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862 Views
联合降压,应以 CCB 为基础. 刘金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 内 容.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三大差异 ◆ 高盐、低钾、低肾素 ◆ 血压变异性增大 ◆ 卒中高发、冠心病增加 中国高血压患者三大需求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内 容.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三大差异 ◆ 高盐、低钾、低肾素 ◆ 血压变异性增大 ◆ 卒中高发、冠心病增加 中国高血压患者三大需求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中国高血压患者三大主要差异. 卒中高发、冠心病增加 [34 、 35]. 临床表现: 盐敏感高血压及肾素不敏感高血压比例高. 高钠低钾低肾素
E N D
联合降压,应以CCB为基础 刘金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
内 容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三大差异 ◆高盐、低钾、低肾素 ◆血压变异性增大 ◆卒中高发、冠心病增加 • 中国高血压患者三大需求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内 容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三大差异 ◆高盐、低钾、低肾素 ◆血压变异性增大 ◆卒中高发、冠心病增加 • 中国高血压患者三大需求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中国高血压患者三大主要差异 卒中高发、冠心病增加 [34、35] 临床表现: 盐敏感高血压及肾素不敏感高血压比例高 高钠低钾低肾素 [7、19、20] 血压变异性增大 [22、23、46、47] 临床表现: 血压波动性大 晨峰高血压 昼夜高血压 临床表现: 脑卒中高发 冠心病增加 CV死亡持续增加 7.刘杰等,高血压杂志1999 7(3):251-253 23.José Boggia et al. Lancet 2007; 370: 1219–29 19.沈家麒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0,8(2):103-107 34.《2007年全国死因监测报告》 35.《中国慢性病报告》 20.李华林,朱正坤等,重庆医药1981年第4期,第4-9页 46.Staessen JA et al. J Hypertens 1994; 12: S1-S12 22.Li Y et al. Blood Press Monit 2005; 125-34 47.Li Y, et al. Hypertension 2007;50:333-339
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严重超标 WHO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g[6]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1.《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 北方: 每人每天约 12-18g 南方:每人每天约7-8g[1] 6.Report of a WHO Forum and Technical meeting 5–7 October 2006,Paris, France
我国高血压患者多为盐敏感型 血压随盐摄入量增加显著升高 我国盐敏型高血压占高血压总人群的50%-60%[7] 正常 * 盐抵抗 盐敏感 正常盐摄入 低盐摄入 钠摄入量 血压(mmHg) *正常:血压正常的个体 盐敏感: 在正常血压个体接受限制盐摄入饮食后,平均动脉压至少有 3mmHg的下降,盐敏感型高血压患者血压随钠的摄入量的增 加(或减少)有显著的增加(或减少)[8,9] 7.刘杰等,高血压杂志 1999 7(3):251-253 8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8, 26:381–391 9.Hypertension. 1996;27:481-490
INTERMAP研究显示:中国人群高尿钠、低尿钾、尿 Na+/K+ 排泄率高 一项入组中、日、英、美四国共4680例人群样本(40-59岁)研究,观察不同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差异的关系。 尿钠和平均食盐摄入量g/日的计算方法:两次定时24h尿液收集,每次收集连续两天的24h尿液,间隔3周之后再次收集连续两天的24h尿液,取得平均值,测出其中钠(或钾)的质量,根据钠在氯化钠中的比重和氯化钠在食盐中的比重即可估算出平均食盐摄入量g/日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13.Zhou BF et al. J Hum Hypertens 2003;17:623–630
中国卒中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 该图对比了1994-1998年中、日、英、美四国,年龄35-74岁男性患者年龄标化后的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率 男性卒中 男性冠心病 230 42 13.Zhou BF et al. J Hum Hypertens 2003;17:623–630
研究引发的思考 高尿Na+/K+比值与卒中高发有无关联? 中国 美国 尿 Na+/K+ 3.1 6.8 卒中死亡 42/10万 230/10万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一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 盐摄入量与卒中、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研究目的 评估盐习惯摄入水平与总的心血管或卒中之间的关系 高盐(钠)和低盐(钠)的界定: 高盐>6g/日(尿钠>100mmol) 低盐<6g/日(尿钠<100mmol) 1966-2008年前瞻性研究,13项研究的19个独立的队列样本,177 025名受试者,随访3. 5-19年。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14.Mitsumasa Umesawa et al. Am J Clin Nutr 2008;88:195–202
