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探索转型之路 实现跨越发展

探索转型之路 实现跨越发展. 辽源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兆华代表中共辽源市委、 辽源市人民政府在辽源市领导与省委宣传部赴辽记者采访团座谈会上的情况介绍 2009 年 4 月 21 日.

Download Presentation

探索转型之路 实现跨越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探索转型之路 实现跨越发展 辽源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兆华代表中共辽源市委、 辽源市人民政府在辽源市领导与省委宣传部赴辽记者采访团座谈会上的情况介绍 2009年4月21日

  2. 辽源地处吉林省中南部,位于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幅员面积5139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是全省地域最小、人口最少的地区,也是因煤而立的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辽源煤田开采有百年历史,煤炭产量曾占全国重要份额。计划经济时期,辽源曾因较发达的轻纺工业被誉为“东北小上海”。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既有产业没有适时调整,导致辽源经济连续十多年徘徊不前。为此,加快培植接续替代产业,推进经济转型成为辽源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辽源地处吉林省中南部,位于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幅员面积5139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是全省地域最小、人口最少的地区,也是因煤而立的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辽源煤田开采有百年历史,煤炭产量曾占全国重要份额。计划经济时期,辽源曾因较发达的轻纺工业被誉为“东北小上海”。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既有产业没有适时调整,导致辽源经济连续十多年徘徊不前。为此,加快培植接续替代产业,推进经济转型成为辽源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

  3.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

  4. 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特别是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辽源有了必须抓住的历史机遇。由于国家和省强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不懈争取,辽源两度列为国家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特别是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辽源有了必须抓住的历史机遇。由于国家和省强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不懈争取,辽源两度列为国家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

  5. 一、活力迸发转型成果彰显深刻变化

  6. 辽源转型2005年谋划起步,2006年全面提速,2008年进入跨越发展阶段。从历史的视角,2008年也是辽源发展的重要拐点。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进经济转型为主线,以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为主旨,坚持走经济和城市转型相结合的转型之路,全面构筑资源转换型的经济社会支撑体系。在历届市委、市政府艰苦努力的基础上,辽源发展活力开始迸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辽源转型2005年谋划起步,2006年全面提速,2008年进入跨越发展阶段。从历史的视角,2008年也是辽源发展的重要拐点。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进经济转型为主线,以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为主旨,坚持走经济和城市转型相结合的转型之路,全面构筑资源转换型的经济社会支撑体系。在历届市委、市政府艰苦努力的基础上,辽源发展活力开始迸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7. (一)发展势头迅猛强劲 • 辽源经济发展连年实现总量扩张、增速领先、比重增加、位次前移。 • 2008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5.1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26%,增速位居全省各市州前列;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1亿元,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58.7%。

  8. 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0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39.2%。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5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长40.9% ;全口径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11.7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44.2%;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8.55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年均增长48.9%,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目标。

  9. 一些可比性指标实现了在全省升级晋位: • 全口径地方级财政收入由上年全省市州第9位升至第8位 • 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由上年的第7位升至第5位 • 市本级财政支出由上年的第6位升至第5位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全省第5位 • 人均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均为全省第3位

  10. 在包括内蒙古五盟市在内的东北41个地级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比中,辽源GDP增速位居第三,财政收入增速位居第五。在包括内蒙古五盟市在内的东北41个地级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比中,辽源GDP增速位居第三,财政收入增速位居第五。 • 2009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增长23.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7.9%;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3.7%;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3.7%,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1.7%。

  11. (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 18:44.9:37.1调整到2008年的 13.7:53.5:32.8 • 2008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313.1和101.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9倍和2.7倍,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12. 传统的资源型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袜业等六个接续替代产业,成长了辽源矿业集团、金刚水泥、利源铝业、麦达斯铝业、大唐辽源电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传统的资源型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袜业等六个接续替代产业,成长了辽源矿业集团、金刚水泥、利源铝业、麦达斯铝业、大唐辽源电厂等一批骨干企业。

  13. 到2008年,“六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占全市重点纳税监控企业税收比重60%左右。到2008年,“六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占全市重点纳税监控企业税收比重60%左右。

  14. (三)增长方式深刻转变 • 国企改革攻坚顺利完成, 市属国有企业全部退出国有序列,体制机制活力得到释放,民营经济成为辽源经济主体,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 2008年,民营工业总产值实现24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7.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5%。

