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805 Views
親師溝通與親子互動 - 談家長如何與學校合作協助孩子學習. 侯世昌. 大綱. 教育的理念 親師溝通與親子互動 家長能協助孩子什麼 家長與學校的關係 結語. 教育的理念. 省思之一. 別讓該子輸在起跑點上 國中補習 -- 國小 -- 幼稚園 -- 胎教 — 起跑點在那裡 ? 更重要的是 人生競賽的終點在那裡 ? Vs 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孩子擁有完全自殺手冊的教授 出走紐西蘭的媽媽 誰的快樂 ? 何時會快樂 ? 快樂的定義 ?. 省思之二. 1. 教育的目的為何 ? 2. 學校教育的目的為何 ?
E N D
親師溝通與親子互動-談家長如何與學校合作協助孩子學習親師溝通與親子互動-談家長如何與學校合作協助孩子學習 侯世昌
大綱 • 教育的理念 • 親師溝通與親子互動 • 家長能協助孩子什麼 • 家長與學校的關係 • 結語
省思之一 • 別讓該子輸在起跑點上 • 國中補習--國小--幼稚園--胎教— • 起跑點在那裡?更重要的是 • 人生競賽的終點在那裡? • Vs • 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 孩子擁有完全自殺手冊的教授 • 出走紐西蘭的媽媽 • 誰的快樂? 何時會快樂? 快樂的定義?
省思之二 • 1.教育的目的為何? • 2.學校教育的目的為何? • 3.孩子. 家長. 老師. 學校 之關係
省思之三 • 你如何選擇工作? • 你如何選擇人生的伴侶? • 你覺得自己到目前為止是幸福的嗎? • 你覺得你的未來會是幸福的嗎? • 你希望孩子以後過和你一樣的生活嗎?
省思之四 • 教育的目的:培養幸福的人 • (1)珍視自我 • (2)樂觀 • (3)知足
幸福的人--珍視自我 • 了解自己 • 自己是怎樣的人 • 弗洛依德認為自我是本我與超我衝突中所呈現的主體 • 肯定自己 • 肯定自己的優點 • 接納自己 • 接納自己的缺點並加以轉化 • 實現自我 • 實踐自己的理想並能克服自我的各種障礙 • 超越自我 • 快樂的僕人與憂慮的富翁
幸福的人--樂觀 • 世界上的事可分三類 • 個人可直接改變的 • 個人可間接改變的 • 無法改變的
幸福的人--知足 • 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 • 國父紀念館的工友 • 象牙筷子 •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人性的本質 • 性善或性惡 • 利己或利他 • 可信或不可信 • 理性或感性 • 獨立或從眾 • 統一或變化
學生所關注的 • (1)愛 • (2)尊重 • (3)成就感 • (4)被信任感性 • (5)同儕關係
父母(老師)的想法 • 1.孩子!我要你比我強! • 你希望孩子(學生)比你強? • 我(老師)在當學生的時候…… • 2.不努力,孩子的未來怎麼辦? • 你是到何時才知道人生的方向? • 未來要在何時決定? • 3.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 • 孩子怎麼不了解我的苦心
一些誤解 • 1.孩子是不是不夠聽話? • 我們常常忘了孩子的年齡? • 以成人角度去看他 • 考試前一再提醒, 考試時仍粗心大意?(速度測驗) • 寫完功課再看電視(但總不聽?) • 2.誰是學習上的弱勢者? • 中下階層? • 文化刺激不足? • 不知自我需求者?
一些誤解 • 3.孩子要成為有用的人? • 有用與無用 • 莊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 返樸歸真
父母非理性的期待 • 1.孩子, 我要你比我更強 • 2.補償自己未完成的心願 • 3.與同輩競爭的工具
親子關係的建立 • 1.你(父母)的想法 • 1.我做任何努力都是為了他? • 2.我相信孩子所講的話? • 他(孩子)的想法 • 1.你真的關心我嗎? • 2.你能瞭解我的想法與需要嗎? • 3.你真的愛我嗎?
