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3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 2.1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2 厌氧消化池 2.3 厌氧接触法 2.4 厌氧滤池 2.5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2.6 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 2.7 厌氧生物转盘 2.8 厌氧挡板反应器 2.9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⑴ 起分解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不同。 ⑵对环境要求不同。 ⑶好氧处理所需时间比厌氧处理短,没有臭气产生。 ⑷ 厌氧法的降解不彻底,放热少,反应速度低,处理的有机物负荷低。

dana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

  2. 2.1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2 厌氧消化池 2.3 厌氧接触法 2.4 厌氧滤池 2.5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2.6 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 2.7 厌氧生物转盘 2.8 厌氧挡板反应器 2.9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3. ⑴ 起分解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不同。 ⑵对环境要求不同。 ⑶好氧处理所需时间比厌氧处理短,没有臭气产生。 ⑷ 厌氧法的降解不彻底,放热少,反应速度低,处理的有机物负荷低。 ⑸处理对象不同: 厌氧生物处理多用于处理沉降的有机污泥和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则多用于处理有机污染浓度较低或适中的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的区别

  4. 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厌氧消化法。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厌氧消化法。 其代谢产物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又称作沼气发酵法或甲烷发酵法。 2.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5. 人工沼气发酵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国家的微生物学者对纤维素的发酵进行研究。人工沼气发酵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国家的微生物学者对纤维素的发酵进行研究。 前苏联微生物学者奥梅梁斯基发现奥氏甲烷杆菌,提出沼气发酵理论,并为开辟沼气应用的途径奠定了基础。

  6. ⑴厌氧消化的生化阶段 厌氧生物处理的四阶段理论 (1967年,Bryant)

  7. 有机物质 Ⅰ 发酵细菌 长链脂肪酸、醇类 Ⅱ 产氢产乙酸细菌 乙酸 H2/CO2 Ⅲ 产甲烷细菌 CH4 厌氧生物处理的三阶段理论(1979年)

  8. 水解和发酵性细菌群将复杂有机物转化成有机酸:水解和发酵性细菌群将复杂有机物转化成有机酸: 纤维素、淀粉等水解为单糖,再酵解为丙酮酸; 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脱氨基成有机酸和氨; 脂类水解为各种低级脂肪酸和醇,例如乙酸、丙酸、丁酸、长链脂肪酸、乙醇、二氧化碳、氢、氨和硫化氢等。 第Ⅰ阶段——水解产酸阶段

  9. 微生物群落是水解、发酵性细菌群,有专性厌氧的:微生物群落是水解、发酵性细菌群,有专性厌氧的: 梭菌属(Clostridium) 拟杆菌属(Bacteriodes) 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 真杆菌(Eu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革兰氏阴性杆菌 兼性厌氧的有: 链球菌 肠道菌

  10. 据研究,每mL下水污泥中含有水解、发酵性细菌108~109个,每克挥发性固体含1010~1011个,其中蛋白质水解菌有107个,纤维素水解菌有105个。

  11. 产氢和产乙酸细菌群进一步把第一阶段的产物分解为乙酸和氢气;产氢和产乙酸细菌群进一步把第一阶段的产物分解为乙酸和氢气; 将第一阶段发酵的有机酸、长链脂肪酸、芳香族酸及醇等分解为乙酸和氢气。 微生物群落: 互营单胞菌属(Syntrophomonas)、互营杆菌属(Syntrophobacter) 、梭菌属(Clostridium) 、暗杆菌属(Pelobacter)等。只有少数被分离出来。 第二阶段:乙酸和氢气的产生

  12. 微生物:两组生理不同的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群微生物:两组生理不同的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群 一组将H2和CO2合成CH4或CO和H2合成CH4; 另一组将乙酸脱羧生成CH4和CO2;或利用甲酸、甲醇、及甲基胺裂解为CH4。 第三阶段:甲烷的产生

