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1.14k Views
第九章. 醇 、 酚 、 醚. 主要内容 醇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制备 酚的结构和命名 酚的化学性质 醚的结构和命名 醚的化学性质 醚的制备. 目 标 要 求 1. 掌握醇的命名及结构 2. 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3. 了解醇的制备 4. 掌握酚的结构和命名 5. 掌握酚的化学性质 6. 掌握醚的结构和命名 7. 掌握醚的化学性质 8. 了解醚的制备. 第一节 醇.
E N D
第九章 醇、 酚、 醚
主要内容 醇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制备 酚的结构和命名 酚的化学性质 醚的结构和命名 醚的化学性质 醚的制备
目 标 要 求 1. 掌握醇的命名及结构 2. 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3. 了解醇的制备 4. 掌握酚的结构和命名 5. 掌握酚的化学性质 6. 掌握醚的结构和命名 7. 掌握醚的化学性质 8. 了解醚的制备
第一节 醇 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生成的衍生物(R-OH)。 (一)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1、醇的分类 一级醇(伯醇)二级醇(仲醇)三级醇(叔醇)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种类分为: 脂肪醇 脂环醇 芳香醇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 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 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为: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构会自发失水,故同碳二醇不存在。另外,烯醇是不稳定的,容易互变成为比较稳定的醛和酮。 2、醇的命名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OH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要标明。
1,3-丙二醇 顺1-甲基-1,2-环已二醇 3、醇的结构 (二)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所决定,同时也受到烃基的一定影响,从化学键来看,反应的部位有C—OH、O—H、和C—H。
醇的结构及性质分析 b位基团不易离去,不能直接消除 羟基氢有弱酸性,可与碱反应 H在离去基团的b位,可消除 好离去基 羟基氧有亲核性和碱性 a碳有亲电性,但难亲核取代 a碳有亲电性,可亲核取代 C上连有氧, H可被氧化
1、羟基氢的性质(弱酸性) •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烷氧基钠 (强碱、强亲核试剂) 相对活性 • 与强碱的反应 提示: 使用强碱时,注意羟基的保护。
好离去基 SN2 or SN1 好离去基 2、醇羟基氧的碱性和亲核性 • 醇作为碱 • Brönsted碱 质子化羟基 • Lewis碱
与卤代烃反应 醚 • 与醇反应 醚 (成醚) 1o醇,制备对称醚 机理: • 醇作为亲核试剂 • 饱和碳上的亲核取代
与正碳离子的加成 叔丁基醚 机理:
醇与烯烃的加成在合成上的应用——羟基的保护醇与烯烃的加成在合成上的应用——羟基的保护 例: 合成 保护羟基 脱保护
羟基的另一常用保护法 DHP(二氢吡喃) 四氢吡喃
与羰基加成(了解) • 与羧酸的酯化反应(第十一章) 有关机理: 醇向羰基的亲核加成
与醛酮生成缩醛(酮)(第十章) 半缩醛(酮) 缩醛(酮) 有关机理 醇向羰基的亲核加成
与无机酸或磺酰氯反应 硝酸酯 亚硝酸酯 硫酸氢酯 磷酸三酯 对甲苯磺酸酸酯
高级醇的硫酸酯是常用的合成洗涤剂之一。如 C12H25OSO2ONa(十二烷基磺酸钠)。
碘代、溴代机理 Lucas 试剂 (3o醇, 反应很快) 好离去基 3、醇羟基的取代 • 被卤素取代 • 与HX反应
氯代(Lucas试剂反应)机理 好离去基 伯卤代物 (需加热才能出现浑浊) 叔卤代物(室温立即产生浑浊) 仲卤代物(室温数分钟后出现浑浊)
Lucas试剂可用于区别伯、仲、叔醇,但一般仅适用于3—6个碳原子的醇。Lucas试剂可用于区别伯、仲、叔醇,但一般仅适用于3—6个碳原子的醇。 醇与HX的反应为亲核取代反应,一般来说,伯醇为SN2历程,叔醇、烯丙醇为SN1历程,仲醇多为 SN1历程。 原因:反应是以SN1历程进行的,这类重排反应称为瓦格涅尔-麦尔外因(Wagner-Meerwein)重排,是碳正离子的重排。
与卤化磷的反应(中心碳原子发生构型转化,无重排产物)与卤化磷的反应(中心碳原子发生构型转化,无重排产物) PCl3反应产率低 好离去基 • 机理 可进一步参与溴代
与SOCl2反应机理 (醚为溶剂,构型保持) 紧密离子对 SNi机理( Substitution Nucleophlic internal, 分子内取代机理) • 与氯化亚砜(SOCl2)的反应 构型保持
醇羟基取代小结 羟基总是先转变为好离去基,才能被取代 差离去基 好离去基
