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58 Views
Q-Bar 教學計劃. 基測成績分析 嘉義縣立大林國中 劉威良老師. 自然科成績分析 背景分析 : 本資料所呈現之班級皆為同性質之班級 , 劉威良老師本身所帶領的班級從國二上學期末開始 , 理化科 完全以 Q-Bar 進行教學 , 國三的地球 科學也完全以 Q-Bar 進行教學 , 其餘班級皆以傳統板書教學為主 , 另有一位代課 教師自三年級開始 , 充分利用廠商所贈之數位教材 , 配合班級的液晶 電視進行多媒體教學 ( 計有兩班 ) 自然科總 分為 80 分 ( 含理化 , 地科 , 生物 ) 採計的 成績以參加基測的同學為主 ,
E N D
Q-Bar 教學計劃 基測成績分析 嘉義縣立大林國中 劉威良老師
自然科成績分析 背景分析: 本資料所呈現之班級皆為同性質之班級, 劉威良老師本身所帶領的班級從國二上學期末開始, 理化科完全以Q-Bar進行教學, 國三的地球科學也完全以Q-Bar進行教學, 其餘班級皆以傳統板書教學為主, 另有一位代課教師自三年級開始, 充分利用廠商所贈之數位教材, 配合班級的液晶電視進行多媒體教學(計有兩班) 自然科總分為80分(含理化,地科,生物) 採計的成績以參加基測的同學為主, 未參加基測者未列入資料統計
此表格將成績分成6段, 以10分為一個級距, 虛線部分就是以Q-Bar教學的班級成績, 自然科成績(<10)的人數各班皆為0 因為各班人數略有差異,所以下表改以比例來呈現
此表格延續上表, 但改以比例來呈現 在前三個級距分別佔有3,1,3名, 學生學業表現在平均值之上
本班的成績表現前三個級距總和多於後三個級距總和本班的成績表現前三個級距總和多於後三個級距總和 與其他班級的分佈大不相同
改採累進比例來呈現 累進前三個級距超過50%人數的班級共有兩班, 本班為其中之一
綠色數列3為前三個級距之累進總和 超過50%的班僅有5,7(本班)
數學科成績分析 背景分析: 本資料所呈現之班級皆為同性質之班級, 顏若君老師共有兩個任課班級, 從國二下學期初開始完全以Q-Bar進行教學, 其餘班級皆以傳統板書教學為主, 數學科總分為80分 採計的成績以參加基測的同學為主, 未參加基測者未列入資料統計
此表格將成績分成7段, 以10分為一個級距, 虛線部分就是以Q-Bar教學的班級成績, 因為各班人數略有差異,所以下表改以比例來呈現
此表格延續上表, 但改以比例來呈現
改採累進比例來呈現 明顯地在第三個級距時即累計超過50%的學生數
綠色數列3為前三個級距之累進總和 超過50%的班有3個,其中採用Q-Bar教學系統 之班級全數進榜
總結 班級的成績表現與眾多因數相關 但從此次實驗證明 Q-Bar教學系統取代大部分 傳統教學是可行的, 且筆者私下得知目前主動使用此系統的校外學生 多為教師小孩, 也收到相當正向的回饋(包含成績進步) 或許教育方式有機會從此獲得全新思維與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