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80 Views
宠物与人类疾病. 宠物传播的疾病. 目前已知动物可传染的疾病有 200 多种,其中大约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类。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 主要种类:狂犬病,弓形虫病,猫抓热,包生绦虫病,衣原体病,禽流感,破伤风,斑疹伤寒,乙型脑炎,弯曲菌病,布氏杆菌病,结膜吸吮线虫病,畸形骨炎 ……. 狂犬病 rabies.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 hydrophobia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死亡率几乎 100% 。 临床特征为怕风、恐水、流涎、咽肌痉挛,终至瘫痪而危及生命。
E N D
宠物传播的疾病 • 目前已知动物可传染的疾病有200多种,其中大约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类。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 • 主要种类:狂犬病,弓形虫病,猫抓热,包生绦虫病,衣原体病,禽流感,破伤风,斑疹伤寒,乙型脑炎,弯曲菌病,布氏杆菌病,结膜吸吮线虫病,畸形骨炎……
狂犬病 rabies •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 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死亡率几乎100%。 • 临床特征为怕风、恐水、流涎、咽肌痉挛,终至瘫痪而危及生命。 • 预防接种在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流行病学 • 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家畜中以犬为主,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 • 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入,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 •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人被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30%,被病狼咬伤后为50%~60%。
流行病学 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 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 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 ④衣着厚受染机会少; ⑤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低; ⑥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临床表现 • 潜伏期长短不一,5日至19年或更长, • 一般l~3个月。 • 典型临床经过分为3期。 • 本病全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
临床表现----前驱期 • 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 • 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 • 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 • 本期持续2~4天。
临床表现----兴奋期 • 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风。体温常升高(38℃~40℃)。 • 恐水为本病的特征。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 • 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 • 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常呈亢进,表现为大量流涎\乱吐唾液,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上升。 • 本期约l~3天
临床表现----麻痹期 • 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该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6~18小时。
伤口处理 • 立即用肥皂水、消毒剂或单用清水反复清洗伤口,时间不低于15分钟,伤口深时要用注射器灌注反复冲洗; • 然后用酒精反复消毒,最后涂上碘酒; • 伤口不止血、不包扎、不缝合; • 使用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10IU/kg或马抗狂犬病免疫血清20IU/kg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同时以相同剂量做臂部肌肉注射。 • 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疫苗注射 • 暴露前预防:适用于高危人群如兽医、山洞探险者、相关实验人员、动物管理员,0、7、21天各2ml肌肉注射;2~3年加强注射一次; • 暴露后预防:咬伤后注射越早越好 • 一般患者接种5次,0、3、7、14、30各接种一次; • 严重咬伤患者接种10次,前6天每日一针,10、14、30、90天各1针。 • 1年内再次咬伤者,0、3天各接种一次;1~3年内再次咬伤,0、3、7各接种一次;超过3年,重新接种。
禽流感 • 是一种由病毒引发的高致病性家禽疾病 • 会感染其他各种飞禽 • 家禽如鸡和火鸡最易受感染
人类感染? • 经过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带有H5N1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发生禽流感. • 经过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受到传染而发病。 • 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发病。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至今没有证据显示禽流感会在人类间相互传染
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 发烧、咳嗽、肌肉酸痛、流鼻涕和喉咙痛 • 有些患者会出现眼睛发炎和呼吸困难 • 患者在患病后期也可能出现肺炎或其他并发症
