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likes | 1.02k Views
项目一 国际贸易理论. 浙江省精品课程: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 项目一 国际贸易理论. 任务一: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任务二 : 了解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任务一 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导入案例. 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
E N D
项目一 国际贸易理论 浙江省精品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项目一 国际贸易理论 任务一: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任务二:了解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任务一 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导入案例 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 1980~2008年,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从12.5%提高到59.2%,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加入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 思考: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理性认识我国外贸依存度?
任务一 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认识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开阔国际贸易视野。 任务要求 任务分析 • 要完成任务,就必须认识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其评价考核指标,了解国际贸易从不同角度的各种分类,认识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概念 •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 国与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亦称“世界贸易”。 • ——主体:不同的国家 • ——客体:商品和劳务 • (从全世界角度出发) •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 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的交换活动。 • 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 (从单个国家角度出发) 任务学习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对外贸易 Foreign Trade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 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二)国际贸易考核指标 • 1.对外贸易额 / 国际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 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总和。 =进口贸易总额(CIF价) + 出口贸易总额(FOB价) 国际贸易额: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 算后加总。 ——美元、出口额
(二)国际贸易考核指标 • 2.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 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对外贸易额/国际贸易额。 对外贸易量= 进出口额 / 进出口价格指数 国际贸易量= 出口额 / 出口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 〔(报告期价格)/( 基期价格)〕×100%
案例讨论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1970年为2800亿美元,1978年为11736亿美元;而以197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00,则1978年是265。 试求1978年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量,并比较贸易增长状况?
分析 1. 价格指数= 〔(报告期价格)/( 基期价格)〕×100% = 2.65 出口贸易量= 出口额 / 出口价格指数 = 11736÷2.65=4429 2. (1)不剔除价格变动的因素 1978年出口额÷1970年出口额 =11736÷2800=3.19 (2)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 1978年出口贸易量÷1970年出口额 =4429÷2800=1.58
(二)国际贸易考核指标 • 3.外贸依存度 Dependence Degree of Trade 指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其GNP或GDP中所占的比重。
4.对外贸易条件 表示一国每进口一单位商品需用多少单位出口商品交换(或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的比率。
(二)国际贸易考核指标 • 5.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进出口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2011年我国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2011年我国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二)国际贸易考核指标 • 6.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即进口商品从哪来,出口商品往何去,它表明一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之间经济贸易联系和依赖的程度。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国别分布)和商品流响,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
2011年我国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二)国际贸易考核指标 • 7.贸易差额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比较的差额。 (1)贸易顺差/出超: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 (2)贸易逆差/入超: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 (3)贸易平衡:出口总额等于进口总额
案例讨论 1. 2006年我国出口谷物609.9万吨,进口谷物359.9万吨,求谷物的净进口或净出口额(贸易差额)。 2. 2006年我国出口棉花1.5吨,进口棉花380.6吨,求棉花的净进口或出口额(贸易差额)。
分析 1. 谷物净出口额:609.9—359.9=250万吨 2. 棉花净进口额:380.6—1.5=399.1万吨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 1.按货物移动方向分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 复出口贸易(Re-Export trade) 复进口贸易(Re-Import trade) 指当A国须经过C国国境把货物运往B国时,这批经过C国运往B国的货物,对C国而言,便是过境贸易。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采用这种方法划分的有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90多个国家或地区,我国也采用总贸易的统计方法。 • 2.按国境和关境 总贸易(General trade): 以货物越过国境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 总贸易额=总进口额+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以货物经过结关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 专门贸易额=专门进口额+专门出口额 目前采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
注:关境与国境 • 国境:指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范围界线。 • 关境:亦称关税领土、海关境域、关税境域或关税领域,指一国关税法规完全实施的领域,原海关合作理事会将其定义为“全面实施统一海关法令的境域”。 • 一般情况下,国境的范围与关境的领域是一致的,货物进出国境也就是进出关境。但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二者又不一致:一是国境内设有免征关税的自由区、保税区、自由港时,关境就小于国境,我国就属此类情.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 3.按商品的存在形态分 有形商品贸易(Visible Goods Trade): 是指实物商品的进出口,因为实物商品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无形商品贸易(Invisible Goods Trade): 是指非实物形式的服务和技术的进出口,因为服务和技术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 它主要包括运输、保险、金融、邮政通讯、国际旅游、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技术转让等等。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 4.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 直接贸易 指商品的生产国与商品的消费国直接进行的贸易。 