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人本主义理论(一)

人本主义理论(一). 主讲人:钟伟芳. 1 人本主义的产生. 人本主义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批判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都是“残废”的心理学,忽略了人类本性中最基本的东西。 精神分析贬低意识经验的作用, 突出对心理残缺不全个体的研究。 行为主义把意识看作行为的副想 象,只集中于人类的动物性,把人贬 低为一直较聪明的小白鼠。. 1 人本主义的产生. 人本主义对人的基本看法 1. 个人现实是个体对世界的独特知觉的产物,个体对世界的体验决定了它的行为。 2. 个体具有自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能力。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本主义理论(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本主义理论(一) 主讲人:钟伟芳

  2. 1 人本主义的产生 • 人本主义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批判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都是“残废”的心理学,忽略了人类本性中最基本的东西。 精神分析贬低意识经验的作用, 突出对心理残缺不全个体的研究。 行为主义把意识看作行为的副想 象,只集中于人类的动物性,把人贬 低为一直较聪明的小白鼠。

  3. 1 人本主义的产生 • 人本主义对人的基本看法 1. 个人现实是个体对世界的独特知觉的产物,个体对世界的体验决定了它的行为。 2. 个体具有自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能力。 3. 人格具有整合性不可分割性。 4. 人有能力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发挥潜能,把生活导向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向。

  4. 2 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人的责任 • 此时此地:过去会对现在产生影响,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如果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就不可能生活在今天。 • 个体现象学:没有人比一个人自己更了解他自己。治疗师的作用是帮助人了解他自己。 • 人的成长:成长过程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特征。

  5.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 亚伯拉罕·马斯洛生平 1908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 1930-1934在威斯康星大学先后获得学士、 硕士、博士学位。成为著名实验心理学家 哈洛的第一个博士,博士论文是关于猴子 的群落的支配性的建立。 1951年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系主任,并成 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袖。 1954年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 1967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70年死于突发性心脏病。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6. 马斯洛关注心理健康的人,认为人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和能力,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结构。马斯洛关注心理健康的人,认为人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和能力,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结构。 马斯洛的研究对象全部是正常的、最健康、最优秀的人。他用积极的、乐观向上的语言,描述了人格中的积极层面,他的一生用了大部分时间,了解心理学如何能够促进人的快乐和健康。 “弗洛伊德提供了心理病态的一半,而我们必须补上健康的另一半。” 理论观点 6

  7. 人性观 认为人们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天性,即人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 承认世界上有邪恶和神经症,但他认为这并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由于不好的、不合适的环境造成的。好的环境,就是那些有助于人的内在本质实现的环境;否则就是坏的或变态的环境 。 坏环境并不一定使人出现精神疾病,因为人的本性中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倾向,这种倾向会使人健康地发展。 以自己为例。 7

  8. 人格动力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类是由一系列具有生命意义的和满足内在需求所驱动。 人格出现病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提出了需要的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8

  9.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 需要层次理论

  10.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1 生理需要 也称“自然需要”,是直接与个体生存有关的需要。

  11.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2 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指人对无威胁、能预测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的欲求。

  12.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3 爱与归属的需要 • 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 当人在爱与归属需要的支配时,其会努力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受情,并在自己的团体中求得一席之地。否则,其就会感到强烈的孤独,感到在遭受抛弃、遭受拒绝的痛苦。 • 社交欲 • 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 • 归属感 • 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

  13.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4 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包括自尊和他人的尊重。

  14.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一个人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力求实现自己所能之事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需要层次之巅,是人的终极追求。

  15.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 低级与高级的需要 • 马斯洛需要区分为两大系统:低级与高级需要。 • 低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也称缺失需要,是由低级到高到按层次排列的。 • 高级需要包括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与个体的发展相关,也称成长需要。

  16. 自我实 现的需要 心理需求 (又称成长需求) 美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基本需求 (又称缺失性需求)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Maslow的需要层次模式论

  17.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 低级与高级的需要的关系 • 需要的层次越大,力量越大,潜力越大。随着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 高级需要出现之前,须先满足低级需要。但是,低级需要也不必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才会出现高级需要,高级需要可能会出现在低级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 • 在动物进行过程和人类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均出现得较晚。 • 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的满足顺序有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有例外。例如士兵有战场上,他们会放弃安全需要的满足,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的需要。

  18. 生理 安全 需要的相对突出高峰 爱 尊重 自我实现 需要层次的发展

  19.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 对心理健康的人的研究 (一)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能够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的弱点,努力去改进它们。比普通人恩更少受文化规范和习俗的约束,受自己的做人原则支配。以一种怀着极大兴趣甚至是带有敬畏的方式探究世界。只有很少的朋友,但友谊深厚而有益。具有富有哲理的、无敌意的幽默感。具有高峰体验。

  20. 马斯洛的研究方法 被试 挑选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被试,即自我实现的人如杰斐逊、爱因斯坦、罗斯福。 方法: 对其中的一些人亲自访谈。 传记分析法,并用文献法收集资料,研究一些历史人物。 21