荟萃分析显示: 高盐摄入显著增加卒中发生风险 10 0.1 1 更好 更差 高盐摄入 14.Mitsumasa Umesawa et al. Am J Clin Nutr 2008;88:195–202
荟萃分析显示: 高盐摄入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0.1 10 1 更差 更好 高盐摄入 14.Mitsumasa Umesawa et al. Am J Clin Nutr 2008;88:195–202
中国人群饮食钾摄入量过低 WHO每日摄入量应达 4.7 g /日(约120 mmol/日)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Am J Hypertens 2009; 22:929-933
INTERSALT 研究显示: 增加饮食钾的摄入可降低血压 每日钾摄入量 由55增加至70mmol 钠/钾比值 由3.09降至1.00 平均收缩压降低幅度(mmHg) 55mmol、3.09 是INTERSALT研究中的中位数水平 INTERSALT研究来自32个国家52个中心评估低盐摄入对人群平均血压的影响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J StamlerHypertension 1989;14;570-577
研究显示:高盐抑制肾素活性 正常血压或高血压患者中,高盐摄入均可显著降低肾素活性 入选35例正常血压受试者,19例高血压(BP>145/95 mm Hg)受试者。受试者每日摄入含200mmol钠高盐食物,第七天开始收集24h尿液以测量钠、钾、血管舒缓素、BK-15,继之测量血浆肾素活性。之后改为低盐饮食(钠含量为10mmol)又7天,重复之前的方案。 肾素活性测定:受试者卧位休息1小时之后,注入对氨基马尿酸盐,再过1小时之后,抽取血液,根据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Ⅰ的浓度(37°C ,pH 6.0),即得到血浆肾素活性 高盐摄入 3.62 3.14 低盐摄入 69.4% 80.4% 血浆肾素活性(Ng/ml/h) 0.96 0.71 N=35 N=19 高血压患者 血压正常者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两组低盐饮食vs.高盐饮食均具有显著性 P <0.01 17.Laine J.et al.J Pharmacol Exp Ther. 2004 Mar;308(3):1046-52
研究显示:高盐抑制肾素活性 钠(盐)摄入量减少与血浆肾素增加量成正比 平均USE降至90mmol/24h,血浆肾素增加1.5倍(P<0.001) 一项荟萃分析入选了58项高血压人群的研究和56项正常血压人群的研究,为了评估钠摄入量减少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测量了体重,血浆或血清肾素,醛固酮,儿茶酚胺,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以及评估与之相关的其他研究中血压效应的稳定性 (R) 肾素与醛固 酮变化幅度 (A) 钠降低幅度(mmol/24h) (R肾素)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18.JAMA. 1998;279(17):1383-1391 (A醛固酮) 低钠时肾素 高钠时肾素 低钠时醛固酮 高钠时醛固酮
研究表明: 45%中国高血压患者为低肾素型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122例,基础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根据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可以间接反映血浆肾素的活性,根据基础值和激发值和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探讨各型分布及其特点。 高肾素型 低肾素型 正常肾素型 低肾素型:ATII<4ng/ml 正肾素型:ATII(4ng/ml-48ng/ml) 高肾素型:ATII>48ng/ml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19.沈家麒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0,8(2):103-107
另一项研究表明: 50%中国高血压患者为低肾素型 原发性高血压病100例,根据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Ⅰ的生成速率,可以间接反映血浆肾素的活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素分型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高肾素型 低肾素型 正常肾素型 基础状态血浆肾素活性: 高肾素型>2.37ng/ml/h 正常肾素型0.31-2.37ng/ml/h 低肾素型<0.31ng/ml/h 根据血管紧张素Ⅰ的生成速率进行的分类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20.李华林,朱正坤等,重庆医药1981年第4期,第4-9页
内 容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三大差异 ◆高盐、低钾、低肾素 ◆血压变异性增大 ◆卒中高发、冠心病增加 • 中国高血压患者三大需求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血压变异性(BPV)定义 血压变异性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体内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的结果。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的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J Cardiovase Pharmacol,1990,16(Suppl 6):sl. Cardiovasc Pharmacol,2000,35(suppl4):15-19.
