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913 Views
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云南省肿瘤医院 肿瘤化疗研究中心 沈丽达. 内容. 一、癌症疼痛现状调查 二、 癌痛的评估 三、癌痛的治疗现状 四、癌痛的药物治疗 五、癌症疼痛控制的标准及处理注意事项. 一、癌症疼痛现状调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癌症确诊时约 30~40% 的患者有疼痛 ;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约 50%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 晚期病人中 60~90% 的患者伴有疼痛。 癌痛患者中约 50% 有中到重度疼痛 ; 30% 的患者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 ; 50%~80% 的癌痛患者未能得到规范的止痛治疗。. WHO 的策略.
E N D
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云南省肿瘤医院 肿瘤化疗研究中心 沈丽达
内容 一、癌症疼痛现状调查 二、癌痛的评估 三、癌痛的治疗现状 四、癌痛的药物治疗 五、癌症疼痛控制的标准及处理注意事项
一、癌症疼痛现状调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癌症确诊时约30~40%的患者有疼痛; •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约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 晚期病人中60~90%的患者伴有疼痛。 • 癌痛患者中约50%有中到重度疼痛; • 30%的患者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 • 50%~80%的癌痛患者未能得到规范的止痛治疗。
WHO的策略 1982年成立了WHO癌痛治疗专家委员会, 提出了“癌痛能够控制,而且必须得到控制”、“到2000年让癌症病人无痛苦”的奋斗目标。 制定了WH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
2001年2月,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会议(APSPC),学者们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 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大会(IASP)达成共识: 1、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第五大生命体征 2、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我国癌痛工作取得的成效 1、开展各层次的癌症疼痛培训工作; 2、调整有关麻醉药品供应的政策; 3、我国吗啡的医疗年消耗量明显增长,从1989年的10kg增加到1994年的106kg 和2001年的211kg 。保证了癌痛病人的止疼需要。 4、加强麻醉药品的生产和研制,保证麻醉药品的医疗供应:麻醉性镇痛新药品种增多,如吗啡控、缓释片,制剂种类增多如口服、舌下含片、栓剂等。
(一)评估的步骤和方法 1. 相信患者的主诉 2. 收集全面、详细的疼痛病史 3. 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分析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4. 仔细体格检查 5.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二)疼痛评估三要素 评估依据:相信病人的疼痛主诉 评估方法:病人自我评估为主 评估态度:动态评估疼痛
目前常用的评估疼痛的四种疼痛分级法 1、根据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 0级 :无痛 1级(轻度):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 干扰。 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剂,睡眠受 到干扰。 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止痛剂,睡眠受到严 重干扰 ,可伴有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重度 轻度 2、数字评分 疼痛影响睡眠 无法入睡 剧痛 无痛 中度 晚上我会疼醒?疼痛使我彻夜难眠!!
3、目测模拟法(VAS,划线法) “请标出您认为的疼痛程度” 无痛 最剧烈疼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痛(0) 轻度(1-3) 中度(4-6) 重度(7-10)
4、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 脸谱法 解释每一张脸孔代表所感受疼痛的程度,要求患者选择能够代表其疼痛程度的表情 Wong-Baker 脸适用于3岁及以上人群
(四)疼痛评估的三个重点 1、疼痛原因: 癌症,非癌症 2、描述部位,持续时间等 3、发病机制及类型: 病理损伤(感受伤害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 功能性因素(躯体;内脏)
(五)动态评估要点 疼痛程度及疗效 滴定用药剂量 调整治疗方案
三、癌痛的治疗现状——严峻的现实 在我国,癌症患者的疼痛未能得到充分 的止痛治疗。经济、文化越落后的地区这 种现象越突出!
癌痛控制不理想的原因 • 患者的依从性差——历史因素 • 医生对癌痛的管理欠规范——专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包括对 疼痛治疗关注不足以及镇痛相关知识的匮乏 • 管理部门——政府政策 • 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不愿就诊,费用 • 对成瘾性和副反应的危惧
癌痛控制不理想的原因:镇痛药剂量不足 许德凤等,《中国肿瘤》(2001)10(7)
药物治疗癌痛的目标 • 有效控制疼痛 • 无不可接受的副作用 • 使用方便 • 依从性高 • 提高生活质量
1、癌症疼痛治疗的现代观念 癌症疼痛治疗更强调综合疗法和 规范化治疗。 包括:药物、心理治疗、物理治 疗、神经阻滞和神经毁损等。