间接贸易 当商品的生产国与商品的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时,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便是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 在间接贸易下,当商品的生产国与商品的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时,对于充当第三国的国家而言,此贸易便是转口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国家的产生 剩余产品的出现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贸易特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用于交换的商品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形成区域性市场中心——佛兰德尔、 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北部城市的地中海贸易区。 贸易特点: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奢侈品,如香料、丝绸、宝石等,范围主要是宗主国和附属国之间的商品交换。 贸易特点:“对外贸易”只是部落与部落、氏族与氏族之间少量剩余产品的交换。属于互通有无的性质,并不具有真正国际贸易的性质。 1 2 3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 资本主义社会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1.国际货物贸易额从1950年到2005年增长了约193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6%。 2. 1980~2006年,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了6.4倍,占国际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5。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高级化 1.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上升 2.在初级产品贸易中,石油贸易增长迅速,原料和食品贸易发展缓慢 3.高科技产品发展最快 4.服务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国际贸易主体结构多元化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1.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2.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 3.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四)国际贸易环境自由化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1.竞争手段综合化 2.利益集团化 3.竞争有序化 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则、标准逐渐融合趋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来实现和保护自身的利益
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 一、案例讨论 • 以2010年为基期,某国该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均定为100。2011年该国进口贸易额为1 170亿美元,出口贸易额为1 200亿美元。2011年该国出口产品价格平均下跌5%,出口价格指数为95;2011年该国进口产品价格平均上涨3%,进口价格指数为103。 • 思考题:该国2011年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后的贸易额是多少?
二、同步训练 • 李舒在大学毕业以后应聘至义乌鹏达进出口贸易公司上班,担任外贸业务员一职。上岗之前,外贸部经理要求李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其了然于胸。 • 具体任务:查阅我国前一年或前几年的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项目实训
项目一 国际贸易理论 任务一: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任务二:了解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任务二 了解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导入案例 我国连续16年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 2010年,在贸易救济领域,共有24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75起贸易救济调查,位居各成员之首,我国连续16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并连续5年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的重点目标;在知识产权领域,美国发起的56起337项调查中,涉及中国的有26起,位居各国(地区)首位。 思考题:什么是反倾销?为何我国会遭受如此多的反倾销调查?
任务二 了解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 了解并掌握各种鼓励和限制出口的国际贸易措施。 任务要求 任务分析 • 要完成任务,就必须了解并掌握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了解并掌握各种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的措施。
一、国际贸易政策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 定义: 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 目的: 1.保护本国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4.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5.积累资本资金 6.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任务学习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 • 1.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一般情况下国家或地区不干预商品进出口活动,即在商品进口方面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在商品出口方面也不给予特权和优惠,允许商品自由流通,并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的一种贸易政策。 • 2.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利用各种措施积极干预甚至管制商品进出口活动,以保护国内产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压力,同时又通过优惠和补贴等手段来鼓励出口的一种贸易政策。 • 3.管理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强调以政府协调为轴心,政府干预为主导,磋商为手段,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对外贸易活动的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从时间的沿革上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从1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 2.从18世纪至19世纪的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并存时期; 3.从一战到二战其间盛行的超保护贸易政策时期; 4.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时期; 5.自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时期。 6. 1995年WTO建立,国际贸易又进入一个相对自由的时代。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1.改革开放前: 内向型的保护贸易政策 2.改革开放后: 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政策 3.2006年开始: 自由贸易政策
二、关税壁垒 (一)关税的概念和特点 - 概念: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 性质: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 特点: 1.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2.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人和进出口货物。 3.关税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4.关税可起到调节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作用。
注:海关与海关税则 • 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是贯彻执行本国有关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的重要工具。它的职能是对进出口货物、货币、金银、行李、邮件、运输工具等实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禁走私、临时保管通关货物和统计进出口商品等。 •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是其征收关税的依据.
(二)关税的作用 • 1.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发达国家 3% 发展中国家13%
(二)关税的作用 • 2.关税的保护和调节作用 (1)保护作用 通过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提高进口货物的价格,削弱它与本国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以保护本国的生产免受外国竞争者的损害。对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可以抑制这些商品的出口,使国内市场得到充分供应,防止本国大量物资外流。 (2)调节作用 一是调节生产。 二是调节市场供求。 三是调节物价。 四是调节财政和外汇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