量)合计约122.6万吨/年。按我国现有电解铜生产能力和消费量都不再增加的情况下,我国仍有60%以上的铜矿产品需进口。世界陆地铜储量丰富,国际市场的供应量充足,进口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六、问题与对策 • 问题 • 1.国内矿山原料供应严重不足属于长期性。 • 2.大多数国内矿山储量、埋藏状态和矿石品位先天不足,生产成本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差。 • 3.铜冶炼业属于高能耗产业,有大量的工业污染需要排放或需要处理。 • 对策 • 1.应长期重视国内铜矿的勘查工作,加大铜矿勘查投入。尽快查明并确定可供今后工业利用的铜矿后备储量。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和西藏等地区展开铜矿区域普查和重点异常区的解剖验证工作,圈出并确定今后十年内可供继续勘查的铜成矿靶区。国内矿业公司应集中资金加紧建设新的大型铜矿生产基地、扩大矿山生产能力,提高国内矿山铜的供应量,应加强湿法炼铜的技术研究和加快推广应用,争取把低品位斑岩铜矿和砂岩铜矿中的部分暂难利用储量转变成可利用储量。 • 2.铜下游产业生产能力扩张过速,如电解铜和铜材加工业,在国内原料严重不足的状况下,应当加以限制。 • 3.铜业应该积极向海外发展,争取在海外形成完整的勘查开发产业链。
联系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编:100812电话:010-13693133163联系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编:100812电话:010-13693133163 • Email:Mzhang_3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