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论证会

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论证会. 《 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 ( 2008-2010 ). 植物病理学.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报告提纲. 一、学科基本情况 二、学科发展趋势 三、学科现存问题与不足 四、建设目标与发展思路 五、建设内容 六、预期建设成效. 一、学科基本情况. 1 、近五年的发展历程 2 、人才队伍与团队 3 、科学研究 4 、人才培养 5 、交流与合作 6 、支撑条件. 1 、近五年的发展历程. 2003 年获得植物病理学博士点 2003 批准为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

dami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论证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论证会 《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0) 植物病理学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 报告提纲 一、学科基本情况 二、学科发展趋势 三、学科现存问题与不足 四、建设目标与发展思路 五、建设内容 六、预期建设成效

  3. 一、学科基本情况 1、近五年的发展历程 2、人才队伍与团队 3、科学研究 4、人才培养 5、交流与合作 6、支撑条件

  4. 1、近五年的发展历程 • 2003年获得植物病理学博士点 • 2003批准为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 • 2004年批准建设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 2005年获得植物保护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 2006年获得建设湖北省品牌专业“植物保护专业” • 2007年设立植物保护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2007年设置“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 2007年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 2008年批准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 2008年批准为湖北省优势学科

  5. 2、人才队伍与团队 现有教师总量 15人,教辅 1人 • 职称结构 • 教 授 8人 • 副教授 3人 • 讲 师 4人 • 学位、年龄结构 • 博 士 13人 • 45岁以下 14人

  6.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 湖北省植物病理学理事长单位 • 湖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单位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 侯明生教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 王国平教授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 姜道宏教授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姜道宏教授;委员 李国庆教授 • 中国植物病理学报 副主编 姜道宏教授

  7. 正在发展的团队 1、果树病理学研究团队(王国平教授等) 2、作物真菌病害研究与控制(姜道宏教授等)

  8. 3、科学研究 (1)学科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概况 • 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1项 • 农业部现代农业创新科学家岗位 2个(70万元/年.人X5年) • 2008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项

  9. (2)科研成果

  10. (3)发表的研究论文(2003-2007年) 2008年 SCI收录论文 17篇 1. Liu Huiquan, Fu Yanping, Jiang Daohong, Li Guoqing, Xie Jun, Peng Youliang, Yi Xianhong, Ghabrial Said A. A novel mycovirus that is related to the human pathogen Hepatitis E virus and rubi-like viruses. Journal of Virology doi:10.1128/JVI.01897-08. (影响因子:5.33) 2. Xie Jiatao, Fu Yanping, Jiang Daohong, Li Guoqing, Huang Junbin, Li Bo, Hsiang Tom and Peng Youliang. Intergeneric transfer of ribosomal genes between two fungi. BMC Evolutional Biology 2008 8: 87.(影响因子:4.09) 3. Luo C. X, and Schnabel, G.. The cytochrome P450 lanosterol 14α-demethylase gene is a demethylation inhibitor fungicide resistance determinant in Monilinia fructicola field isolates from Georgia.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8 74: 359-366.(影响因子:4.00)

  11. (4)Down-regulatio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with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bilitation-associated RNA virus. Virus Research 2008 135: 95-106. (5)Adaptation to fungicides in Monilinia fructicola isolates with different fungicide resistance phenotypes. Phytopathology 2008.98: 230-238. (6)Vitrification–cryopreservation,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eliminating 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s , the citrus Huanglongbing pathogen, from in vitro adult shoot tips.Plant Cell Rep 2008 27:241–250. (7)First report of leaf spot of Smilax china L. caused by Alternaria longipes in China. Plant Pathol. 2008 (8)First Report of Leaf Blight of Garlic (Allium sativum) Caused by Stemphylium solani in China. Plant Pathology, 2008, 57: 380 (SCI: 2.012) (9)First report of onion bulb rot caused by Botrytis aclada in China. Plant Disease 92: 1133 (IF=1.79) (10)Occurrence and detection of the DMI resistance-associated genetic elemen‘Mona’ in Monilinia fructicola. Plant Disease, 92: 1099-1103. (11)An Outbreak of Head Rot of Cabbage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AG2-1 in Central China. Plant Disease, 2009, 93: 109 (SCI: 1.79) (12)Effect of volatile substances of Streptomyces platensis F-1 on control of fungal plant diseases. Biological Control 46: 552-559.(IF=1.572) (13)Effects of ambient pH and nutritional factors on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mycoparasite Coniothyrium minitans. Biological Control 44: 116-127. (IF=1.572) (14)Host range and phytotoxicity of Stemphylium solani, causing leaf blight of garlic (Allium sativum) i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8, DOI 10.1007/s10658-008-9387-x (SCI: 1.482) (15)Characterization of Citrus tristeza virus strains from southern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restriction patterns and sequences of their coat protein genes,Virus Genes 2008 37:185–192. (16)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Peach latent mosaic viroid Field Isolates from Peach Showing three Symptoms,J. Phytopathology,2008, 156,565-572. (17) Antifungal substances produced by Penicillium oxalicum strain PY-1—potential antibiotics against plant pathogenic fungi.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8 24: 909-915.