未来的给药趋势——靶向给药: 如基因治疗、受体水平的止痛、细胞移植止痛、新的给药系统、新的分子等,包括口服、经直肠、经皮、经粘膜、植入、吸入给药等方法等。
2、WHO癌症镇痛三阶梯原则 疼痛消失 重度 • 强阿片类药物 • ±非阿片类镇痛药 • ±辅助药物 中度 • 弱阿片类药物 • ±非阿片类镇痛药 • ±辅助药物 轻度 非阿片类药物±辅助药物 疼痛 基本原则: 1、按阶梯给药 2、口服/无创给药 3、按时给药 4、个体化 5、注意具体细节
第四阶梯止痛问题 遵循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仍然是癌痛治疗的基本原则,对于难治性癌痛的处理,有学者提出第四阶梯用药,即干预性止痛治疗措施,包括脊神经鞘内或鞘外注射、神经根阻滞麻醉、神经松解手术等有创性止痛治疗。但有争议,有学者认为三阶梯概念的焦点在于药物止痛治疗,是依据疼痛程度分阶梯,而不是根据治疗方法分阶梯,干预性止痛治疗可根据病情需要用于三阶梯中的每一阶梯。
改良后的癌痛阶梯治疗方案 难治性疼痛 二线药物 或当疼痛控制不佳时 椎管内使用阿片类 ±可乐定 ±局麻药 选择性神经阻滞 神经毁损术 氯胺酮 完全镇静 阿片类 持续性疼痛 持续释放(长效) 突发性疼痛 即释(短效) ± NSAIDs ±辅助性药物 一线药物 扑热息痛 阿司匹林 ±辅助性药物
遵循三阶梯治疗原则-1 • 口服给药 • 能口服的尽量口服:随着剂型的发展,不能口服的有更多的无创给药方式可以选择 • 警惕“一律使用PCA泵给药或一律使用度冷丁”的做法 口服—癌痛治疗的首选给药途径
不同无创给药途径的比较-2 • 直肠给药的特点: • 首过效应很少 • 吸收影响因素有:直肠内有无粪便,药物在直肠中的位置等 • 吸收较完全 • 剂量调整较容易 • 但一些患者无法接受 • 专家通常建议: • 无法口服的患者或儿童的选择
不同无创给药途径的比较-3 • 舌下给药的特点: • 没有首过效应 • 药物吸收受药物溶解性、口腔PH值等影响 • 药物吸收较完全 • 专家建议: • 由于舌下给药的药物吸收特点,专家通常建议用于爆发痛的处理,不适合慢性疼痛长期治疗的需要。
不同无创给药途径的比较-4 • 经皮肤给药的特点: • 无首过效应 • 有药物吸收影响因素,如:皮下脂肪的厚薄、外界温度/湿度,体温变化等。 • 对患者生活习惯有影响 • 专家通常建议: • 不能口服时的一种选择 • 如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
口服给药的优势 • 简单,经济,方便 • 药物吸收规律,医生易于控制剂量 • 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便于剂量调整 • 长期应用,患者依从性好,独立性强
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2 • 按时给药 • 按照药物的半衰期及作用时间,定时给药。要保证下一次用药应在前一次用药止痛效果消失前给予。 • 目的——使疼痛得到持续的缓解 • 反对单一按需给药的医嘱 既要有长期医嘱,也要有即刻医嘱
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3 • 按阶梯给药 • 根据疼痛的轻、中、重度分别用1、2、3阶梯药物 • 反对无计划用药及错误的处方搭配 • 要注意一阶梯药物及二阶梯药物的封顶效应 • 强阿片类药物剂量无极限: 药效不佳时,可增加剂量而不是增加另一个同类药物。
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4 • 用药个体化 个体差异明显,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 药物的选择:必须考虑主要用药,辅助用药和突发痛的处理。 • 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性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药物的耐受性、偏爱性、经济承受能力,个体化的选择药物,确定剂量。
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5 • 注意具体细节: • 目的:使患者在获得镇痛治疗的同时,不良反应最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密切观察,认真评估,耐心滴定,及时恰当地预防、处理不良反应。
处方内容及形式 • 医嘱内容:止痛药+辅助用药+暴发痛用药+预防不良反应药 • 医嘱形式:长期医嘱处理慢性痛 短期医嘱处理突发痛
WHO三阶梯为癌痛病人提供的药物 • 非甾体类抗炎药 • 弱阿片类药物 • 强阿片类药物 • 辅助用药 • 三环类抗抑郁药 • 抗惊厥药
理想的临床镇痛药物特点 • 能对抗临床常见的各型急、慢性疼痛; • 镇痛域内发生耐药性低; • 良好的长期应用耐受性; • 依赖性和滥用倾向无或低; • 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 • 多种剂型,抗痛谱广泛。 阿片类药物——理想的镇痛药物
吗啡是全球日益受到重视的强阿片类 药物——WHO推荐的常用止痛药
硫酸吗啡控释片的剂量滴定 • 初始剂量的确定 根据疼痛程度、年龄及镇痛药物的服药 史,一般从10~30mg 12h 开始 • 剂量滴定原则 剂量滴定方案(TIME)原则
硫酸吗啡控释片剂量滴定方法 TIME原则 Elevate当患者使用MST后达不到12小时镇痛并需要增 加即释吗啡时,应考虑增加下一次MST用量; Manage当暴发痛发生时,如果用即释吗啡处理,剂量 是12小时吗啡的1/4—1/3; Increase应按30%—50%的幅度增加剂量; Titrate 每24小时调整剂量一次。
恶心、呕吐-短期耐受 便秘-终身不耐受 呼吸抑制-短期耐受 镇静作用-短期耐受 心血管系统-中度耐受 瘙痒-短期耐受 尿潴留-短期耐受 各系统副反应
疼痛辅助药物 抗忧郁药 常用药物:阿密替林、丙密嗪、多虑平、麦普替林等 剂量:10~25mg/日,睡前顿服 每隔数日可增加10~25mg,在达到150mg/日后维 持使用1~2周,极量300mg/日 注意:需缓慢滴定剂量,稳定显效约需2周 出现口干时表明药量已足,用药期间应密切注意 其并发症(抗胆碱、奎尼丁样作用)的出现
疼痛辅助药物 抗痉厥药 常用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 国外多用加巴喷丁(gabapentin) 注意:需缓慢滴定剂量,稳定显效约需2周 长期应用本类药物会引起肝、肾、胃肠道 及造血系统功能异常,故应在密切监测下应 用或交替使用
疼痛辅助药物 皮质类固醇 常用药物: 地塞米松 注意:应用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被称为“危险的灵药” NMDA (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 药物:美沙酮,氯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