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95 Views
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莫里哀.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 2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 3 、 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约翰 · 弥尔顿.
E N D
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莫里哀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 •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 • 3、 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约翰·弥尔顿 • 1、人文主义滑入低谷,宗教信仰回潮,社会思潮出现重大转折; • 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与清教徒作家 • 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 和他的《思想录》
(1)“巴罗克”风格: • “巴罗克” (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本指种珍珠,后来人们用以指称一种夸饰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音乐中的一种风格。他的突出特征就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 • (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的影响:
(1) 古典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 • ——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
(2) 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 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第二、 注重理性。理性即人的良知,古典主义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以理性统治国家,以国家民族为重; 第三、 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 路易十四画像
(一) 法国文学 1、 高乃依和他的《熙德》 2、 拉辛和他的《安德洛马克》 3、 拉封丹和他的寓言 4、 布瓦洛和他的《诗的艺术》 5、 莫里哀和他的喜剧创作 高乃依
1、 约翰·弥尔顿和他的史诗《失乐 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 • 2、约翰·班扬和他的寓意小说 《天路历程》 • 3、 玄学派诗歌 • 4、 德莱顿的古典主义诗歌
一、 生平与创作 (一) 生命的悲剧 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1673),艺名“莫里哀”,意即“长春藤”。
《太太学堂》插图 • 1、风俗喜剧(1658—1663) • (1)《可笑的女才子》 • (2)《太太学堂》开西方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阿巴公丢钱了! • “四大喜剧” • (1)《伪君子》 • (2)《唐·璜》 • (3)《恨世者》 • (4)《悭吝人》
3、闹剧时期(1669—1673) • (1)《史嘉本的诡计》 • (2)《无病呻吟》
4、总结—成就与影响: • 30部戏剧;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评选最伟大作家时进入前十名;歌德等作家对他都极为推崇: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喜剧作家,最伟大的戏剧艺术家。
达尔丢夫和桃丽娜 • (一)剧情与戏剧结构 • 1、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 • 柏奈尔夫人 克雷昂特 答尔丢夫 桃丽娜 • 奥尔恭 达米斯
欧米尔叫丈夫钻到桌下 • 2、戏剧结构特点: • 第一、烘云托月, 先宾后主 • 第二、自我暴露,层层剥开 • 第三、高潮迭起,余波不息
1、伪装的面目: • 节衣缩食的苦修士 • 一本正经的禁欲君子 • 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 • 虔诚献身的信士
2、本来的面目: • 贪食享乐的酒色之徒 • 卑劣无耻的好色之徒 • 忘恩负义的贪财者 • 极端自私的假信徒
节衣缩食的苦修士——贪食享乐的酒色之徒 • 一本正经的禁欲君子——卑劣无耻的好色之徒 • 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忘恩负义的贪财者 • 虔诚献身的信士——极端自私的假信徒
1、新旧势力势均力敌的历史现实: • (1)贵族阶级破落,死而不僵; • (2)资产阶级暴发,根底尚浅。 • 2、道德秩序与现实人生的激烈冲突: • (1)世俗欲望从放纵到节制; • (2)禁欲主义从瓦解到回潮。
1、17世纪法国社会历史的集中体现; • 2、封建社会普遍流行的伪善恶习的深层透视; • 3、人类理性生活预感性生活相互分裂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