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8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课程简介. 财政与金融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内容如同本课程的名称,主要就是分别对财政和金融两个国民经济重要方面进行学习。 其中财政部分为第一~六章,金融部分为七~十一章,财政金融宏观调控部分为十二~十四章。. 第一章 财政总论. 财政的概念(定义、要点、起源发展) 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和发展职能 ).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一、 财政的定义 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简称 “ 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 。.

Download Presentation

财政与金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财政与金融

  2. 课程简介 • 财政与金融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内容如同本课程的名称,主要就是分别对财政和金融两个国民经济重要方面进行学习。 • 其中财政部分为第一~六章,金融部分为七~十一章,财政金融宏观调控部分为十二~十四章。

  3. 第一章 财政总论 • 财政的概念(定义、要点、起源发展) • 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和发展职能)

  4.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的定义 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5. 二、理解财政定义的要点 (一)财政概念包含的要素: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社会产品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 (二)财政概念是财政本质和财政现象的统一 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现象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活动。

  6. 三、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与国家有内在关系,因而它的产生发展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紧密相连。

  7. 财政的起源 剩余产品 出现 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 促进生产力进步 贫富 分化 财政 产生 国家 产生 阶级和阶级 斗争出现

  8. 财政的发展

  9. 结论: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的收支范围和规模与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 财政支出的用途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用途,但其共性都是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 了解了以上两点,有助于加深对财政本质的认识。

  10.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职能是指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其客观具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具备客观性。 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

  11. 一、资源配置职能 (一)资源、资源配置、最优资源配置: 资源——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 资源配置——对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以开发利用。 最优资源配置——通过对资源配置的活动,达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两种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见下一张幻灯片)

  12. (三)财政的资源配置手段: 1、正确地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达到高效率地 配置资源的目的。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13.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的概念和目标(P7) • 财政分配的过程,事实上是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之下,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之下,通过市场进行的。而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必然会出现缺陷,因而,需要财政分配进行弥补和矫正. •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14. (二)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 (P8) 1、洛伦茨曲线 这是用来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的一种曲线。其原理如图: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 A / (A+B) 实际的基尼系数界于 0 与 1 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接近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

  15.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 这一部分的内容很重要,请大家参阅教材的第9页第三小自然段,以及第15页最后一个小自然段和第44页的第三小自然段。

  16. 三、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稳定和发展的概念 基本内容包括 1、充分就业 2、稳定物价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17. (二)实现稳定和发展目标的财政手段 这一部分的内容,请大家参阅教材第12页第一自然段。其中,共有五点。

  18. 第二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 一、研究财政收入形式的意义 二、财政收入的形式 (一)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形式 税收形式的优点表现 (二)利润收入 (三)债务收入 (四)规费收入

  19.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来源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1、社会总产品——这是指一个国家全体劳动者在一年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可以分类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类。从价值构成的角度,社会总产值 w=c+v+m (有关说明见下一张幻灯片) 2、国民收入——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里所创造的新价值。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说,它是指 v+m 。通常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表示。

  20. 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说明: • C + V + M = W • C ——生产中物质资料耗费 • V ——生产中的人工费用 • M ——纯收入,即销售或营业收入高于销售或经营成本的部分。 例如: 30 + 10 + 30 + 30 = 100 • C V M W

  21. 二、财政收入的来源 显然,财政收入是来自于社会总产品,它只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看,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下: C不是财政收入的来源; V的一部分会转化为财政收入,这主要是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将在初次分配中的个人收入所得转化为国家财政收入; 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除个人所得税之外,各项税收收入几乎都是来源于此。

  22. 既然如此,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 M 的绝对数值,降低成本,提高 M /C+V+M的相对比重,就成为财政分配的一项重要目标。提高 M 的数值和比重,不能采用降低 C 的标准的方法,也不能采用降低 V的标准的方法。只能通过改善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杜绝材料浪费的办法。 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的事,也是国家财政部门的事。

  23. 第三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 第四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以上这两节不是我们这次教学的要点,同学们自己了解一下即可。

  24. 第三章 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本章内容提要: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财政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在介绍税收要素、分类、原则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

  25. 第一节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课税权主体 • 有关课税权主体的概念 • (一)本国税与外国税 • (二)中央税与地方税 二、课税主体 • 纳税人与赋税人的区别 三、课税对象 • 课税对象的概念 • 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类:

  26. 税收分类

  27. 四、税率 (一)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二)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有关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的概念 税额 税率 = ×100%, 税额 = 课税对象×税率 课税对象

  28. 统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 产品差别 差别比例税率 行业差别 全额累进 地区差别 税率分类 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 定额税率 • 比例税率 适用于流转税 • 累进税率 适用于所得税 • 定额税率 适用于从量税

