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1.07k Views
班級 : 六年孝班 組別 : 第一組 指導者 : 張政義 老師 製作成員 : 李弘逸 謝妤婕 鐘羽婷 劉軒誠 王文謙 李旻珊 胡珂綺 劉舜延. 台灣黑熊專題報告. 台灣黑熊的特徵介紹 學名: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Swinhoe) 分類: 食肉目、熊科。 特徵: 台灣黑熊極為強壯,體長約一百二十至一百八十公分,體重最重可逾二百公斤。牠的頭呈圓形、頸部短、眼睛小、吻部很長。牠的吻部形狀像狗,因此許多人習慣稱呼牠為「狗熊」。牠的尾巴短,通常不到十公分。身體覆蓋著粗,濃密而具有光澤的黑毛,在胸口有黃色或白色毛呈
E N D
班級:六年孝班 組別:第一組 指導者:張政義 老師 製作成員: 李弘逸謝妤婕 鐘羽婷劉軒誠 王文謙李旻珊 胡珂綺劉舜延 台灣黑熊專題報告
台灣黑熊的特徵介紹 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Swinhoe) 分類:食肉目、熊科。 特徵:台灣黑熊極為強壯,體長約一百二十至一百八十公分,體重最重可逾二百公斤。牠的頭呈圓形、頸部短、眼睛小、吻部很長。牠的吻部形狀像狗,因此許多人習慣稱呼牠為「狗熊」。牠的尾巴短,通常不到十公分。身體覆蓋著粗,濃密而具有光澤的黑毛,在胸口有黃色或白色毛呈 V 字型、或是弦月的形狀,因此英文中也有「月熊」(Moon Bear)的稱呼。
台灣黑熊的生態習性 台灣黑熊雖然為食肉目動物, 但卻是屬於以植物之葉子、嫩 芽,果實及虫蛹為主食的雜食 性動物。除了交配期或撫育小 熊期間外,通常獨居。白天在 所築巢位或樹洞或岩洞內休息 ,夜晚也會外出覓食。活動範 圍大,善爬樹,孔武有力,動 作敏捷而機警;在受傷、受逼 迫或保護幼熊時攻擊性強,速 度亦快。冬季時並不冬眠,可 能會移至較低海拔區域覓食。
台灣黑熊的生殖育幼 • 台灣黑熊的交配期很短,公熊尾隨母熊幾天,交配後牠們就各自回到獨居生活。母熊在3-4歲時發展到性成熟,公熊則在4-5歲,通常比母熊晚一年。交配期通常在六到八月,懷孕期則有6-7個月。因此小熊通常在12月到隔年二月間出生。 • 母熊每胎會生1-3隻小熊,並餵養幼熊約6個月,幼熊會跟隨母熊約兩年,直到下一次動情週期來它會驅離小熊。這形成台灣黑熊約兩年的繁殖週期。
台灣黑熊的地理分布 目前黑熊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 ,在海岸山脈亦有極零星分布 ;這些紀錄多位於國家公園等 保護區範圍及其鄰近的區域。 黑熊偏好闊葉林和針闊葉混生 林的棲息環境,並避開人為活 動頻繁地區。目前海拔300公 尺至3,700公尺的山區皆有紀 錄,而黑熊主要分布於1,000 至2,500公尺的中海拔森林, 對於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區的利 用程度則較低。
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的亞種,是臺灣特有種的黑熊,在2001年被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是臺灣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也是唯一臺灣原生的熊。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的亞種,是臺灣特有種的黑熊,在2001年被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是臺灣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也是唯一臺灣原生的熊。 從1989年開始臺灣黑熊就正式被列入保護動物。但盜獵卻沒有因此禁絕,對台灣黑熊的危害依然存在。即使台灣黑熊的未來存續狀況令人憂慮,但是更令人著急的是,我們除了知道野外黑熊的族群數量稀少,尚且不知道台灣黑熊現今野外的族群和詳細的分佈狀況,至於其他族群相關的資料(比如生殖率、死亡率、壽命等),就更不用說了。當然,這些資料恐怕也不是花個幾年就可以累積而得的,令人不得不感嘆保育台灣黑熊的路仍有好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