BPV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 2010年6月 ESH 20th年会 《超杓型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 2010年5月 ASH 25th年会 《血压变异性、脉压和全因死亡》 …… 2010年3月 ACC 59th年会 2010年3月系列报道 《血压波动引发卒中》 …… 《不同类别降压药物对个体内血压变异及卒中风险的影响:系统回顾及荟萃分析》 ……
血压变异(BPV)是人类血压的基本生理特征 图 正常人的生理性血压变异——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亦存在血压变异,主要受自主神经调控。 医学论坛报 2010.4.14
动态血压监测(ABPM):正常生理曲线 正常人血压动态曲线呈双峰一谷 夜间最低 6~10am及4~8pm各有一峰 6AM~10PM;每15~20min一次(135/85mmHg) 10PM~6AM;每30min一次(125/75mmHg) 血压变化 6~10am 1~2pm 4~8pm 1~2am 时间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BPV的常用检测手段 动态血压监测 家庭自测血压 诊所血压 连续若干小时的血压变异 每次就诊或每隔一段时间的血压变异 Lancet 2010;375:938-48
动态血压监测的标准值 ESH:动态血压标准1 补充:动态血压标准(其他)2 血压负荷:即每天血压超过标准值的次数占所有测量次数的百分比 1.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5; 23:697-701 2. Hospital Physician 2003;62:47-56
SD值是血压变异性最常用的评价指标 图:平均血压与血压SD值2 平均血压 180 160 收缩压(mmHg) 140 SD值 120 110 100 90 舒张压(mmHg) 80 70 60 50 0 5 10 15 频 次 • Am J Kidney Dis 2008;52(4): 638-641 • ASH 2010 PPT : Ambulatory BP Variability, Pulse Pressur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血压变异的常见种类 夜间高血压1 清晨高血压1 隐蔽性高血压1 白大衣高血压1 随诊血压变异2 血压变异可按发生时间分为心动周期间变异、短时变异和长期变异;按发生原因分为生理变异、病理变异和药物所致变异。 • WHC 2009 PPT: The Ralationship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ies to Clinical Events • Lancet 2010;375:895-905
夜间血压生理性降低: 中国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生理下降不足 该研究共入选我国景宁6个村共356例高血压患者,评估中国农村人群动态血压水平及特点并和其他人群的研究报道进行比较, 其他人群研究数据来自MEDLINE数据库 夜间血压下降幅度(mmHg)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22.Li Y et al. Blood Press Monit 2005; 125-34
国际数据库[47] 夜间血压生理性降低: 中国高血压单纯夜间高血压发生率达10.9%,高于西方 中国数据来自677例入选景宁研究的中国患者,平均年龄47.6岁。单纯夜间高血压(≥120mmHg,10PM-4AM)的患者比例为10.9%,显著高于西欧人群 IDH (%) INH (%) 中国 (n = 677) 4.9 # 10.9 # 南部非洲(n = 201) 6.0 # 10.5 # 日本 (n = 1038) 6.6 # 10.2 # 东欧(n = 854) 9.1 7.9 西欧(n = 3268) 13.9 6.0 # Compared to Western Europeans, P < 0.05 IDH: 单纯日间高血压, INH:单纯夜间高血压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46.Staessen JA et al. J Hypertens 1994; 12: S1-S12. 47.Li Y, et al. Hypertension 2007;50:333-339.
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增加: 研究表明:夜间血压控制不好预后更差 通过夜昼血压的比值来观察动态血压诊断的重要意义,记录7458名志愿者的ABP监察记录。经多变量分析,评估夜昼血压比值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10 10 总死亡事件 心血管事件 收缩压夜/昼比值 ≥1.0 ≥0.9–1.0 ≥0.8–0.9 <0.8 8 8 6 6 发生率(%) 4 4 2 2 p<0.0001 p<0.0001 0 0 0 10 10 0 8 8 6 6 4 4 2 2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随访时间(年) 时间(年) 23.José Boggia et al. Lancet 2007; 370: 1219–29
超勺性血压患者BPV更大 • 对门诊的2452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 超勺型血压诊断标准为夜间血压下降>20% • 研究发现: • 超勺型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率明显大于杓型及非勺型血压者,这将明显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10 ;28 : e452 doi: 10.1097/01.hjh.0000379551.44853.6
血压变异性增加: 清晨高血压: 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1167例缺血卒中患者,观察新发卒中在一天中的分布26 .2999例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新发心梗在一天中的分布27 卒中 (每 2 h) 心肌梗死 (每1 h) 晨峰血压 180 50 卒中 (n=1,167) 心肌梗死 (n=2,999) 45 160 40 140 35 120 30 100 25 80 20 60 15 40 血压的昼夜节律在清晨最为显著,此时,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 计算标准:起床后2 h平均血压与包括夜间最低血压在内的1 h平均血压(即最低血压及其前后两个血压测得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48 10 20 5 0 0 18:00 0:00 6:00 12:00 48.黄绮芳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1月第36卷第1期 时间 26.Muller et al. N Engl J Med 1985;313:1315–1322 27.Marler et al. Stroke 1989;20:473–476.
