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一、雨水资源化 —— 迫在眉睫的选择

一、雨水资源化 —— 迫在眉睫的选择 材料一:今年的汛期已毕,一些地方仍然没有摆脱内涝和汛旱共存的局面。面对巨大的淡水资源缺口,大量的宝贵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将汛期的雨水资源化,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选择。 1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雨水资源化的意义。. [ 分析 ] :经济意义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本题应属于宏观方面的意义。一般说来,宏观方面的经济意义可以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就业、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考虑组织答案。.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雨水资源化 —— 迫在眉睫的选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雨水资源化——迫在眉睫的选择 材料一:今年的汛期已毕,一些地方仍然没有摆脱内涝和汛旱共存的局面。面对巨大的淡水资源缺口,大量的宝贵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将汛期的雨水资源化,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选择。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雨水资源化的意义。 [分析]:经济意义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本题应属于宏观方面的意义。一般说来,宏观方面的经济意义可以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就业、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考虑组织答案。

  2. 材料二:今年汛期,我国南方遭遇的持续强降雨,让很多城市再次陷入“逢雨必涝”的困局。而此时同样遭受暴雨袭击的江西赣州却安之若素。这一奇迹的背后得益于900多年前北宋时在此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福寿沟是一个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福寿沟与沿线众多的池塘连通,组成了排水网络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库,以调节暴雨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平时又可以利用蓄水养鱼种菜,其作用延续到现在。900年前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雨水资源化与防汛抗洪、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材料二:今年汛期,我国南方遭遇的持续强降雨,让很多城市再次陷入“逢雨必涝”的困局。而此时同样遭受暴雨袭击的江西赣州却安之若素。这一奇迹的背后得益于900多年前北宋时在此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福寿沟是一个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福寿沟与沿线众多的池塘连通,组成了排水网络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库,以调节暴雨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平时又可以利用蓄水养鱼种菜,其作用延续到现在。900年前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雨水资源化与防汛抗洪、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2、请分析“福寿沟”排水系统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分析]:可以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联系的观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3. 材料三:德国、日本和荷兰都是水资源较为充沛的国家,却依然能够大规模地推广雨水利用技术。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新认识雨水的价值;第二,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征收雨水排放费用,推动人们从经济角度选择雨水利用措施。第三,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提升人们的雨水资源意识。材料三:德国、日本和荷兰都是水资源较为充沛的国家,却依然能够大规模地推广雨水利用技术。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新认识雨水的价值;第二,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征收雨水排放费用,推动人们从经济角度选择雨水利用措施。第三,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提升人们的雨水资源意识。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在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如何作为。 [分析]:此类问题一般可以从立法(或制定行政法规、条例等)、加强执法和管理(监管和规范行为)、提供各种服务(政策优惠、信息引导、财力支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宣传教育(试点推广)等方面考虑途径和措施。注意联系相关的职能,扣上宗旨、原则、指导思想等“帽子”。

  4. 参考答案: 1、①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节省市政和居民用水开支,减少因洪涝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③雨水资源化有良好的产业前景,有利于带动雨水利用设备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 2、(略) 3、①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制定相应的雨水利用条例和法规。②积极履行经济职能,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调节手段促进雨水资源利用产业发展。③积极履行文化职能,加快雨水利用的科学研究,加强雨水资源利用的宣传力度,倡导社会力量参与雨水利用项目建设。④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雨水利用设施的改造和建设,营造重视雨水资源利用的社会氛围。⑤积极履行对外交往职能,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雨水利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5. 二、近几年高考疑难主观题审题思路与技巧研究二、近几年高考疑难主观题审题思路与技巧研究 [2008年宁夏文综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分) [分析]:①知识要求: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②设问角度:为什么?(理由)③主体: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④材料关键信息: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

  6. 38.答案要点: (1)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7. [2008年宁夏文综39]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1)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 [分析] :追求真理的实践性、反复性(曲折性)和无限上升性。

  8. [参考答案]: ①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②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③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多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9. [2010年全国文综1卷39(6)] (6)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12分) [分析]: ①知识要求:联系观点。②说明重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③落脚点: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的问题。④层次要点: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人与自然的具体联系是可变的;人们改变联系的形式,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要以尊重自然的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为前提。

  10. [参考答案]: 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联系之中。②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状况影响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③人的活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无视人与自然界的客观性、条件性,对自然改造不当,也会影响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

  11. [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过: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分析]:这是一道辨析题型,需要一分为二分析观点并说明理由。

  12. [参考答案]: (1)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13. 材料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分析]:本题类似08年宁夏文综38(1)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选择”题型。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重在阐明理由。

  14. (2) (8分)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15. 注意把握政治主观题审题的四个关键要素: 1、知识要求。(①知识范围要求和具体知识点要求;②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知识要求的侧重点;③列出体现知识要求的关键词句。) 2、设问角度。①一般情况下设问的角度类型有:体现型(反映型)、理由型(依据、意义、作用、重要性、必要性等)、措施型(启示、建议、如何解决等)、辨析型(评价、评析等)、认识型(分析、说明等)。②注意不同设问的答题基本要求。 3、行为主体。国家、政党、政府、企业、公民(消费者、劳动者)等。主体不明时,要根据材料信息确定。 4、设问指向的客体。即针对×××的意义、作用、影响、措施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