  12. (4)已初步建立一系列用于植物病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技术平台,科研设施、设备和支撑体系初具规模(4)已初步建立一系列用于植物病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技术平台,科研设施、设备和支撑体系初具规模 • 果树脱毒及无毒种质资源保藏技术体系 • 农杆菌介导转化真菌的技术体系 • 植物病害生防菌筛选技术体系 • 作物病害安全控制及病菌优势种群监测体系 • 抗病等功能基因克隆及应用技术体系

  13. (5)科学研究特色与优势方向 学科立足湖北,以湖北省的重要作物及特色经济作物,如水稻、油菜、棉花和柑桔等作物上的病害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全控病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了4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作物病害综合治理(黄俊斌) 果树病理学(王国平)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李国庆) 分子植物病理学(姜道宏) 其中:部分领域在相应的专业期刊上已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研究水平已经融入国际主流

  14. 4、人才培养 2003-2007年间研究生培养概况 200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0 名,博士研究生 9名(8名提前攻博、1名考入)。

  15. 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稳步提高(近3年平均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生招生数量和培养质量有较大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稳步提高(近3年平均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生招生数量和培养质量有较大的发展 • 学校优博资助计划 4人,其中1人已毕业 • 学校研究生创新课题主持人 2人 • 2008年度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8人,其中1人已在Journal of Virology发表1篇研究论文。 • 留学生 3名 • 1人获湖北省挑战杯一等奖 • 1人获中国第六届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 • 1人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 • 2007年 校优秀博士论文 2篇 •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2008年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4篇

  16. 5、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访问讲学 2003-2007年学术交流概况

  17. 2008年 邀请了来自中国农大、中国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加拿大Guelph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英国洛桑试验站、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农业厅植物工业部等研究院所的10多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植物病理学科教师出席了国际植物病理学大会(意大利)、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学大会(武汉)、中国植物病理学年会(广州)、第四届中国菌物学代表大会(武汉,大会报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年会(重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专业研讨会(呼和浩特,大会报告)。 举办了湖北省植物保护学年会(武汉)和湖北省植物病理学年会(赤壁)。

  18. 6、学科研究和教学支撑条件 • 学科主要研究人员分别在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和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工作。目前拥有的空间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 教学实验室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严重的问题

  19. 出版的主要教材 国家精品课程: 植物病理学 湖北省精品课程: 植物检疫学 校级精品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

  20. 二、学科发展趋势 • 作物病害控制实践 植物保护理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针对我国农业现状,提出了“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作物病虫害安全控制方针 • 理论研究 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生物学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现代生物学理论已经用于诠释植物病理学科学问题和病害安全控制新理论的创制,其中利用RNAi技术控制植物病害是现代生物学理论催生植物病害控制新理论的重要例证。

  21. 三、学科现存问题与不足 1、具有相对稳定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力的教师数量偏少,目前还没有杰青、973项目主持人等 2、科研平台条件仍是学科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主要表现为科研空间严重不够,无法满足新增加研究人员及重点人才引进的需要 3、科研的关键性先进设备与国内同水平学科相比存在差距,用于植物病理学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条件远落后于同类学校的科研条件。 4、用于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严重偏低 5、还没有突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省级优秀论文比例也较低

  22. 四、建设目标与发展思路 • 总体目标 • 基本思路

  23. 1、总体目标 围绕国家和湖北省对植物病理学科的重大需求,加强建设,提升本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经过3-5年的时间,将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科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促使该学科点成为国家植物病理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

  24. 2、发展思路 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发展建设的中心 (1)培植1-2个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影响的团队,培养3-5名有较高声誉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2)以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建立植物病理学科科研平台与研发基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重大项目为纽带,改善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条件,增强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国内竞争力。 (3)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计划,努力提升学科科学研究理论水平,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我国农业生产,促进学科持续发展 (4)充分发挥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湖北省优势、龙头作物及华中农业大学的优势作物(油菜、水稻、棉花和柑橘等)进行科学研究,建立科研团队 (5)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学科国际化

  25. 五、建设内容 • 学科研究方向 • 加强学术队伍与团队建设 •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促进学术交流 • 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26. 1、学科研究方向 经多年凝炼,形成了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但在研究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拓展,促使学科稳定,持续发展。 作物病害综合治理:水稻病害、油菜病害、棉花病害和蔬菜病害等 果树病理学:柑橘病害、苹果病害、桃树病害和葡萄病害等 分子植物病理学:核盘菌、稻瘟菌、纹枯病菌、衰退相关分子寄生物等致病机理 生物防治:油菜、水稻、蔬菜和水果等病害的生物防治,从微生物中克隆抗病等功能基因等

  27. 2、加强学术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整体师资达25-30人 积极培养国家杰青级别学术带头人 引进长江学者或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 积极培养青年学术骨干

  28. 3、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 结合我院及我校优势作物油菜、棉花、水稻和柑橘等优势作物开展研究工作。强调传统植物病理学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将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用于植物病理学研究,以之解决作物生产中所遇到的重要作物病害安全、高效防治问题 • 努力从不同渠道争取国际、国内重大研究课题,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等三个层面开展工作

  29.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扩大招生数量,现阶段植物病理学科每年招生人数是6-8名,争取达到每年12-15名。 • 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规范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严格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环节,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条件。 • 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学者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 争取3-5年内有1-2篇百篇博士学位论文。

  30. 5、促进学术交流 努力创办国际化植物病理学科 • 主办1次国际会议和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2-4次 • 争取每年邀请一定数量国内外专家讲学 • 积极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和派出专家赴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讲学 • 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 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研究领域和渠道。

  31. 6、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 充实和改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平台的现代化装备水平 • 改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条件以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果树脱毒中心为基础,提升理论创新平台 学科面临非常紧迫的空间问题

  32. 六、预期建设成效分析 1、争取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国家前4位。 2、引进5-10名高水平学术人才,争取有1位以上教师获得杰青项目资助,有1位长江学者或/和1为楚天学者。学科队伍达25-30人。 3、力争1-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4、3年建设期间,发表SCI论文30篇左右,其中SCI影响因子大于5.0的研究论文1-3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 5、建立一支具有教学创新活力的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为社会培育创新型人才,服务我国科技事业。 6、大力加强对国内外学术交流,促使本学科国际化,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33. 谢 谢 恳请提出宝贵建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