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增加: 晨峰高血压有力预测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全因死亡 全因死亡 校正后的风险比(95%CI) 1.8 1.8 所有心血管事件 所有心血管事件 1.6 1.6 1.4 1.4 1.2 1.2 1.0 1.0 0.8 0.8 0.6 0.6 0.4 0.4 0.2 0.2 55 5 15 25 35 45 -5 0 10 20 30 40 -10 清晨醒前时段血压mmHg 睡眠至清晨时段血压mmHg 28.Li Y, et al. (Hypertension. 2010;55:1040-1048;
血压变异性增加: 颈动脉硬化进展 N=286 P<0.005 0.15 0.11 入选286例先前住院排除神经失调,排除影像学显示脑梗死、已知的心血管疾病或心梗史,前瞻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生理节律改变之间的关系 0.10 颈动脉IMT进展速度(mm/年) 0.05 0.05 0 血压变异性<15mmHg 血压变异性>15mmHg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32.Circulation. 2000;102:1536-1541
随诊BPV是中风的独立强烈预测因子 UK-TIA aspirin 研究1 随着收缩压SD值的增加,即血压变异性的增加,患者中风风险显著增加 ASCOT-BPLA 研究1,2 随着收缩压SD值的增加,即血压变异性的增加,患者中风风险显著增加 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9,257例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5年。下图是根据平均收缩压低于平均血压(<142.8mmHg)患者的中风发生风险比和SBP SD做的图;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纳入2,006例近期发生TIA的患者,每隔4个月测一次血压,下图是根据前7次测量的血压SD(入组-2年)和中风发生风险比做的图 中风风险比 HR(95% CI) 中风风险比 HR(95% CI) SBP SD值的十分位数 SBP SD值的十分位数 1.Lancet 2010;375:895-905 2.Lancet 2005;366:895-906
心血管事件风险与BPV密切相关 Korean Circ J 20083 增大的BPV较正常的BPV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更大 ASCOT-BPLA 研究1,2 随着收缩压SD值的增加,即血压变异性的增加,患者冠脉事件风险显著增加 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9,257例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5年。下图是根据平均收缩压低于平均血压(<142.8mmHg)患者的冠脉事件发生风险比做的图; 增大的BPV 正常BPV 冠脉事件风险比 HR(95% CI) 心血管事件风险 SBP SD值的十分位数 静息血压 1.Lancet 2010;375:895-905 2.Lancet 2005;366:895-906 3. Korean Circ J 2008;38:131-134
柳叶刀:应重视异常BPV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要重视BPV的诊断以及其 带来的心血管危害 • 应选择降低BPV的药物, 推荐使用CCB • BPV应纳入临床研究的常 规报告 Lancet 2010; 375:938-48
ACC专家谈BPV的重要性 The take-home message is that you cannot ignore random variations in BP; they are telling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risk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refore if they are not on CCBs you should be thinking about switching them to CCBs ——ACC 59th • 要重视随机血压的变异性 • 要重视高BPV患者 • 尽量选择CCB药物 Peter S SeverASCOT-BPLA (Lancet 2010) 主要研究者,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临床药理学和治疗学教授 http://www.theheart.org/article/1058005.do
内 容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三大差异 ◆高盐、低钾、低肾素 ◆血压变异性增大 ◆卒中高发、冠心病增加 • 中国高血压患者三大需求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要死亡原因 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2007年死亡病例820555例 2007年医院死亡病例639123例 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 其他 脑血管病 其他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 肿瘤 医院死亡病例死因构成 全人群死因监测县区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特点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34.《2007年全国死因监测报告》
研究表明: 脑血管病是我国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 2000 年,全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近 250 万人,其中脑血管病 139.5 万、缺血性心脏病 51.5 万,高血压 病 23.7 万 (10万) 1,394,971 16 14 12 10 死亡人数(100万) 8 514,749 6 259,240 237,098 4 81,852 2 0 风心病 高血压 冠心病 脑血管病 其它 (1991-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35.《中国慢性病报告》
内 容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三大差异 ◆高盐、低钾、低肾素 ◆血压变异性增大 ◆卒中高发、冠心病增加 • 中国高血压患者三大需求 •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需求1:高盐饮食对降压作用无影响 氨氯地平显著降低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压 入选60例高血压患者, 在确定盐敏感性的基础上,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24小时尿微白蛋白及&微球蛋白排泄等测定,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盐敏感者肾脏损害特点及氨氯地平等治疗对这种损害的影响。 收缩压 舒张压 * 全天血压降低幅度(mmHg) * * P<0.05vs盐不敏感者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37.Liu J.et al. Chinses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1999;14;4:210-213
需求1:肾素水平对CCB降压作用没有影响 研究表明CCB有效降低低肾素患者血压 随机、双盲研究。探求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在血压对特定降压药物的反应中的影响,共入选1 292名高血压患者分成7组,分别接受安慰剂或6类降压药物降压治疗 下图显示的是其中老年(>60岁)黑人患者对CCB及RAS抑制剂ACEI的反应率。 60 64 % 50 70 P=0.001 “对药物的反应”定义为:治疗期间,舒张压在药物滴定的末期维持在90 mmHg以下,治疗一年后维持在95mmHg以下 40 有反应患者比例(%) 30 20 20% 10 0 卡托普利 地尔硫卓 *组间差异>15%具有重要临床参考意义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38..Materson et al, N Engl J Med 1993,328(13):914-921.
