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51 Views
第九章 细胞免疫及细胞相关抗原的清除. 一、内源性抗原( Endogenous antigens ). 病毒和胞内感染菌能够在细胞内生长,体液免疫对他们的作用极为有限,机体对这些抗原的免疫防御主要直接或见解地依赖于细胞免疫。此类由源自机体细胞内的外来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 endogenous antigen )。.
E N D
第九章 细胞免疫及细胞相关抗原的清除 一、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s) 病毒和胞内感染菌能够在细胞内生长,体液免疫对他们的作用极为有限,机体对这些抗原的免疫防御主要直接或见解地依赖于细胞免疫。此类由源自机体细胞内的外来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机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合成蛋白质,被机体细胞所识别的蛋白质被分解为肽段,与MHC I类分子结合并移行到细胞表面,若肽段-MHC I类分子的复合物被T细胞表面的TCR分子识别并结合,则会启动免疫应答,在此同时,能对内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T细胞表达CD8分子,识别MHC I类分子;若肽段不能被TCR所识别,则不能激发免疫应答。
二、细胞凋亡(Apoptosis) 任何多细胞生物都能进行细胞的更新,以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生命活动,细胞死亡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动过程,即细胞死亡进程,这一进程必然会在细胞结构上发生相应的性质变化,这种结构特性的变化过程即称之为细胞凋亡(apoptosis),与细胞病理性死亡和坏死之间有显著的鉴别特征。其过程为: 核质靠近核膜—细胞失水皱缩—与周围细胞分离—核溶解—胞浆出芽—形成凋亡体—被吞噬细胞吞噬。
细胞凋亡由多种因素激发,生长因子的减少(withdrawal of growth factor)是激发正常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 在免疫学上,一个重要的现象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许多微生物为了自己的目的会触发细胞凋亡过程,如弗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能导致被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
在凋亡过程中,首先是Ca2+浓度的上升,导致酶活力增强,是细胞结构变化的始点,胞内DNAase裂解DNA,典型的特征是将染色体DNA 裂解为大量约200bp的小片段分子。此外,蛋白酶等酶的活性也提高。
三、细胞毒性T细胞的反应 (Cytotoxic T cell responses) CD8+T细胞识别表达内源性抗原的细胞,启动免疫应答,导致该细胞的凋亡,因此,这类细胞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Tc)。Tc通过破坏病毒感染细胞(virus-infected cell)、肿瘤细胞(cancer cell)和移植器官(foreign organ grafts)来保护机体。
尽管绝大多数细胞能够通过非常专一的信号触发细胞的凋亡过程,但Tc细胞能诱导任何被其识别的细胞的凋亡。Tc细胞所致的凋亡过程是一个严格的调空过程,对Tc细胞而言,有两种甚至三种相互作用的细胞参与,包括表达内源性抗原的靶细胞、引致凋亡的Tc细胞及Th1细胞。尽管绝大多数细胞能够通过非常专一的信号触发细胞的凋亡过程,但Tc细胞能诱导任何被其识别的细胞的凋亡。Tc细胞所致的凋亡过程是一个严格的调空过程,对Tc细胞而言,有两种甚至三种相互作用的细胞参与,包括表达内源性抗原的靶细胞、引致凋亡的Tc细胞及Th1细胞。 Tc细胞主要接受两种主要信号的刺激,第一种信号是源自Th1细胞的IL-2,IL-2与Tc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产生更多的IL-2受体的表达。第二种信号来自Ag-MHC I复合物与TCR和CD8结合所产生的信号。这些信号的复合作用促使Tc活化。
Tc细胞一旦活化,通过两种途径使靶细胞凋亡,即穿孔素途径和CD95途径。这两种途径能解释所有Tc细胞的作用,因为,一旦失去这两种作用,Tc细胞将无活力可言。这两种途径的作用范围很小,因此,Tc细胞必须与靶细胞之间有物理学的接触。Tc细胞一旦活化,通过两种途径使靶细胞凋亡,即穿孔素途径和CD95途径。这两种途径能解释所有Tc细胞的作用,因为,一旦失去这两种作用,Tc细胞将无活力可言。这两种途径的作用范围很小,因此,Tc细胞必须与靶细胞之间有物理学的接触。