  21. 能对现实采取客观态度; 能理解并接受自然、他人和自己; 自主而不依赖于环境; 能欣赏生活,有持续的新鲜感; 经常产生高峰体验; 持非尊奉的态度,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 关心社会,同情、帮助他人; 能发展与他人深刻的关系; 待人平等,虚心学习; 富有哲理和幽默感; 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22.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自我实现者并非完美无缺的人,他们也有一些人类共同的缺陷,马斯洛指出: 他们也有愚蠢的、挥霍的或粗心的习惯。他们会显得顽固,令人厌烦甚至恼怒。他们并没有完全摆脱浅薄的虚荣心和骄傲感,特别是涉及到他们自己的作品、家庭或孩子时更是如此。他们发脾气也并不罕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只是自我实现需求占优势的人,但仍受其他需求的支配。 约拿情结 24

  23. 高峰体验-到自己定义的天堂一游 马斯洛把人们达到自我实现时的片刻体验称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高峰体验特点是幸福感和成就感,是一种暂时的、无奋争的、非自我中心的完善和达到目标的状态。 高峰体验是一种超越一切的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将其比喻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 并非只是心理健康的人才有高峰体验,大多数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 高峰体验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创造活动,欣赏自然,对艺术的感受,参加体育运动,与友人的亲密关系,做父母的经历等。 25

  24. 马斯洛曾要求120名大学生按照下面的指导语写下他们的反应:马斯洛曾要求120名大学生按照下面的指导语写下他们的反应: 我希望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最奇妙的经验;最快乐的时刻,狂喜的时刻,全神贯注的时刻,可能是因为谈恋爱,或欣赏音乐,或突然被一本书或一幅画所打动,或由于一些伟大的创作时刻。首先,把这些记下,然后尝试着告诉我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你的感觉怎样,和你在其他时刻感受到的方式是如何的不同,在这个时刻你在哪些方面是如何不同的一个人。(对其他被试则问这个世界看起来是怎样的不同)(Maslow,1962,P67) 高峰体验 26

  25. 概括后得出,大学生们谈到的高峰体验的认知有下列一些特征:完整性、完美性、活力、独特性、自发性、自足性以及真、善、美的价值。概括后得出,大学生们谈到的高峰体验的认知有下列一些特征:完整性、完美性、活力、独特性、自发性、自足性以及真、善、美的价值。 例如一位学生的反应:在高峰体验的情绪反应中有一种奇妙的、敬畏的、虔诚的、谦逊的特别滋味,并且像臣服于某些伟大事物那样臣服于这种经验之前。 (Maslow,1962) 高峰体验 27

  26. 心理健康的成功者几乎都有高峰体验,且次数频繁。心理健康的成功者几乎都有高峰体验,且次数频繁。 高峰体验中高涨的情绪和美妙的感觉能更好地愈合心灵创伤,使人振奋向上。 心理健康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使“身体、心理和社会三者合而为一” 。 高峰体验与心理健康 28

  27. 通向自我实现的途径 • 忘我地体验生活,全身心地献身于事业; • 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缩的选择; • 承认自我存在,让自我显露出来; • 诚实,遇到问题时有反省自己的责任心; • 能从小处做起,培养自己的志趣和爱好; • 要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 • 高峰体验时刻短暂,既可以失去这些体验,也可创造条件使高峰体验可能出现。

  28. 自我实现的类型 • 健康型自我实现(healthy self-actualization)指务实的入世主义的自我实现者。少有高峰体验,常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待人接物。 • 超越型自我实现(transcendental self-actualization)持出世主义观点的更重视高峰体验的人,真善美的统一是他们的最重要的动机,能超越自我和人我之间的分歧。

  29. 测一测:自我实现没? 1.对我的任何情绪,我不觉得羞耻。 2.我觉得我必须做别人期待我做的事情。 3.我觉得人基本上都是好的,而且是可以信任的。 4.对我所爱的人,我有生气的自由。 5.别人必须永远赞同我所做的事。 6.我不接纳自己的缺点。 7.我能够喜欢他人但却不一定赞同他。 8.我害怕失败。 9.我避免尝试分析以及简化复杂的事情。 10.扮演自己比受人欢迎好。 11.在我的生命中并没有需要特别投入的任务。 12.即使可能导致不愉快的结果,我也会表达我的感觉。 13.我不觉得我有责任帮助别人。 14.我因害怕表现不合适而感到困扰。 15.我因为付出爱而得到爱。 1=不同意  2=有些不同意  3=有些同意 4=同意 31

  30. 测一测:自我实现没? 这项测验是由琼斯(Jones)和可兰多(Crandall)于1986年发展出来的,用以测量自我实现的量表。 计分方式:颠倒第2,5,6,8,9,11,13,14题的数值(1=4,2=3,3=2,4=1),然后将十五项全部的数值加起来。       大学生中常模     平均数 标准差    男性 45.02 4.95    女性 46.07 4.79 分数越高,表示在你此刻的生命中,你的自我实现越多 . 3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