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人类健康工程

“ 沟洫总喜欢想: 河流的存在是专为着 供给它水流的 ” 泰戈尔 《 飞鸟集 • ( 166 ) 》. ‘ 治未病 ’ :. 人类健康工程. 陶 祖 莱 俞梦孙. 健康 & 医学. 健康:永恒的追求    历史的长河    人类智慧的结晶 医学 / 医生 / 医院 … …    大大小小的沟洫 医学的定位:健康的侍者. 健康 & 医学. 人: 自然的产物; 自然的成员 健康:人遵循自然法则的结果; 疾病:长期 / 严重违背自然法则的必然; 医学 / 医生:

dani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类健康工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沟洫总喜欢想: 河流的存在是专为着 供给它水流的” 泰戈尔《飞鸟集•(166)》 ‘治未病’: 人类健康工程 陶 祖 莱 俞梦孙

  2. 健康&医学 健康:永恒的追求    历史的长河    人类智慧的结晶 医学/医生/医院 … …    大大小小的沟洫 医学的定位:健康的侍者

  3. 健康&医学 人:自然的产物;自然的成员 健康:人遵循自然法则的结果; 疾病:长期/严重违背自然法则的必然; 医学/医生: “自然在治病;医生不过是自然的助手” 希波克拉底

  4. 现代医学的光环 •肆虐千百年的传染病基本置于人类控制  之下;有些已被消灭(如天花) •整个20世纪人类赢得了40年的生命  (但50年代以后无明显增长) 光环下的幻像(错觉): 现代医学 = 健康保障

  5. 光环下的事实(一) 各种疾病(包括霍乱、伤寒、肺结核、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的死亡率早在它们的病原体被鉴定前就已显著下降。其中90%以上应归因于生活条件改善。只有 8 %左右归因于药物 和疫苗。 开放性肺结核 取自《医学的含意》 T•MeKeown,1982

  6. 光环下的事实(二) ●“容易清洗且平价的棉制内裤,以及带来光亮 的透明玻璃的使用,对于防治感染和发炎的 贡献其实比药物和诊疗的总和更大” (R· Dubos , 抗生素研究的先驱) ●“整个20世纪人类赢得了40年的生命,现代 医学的贡献不过是其中的7年” (D ·Jackson, CDC, 环卫中心主任) ●“说到底,现代医学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么 具有影响力”(T ·Mckeown)对于国民健康 水平的影响仅是10%(J ·Blech)

  7. 现代医学 健康保障??? 分子生物学 结构生物学 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 系统生物学 } } ●人体解剖学 实验生理学 细胞病理学 生物医学 ●以疾病为中心: 目标:征服(控制、消除)  思路:对抗  病原病理机制特定结构治愈 方法:标准化 ●现实: ◆NCD:争而不服 ◆ 以人(身-心)为‘战场’ 毒、残、‘非我’ ◆ 医疗费用↑↑↑ 全球医疗危机

  8. 数字说话(一) 有远处转移癌的患者 From Nature Reviews:Cancer,2003.3.P1-10

  9. 数字说话(二) 以癌症为例,截至2005年12月: “20年开发的药品只有不到1/5被证明可以延长生命,而这种延长通常不用年来计算,是用星期和月来衡量”。而且,“服用任何一种高科技药物的病人都不得不平均花费25万美元,并遭受严重的毒副作用,而换来的只是平均数月的生命”

  10. 制药业的起落 药物的效果 50th—60th:150% 70th : 260% 80th : 8.5% 90th : 8—10% ●70年代,50~80%美国人每隔24~36小时一剂处方。 但75—80%,不是可以不药而愈,就是不可救药。 (A.Tofler,1980) ●2000年:50%美国恩每天至少服一种处方药,25%美国人每天服多种处方药。 数字说话(三) 药毒,全美第四大死因。

  11. 非传染性慢病(NCD):第二次卫生革命流产的主因非传染性慢病(NCD):第二次卫生革命流产的主因 • 全球:     2000年 2020年 • 死亡构成  60%73% • 疾病负担  43%60% • 中国: •    死亡构成 ≈ 4.5倍传染病 •    青年早卒:63% •    疾病负担:68.7% •    医疗费用 1994~2000年:3倍 •    预计年增:18%

  12. 三重病谱的威胁 • 非传染性现代社会流行病(慢性病:NCD): •     半个世纪的梦魇 •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逃避这场危机” (WHO,1996); •    污染、药物微生物毒理生态   超级病原体 •    物质 *精神  价值的失落  行为   新传染病 • 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21世纪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 •  社会问题。 •    IT青少年;竞争*价值(工具) 成、中年; •    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老年 •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 vs 三重病谱?

