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陋室铭

陋室铭. 刘禹锡. P 173. 刘禹锡( 772 - 842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 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因和柳宗元一同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曾被贬和州等地。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世称 刘宾客 。 和 柳宗元 交谊很深,人称 “ 刘柳 ” ,晚年 与 白居易 唱和甚多,并称 “ 刘白 ” 。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 诗豪 ”。有 《 刘梦得文集 》 。. 刘禹锡与 《 陋室铭 》

dahl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陋室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陋室铭 刘禹锡 P 173

  2.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和柳宗元一同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曾被贬和州等地。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

  3. 刘禹锡与《陋室铭》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和州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是被贬谪的,就故意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外,只给了三间房。按当时官府的规定,刘禹锡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厢的官邸。但是,刘禹锡见房子面对长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就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大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4. 安徽和县《陋室铭》碑亭

  5. 一读 正 音 初读全文, 读准字音, 朗读流畅准确。

  6.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 Lòumíng 陋室铭 yǔ xī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xīn tái hóng rú dú shǔ

  8.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 用韵 请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____ ________。 in ing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9. 陋室铭 刘禹锡 líng mí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xīn qīng dīng jīng xíng tíng

  10. 二读 释义 1、对照注释,逐句细读。 2、分学习小组研究讨论,互相帮助,弄清楚字、词、句的意义。 3、每个学习小组负责一句,讨论明确后,派代表就本句提问质疑,点名其他组回答。

  11. 陋 室 铭 刘禹锡 1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组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组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组 孔子云:何陋之有?

  12.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 三读 通 情理 通读全文。 文章写了什么? 要表现什么主题?

  14. 思考 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15. 思考 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2、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陋室?

  16. 室中之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居住环境 清幽 室中之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人物 博学 室中之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生活情趣 高雅

  17. 思考 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2、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陋室? 3、“陋室” 陋么? 描绘 居住环境的清幽、交往人物的博学、 日常生活的高雅。 类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引用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不陋

  18. 思考 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2、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陋室? 3、“陋室” 陋么? 4、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人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19. 四读 析写法 分析全文。 文章怎样写的? 采用了什么写法?

  20. “托物言志”的写法 通过描写陋室的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 陋室 托物: 言志: —— 德馨 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 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文章主题)

  21. 拓展运用 托物言志作品举例: 现代文、古诗 《紫藤萝瀑布》 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净化了作者的心灵,带走了往日的阴影,带来了生的喜悦和向前奋进的力量,让人深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2. 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借写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3. 背一背 文中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的句子是: 文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 写陋室居住环境的句子: 写室主交往人物的句子: 写陋室日常生活的句子: 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 引用孔子的话作结的句子:

  24. 苔痕上阶绿 找一找 草色入帘青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 。 对偶

  25. 找一找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4、调素琴, 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26. 说一说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27. 仿一仿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你觉得上面的“铭”反映的是哪些态度?你对这样的人是如何看待的?

  28. 你能仿写吗 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表现出来。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学生铭、教室铭、粉笔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