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 1.雙向溝通 • 2.多聽孩子的想法 • 3.同理心 • 4.合理的期望 • 5.避免情緒的擴散
小故事分享 • 1.為他端茶送點心 • 2.電動小子 • 3.從孩子的平常動作觀察做起
教育所欲培養學生的能力 • 思考-創造能力 • 判斷-決定能力 • 統整-發表能力
培養思考創造能力的策略 • 保持懷疑的態度 • 給予思考的空間 • 鼓勵不同的想法
培養學生判斷決定能力的策略 • 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 • 建立學生自信心 • 給予作決定的機會 • 養成學生負責任的態度
培養學生統整發表能力的策略 • 培養多方面的興趣 • 運用資料蒐集及討論等方法 • 給予學生發表的機會
思考 • 你對孩子教育的想法是什麼? •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 • 你的想法對他是有利的或不利的? • 教育的目的在有用,也在無用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意義 • 廣義:只要家長關心自己子女的教育,所採取的一切行動,都屬於家長參與,包括家長到學校參與教育活動,也包括在校外或家裡協助子女進行學習活動。 • 狹義:家長於校內或校外(不包括家中)參與的所有教育活動。其目的主要是希望透過同為兒童學習過程中重要他人的教師與家長,彼此密切合作,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相配合,促使兒童人格、學業等各方面的學習效果能更為優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功能 • 家庭對兒童教育的影響力量不亞於學校與教師 • 家長參與可以化解教育改革過程中來自家長的阻力 • 家長參與可以讓教育改革的資源更豐富,並且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 家長參與是建構有效能學校的必備特徵 • 家長參與是教育系統持續生存與革新發展的有效策略 • 家長參與可帶來積極正向的教育政策
家長教育參與權 • 個別行使 • 父母基於維護子女之學習權,得對子女之學校教育方式和內容進行建議及主張。但該主張以不侵害他人之學習權益為前提。 • 共同行使 • (1)家長會組織權:以組織家長會的方式,參與教育事務之權利。 • (2)學校教育參與權:參與學校內教育活動與教育事務之權利。 • (3)教育行政參與權:推派家長代表,參與教育行政之決策的權利。
家長參與的角色(1/3) • 訊息接受者(被動的觀眾) • 家長接獲學校通知,瞭解學校活動,但並未積極參與活動。學校向家長報告子女在校的進步情形:家長透過家庭聯絡簿、電話交談、參加親師懇談會等方式,被動的接受來自教師的訊息。 • 家庭教師(家庭教育者) • 家長參與家中與學校課業有關(指導孩子做功課)或無關的教育活動(課外充實活動)。 • 主動溝通者(互動的觀眾) • 家長主動請教學校或教師有關孩子學習的情形與困難或學校相關措施或出席學校活動,以了解如何配合學校及教師指導孩子進行學習。
家長參與的角色(2/3) • 共同學習者: • 家長與學校教師一起參加親職教育研習。積極參與親子講座、家長間的會議、教育座談會等,提昇教養子女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 積極支持者(方案支持者) • 家長積參與學校舉辦的各式活動,以支持學校的教育方案。諸如:擔任教室義工、協助募款、陪同孩子參加學校旅行、參與運動會、畢業典禮、園遊會等。
家長參與的角色(3/3) • 協同教學者 • 家長擔任教學助理、協同教師、親職教育講師或協助教學準備、佈置工作等,協助學校及教師進行教學活動之準備或實施。 • 政策決定者(決定倡導者) • 家長與學校教職員一起參與孩子教育安置的決定、課程、教科書選擇的決定,學校校務決策、教職員的聘用、經費的運用等與攸關孩子教育的決策。。有時家長也扮演教育議題的發言人角色。
家長會的組織 • 全國性家長團體 • 全縣性家長團體 • 學校家長會 • 家長會長. 副會長. 常務委員 • 家長委員會 • 家長代表大會 • 班級家長會(班親會)
學校家長會之任務 • (一)維護學生受教育權利。 • (二)提供教育改進意見。 • (三)協助處理學校重大偶發事件。 • (四)協助學校處理教師、學生、家長間爭議。 • (五)協助及辦理親職教育與親師活動。 • (六)訂定家長自律公約。 • (七)對弱勢學生之家長提供必要之協助。 • (八)協助宣導教育政策與學校訊息。 • (九)依其他法令推派代表參與學校教育事務。 • (十)協助學校教育發展。 資料來源: 教育部編-家長參與教育行動指南
例子 • A: 女兒小一新生,明天家長日要選家長會代表,我很不自量力地要自我推薦.想到我3個小孩陸陸續續都要進入這個學校,總覺得在忙於工作及家庭外,應還要再關心學校的一些事務. • B: 印象中擔任家長會代表的人,好像大多是一學期去參加開會一兩次,投票表決一些學校的事情,很多代表甚至只是掛名而已。除非是當上家長代表中的代表,就是家長會長副會長或是擔任職務或義工之類的,才比較常參與學校的事情。 • 引自http://bbs.kimy.com.tw/forumTopic_new.asp?topicID=305608
例子 • C:家長會~~不但要出力..要出錢...誰也不願意當~~老師很堅持的站著..一定要家長自願提名..他不斷的宣導..只要開會時去簽名一下就好了~~~幾個家長推來推去..綸爸實在看不下去..一直推我自願填名..提名了.就可以回家了~~今天開會通知一到...我就苦惱了..忙的團團轉還要特地去簽名..真麻煩呀..家長會辛苦你們大家了...請原諒我的不盡職我實在是沒力又沒錢...只是想幫老師解危 • 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hbqXnImCQkYm5ajKHQxW1s8-/article?mid=2742
省思 • 家長參與是全體參與或高社經家長的參與 • 家長參與 vs 家長捐輸 • 家長參與 vs 人力投入 • 家長參與是學校的助力(協助)或阻力(干預) • 學校觀點 vs 教師觀點 vs 家長觀點 • 家長希望參與什麼 vs 學校希望家長參與什麼
班親會的功過 • 班親會的目的 • 親師合作 vs 相互對立 • 參與教學 vs 干擾教學 • 班親會是教師和家長間的溝通管道之一 • 班親會是教師闡述教學理念與尋求協助的機會 • 班親會的互動可了解學生家長參與的意願與能力 • 班親會的正式運作與非正式運作 • 家長在班親會中批判老師 • 家長私下串聯
結語與意見交換 • 任何家長都可以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助力 • 家長參與的最底層角色-訊息接受者與家庭教師是最有助於學生學習的 • 班親會是家長協助班級教育活動進行的主要管道 • 與老師、孩子建立共同的教育價值觀比課業學習的成就更加重要
謝謝聆聽 • 敬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