  13. 世纪的挑战 三重病谱威胁 * 人口结构老龄化 健康需求 日益增长 ‘惯性’的回答:•医学进步 ∈科技进步 •卫生投入 (经济 ) 对立 有限卫生资源  医疗费用 人人享有基本 医疗保健 } 危 机 解决方案 ?

  14. 思维的惯性(定势) • 成功的经验:生物医学 vs (老)传染病 • 病源病理机制(细胞水平)药物治愈疾病; • 分析的深入 疾病相关‘分子机制’ •  药物/技术疾病 治愈疾病。

  15. 三条途径:现代生命科学主方向 •结构生物学  疾病相关结构-功能域   药物分子设计   治愈疾病 * 蛋白质组学 (Nanobiology) •基因组学*后基因组技术(剔除/插入) 疾病基因组学  疾病相关基因  基因治疗/药物设计   治愈疾病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分子成像 技术水平系统生物学疾病相关分子事件     药物分子设计 /3P医学模式   征服疾病

  16. 隐含的前提(先验的假设) 分析 • 生命体生命活动 还原为分子水平事件; • 生命现象(含疾病发生) ‘分子机制’是确定的、唯一的; • 生命体(e.g.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由其基因组决定的。

  17. 生命体:开放的多层次非线性复杂系统 质、能 •开放性:生命体   环境 •多层次:(亚分子结构功能域)、生物大分子、 分子器件(Molecular Machine)、亚细 胞结构、细胞、 组织、器官、(生理) 系统、机体、(群体) 8~10个层次 信息 •非线性:相互作用 •复杂性:多组元、多尺度;跨尺度、跨层次 相互作用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18. 非线性 * 多层次  复杂性决定了: ●方法论:“局部决定于整体” /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认识论:从系统整体中孤立出来的 任一局部  整体中的同一局部 ●方法学:多组元(≥2)协同作用???     多尺度相互作用??? ●Inputoutput:内部过程不唯一、不确定 “条条道路通罗马”(阿什贝,1956) 还原 “分子机制追求”

  19. 开放性  生命体 * 环境 整体性 适应性原理(Adaption Principle) ——生物学普适性原理 “通过进化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一定具有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组:生物(物种)与环境相适应的全部历史记录,存贮着生命体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全部可能性; —— 基因表达调控是生命体内、外环境协同作用的动态选择,而非唯基因组决定。

  20. 系统生物学 (System/Systems Biology) 系统生物学: “ 以生物系统内的所有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为对象,通过大规模动力学分析,用数学方法抽象出生物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运行规律。” L.Hood. ● NIH Road Map 3P医学模式 (Predictive, Preventive, Personalized Medicine)∈ 生物医学 方法论基础:整体由局部构成 ∴本质:分析  还原

  21. N个约束 孤立、分隔 客体 客观化 分 析 固定(N-1) 认知对象 (客体) 整体 背景 分 析 变1 改变 } 规 律 从整体中孤立出来的局部 ≠ 整体中的同一局部; 客观化:投上了认知主体阴影的客体 被主体改造了的客体

  22. 插入 剔除 • 基因组学 * 基因 技术 * 生物信息学 • 先验的假设: • ●基因插入/剔除不改变 目标基因组本身 • 与基因组学本义相悖 •  我们提问的‘生命本质’≠自然的‘生命本质’ • 投上了认知主体阴影的客体  客体 • 客观性? ? ? ● 基因的表达、调控决定于基因组(未改变/部分改变的)本身 与生物学基本规律:适应性原理相悖 合理的定位:认识生命的一个侧面(一条新途径)

  23. 统 计 统 计 大尺度事件 背景涨落 小尺度事件 内秉参数 平 均 平 均 认知对象 (特定尺度) 孤立、分隔 客观化 跨层次 认知对象 (客体) 整体 背景 整体:多层次、多尺度(时、空) 认知对象:特定时空尺度 统计平均:高强度、小概率事件被淹没 正常状态、卓有成效

  24. 突变:不可预测 ● 非线性复杂系统特性 亚临界状态下, 小扰动 突变、分岔…劳伦斯的比喻●J. Lighthill 的道歉(1986,《原理》300周年)

  25. 万年量级上的古环境变化 (a) 2.5万年来岱海水位变化 (b) 1.6 万年来巴谢黄土磁化率变化 (c) 2 万年来海岸面变化 (d) 1.8 万年来渭南化石花粉分析结果