H+催化脱水机理(E2 或 E1机理) 4、醇脱水成烯(醇的b-消除) H+催化:有重排 Al2O3:不重排 Zaitsev消除取向
例: 醇的脱水成烯 主要产物 主要产物
按E1机理脱水时,有重排产物生成。 例: 注意: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互为竞争反应
5、醇的氧化 • 用常见的强氧化剂(HNO3, KMnO4 / OH-,K2Cr2O7 / H2SO4)氧化致最终产物 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的产物
CrO3 / H2SO4 / 丙酮(Jones试剂,酸性体系,不影响双键) 2o醇 酮 1o醇 羧酸 • 一些重要的有选择性的氧化剂 • 新制MnO2(选择性氧化烯丙位羟基 a, b-不饱和醛或酮) 1o醇 醛 2o醇 酮
此反应可用于检查醇的含量,例如,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分析仪就有根据此反应原理设计的。在100ml血液中如含有超过80mg乙醇(最大允许量)时,呼出的气体所含的乙醇即可使仪器得出正反应。(若用酸性KMnO4,只要有痕迹量的乙醇存在,溶液颜色即从紫色变为无色,故仪器中不用KMnO4)。此反应可用于检查醇的含量,例如,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分析仪就有根据此反应原理设计的。在100ml血液中如含有超过80mg乙醇(最大允许量)时,呼出的气体所含的乙醇即可使仪器得出正反应。(若用酸性KMnO4,只要有痕迹量的乙醇存在,溶液颜色即从紫色变为无色,故仪器中不用KMnO4)。
CrO3 / 吡啶(Sarrett试剂 或 Collins试剂,碱性体系, • 不影响双键) 红色晶体, 溶于 CH2Cl2 氧化剂: 1o醇 醛, 2o醇 酮
6、 邻二醇及其性质 重点:邻二醇 • 邻二醇的制备 • 烯烃加成
酮的双分子还原(第十章) 邻二醇 (Pinacol类化合物) 适合制备对称邻二醇 例: Pinacol 频哪醇
Pinacol重排机理: 脱水 迁移 更稳定的正离子 • Pinacol重排 Pinacolone (频哪酮 ) Pinacol
思考:这些结果说 明了什么? • 例:其它邻二醇的Pinacol重排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在不对称的频哪醇重排中,碳正离子最初形成位置应是以生成最为稳定的碳正离子为主;在不对称的频哪醇重排中,碳正离子最初形成位置应是以生成最为稳定的碳正离子为主; 当最初形成的碳正离子发生重排时,以最易于容纳一个负电荷进行迁移的相邻基团发生重排为有利。 • 通过Pinacol重排合成螺环化合物 试写出上述转变的反应机理
(三)醇的制备 1、卤代烷水解 2、以烯烃为原料 a.烯烃的水合 b.烯烃的硼氢化氧化
3、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等反应 (格氏试剂与甲醛反应)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增加一个碳原子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一次增加两个碳原子
(2)制 2°醇 (格氏试剂与醛反应) b. 一取代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反应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一次增加两个以上碳原子。
( 3 ) 制 3o醇 格氏试剂与酮反应
4、二元醇的制备 1)烯烃的氧化 2)水解
第二节 酚 一. 酚的结构及命名 1.结构 酚是羟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化合物。(羟基与芳环侧链相连的化合物为芳醇) p-共轭 ① 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加; ② 酚羟基氢的离解能力增强。 2.命名 酚的命名一般是在酚字的前面加上芳环的名称作为母体,再加上其它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次。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按次序规则把羟基看作取代基来命名。
一元酚 二元酚
三元酚 其他 5-甲基-2-萘酚 5-硝基-3-羟基-2-氯苯甲酸 2-(3-羟基苯基)-1-丙醇
二.酚的制法: 1、从芳磺酸制备——磺化碱融法 2、从异丙苯制备——异丙苯氧化法
3、从芳卤衍生物制备 三. 酚的化学性质 酚与醇的不同之处: - I < + C 故C―O键结合较为牢固, 所以苯酚不易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如:
而醇却可以,如: (一)酚羟基上的反应 • 酚的酸性 p,π- 共轭效应和氧原子的 – I 效应共同影响的结果,必然导致O―H键之间的电子更偏向于氧,这就有利于氢原子的解离,而表现出一定的酸性。 这就是说,苯酚不但具有一定的酸性,而且其酸性比醇强,但它仍是一个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还要弱。
成盐: 弱酸不能置换强酸所形成的盐 然而,强酸却可以置换弱酸形成的盐,故下面反应可以发生。 这一反应可用于分离提纯。如: 如何除去环己醇中含有的少量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