  15. 今年一季度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39.9亿元,同比增长67.6%,净增13.9亿元。今年一季度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39.9亿元,同比增长67.6%,净增13.9亿元。 • 集聚生产要素功能不断增强,成为投资创业的洼地和宝地。 • 先后有新加坡东北工业公司、德国嘉利达、香港世纪、美国好基金、美国CEI、中国建材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辽源,初步形成了“商帮”、“扎堆”现象。

  16. 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7%,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9.3%,中科院4月14日发布《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辽源综合增长竞争力列全国294个地级市第五位,居吉林省地州城市第一位。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7%,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9.3%,中科院4月14日发布《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辽源综合增长竞争力列全国294个地级市第五位,居吉林省地州城市第一位。

  17. (四)县域经济升级晋位

  18. 2008年,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县区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户,省级发展到24户,市级发展到38户。两县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分别上升了5个位次。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四级试点村镇发展到200个,占全市总数的36.5%。2008年,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县区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户,省级发展到24户,市级发展到38户。两县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分别上升了5个位次。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四级试点村镇发展到200个,占全市总数的36.5%。

  19. 两县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分别上升了5个位次。两县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分别上升了5个位次。 •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四级试点村镇发展到200个,占全市总数的36.5%。

  20. (五)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 交通及区位优势显著提升,三年公路总里程新增2121公里,构筑高速路一级路、乡村路、四通八达的城乡公路网络。

  21.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面积扩张一倍,城市外环路、五大出口和五座立交桥建成通车,城区路桥改造60%,水电汽热增容改造80%。建成区绿地率、绿化率30%以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面积扩张一倍,城市外环路、五大出口和五座立交桥建成通车,城区路桥改造60%,水电汽热增容改造80%。建成区绿地率、绿化率30%以上。 • 获得了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范例奖”,入选由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等机构评选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2.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东辽河生态林带14.13公里、植树35.3万株,实施了上游4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完成退耕还林19万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东辽河生态林带14.13公里、植树35.3万株,实施了上游4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完成退耕还林19万亩。 • 启动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44公顷。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老电厂成功关停,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水体标准。

  23. 污水处理厂

  24. 老电厂

  25. (六)群众实惠显著增加 • 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使5万户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 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6%。 •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26. 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46元,是200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1元,是200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7%,在全省排位由上年的第8位升至第5位。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46元,是200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1元,是200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7%,在全省排位由上年的第8位升至第5位。 • 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7亿元,同比增长25.3%,比年初增加20.4亿元。

  27. 平安辽源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两次获得国家综治委颁发的“长安杯”。平安辽源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两次获得国家综治委颁发的“长安杯”。 •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和57.5%。 •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28. 到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省级标准的体育场建成使用,全民健身中心年内竣工。到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省级标准的体育场建成使用,全民健身中心年内竣工。 • 医疗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城镇居民社区医疗首诊率达到50%以上。

  29. 二、创新实践转型历程见证艰辛努力

  30. 资源型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是世界难题。国务院38号文件出台标志着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辽源必须牢牢抓住、用足用好,实现后来居上的重大战略机遇。资源型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是世界难题。国务院38号文件出台标志着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始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辽源必须牢牢抓住、用足用好,实现后来居上的重大战略机遇。 •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质是二次创业,重点是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核心是构建新的经济支撑体系,目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1. 科学发展是纲,辽源实际是目,功夫在结合。国家确定了目标、任务和政策,而落实的路径、模式、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发展是纲,辽源实际是目,功夫在结合。国家确定了目标、任务和政策,而落实的路径、模式、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

  32. (一)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两个转型”并举 • 辽源长期的资源开发,形成了特定的产业结构和地域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生态逐步恶化,社会矛盾诸多。 • 辽源推进转型,不但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更急迫的是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思路模式,不仅是城市转型,而且要城乡统筹转型,不是单一的经济转型,还应该包括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转型。

  33.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注重经济转型上坚持高位对接,高层次转型,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建设。城市转型上,着眼于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培育生成城市发展力、竞争力,把转型目标锁定在打造长春卫星城,建设优势产业为支撑,山水林城四位一体的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我省中南部重要工业城市。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注重经济转型上坚持高位对接,高层次转型,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建设。城市转型上,着眼于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培育生成城市发展力、竞争力,把转型目标锁定在打造长春卫星城,建设优势产业为支撑,山水林城四位一体的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我省中南部重要工业城市。