  13. 有28%的甲烷来自H2的氧化和CO2的还原。72%的甲烷来自乙酸盐的裂解。有28%的甲烷来自H2的氧化和CO2的还原。72%的甲烷来自乙酸盐的裂解。 由于大部分甲烷和二氧化碳逸出,氨(NH3)以亚硝酸铵(NH4NO2)、碳酸氢铵(NH4HCO3)形式留在污泥中,它们可中和第一阶段产生的酸,为产甲烷菌创造了生存所需的弱碱性环境。氨可被产甲烷菌用作氮源。 研究表明:

  14. 有机物厌氧分解生成甲烷的过程 1)发酵性细菌 (2)产氢产乙酸细菌 (3)利用H2和CO2产甲烷菌(30%) (4)分解乙酸的产甲烷菌(70%) 产甲烷化学过程 4H2+C02→CH4+2H20 CH3C00H→CH4+C02

  15. 非产甲烷菌 发酵细菌 产氢产乙酸菌 同型产乙酸菌 产甲烷菌 ⑵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类型

  16. 属别包括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真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属别包括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真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 大多数为专性厌氧菌,也有大量兼性厌氧菌。 功能 通过胞外酶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再将可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脂肪酸、醇类等。 (一) 发酵细菌(产酸细菌)

  17. 属别 包括互营单胞菌属、互营杆菌属、梭菌属和暗杆菌属。 为绝对厌氧菌或是兼性厌氧菌。 功能 把各种挥发性脂肪酸降解为乙酸、H2,反应如下: 乙醇:CH3CH2OH + H2O CH3COOH + 2H2 丙酸:CH3CH2COOH + 2H2O CH3COOH + 3H2 +CO2 丁酸:CH3CH2CH2COOH + 2H2O 2CH3COOH + 2H2 (二)产氢产乙酸细菌

  18. 最常见的是:产甲烷杆菌、产甲烷球菌、产 甲烷八叠球菌、产甲烷螺菌和产甲烷丝菌等。 绝对厌氧菌,在分类学上属于古细菌。 可分为两类: (1)利用乙酸产生甲烷 CH3COOH CH4 + CO2 (2) 利用H2和CO2合成CH4 4H2 + CO2 CH4 + 2H2O (三)产甲烷细菌

  19. 杆状、球状、螺旋状 碳源:有机酸、醇类 氮源:NH4+ 通气:严格厌气 温度:多为中温性 酸碱性:中性或微碱性 甲烷细菌一般性质

  20. (一) 不产甲烷细菌(包括发酵细菌和产氢产乙酸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提供生长和产甲烷所需要的基质。 (二)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创造适宜的氧化还原条件。 (三)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清除有毒物质。 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群体间的关系

  21. (四)产甲烷细菌为不产甲烷细菌的生化反应解除反馈抑制。(四)产甲烷细菌为不产甲烷细菌的生化反应解除反馈抑制。 (五)不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共同维持环境中适宜的pH值。 在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中,不产甲烷菌和产甲烷菌相互依赖,互为对方创造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但又互相制约。

  22. ⑶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 一)温度

  23. 高温消化(55 ℃左右)的反应速率为中温消化(35 ℃左右)的1.5~1.9倍,产气率较高,但甲烷含量较低。 新型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厌氧消化反应在常温(20~25 ℃ )下进行。

  24. 产甲烷菌的最适pH值范围为6.8~7.2 厌氧发酵体系中的pH值除受进水pH的影响外,还取决于代谢过程中自然建立的缓冲平衡。有机负荷太大,水解和酸化过程的生化速率大大超过产气速率,将导致水解产物有机酸的积累使pH下降,抑制甲烷菌的生理机能,使气化速率锐减。 HCO3-及NH3是形成厌氧处理系统碱度的主要原因。 二)pH值

  25. (三)氧化还原电位 严格的厌氧环境是产甲烷菌进行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用氧化还原电位来表示反应器的含氧浓度。 不产甲烷菌: +100 ~ - 100mV 产甲烷菌: -150 ~ -400mV 氧的溶入和氧化态、氧化剂的存在:Fe3+、Cr2O72-、NO3-、SO42-、PO43-、H+会使体系中电位升高,对厌氧消化不利。

