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60 Views
创建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想. 戎年中 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2011.8. 创建的背景. 宏观政策 周边形势 本市现状. 宏观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E N D
创建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想 戎年中 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2011.8
创建的背景 • 宏观政策 • 周边形势 • 本市现状
宏观政策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江苏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江苏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基础教育要转向内涵发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就是要通过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改进学生学习,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改革要从全面推进转向全面深化,就是要把改革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上;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五严”规定以后,要提高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是要改变加班加点、随意增加学生负担的习惯和做法,改革行为方式、提高教学效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改革。
要运用科学的测量手段,建立测试分析、诊断反馈与指导系统,定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质量的主要功能因素。要运用科学的测量手段,建立测试分析、诊断反馈与指导系统,定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质量的主要功能因素。 要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制定各学科的教学规范与学科教学要求,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将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与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 要加强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考试考查方式的研究,逐步增加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与评估,发挥考试对教学活动的一些单位导向作用。
周边形势 • 常州市: 推行质量监测20多年,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有地区特色的评价体系。教育质量居全省前列。 • 镇江市区: 推行教育质量监测工作8年,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潜力较大。
本市现状 • 小学教学质量校际间失衡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采用抽样调研的形式,分学科、分片抽样随堂进行监测。 1、2011年5月24-25日,将全市小学分为三大片,在三、四、五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分三天分别对语数外三个学科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强调了“随机”和“随堂”,并由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和进修学校师训处的老师带考卷亲自监考。 2、2011年6月14日,为了了解小学毕业班的质量状况,在全市每个小学中随机抽取三个班级(不足三轨的则抽取2班),分别对语数外三科进行了质量抽样调研。
各中学纵向比较学校质量波动较大 如学校25,两年比较,前1800名比例上升,前3000名比例上升,说明整体上升; 如学校2,两年比较,前1800名比例下降,前3000名比例增加,说明尖子生群体培养不力,中上学生提升明显; 如学校6,两年比较,前1800名比例下降,前3000名比例下降,说明整体下滑;
不同初中同类生源在高中发展情况比较 2008届初三毕业生中考成绩与11年高考成绩对比分析表 不同学校生源进入高中发展差异较大
同类生源在不同高中发展情况比较 全市高中教学质量相对平衡
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内容 • 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 •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体系 • 建立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 • 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人正直,有道德,有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有为事业奋斗的意志毅力和献身精神等) •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业、竞争、合作的能力,有民主、人权、法治、信用观念等) • 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善于检索、分析、处理、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等)
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 • 分学段、学科制定教学基本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 遵循“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原则,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标准 市期初均分 期末相对分=期末考分× 市期末均分 期末相对正负分=期末相对分-期初分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体系 • 突出教师“能”、“绩”的发展 “能”----主要从专业基础知识与发展、教学能力与发展、教育研究能力与发展等三个方面建立监测与评价体系。 “绩”-----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成绩 组织教师按学段进行学科知识考试;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比武;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
建立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 规范办学、全面提升质量、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和谐校园、学段重点目标、校长履行职责 重点一:全面提升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成果 学生学业水平质量 重点二:校长履行职责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履行兼课上课职责 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组织并积极参加教研 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 加强专项考核督查
评估的意义 重视测量,关注增量,研究变量,提升质量 • 意义之一:诊断 1、 “关注增量”。坚持以教育质量提升为目标,研究成功学校的办学举措并推广。
珥陵高中现象 ①教师的收入不是最高,教师状态却很好。 ②教师专业水准在同类学校里不是最好,但发展情 况最优。 ③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方式不是原创的,却是最有效的。 ④教学案不是最漂亮的,却是最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⑤教学安排不是最有新意的,却是遵循规律的。 ⑥学生基础是比较差的,学习时间安排却是最科学的,效果也是最理想的。
3、 从现象、结果、影响程度等方面,对“教学事故”进行界定 。
意义之二:改进 1、 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2、为学校管理提供信息; 3、为教师矫正教学行为提供途径。 评估的结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提升学习的效益; 评估的结果要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提升教学的质量; 评估的结果要激发校长的办学智慧,促进校长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升办学的水平;
意义之三:考核 1、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是业务管理与专业服务机构,要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教师成长的研训中心、咨询指导的服务中心,承担全市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考核的主要任务,为全面提高丹阳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评估结果是衡量校长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3、教师是重要主体。评估结果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的主要依据。 加强对各级各类拔尖人才的管理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发放津贴,真正做到鼓励先进、优劳优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