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likes | 946 Views
第一节 井筒(硐)形式及位置. 一、井筒(硐)形式 二、井筒(硐)位置. (一)平硐开拓与斜井、立井开拓的比较. 平硐的优点: ( 1 ) 运输环节少,设备少,; ( 2 ) 地面工业场地建筑和设施简单; ( 3 ) 不需留工业场地煤柱; ( 4 )不设井底车场,水自流,无水仓; ( 5 ) 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快。 最简单的开拓方式,技术上和经济上最有利。 适用: 平硐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的山岭地带。. (二)斜井与立井比较. 斜井的优点 1 )井筒施工简单;. 2 )地面装备简单 3 )井底车场装备简单 ; 4 )延深容易,对生产的干扰小;
E N D
第一节 井筒(硐)形式及位置 一、井筒(硐)形式 二、井筒(硐)位置
(一)平硐开拓与斜井、立井开拓的比较 平硐的优点: (1)运输环节少,设备少,; (2)地面工业场地建筑和设施简单; (3)不需留工业场地煤柱; (4)不设井底车场,水自流,无水仓; (5)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快。 最简单的开拓方式,技术上和经济上最有利。 适用:平硐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的山岭地带。
(二)斜井与立井比较 斜井的优点 1)井筒施工简单; 2)地面装备简单 3)井底车场装备简单; 4)延深容易,对生产的干扰小; 5)胶带机的主斜井能力大, 且不受长度限制 6)初期投资少.
斜井与立井比较 斜井的缺点 1)井身长,绞车提升能力受限制; 2)通过井筒的通风、动力供应、排水等生产经营费高; 3)井筒维护工程量大; 4)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
斜井适用条件 适应大中小矿井; 煤层埋藏浅 ; 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需特殊施工法施工的缓斜和倾斜煤层。 胶带机可长;串车提升不宜超过三段。
(三)立井与斜井比较 立井的优缺点与斜井相反 立井的优点 1、井身短; 2、提升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对辅助提升有利,对深井开采有利; 3、井筒断面大,提升,排水、动力供应等生产经营费低; 4、井筒易维护; 5、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
立井与斜井比较 立井的缺点 1)井筒施工复杂,需较高技术、较多设备、速度慢; 2)井筒装备复杂,基建投资大; 3)井筒延深困难。
立井的适用条件 1)煤层埋藏深、表土厚或水文条件复杂,井筒需特殊施工 2)多水平开采的急斜煤层 3)凡不适合斜井、平硐及综合开拓方式时,均可采用立井开拓。
二、井筒(硐)位置的选择 1、立井井筒位置一般应用: 近水平、缓倾斜煤层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不受地质条件限制时,井筒位置应靠近井田储量中央,或上山部分要略大于下山部分 缓倾斜、中倾斜煤层多水平开拓 井筒沿倾斜适当靠近井田上部,“中偏上”位置, 大致处于高级储量之中心。 保护井筒及工业场地煤柱少; 初期工程量小; 井筒煤柱不压初期投产采区储量。
L / 2 W L L / 4 W L 井筒(硐)沿走向方向的有利位置 储量 U = L ×(W/cos α) ×m ×γ 大巷运输工作量 • 井筒在井田一侧: • 大巷运输工作量=U×L/ 2 l井筒在井田中央: 大巷运输工作量 = U / 2×L/ 4 × 2=U × L/4 在走向方向上井筒位于井田中央大巷运输工作量最小
L / 4 W L 均衡生产及矿井生产能力 中央:两翼能均衡生产,生产能力大。 井筒在井田一侧:单翼开采,生产能力小 通风情况: 中央:两翼风量分配较均衡,风路短,风压小。 一侧: 风路长,大巷通过风量大,风压大。欲降风压,巷道断面
1水平 2水平 3水平 4水平 5水平 Ⅲ Ⅱ Ⅰ 2、井筒(硐)沿倾斜方向的有利位置 (1)立井 石门工程量 初期工程量井筒在Ⅱ位置石门长度最短,初期工程量较小
工业场地压煤 煤柱损失与埋深、倾角成正比 井筒位于浅部时煤柱损失较小 但要尽量减少第一水平煤柱损失
富含水层限制 C位置不受富含水层限制
(2)斜井的井筒位置 井筒沿倾斜方向的位置主要选择层位利于运输的倾角
有利于井筒和井底车场施工和维护 井筒尽量不穿过流砂层、厚冲积层及富含水层; 井筒不穿过地质破坏剧烈带及采动区; 井底车场应位于稳定的围岩中(无大构造)。
井筒位置要有利于工业场地布置合理 • 有足够的场地 • 利于联接铁路 •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要好,避免滑坡、山崩等威胁, • 利于居民点建设 • 井口要处于当地最高洪水位之上
井筒位置一般选择原则 • 选择工业场地不太困难,先考虑井下开采合理的井筒位置; • 选择工业场地困难,先工业场地合理,并结合井下一并考虑。 • 冲积层很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结合井下有利位置和冲积层较薄的地点布置。
第二节 风井(回风井)布置 一、风井布置 根据瓦斯涌出量或等级 井型大小 井田走向长度 煤层条件(埋深)
第二节 风井(回风井)布置 一、风井布置 根据瓦斯涌出量或等级 井型大小 井田走向长度 煤层条件(埋深)
(一)中央并列式通风 布置:进风井、回风井并列布置在井田中央工业场地内; 两井相距中小型井3050m,大型井60150m
中央并列式通风 a.罐笼或串车提煤的中小型井 —主井进风,副井回风。 b.箕斗或胶带提煤的大中型井 — 副井进风,主井回风 c.在井田上部边界另设安全出口。 优点: 工业场地集中,管理方便;井筒保护煤柱少。 缺点: 通风线路长,风阻大,漏风多。 适用: 井田尺寸、能力不很大、低瓦斯矿井; 矿井投产早期。