  29. 税率在计算中的运用 • 比例税率:其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例如: 应纳税额=1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0万元×17% • 其优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

  30. 累进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例如:累进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例如: • 需要说明的是,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当中,又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种计算方法。其中的全额累进,会导致收入临界点的不公平。

  31.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弊端说明 • 例如:张三月收入2800元,李四月收入2801元,那末, 张三应纳税:(2800 – 800)X10% = 200元 李四应纳税: (2801 – 800)X15% =300.15元 显然,这样计算是极为不合理的。 • 而如果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来计算,就可以消除以上的弊端。

  32.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说明 • 超额累进税率:特点是,将收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乘以适用税率,最后,将各个等级的应纳税额加总,得出应纳税额数。 如上例: 张三应纳税:500 X 5% + 1500 X 10% = 175 元 李四应纳税: 500 X 5% + 1500 X 10% + 1 X 15% = 175.15元 • 显然,全额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合理。因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

  33. 但是,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时又比较繁琐。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好几个乘法和加法。因此,在实际当中,税务部门的做法是,先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然后再减去多算的速算扣除数。但是,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时又比较繁琐。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好几个乘法和加法。因此,在实际当中,税务部门的做法是,先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然后再减去多算的速算扣除数。 • 速算扣除数 = 全额累进数 – 超额累进数 • 应纳税数额 = 全额累进数 – 速算扣除数 • 例如:2000×10% - 25 = 175元 2001×15% -125 = 175.15元

  34.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一、略 二、略 三、现代税收原则 现代税收要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一)效率原则 (二)公平原则

  35. 第三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属 • 一、税收转嫁与归属的含义 • 二、税收转嫁的形式

  36. 第四节 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一、所得税 • (一)个人所得税 • (二)企业所得税 二、流转税 • (一)增值税 • (二)消费税 • (三)营业税 • (四)关税

  37. 增值税的概念及计算说明 • 课税对象: C + ( V + M ) = W

  38. 由此可见,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因此,上个世纪60年代由法国人创造出来后,世界各国都纷纷仿效。由此可见,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因此,上个世纪60年代由法国人创造出来后,世界各国都纷纷仿效。 •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加法 • 增值额 扣额法 减法 扣税法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销售额 X 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

  39. 增值税计算题举例 • 假设,开元商场从长岭电冰箱厂购进冰箱,每台销售价格为1000元,增值税税率为 17% , 1000元 + 1000 X 17% = 1170 元 开元商场以每台1500元销售,那末,不含税的销售价格为: 1500元 ÷(1+ 17% )= 1500 ÷ 1.17 =1282元 应纳税额 = 1282元 X 17% - 170 =217.94 – 170 =47.94 元

  40. 第六节 国际税收 一、国际税收的含义、产生和发展 • 国际税收的定义 • 国际税收概念的三层含义(与国家税收的区别、联系) 二、税收管辖权 • 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分类、基本原则 三、国际重复征税与减除 • 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特征、原因、减除方法 四、国际税收协定

  41. 第四章 财政支出 关于财政支出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把它看作名词,其含义为由国家掌握集中安排使用的资金。 另一种是把它看作动词,其含义为国家安排使用资金,用于满足政府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方方面面的活动过程。

  42.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 首先,应该了解对支出进行分类的意义 一、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将财政资金具体用到了哪些方面的用途当中了。 请大家阅读教材 第25页至第26页 的内容。 二、三两种分类: (同学们自己看看,大致了解即可。)

  43. 四、按经济性质分类: 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购买性支出的定义---- 参阅教材第27页。 转移性支出的定义---- 参阅教材。 以上这两类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共同阅读教材27页倒数第二段。 其他五、六、七的分类内容,同学们自己看看。 本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不讲。

  44.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是国家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基本内容。

  45. 一、购买性支出的性质: 购买性支出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性。见教材第35页。对公共产品的认识,还可以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即对它的使用具有这样的特征:公民们都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不需要付出代价地享用。 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既保证基本的资金需要,又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资金。

  46. 二、购买性支出的内容: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见教材第36页 (二)国防费支出----见教材第37页 (三)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见教材第38-39页 1、教育支出: 2、科学研究支出: 3、卫生保健支出:

  47.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主要是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 一、社会保障支出 (包括用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方面的支出) 二、社会保险: 三、社会福利:

  48. 第五章 国家公债 第一节 公债概述 • 公债的定义 • 公债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是政治条件,第二个是经济条件。 一、公债的分类: • (一)按债权人分类: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 (二、三、四)按发行性质、按发行主体、按经济用途分类

  49. (五)按流通性分类: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 • (六)按利率变动情况分类: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 二、国家公债的职能: • (一)弥补财政赤字 • (二)筹集建设资金 • (三)实施经济政策,灵活调节经济:在现代社会,这一职能是对政府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职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