CHIEF 研究阶段结果显示:CC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血压 两组8周时的双期血压控制率均超过70%(未加其他药),治疗1年血压控制率均超过80% CCB+利尿剂 CCB+替米沙坦 80% 70% 控制率(%) (周) TO:2009/12/15 www.chiefstudy.com
需求2:降低血压变异性荟萃分析提示:CCB是降低BPV的首选药物需求2:降低血压变异性荟萃分析提示:CCB是降低BPV的首选药物 • 与其它种类降压药物比较,CCB和利尿剂均显著降低了收缩压的SD值 • 与安慰剂比较,只有CCB显著降低了收缩压的SD值 C 病人数 研究数 VR (95% CI) P值 不同种类降压药对个体间收缩压变异性(方差比值)影响的荟萃分析 系统检索了Medline 和Cochrane 数据库(1950年-2009年7月第1周)的所有文献。 有1372项研究符合标准,其中389项研究有报告平均收缩压及其SD值 Lancet 2010;375:906-15
需求2:降低血压变异性 ASCOT-BPLA:氨氯地平组个体间SBP SD和CV 均显著低于阿替洛尔组 同一个体不同随诊之间的SBP变异性采用多次随访随诊时测量的血压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SD/平均值)来表示,每次随访(基线、6周、3个月、6个月、此后每6个月1次)休息5分钟后测坐位血压3次,计算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所有患者 氨氯地平 阿替洛尔 p<1×10 –20 p<1×10 –20 个体间SBP标准差 个体间SBP变异系数 基线 3个月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3个月 1年 基线 2年 3年 6年 4年 5年 随访年数 随访年数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40.Peter M Rothwell et al.Lancet Neurol 2010; 9: 469–80
需求3:心脑获益证据充分 CCB减少脑卒中显著优于ACEI、ARB和βB/DD VS.安慰剂 VS.ACEI VS.ARB VS.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P=0.032 P=0.004 P=0.002 14% 16% 18% 荟萃分析: ALLHAT(n=24309)/ASCOT(n=19257) 脑卒中发生危险降低(%) 荟萃分析:IDNT(n=1146)/VALUE(n=15245) P=0.038 荟萃分析:ALLHAT(n=18102)/CAMELOT(n=1336) 40% 荟萃分析:PREVENT(n=825)/CAMELOT(n=1318)/IDNT(n=1136)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43.Franz H. Messerli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59-361.
P=0.031 需求3:心脑获益证据充分 CCB减少冠心病事件优于ARB,与ACEI无统计学差异 1% VS.安慰剂 VS.ARB VS.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P=0.89 VS.ACEI P=0.26 荟萃分析: ALLHAT(n=18102)/ CAMELOT(n=1336) 4% P=0.009 18% 荟萃分析:ALLHAT(n=18102)/CAMELOT(n=1336) 冠心病事件发生危险降低(%) 荟萃分析:IDNT(n=1146)/ VALUE(n=15245) 31% 荟萃分析:PREVENT(n=825)/CAMELOT(n=1318)/IDNT(n=1136)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43.Franz H. Messerli et al. Hypertension. 2006;48:359-361.
PREVENT研究:氨氯地平显著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PREVENT研究:氨氯地平显著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PREVENT研究表明:氨氯地平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少0.013 mm,而安慰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0.033mm,差异显著性 P=0.007 0.033 内膜中层厚度变化(mm) 安慰剂 0.013 氨氯地平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Pitt et al. Circulation. 2000: 102: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