  26. 科学史告诉我们 原子亚原子世界的发现基本粒子 “人们被引向关于整体不可分割的概念,它否定了 可以把世界分解成隔离的独立存在的经典概念。” M · 玻姆 “我们所观察到的并不是自然本身, 而是用我们提问的方式所揭示的‘自然’” 。 海森堡

  27. 方向的悖反 • 物质世界:局部∈整体 • “局部决定于整体”↑ 还原 • 生命世界:整体局部 • “整体由局部构成”↓ 生命世界∈物质世界 互逆的双向,必取且仅取其一; 理性的必然  现实的需求。

  28. 严峻的事实 美国: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医疗危机最深重!!! ● 医疗技术水平/BME&制药产业/人均医保投入 NO.1 医疗保健效果(WHO ) NO.37 人均预期寿命(2007) NO.42 ● 危机的历程: 1950-1976,人均医疗费用 302.6% 平均寿命无明显提高 1980-1990: GDP 1.2% 11.5% 克林顿(1992):医保改革、健康管理…… 1992-2002: 翻了一番 2002-2012: 将再翻一番 2004占: GDP 15% ~国防开支 ~社会保险 极限: GDP 25% “2028年美国医疗保健体系将无钱可用!” 2005年 每30秒钟,1人因大病破产 个人破产50%因由医疗费用造成

  29. ●“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 的、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 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导致这场迫在眉睫的根源,是医学目的 的失落。“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 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考虑到提供 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巨额利润时,尤其如 此。 危机的根源

  30. “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 ●“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 ●及时救治,与病共存;预防猝发,提高 生存质量 即:“治未病”。 只有‘治未病’的医学,才是供得起的, 因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 和‘公正的’医学。 GOM的根本性调整 战略前移

  31. 数字说话(四) 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1岁以上人群疾病致死前10位(美国) 生活方式和行为环境人的生物学因素医学服务 心脏病54% 9%25%12% 癌37% 24%29%10% 脑血管病50% 22%21%7% ● NCD发生:生活方式和行为 > 人的生物学因素 ●现代人生活方式和行为:非自然,远离自然 NCD:现代物质文明流行病

  32. 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现代医学) 生理 • 心理 • 社会 • 环境 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 人 的 医 学

  33. 新医学模式的基础自然科学* 人文 • 人的生命:精神和肉体的统一整体; • ‘心’为主导,‘心’-身统一的生命整体观 • •人的类本质——人的社会性; • ‘身’(我)、家、邦、国统一的社会伦理、道德 • 人类的生存:与环境的对立统一; • ‘天人合一论’ • 新医学模式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 • 新医学模式 中国传统医学 方 向 层 次 本质同构

  34. * 自然科学 人文 ‘范式’(Paradigm)的突破 “科学必须以这样的途径来形成,使它能充分说明人类的一切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和行为,并完全胜任地对付着一切”。 —— G • 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35. 新思维:模式转变的必然 敌 体 ●现代(生物)医学:人的生命&健康疾病 征服/被征服对抗医学 (Allopathic Medicine) ●人的医学:人的生命&健康∈自然整体(含疾病) 祛病健身的能力 医学/医生:‘自然的助手’ 整体(整合)医学(Whole Medicine)

  36. 21世纪:医学的变革 ●目的(核心价值): 治病‘治未病’ ●模式(内涵): 生物医学 人的医学 ●总体思路(方法论):对抗医学 整体 医学 ‘治未病’的医学 21世纪医学的前沿 中国传统健康文化和中医学将发挥大于目前 人们想像的作用!

  37. 核心:观念的变革 以疾病为中心  以人(个体化)为中心 以疾病诊断、治疗为中心  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 “观念的落后是致命的落后”。

  38. D T  E  R “治未病”:系统工程的理解 “人是一个维持稳态的机构” “人的生命在于稳态的维持之中” ——N. 维纳 H(D)  H(R) : [E]N H(D) / H(R) H(D) >>/ H(R) [E]D 渐变 突变 [E]N [E]ab [E]D [E]M 治其未生 治其未成 治其未发 治其未传 瘥后防复

  39. ‘治未病’ :主题 (基本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 身心整体状态的动态辨识(评估)和动态调理 疾病:内外环境协同作用下, 身心整体状态失调的局部体现 未病发病 渐变突变(很难/不可预测) 已病预后 量变质变(很难/不可逆转) 关键:整体功能状态的时序改变和变化趋势 e.g : NCD(如癌症等) ● { 身心状态 因人、因时、因地、因势而异 个体化、个性化 ●

