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太陽與月球

太陽與月球. 一 . 太陽的結構. 1. 太陽的主要成分是 氫和氦 2. 內部結構:直徑約一百四十萬公里,由內到外 可分為 核心、輻射層、對流層 等三大部份。 3. 太陽的大氣層: 由 光球層、色球層、日冕 與 太 陽風 組成。. 二 . 太陽的內部結構. 1. 核心 :氫核熔合成氦反應之處,也是太陽能源的來源。 2. 輻射層 :距離中心 25~70% 處,核心產生的能量,在此處以輻射的形式傳出,也就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傳遞。 3. 對流層 :靠近表面處,厚約 15 萬公里,能量以對流形式傳出。. 三 . 太陽的大氣層.

dall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太陽與月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太陽與月球

  2. 一.太陽的結構 • 1.太陽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 • 2.內部結構:直徑約一百四十萬公里,由內到外 可分為核心、輻射層、對流層等三大部份。 • 3.太陽的大氣層: 由光球層、色球層、日冕與太 陽風組成。

  3. 二.太陽的內部結構 1.核心:氫核熔合成氦反應之處,也是太陽能源的來源。 2.輻射層:距離中心25~70%處,核心產生的能量,在此處以輻射的形式傳出,也就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傳遞。 3.對流層:靠近表面處,厚約15萬公里,能量以對流形式傳出。

  4. 三.太陽的大氣層 1.光球層: 約500公里厚,溫度約5800 K。我們所看到的太陽表面即是光球層。 2.色球層:色球層沒有明顯的上邊界,太陽的邊緣氣體密度很低,使得此部份的發光強度,只有光球的萬分之一。 3. 日冕:厚約太陽半徑的1.3倍,溫度約100萬K。其密度約為地球表面大氣的十億分之一,非常稀薄 。 4.太陽風:高速的離子氣體被吹離太陽者被統稱為太陽風 。

  5. 四.太陽黑子 1.太陽黑子是光球層的特殊現象,黑子區域的溫度比光球層上其他區域的溫度低,與其他太陽表面相對比較冷,故呈黑色,而稱黑子。 圖片來源:http://home.kimo.com.tw/no1_sunspot/

  6. 五.對人類的影響 (一)當太陽磁場發生磁暴時,帶電粒子會環繞著地球飛奔,並轟擊高層大氣,尤其是高緯度地區更受到嚴重影響。 1.輸配電線網路 會在高層大氣產生一股強烈電流,稱為極光電子噴流,進而引發地面上電力線路中的電流脈衝。 2.人造衛星 當粒子撞擊人造衛星時,衛星表面會帶電。使衛星電路失靈 。 3.太空人 強烈的磁暴將使國際太空站暴露在質子流的照射之下;質子能穿透太空衣,甚至太空站牆壁, 而對太空人造成影響。

  7. 六.月球—地球的衛星 1.月球(The Moon)  是地球唯一的衛星,質量約地球八十一分之一,直徑約地球的四分之一,月球是在一條離地球平均約三十八萬四千公里的軌道上,以27.3日的周期繞地球運行。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都是27.3日,因此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月 球上因為沒有大氣存在,所以晝夜溫差極大,白天的一邊最高溫可達攝氏一百三十四 度,而夜間的一邊則可降至攝氏零下一百七 十度。

  8. 七.月球的來源 1.月球的來源比較可靠的說法是月球是由一顆小行星,劇烈撞擊地球後 (大約45億年前左右),噴發出來的碎片殘骸所形成的。 可以從月球帶回岩石的同位素比例,和地球上的岩石相同,但像鐵這種重元素則含量較少。 圖片來源:觀星天文網http://www.viewstar.idv.tw

  9. 八.月球的結構 1.地殼厚度約為六十公里,其中在上層的二十五公里己飽受隕石的撞擊在地殼之下有一層由矽酸鹽形成的厚地函層,地函下可能是一顆由熔化的鐵所形成的小核,直徑約為三百至四百公里。月球的質心往地球方向偏離了原本幾何地理中心約2公里,所以靠近地球方向的地殼也較薄。 ※最近由月球勘探者號太空船發現月球南極,處於永久陰暗面的大環行山處可能有固態水─冰

  10. 圖片來源:觀星天文網http://www.viewstar.idv.tw 九.月球的公轉與盈虧 1.月的公轉與盈虧當月球圍繞地球旋轉時,它的相貌呈周期性變動,月球不同的相貌稱為相位。圖中外側的球面是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景象。相位的形成是因為在不同的時間裡,月球處於陰影中的部位不同。月亮的外觀每晚都有變化。在一個朔望月中, 在農曆月初 (朔) 時,月亮位在地球和太陽之間。隨著月亮繞著地球運行,在我們的視覺上,月亮被太陽光照亮的部份,變得愈來愈大,在農曆十五日 (望,滿月) 時達到最大。然後,再逐漸變小,周而復始。 一個完整的朔望月 (lunation)大約是 29.5 天。

  11. 十.月食 1. 月全食:當太陽、地球、月球成一條直線,而地球﹒正好在太陽和月球之間時,則會發生月食,地球的直徑約是月球的4倍,所以地球的陰影很大,月球被遮蔽之後月全蝕的時間極長。 2.月偏食:月食發生後,地球的陰影會緩緩掠過月球表面,我們可明顯的看到月亮上弧形的陰影,古希臘人由於觀測到這個現象,因而認定地球是一個圓形的球體。當地球、月球和太陽未準確的在一條直線上時,則會產生月偏食的現象。 圖片來源:觀星天文網http://www.viewstar.idv.tw

  12. 十一.相關網站 1.觀星天文網http://www.viewstar.idv.tw/solar/s31a.htm 2.太陽黑子之家 http://home.kimo.com.tw/no1_sunspot/ 3.TAS台灣天文網 http://www.tas.idv.tw/ 4.科學工藝博物館http://www.nstm.gov.tw/~air/chinese/solar/index.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