治疗 • 抗病毒药物“达菲”(Tamiflu)似乎对禽流感具有疗效 • 进一步的测试尚在 进行中,有待证实
烹煮家禽指导原则 • 把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分开 • 准备食物前必须洗手,准备食物后也必须洗手 • 确保肉类完全熟透 • 避免吃生蛋、半熟蛋 或半熟肉
禽流感(鳥流感) 和 A(H5N1)型禽流感簡介
● 什么是禽流感? 是一種由家禽(鳥)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 腸道中攜帶病毒 但一般不發病 野生鳥類 造成一些家禽(包括雞、鴨、火雞)的嚴重疾病和大量死亡 流感病毒突變時,隨時可能在人類中感染和傳播 家禽 人流感
● 禽流感病毒特徵: • 對紫外線敏感:下列情況之下可被滅活: • 加熱 55°C 1小時 • 加熱 60°C 10分鐘 • 對大多數防腐消毒藥敏感
● 禽流感病毒特徵: • 在乾燥塵埃中可存活 2週 • 在4°C可保存數週 • 在冷凍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個月之久
二、流行特徵 ● 傳染源 ● 傳染源 火雞 雞 鳥
鴨 鵝 人
● 傳播的主要渠道 • 攜帶病毒的禽鳥羽毛、排泄物、分泌物 • 被病毒污染的飼料和運輸工具
● 傳播途徑 • 消化道 • 呼吸道 • 皮膚損傷 • 眼結膜
三、人感染禽流感症狀 ● 主要症狀 • 發熱 • 流涕 • 鼻塞 • 咳嗽 • 咽痛 • 肌肉酸痛
三、人感染禽流感症狀 ● 次要症狀(消化道的症狀) • 噁心 • 腹瀉 • 腹痛 • 稀水樣便
● 有些患者有眼結膜炎 ● 患者體溫大多持續在39°C ● 多數患者治癒後良好 ● 嚴重症狀(肺炎、急性呼吸窘迫)
● 下列少數患者因並發症而死亡 • 年齡過大的患者 • 治療過遲的患者
四、疫情國家 ● 被發現禽流感疫情的國家 韓國 日本 台灣 中國湖南 、湖北、廣西 印度 巴基斯坦 泰國 柬埔寨 越南 印尼 老撾
迄今己有數百萬家禽死 亡或被宰殺 • 有數十名禽流感疑似患者死亡,其中多人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死於H5N1 禽流感病毒 ● 被傳染禽流感的人是由於接觸了染病家禽所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疫情資料顯示 自去年底至今年九月二十九日止,越南、泰國、印尼、柬埔寨等地區,人類感染禽流感確定病例累計72例,其中28例死亡。 摘自2005/10/07自由時報
五、Q&A ● 人與人之間會傳播病毒嗎? • 人與人間無強傳染性 • 一旦禽流感病毒變化,就能通過人與人傳播
五、Q&A ● 吃雞鴨鵝肉會被傳染嗎? • 禽肉煮熟煮透後,病毒傳播可能性較小 • 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 • 食用未經檢疫或來自疫情爆發區的家禽,則不排除染病風險
五、Q&A ● 到市場買雞是否就會被傳染嗎? • 若環境中病毒濃高,接觸病區家禽釋放分泌物被傳染的機會高 • 一般市場病毒在空氣中濃度較低,往往也不會被傳染。現在暫無需“宰雞”色變
五、Q&A ● 穿羽絨服、蓋鴨絨被傳染嗎? 因為羽絨製品通常經過消毒、高溫等多個物理、化學環節處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 • 肯定不會傳染禽流感,建議避免購買小商販提供之廉價羽絨製品
六、如何預防篇 ● 員工篇 • 遠離家禽的分泌物,儘量避免觸摸活的雞、鴨等家禽及鳥類 • 食用禽類製品之前要高溫充分煮熟煮透 • 加強鍛鍊,增強免疫力,預防流感侵襲 • 勤洗手,少到人群集中的地方 • 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 • 避免到禽流感疫區旅行
阻止使您和他人患病的細菌傳播! 咳嗽時o 遮掩 口 鼻 當您咳嗽或 打噴嚏時 用紙巾遮掩口鼻 或者 咳嗽或打噴嚏到上 衣袖中而非到手上 用過的紙巾放入垃圾筒
洗 手 o 請用肥皂 或溫水洗手 或者 用以酒精為主要 成份的洗手液洗手 S O A P
● 居家或辦公環境篇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每天應開窗通風換氣2次,每次至少10分鐘 • 或使用換氣扇保持空氣流通 • 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牆壁清潔:可用5%漂白水拭擦 • 確保排水道去水通暢
六、疫區旅行自主健康管理管篇 ● 到疫區旅行中應注意篇 •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 • 不要餵食鳥類 • 如不慎接觸到,也應立即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 • 避免「生食」禽類製品
如果是在旅行途中或入境時,就出現: ● 發燒38°C以上 ● 咳嗽 ● 喉嚨痛 • 一定立即戴上口罩 • 入境時填寫「傳染病防制調查表」 • 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檢疫人員 將提供必要的就醫協助
● 疫區旅行回國入境後應注意篇 • 入境十天之內,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 • 一旦出現: ● 發燒38°C以上 ● 咳嗽 ● 喉嚨痛 • 一定立即戴上口罩 • 並通報各縣市衛生局協助就醫 • 就醫時也應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 接觸史,以利診斷治療
七、結 語 • 禽流感目前雖然無強傳染性, 一旦病毒突變,將造成人流感大流行, 疫情非常可怕,預防工作大家總動員。 • 祝 闔府平安 幸福美滿
猫抓热 • 病原体: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 • 感染途径:人被猫抓伤或咬伤后,病毒从伤口进入感染而患病。 • 主要症状:伤处发红、化胀、溃疡形成,还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炎,发热等。
鹦鹉热 • 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 • 自然宿主:鹦鹉,鸟类 •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发冷等
犬绦虫病(棘球蚴病) • 成虫寄生:在狗等犬科动物小肠内。 • 孕节和虫卵随狗等的粪便排出体外。 • 人、羊等误食虫卵而导致感染。 • 棘球蚴多寄生于肝、肺、腹腔等,可存活40年
致病 • 压迫:肝、肺、脑功能障碍 • 过敏:囊液溢出,过敏休克 • 播散再生:囊内原头蚴侵入腹腔再发
人脑细粒棘球蚴囊 肝包虫病 眼包虫病
防治 加强个人防护,杜绝虫卵感染 处理好病畜内脏 定期为牧犬治疗 外科手术:内囊摘除术(甲醛处理)
避免宠物传染疾病要点 (1)定期为宠物做检查 (2)定期免疫 (3)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杜绝传染源 (4)不要让动物舔人的伤口 (5)禁止动物乱排泄,及时处理动物的排泄物 (6)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洗手 (7)定期给宠物的生活环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