  26. 厌氧要求有机物浓度较高,一般大于1000mg/L以上。所以厌氧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厌氧要求有机物浓度较高,一般大于1000mg/L以上。所以厌氧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 好氧细菌增殖快,有机物有50~60%用于细菌增殖,故对N、P要求高;而厌氧增殖慢,BOD仅有5~10%用于合成菌体,对N、P要求低。COD∶N∶P=200∶5∶1或C∶N=12~16  (好氧COD∶N∶P=100∶5∶1) (四)营养

  27. 对C、N等营养物质的要求略低于好氧微生物。但由于不能合成某些必要的维生素或氨基酸,故需补充钾、钠、钙等金属盐类,以及镍、铝、钴和钼等微量金属。对C、N等营养物质的要求略低于好氧微生物。但由于不能合成某些必要的维生素或氨基酸,故需补充钾、钠、钙等金属盐类,以及镍、铝、钴和钼等微量金属。

  28. (五)有机物负荷 以向每立方米消化池中,在1日内可投加的有机物量或BOD量来表示(kg/(m3.d)

  29. (六)有毒物质 有毒物质会对厌氧微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使厌氧消化过程受到影响甚至遭到破坏。 抑制性物质:硫化物、氨氮、重金属、氰化物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2-氯丙醇、1-氯丙烷、2-氯丙烷、丙烯醛和甲醛等对厌氧微生物有毒害作用。 厌氧微生物可降解蒽醌类燃料、偶氮燃料、含氯的有机杀虫剂等在好氧条件下难以降解的合成有机物。

  30. 常规消化池或普通消化池(conventional digester) 厌氧接触消化池(anaerobic contact digester) ③厌氧滤池(anaerobic filter, AF) ④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 ⑷主要类型

  31. 厌氧消化池主要用于处理城市废水厂的污泥,也用于处理固体含量很高的有机废水。厌氧消化池主要用于处理城市废水厂的污泥,也用于处理固体含量很高的有机废水。 污水间歇地或连续地进入消化池,上部排水,顶部排沼气,水力或机械搅拌装置充分混合,水力停留时间等于固体停留时间,无污泥回流。 活性污泥浓度不高,一般5%。停留时间25~30d。 2.2 厌氧消化池

  32. 根据消化池顶结构不同分为: 固定盖消化池 浮动盖消化池 根据消化池运行方式的不同分为: 传统消化池 高速消化池 (一)消化池的分类

  33. 传统消化池 又称低速消化池,池内不设加热和搅拌装置,有分层现象,一般分为浮渣层、上清液层、活性层、熟污泥层等,只有在活性层中才有有效的厌氧反应过程进行。 消化反应速率很低,消化时间长, 一般为30~90天, 只有在规模小的废水处理厂才采用。

  34. 高速消化池 设有加热和搅拌装置,厌氧微生物与有机物得到充分的接触,缩短了有机物稳定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沼气产量,消化速率高,消化期一般为15天,被废水处理厂广泛采用。 但搅拌使高速消化池内的污泥得不到浓缩,上清液与熟污泥不易分离。

  35. 由池顶、池底和池体三部分组成。 池顶有固定盖和浮动盖两种。池顶中央有集气罩。 (二)消化池的构造

  36. 普通消化池 7.活动盖板 6.导气管 1.进料口 2.出料间 5.贮气箱 3.隔墙 4.发酵间 圆形消化池的结构

  37. 搅拌设备: 机械搅拌:泵搅拌 螺旋桨式搅拌 喷射泵搅拌 沼气搅拌:气提式搅拌 竖管式搅拌 气体扩散式搅拌

  38. 加热设备: 池内蒸汽直接加热 设备简单,局部污泥易过热,影响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增加污泥的含水率,从而增加消化池容积。 池外加热 污泥预热后投配到消化池中,易于控制,有利于杀死寄生虫卵,不会对厌氧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但加热设备较复杂。

