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52 Views
人口問題面面觀. 一、人口政策的變遷 (一)人口政策 民國 34 年 —50 年代前:人口快速成長 民國 50 年代:家庭計畫 民國 90--100 年代:鼓勵適度提高生育率. 人口問題面面觀. (二)少子化現象: 1. 新生兒人數 39 萬 ( 民 57) →27 萬 ( 民 87) → 20 萬 ( 民 100) 2. 每個班級學生人數 60 人 ( 民 57) →35 人 ( 民 87) 3. 國小 一年級學生 人數 32 萬 ( 民 90) →21 萬 ( 民 100) 4. 家庭 內的 兄弟姊妹 3 人以上 →1 人. 人口問題面面觀.
E N D
人口問題面面觀 一、人口政策的變遷 (一)人口政策 民國34年—50年代前:人口快速成長 民國50年代:家庭計畫 民國90--100年代:鼓勵適度提高生育率
人口問題面面觀 (二)少子化現象: 1. 新生兒人數 39萬(民57) →27萬(民87)→20萬(民100) 2. 每個班級學生人數 60人(民57) →35人(民87) 3. 國小一年級學生人數 32萬(民90) →21萬(民100) 4. 家庭內的兄弟姊妹 3人以上→1人
人口問題面面觀 (三)臺灣幾項人口的數據 民國97年—平均總生育數為1.05個 民國107年—人口高峰(2320萬人) 民國108年—人口負成長
人口問題面面觀 (四)少子化的影響 1.影響稅收 2.降低競爭力 3.青壯年負擔重 4.輪椅取代學步車 5.啃老族增加 6.教育機構倒閉
人口問題面面觀 (四)少子化的解決方法 1.移民政策—彌補人口失衡 2.延後退休—補不足的勞動人口 3.調整行銷策略—產業精緻化 4.終身學習時代來臨
人口問題面面觀 二、老人社會的來臨 (一)臺灣人口老化的現象 1.民國82年邁入高齡化社會。 國家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總人口數的7%以上時,曾為高齡化社會。 2.人口老化的數據 民40—60年:每位20名工作年齡人扶養1位老人。 民84年:每9位工作年齡人扶養1位老人。 民國110年:每5人中有1位老人 民125年:每3位工作年齡人扶養1位老人。
人口問題面面觀 二、老人社會的來臨 (一)臺灣人口老化的現象 1.民國82年邁入高齡化社會。 國家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總人口數的7%以上時,稱為高齡化社會。 2.人口老化的數據 民40—60年:每位20名工作年齡人扶養1位老人。 民84年:每9位工作年齡人扶養1位老人。 民國110年:每5人中有1位老人 民125年:每3位工作年齡人扶養1位老人。
人口問題面面觀 (二)人口老化的影響 1.青壯年負擔重 2.對社會和經濟產生衝擊
人口問題面面觀 (三)人口老化的解決方法 1.政府規劃老人福利政策 2.老人退休後的生活規畫 3.老人的醫療照顧 4.老人的安養機構 5. 老人的心理關懷 6.表揚鼓勵為社會服務的老人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