四、穿孔素途径(The perforin pathway) • 黏附阶段 Tc细胞必须黏附到靶细胞上,才能触发细胞的凋亡, 即形成CD8、TCR 与MHC I-Ag的复合物。 除此之外,另一个信号来自CD28-CD86(靶细胞上的分子),业已证明能表达CD86分子的肿瘤细胞能更快地被Tc细胞所破坏。 CD2-CD48和CD11a/CD18-CD54(ICAM-1)之间的结合信号也有助于黏附。
2. Tc细胞的内含物 Tc细胞的内含颗粒可分为两种,一种具有高电子密度,而另一种则呈空泡型。其内含物还包括穿孔素(perforin)和granzymes,都与第一种颗粒中的proteoglycans相结合,但对Tc细胞来说这两种颗粒都是必需的。
穿孔素(perforin):除在Tc细胞的浓染颗粒中发现外,NK细胞中也存在,但没有在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中发现。是能在靶细胞细胞膜表面聚合,形成环状结构的蛋白质,该蛋白质也称攻膜复合体(MAC)与补体的MAC类似。已有两种perforins被确定,即P1和P2,P1能形成大的损伤(16nm),P2形成小的损伤(5-7nm)。穿孔素(perforin):除在Tc细胞的浓染颗粒中发现外,NK细胞中也存在,但没有在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中发现。是能在靶细胞细胞膜表面聚合,形成环状结构的蛋白质,该蛋白质也称攻膜复合体(MAC)与补体的MAC类似。已有两种perforins被确定,即P1和P2,P1能形成大的损伤(16nm),P2形成小的损伤(5-7nm)。
Granzymes:Granzymes是至少有11种血清蛋白酯酶组成一族蛋白酶,在第一种颗粒中占90%,一旦通过穿孔素进入靶细胞内,则触发细胞凋亡。Granzymes:Granzymes是至少有11种血清蛋白酯酶组成一族蛋白酶,在第一种颗粒中占90%,一旦通过穿孔素进入靶细胞内,则触发细胞凋亡。
3. 死亡打击(The lethal hit) 靶细胞凋亡的启动称为死亡打击。 第一步:Tc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的几分钟内,T细胞的颗粒和高尔基复合体向结合部位移动。 第二步:Tc与靶细胞结合并受到相应信号的刺激,T细胞在结合部位释放颗粒,被释放的颗粒与靶细胞接触,则迅速形成穿孔素聚合物,并将其插入靶细胞的细胞膜内,每一个MAC大约由12-18个穿孔素单体聚合而成。
第三步:然后Granzymes进入靶细胞,往往通过穿孔素,以注入的方式进入。使靶细胞内的Ca离子浓度迅速上升,活化内源性DNAase,裂解DNA成为片段。第三步:然后Granzymes进入靶细胞,往往通过穿孔素,以注入的方式进入。使靶细胞内的Ca离子浓度迅速上升,活化内源性DNAase,裂解DNA成为片段。 实际上,在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的数秒钟内,靶细胞就呈现出凋亡的迹象,然后T细胞脱离靶细胞,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五、CD95受体途径(The CD95 pathway)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的死亡也是一个免疫系统的应激过程,在动物发育过程中,须清除对自身有活性的淋巴细胞,CD8T细胞、淋巴因子(lymphokines)和TNF-α等都参与了这一过程。 CD95分子:一种分子量为45KD的跨膜糖蛋白,即CD95(fas),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一旦结合CD95的信号导致细胞进入渐进死亡的程序。
CD95分子配体(CD95L): CD95的配体是一个与TNF相关的跨膜蛋白,主要在活化的T细胞(主要为CD8细胞)和NK细胞表面表达。一旦CD95(靶细胞)与CD95L(T细胞)结合,就能触发细胞的死亡。因此,CD95L又称为致死因子(killing factor)。 CD95能介导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CD95系统还能调节T细胞的发育,在胸腺中表达CD95的细胞被清除,而无该分子的细胞则发育成为成熟的T细胞,进入外周免疫器官。
六、其他途径(Other pathways) TNF-β发挥类似于CD95L的功能,以两种方式起作用: 第一种 与T细胞膜上的称为LT β的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结合部位杀伤细胞。 第二种 分泌TNF与TNFR结合(靶细胞上),激发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