  40. 此‘治’非彼“治” ●现代(生物)医学:H(D)  H(D) H(R) H(R) (中国传统医学/整体医学) 对抗:以‘病’为靶,控(药)/切(手术)/换(移植,重建) (药)毒/整体协同性破坏/‘我’#‘非我’ ●整体医学:H(R) H(R)>H(D) 整体:因地、因时、因人、因势 顺势调理 祛病是整体状态改善的自然结果。

  41. 思维模式的转变引子:一个问题(病 未病);一个故事(‘小白鼠不点头’) • 现代医学: • 疾病诊疗为中心 特异性指标体系 • 现代医学 标准化医学∈大工业生产模式 • 大样本横向统计(工业化大生产思维模式) • 前提:各态历经假设------系综成员一律平等 • ‘治未病’:(个体化)人的健康为中心 • 人的心-身状态:个体化时序变化 & 变化趋势为主 • 大样本横向统计为背景 { 健康服务 医学 • 个性化

  42. 概念,不容混淆 ‘治未病’ vs 早期诊断 &治疗 •观念:以(个体化)人为中心vs以疾病为中心 •实质:(个体)身心整体状态渐变过程辨识、 调理、评估 vs 整体状态突变后的疾病诊断 &治疗 • 思路:(个性化)整体顺势调理vs 针对 疾病的对抗治疗

  43. ‘治未病’ vs ‘疾病预防’/体检 •以(个体化)人为中心vs 以疾病为中心 •以(个体)状态变化 & 变化趋势为主导 vs 以标准化疾病指标体系为准则 •动态辨识、评估 vs 准静态指标观测 同而不同 体检∈疾病预防∈治未病

  44. 事实告诉我们 ●德国,1990,胆固醇正常值 240mg/100cc 200mg/100cc 异常人群:21.2% 51.2% 实 儿童若为200mg/100cc,必须注意; 际 50岁的人:250mg/100cc,亦属正常。 ●乳腺癌筛选 早期发现 德国,10年跟踪,50-60岁妇女,筛选总人数5000 未筛选组,8人/1000人,死于乳腺癌 筛选组,6人/1000人,死于乳腺癌 假阳性:60/5000(12/1000) 假阴性:1-2人/1000人 10万次乳房切除/每年,多余 死亡率降低了 25%!!??

  45. ‘治未病’ 服务理念和模式的变革 • 统计(英美):1年中,每 1000成人(≥16ys), • 750人次患病或不适,250人次就医 • 2/3未就医! • •‘治未病’要求以人(就医者、未就医者、未病之人) • /家庭为中心。 落 实 ∴战略前移 重心下移 个人/家庭/社区(居住/功能) 目 标 治未病: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科学*人文

  46. 系统的要素 •观念是根本 ——健康教育 健康意识∈传统健康文化 •体系是保障 ——缮缺、理顺 •机制是枢纽 ——可持续,良性运营 •队伍是骨干 ——全科医生∈传统中医 •科技是支撑 ——‘治未病’医学工程 BME/BCE •信息是平台 —— 个体健康信息库 •产业(链)是基石 ——健康技术产业 (软/硬),‘长常树’ ∈

  47. 观念的变革是根本 核心:“我命在我不在天”! ‘我’:健康的主体 “上工治未病”。 医:健康的侍者 ‘天人合一’ 顺乎自然,和于社会

  48. 现代的诠释 ∴我是‘治未病’的主体 ‘我’的观念,‘我’的意志 ‘我’的认识,‘我’的行为 ‘我’的心态…… } 8% 17% 60% ‘我’的 健 康 ‘我’ 作主! 15% 人的健康&寿命(WHO)

  49. * 自然科学 人文 ‘范式’(Paradigm)的突破 “科学必须以这样的途径来形成,使它能充分说明人类的一切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和行为,并完全胜任地对付着一切”。 —— G • 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50. 工程科学:上升的螺旋 • 人体:多层次复杂巨系统 • 心-身整体:自然科学*人文 • ● 工程科学(Engineering Sciences,钱学森) • 航空工程、核工程、航天工程… • ● 工程科学vs自然科学 } 工程科学之路 1、有限目标(解决实际问题) vs 普适性;   规律(不同层面、不同目标)VS 因果性的机制 2、方法学原则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国观国,    以天下观天下”《道德经》 3、简约~Opt.  [效果(广义)/成本(广义)]max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