  34. 打造长春卫星城

  35. 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立转型办,抽调精兵强将,专人专职专责,负责全市转型工作的指导、协调。从编制转型规划入手,全面系统制定转型的总体战略、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立转型办,抽调精兵强将,专人专职专责,负责全市转型工作的指导、协调。从编制转型规划入手,全面系统制定转型的总体战略、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 • 现《辽源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通过专家论证,进入国家批复程序。32个配套专项规划正在与国家和省进行全面对接。

  36. 同时,按照50年不落后标准,正在与北京泛华集团、英国PA公司合作,系统编制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融资规划和招商规划,7月份可编制完成。同时,按照50年不落后标准,正在与北京泛华集团、英国PA公司合作,系统编制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融资规划和招商规划,7月份可编制完成。 • 目标是一次规划成型,刚性组织实施。

  37. (二)投资拉动和产业链打造“两个支撑”并重 • 转型的核心是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 我们把扩大投资、项目建设作为核心之举,全面学习理解国务院38号文件,反复强调用足、用好、用活,绝不能用僵、用死、用废,主动对接、积极承接国家转型政策和拉动内需投资,去年以来申报项目279个,总投资666亿元。

  38. 国家新增2300亿元投资我市获批项目71个,资金额度占全省12%。国家新增2300亿元投资我市获批项目71个,资金额度占全省12%。 • 2005年以来,实施支柱立市型、税源财力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1683个,投资超过700亿元,年均递增165.5%。其中去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今年计划开工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超过500亿元。重点实施十大工程、30个大项目,首批18个亿元以上项目已经集中开工。

  39. 下力量提高投资强度和产业集中度,充分利用辽源经济开发区平台,建立完善产值分计、税收分享的激励政策,打造产业发展的增长极。下力量提高投资强度和产业集中度,充分利用辽源经济开发区平台,建立完善产值分计、税收分享的激励政策,打造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 近两年,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聚投资、项目和生产要素功能逐步显现,市本级70%新上项目落户开发区。

  40. 辽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袜业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已具雏形,其中具代表性的金刚集团、利源铝业、麦达斯铝业、雷天新能源、鑫达铸造、德春米业、博大制药、东北袜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不断扩张发展。

  41. 从本质上看竞争,不是简单的产业竞争、产品竞争,而是产业链竞争。链条做长就能强,链条做宽就能大。从本质上看竞争,不是简单的产业竞争、产品竞争,而是产业链竞争。链条做长就能强,链条做宽就能大。 • 对此,我们从构造产业链优势出发,做了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好的态势。大体形成了高性能隔膜纸、磷酸铁锂材料、动力电池、电动车产业链;纺织袜业产业链,并正向新农村建设延伸,开展实施万人千台缝头机工程;铝材深加工产业链;水泥和新型建材产业链;德春米业、巨峰生化、金翼蛋品等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正在着手培育打造高性能聚芳醚工程塑料产业链、建筑塔机产业链、选采矿设备产业链、大型锻铸造件产业链等。

  42. 正在着手培育打造高性能聚芳醚工程塑料产业链、建筑塔机产业链、选采矿设备产业链、大型锻铸造件产业链等。正在着手培育打造高性能聚芳醚工程塑料产业链、建筑塔机产业链、选采矿设备产业链、大型锻铸造件产业链等。

  43. (三)必保指标和奋斗目标“两个指标”激励 • 辽源地域占全省 1/22,人口不到全省的1/20,如果思路错位,不能实现跨越发展,极有可能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城市。我们立足赶超,自我加压,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缓解化解矛盾,从长远计调整结构抓根本,当务之急快速扩张保增长。 • 每年参照上年增幅确定保底指标,立足跨越发展,再上浮20%确定奋斗目标。

  44. 2008年,圆满实现了工业增加值100亿,财政收入20亿,固定资产投资300亿,财政支出40亿的“1234”奋斗目标。2008年,圆满实现了工业增加值100亿,财政收入20亿,固定资产投资300亿,财政支出40亿的“1234”奋斗目标。 • 今年又按照40%的增幅,确定了工业增加值150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40亿元,财政支出50亿元以上的“15345”奋斗目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