  39. 在常规消化池的基础上增设了污泥回流装置, 污泥浓度增至10%甚至20%左右,效率较高,停留时间约为1~10d。 2.3 厌氧接触消化池(anaerobic contact digester)

  40. 对于悬浮物较高的有机废水,可以采用厌氧接触法。废水先进入混合接触池(消化池)与回流的厌氧污泥相混合,然后经真空脱气器而流入沉淀池。对于悬浮物较高的有机废水,可以采用厌氧接触法。废水先进入混合接触池(消化池)与回流的厌氧污泥相混合,然后经真空脱气器而流入沉淀池。 接触池中的污泥浓度要求很高,在12000~15000mg/L左右,因此污泥回流量很大,一般是废水流量的2~3倍。

  41. 厌氧接触法对悬浮物高的有机废水(如肉类加工废水等)效果很好,悬浮颗粒成为微生物的载体,并且很容易在沉淀池中沉淀。在混合接触池中,要进行适当搅拌以使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搅拌可以用机械方法,也可以用泵循环池水。厌氧接触法对悬浮物高的有机废水(如肉类加工废水等)效果很好,悬浮颗粒成为微生物的载体,并且很容易在沉淀池中沉淀。在混合接触池中,要进行适当搅拌以使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搅拌可以用机械方法,也可以用泵循环池水。 据报道,肉类加工废水(BOD5约1000~1800mg/L)在中温消化时,经过6-12h(以废水人流量计)消化,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

  42. ① 污泥浓度高,一般为5~10 gVSS/l,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② 有机容积负荷高,中温时,COD负荷1~6 kgCOD/m3.d,去除率为70~80%;BOD负荷0.5~2.5 kgBOD/m3.d,去除率80~90%; ③ 出水水质较好; ④ 增加了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真空脱气设备,流程较复杂; ⑤ 适合于处理悬浮物和有机物浓度均很高的废水。 厌氧接触法的特点

  43. 在厌氧接触法工艺中,最大的问题是污泥的沉淀,因为厌氧污泥上一般总是附着有小的气泡,且由于污泥在二沉池中还具有活性,还会继续产生沼气,有可能导致已下沉的污泥上浮。在厌氧接触法工艺中,最大的问题是污泥的沉淀,因为厌氧污泥上一般总是附着有小的气泡,且由于污泥在二沉池中还具有活性,还会继续产生沼气,有可能导致已下沉的污泥上浮。

  44. 是装填有滤料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滤料的表面形成了以生物膜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在滤料的空隙中则截留了大量悬浮生长的厌氧微生物,废水通过滤料层向上流动或向下流动时,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及分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是装填有滤料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滤料的表面形成了以生物膜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在滤料的空隙中则截留了大量悬浮生长的厌氧微生物,废水通过滤料层向上流动或向下流动时,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及分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2.4 厌氧滤池(anaerobic filter, AF)

  45. 60年代末,美国的Young和McCarty首先开发出厌氧生物滤池;60年代末,美国的Young和McCarty首先开发出厌氧生物滤池; 1972年以后,一批生产规模的厌氧生物滤池投入运行,它们所处理的废水的COD浓度范围较宽,约在300~85000mg/l之间,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管理方便;

  46. 厌氧生物滤池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即:滤料、布水系统、沼气收集系统。厌氧生物滤池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即:滤料、布水系统、沼气收集系统。 ⑴厌氧生物滤池的组成

  47. 在厌氧生物滤池中布水系统的作用是将进水均匀分配于全池,因此在设计计算时,应特别注意孔口的大小和流速。在厌氧生物滤池中布水系统的作用是将进水均匀分配于全池,因此在设计计算时,应特别注意孔口的大小和流速。 因为需要收集所产生的沼气,厌氧生物滤池多是封闭式的,即其内部的水位应高于滤料层,将滤料层完全淹没。 布水系统

  48. 根据废水在厌氧生物滤池中流向的不同,分为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和升流式混合型厌氧生物滤池等三种形式:根据废水在厌氧生物滤池中流向的不同,分为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和升流式混合型厌氧生物滤池等三种形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