(二)中央边界式通风(中央分列式) 布置:主、副井位于井田中央,风井设在井田中央上部边界。
中央边界式通风 使用: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优点:风路短,风阻小,井下漏风少 缺点:深部要维护较长的上山回风;工业场地分散 适用: 煤层赋存不太深的缓、中倾斜煤层矿井 煤层赋存深,瓦斯大的矿井 矿井生产后期
(三)对角式通风 两翼对角式 布置: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风井成对角布置在井田两翼上部边界。 1—主井,2—进风井,5—回风井
对角式通风 优点:风路、风压稳定。一翼灾变,另一翼正常。 缺点:风机和通风设备多,工业场地分散,建井时间长, 主副井与风井贯通距离长。 适用: 对通风要求很严格的矿井 (高瓦斯、煤层易自燃、有煤和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 井田一翼长达6~8km,后期风路长的矿井
(四)采区风井通风 布置:风井设在各采区 使用:中央井筒进风,各采区回风井回风。
采区风井通风 优点:通风线路短;各采区通风方便、灵活;风阻小。可不设回风大巷。 建井可平行施工,建井期短。 缺点:风井及设备多,管理分散。 适用: 井田上部距地表浅(50100m),采区尺寸大的采区。
多井筒分区域通风方式 5个分区,每区能力, 200万t/a 各分区布置一对立井 通风:进风、回风和辅助运输 两个集中出煤斜井 1-双主斜井 2-双岩石运输大巷 3-分区主要大巷 4-煤仓 5-工作面 6-露头 7-分区境界 8-井田境界 No-进回风井
(五)混合式通风 • 中央边界式与对角式 • 中央并列式与对角式 风井布置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a、矿井表土浅,第一水平设小风井,第二水平改其他方式。 b、井田走向大的矿井(6 8km),初期中央并列式,后期中央对角式。 c、风井有效半径:一个专用风井的有效半径大致控制在3km左右。
第三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大巷布置 一、开采水平划分 开采水平: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水平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 开采水平垂高:开采水平上下边界之间的垂直距离。
水平垂高的确定 实质:阶段垂高(斜长)和是否上下山开采 (一)合理的开采水平垂高 1、合理的阶段斜长 2、合理的区段数 合理的采煤工艺及采面参数; 在一定设备条件下,能达到的阶段斜长。 3、利于采区正常接替 4、合理的服务年限及足够的储量 5、经济上有利的水平垂高
A(万t/a) T/a 第一水平服务年限/a α<25 α=25~45 α>45 ≥600 300~500 120~240 45~90 9~30 80 70 60 50 自定 40 35 30 25 — — 25 20 — — 20 15 合理的水平服务年限及足够储量 不同井型开采水平服务年限
矿井阶段(水平)垂高 1994年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水平垂高(阶段斜长)有加大的趋势 2005年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二)下山开采的应用 下山开采:利用原开采水平的井巷和设施,开采该开采水平之下的采区,煤从下向上运输。 上下山开采:一个开采水平既采上山阶段又采下山阶段。
1、上下山开采比较 比较 :利用原有开采水平进行下山开采; 另设开采水平进行上山开采。
开采方式 上山开采 上下山开采中的下山开采 1、开拓工程量 大(井筒、井底车场、石门、运输大巷等) 小(井筒、井底车场、石门、运输大巷等) 2、基建投资 大 小 3、水平垂高 H=Hs+Hx 4、水平服务年限及接替 T短,井筒延深多次;接替紧张 T长;井筒延深次数少;利于接替 5、运输 煤(矸)下运,能力大,费用低;全矿有折返运输 煤(矸)上运,能力低,费用高;全矿无折返运输 6、掘进 工序简单,容易,成本低 工序复杂,装运困难,速度慢,成本高;水大时困难 上下山开采比较
7、通风 新风、泛风均向上,线路短;漏风少;通风设施少;管理方便,费用低。 ①两下山相距近,负压大,漏风大;② 通风线路长,最困难时期比上山采区长一倍; ③通风交叉点和设施多,④管理复杂,CH4大时,费用高。 8、排水 水自流入仓,系统简单,费用低 ①每个区段设临时水窝,安小水泵排水至大巷 ②将采区下山一次掘至终深,在采区下部设水仓及硐室,安泵排水,工程量大,费用高 技术上 基建投资 生产经营费 优 高 低 可行 低 高 上下山开采比较
上下山开采比较 下山开采在技术上的问题随煤层倾角变小而变弱 下山开采在经济上有利,上山开采在技术上优越。
下山采区回风 维护上山采区上山及总回风道,风井及通风设施为下山采区通风。 利用运输大巷配风巷回风。
3、下山开采的应用条件 l煤层16,CH4低,涌水量小,最优 l井田深部边界不一,储量不足,不宜再延深或设水平 l上下水平接替紧张,多水平开采的矿井 (设剃头下山采区)担负生产任务 l煤系底板为富含水的奥灰岩,井筒不能延深,有时不得不下山开采(彩屯矿,平顶山局) l用下山开采勘探井田深部煤层
合理划分开采水平 急斜煤层:一个开采水平只采上山阶段。 缓倾斜、中倾斜煤层:阶段斜长要照顾井田主要块段 当16时,上下山开采 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在煤组内的合理位置及标高 煤层间距近—开采水平设底部煤层中 煤层间距远—分组设开采水平
(三)辅助水平的应用 辅助水平(中间水平)— 在开采水平内,因生产需要(局部阶段斜长过大)而增设有运输大巷的水平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 辅助水平设石门、阶段大巷、不设井底车场。辅助水平的煤运到开采水平,由开采水平井底车场运至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