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頭蝨 的防治

頭蝨 的防治. 護理師 張淑珍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內容大綱. 前言 頭蝨生活史 為甚麼會染上頭蝨? 感染的特徵 治療方法 預防方法. 前言.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 6 百萬至 1 千 2 百萬人感染頭蝨,其中以幼稚園及國小學童、 3 至 10 歲的兒童、女性(長髮者)較易感染頭蝨。醫療進步、公共衛生發達的先進國家如美國,也無法免除頭蝨的侵擾。. 頭蝨生活史.

Download Presentation

頭蝨 的防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頭蝨的防治 護理師 張淑珍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2. 內容大綱 • 前言 • 頭蝨生活史 • 為甚麼會染上頭蝨? • 感染的特徵 • 治療方法 • 預防方法

  3. 前言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6百萬至1千2百萬人感染頭蝨,其中以幼稚園及國小學童、3 至10 歲的兒童、女性(長髮者)較易感染頭蝨。醫療進步、公共衛生發達的先進國家如美國,也無法免除頭蝨的侵擾。

  4. 頭蝨生活史 頭蝨主要寄居於人體的頭皮及頭髮部位。其生活史可區分為蟲卵、幼蟲及成蟲三階段,整個成長過程約需時3 週。蟲卵呈橢圓形,黃白色,通常很難與頭皮屑分辨。它以膠黏附在毛髮上,經7~10 天孵化成幼蟲。幼蟲外型與成蟲相似而略小,在成長為成蟲前共脫皮三次,每脫皮一次即長大一次,約14 天後發育為成蟲。

  5. 頭蝨卵與大頭針的大小比照

  6. 頭蝨的幼蟲與成蟲

  7. 為甚麼會染上頭蝨? 頭蝨不會飛也不會跳,但牠可以在乾的頭髮上快速移動,當小朋友們的頭靠的很近的時候,牠就有機會從一個小朋友的頭髮跑到另一個小朋友的頭髮上。已感染的小朋友回家和家人親近接觸的時候就再把頭蝨傳染給家人。另外像使用感染頭蝨者用過的梳子、毛巾、頭巾、髮帶、衣物、戴過的帽子、睡過的床鋪、枕頭等,也有可能被傳染。

  8. 感染的特徵 當幼蟲、成蟲吸血或移動時會造成頭皮癢、過敏等情形。被咬後的頭皮會因抓傷而引起疼痛,有時會導致細菌感染。

  9. 治療方法 治療頭蝨可選用去除頭蝨專用之洗髮乳或藥品,但要依照所標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使用。千萬不可使用市面販售之環境衛生用殺蟲劑來消除頭蝨。在治療後的2~3 週內均應經常檢查頭髮,以確定頭蝨是否完全去除。

  10. 預防方法(一) 養成並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常洗頭、頭髮不留太長、不用他人梳洗用具、枕巾與被褥等要勤換洗曝曬、避免接觸有頭蝨的人等,都是有效預防頭蝨的方法。

  11. 預防方法(二) 有團體聚集活動的地方(如學校、家庭)應有專人定期檢查頭髮,如發現有人感染頭蝨,除其本人外,其同伴或家人均應接受檢查及治療,才可徹底撲滅頭蝨。且一旦感染頭蝨,就會很快的傳染給同伴或家人。定期檢查頭髮,預防感染頭蝨是絕對必要的。

  12. 紅眼症的防治 護理師 張淑珍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13. 何謂「紅眼症」 • 此病為流行性結膜炎的俗稱,大多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之急性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以夏秋交替季節較常見,往往引發流行。

  14. 症狀與病程經過 • 症狀:病患自覺眼睛刺痛、灼熱、怕光、易流淚、異物感、霧視。病人的眼結膜因充血而呈鮮紅色,有時會有結膜下出血,眼睛產生大量黏性分泌物,少部分人會出現耳前淋巴結腫大、壓痛。 • 常見症狀於4~5天達到高峰期,之後漸漸消退,全部病程約二至三星期後痊癒。

  15. 傳染方式 • 直接接觸病人的眼睛分泌物,或間接接觸,即接觸污染環境表面或器具如毛巾、臉盆、水龍頭、門把等後又碰觸自己的眼睛,所以手部衛生最重要。

  16. 潛伏期與可傳染期 • 潛伏期為1~7天,可傳染期為症狀發生前1~2天至症狀出現後14天。

  17. 預防方法 • 1、注意雙手清潔,常用肥皂洗手,確實按照「濕搓沖捧擦」洗手。 • 2、避免用手接觸眼部及口鼻,必要時用乾淨毛巾、小棉棒或衛生紙擦拭。 • 3、不要共用毛巾。

  18. 治療處置 • 病童宜盡量在家中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 注意處理眼睛分泌物,常用肥皂洗手,避免傳染給他人。家長幫病童眼藥前後亦要確洗手以避免傳染。 • 治療上可用類固醇眼藥來減少發炎反應並減輕症狀,應請眼科醫師診治及追蹤病情,病狀一般可在三至五天後逐漸緩和。

  19. 腸病毒 腸病毒係濾過性病毒之一種,可分為克沙奇病毒A群、B群、小兒麻痺病毒、依科病毒及其他腸病毒。此種病毒世界各地均有,常於夏季、初秋流行,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途徑傳染,多發生於十歲以下之小孩,雖有成人個案,但很少見,人群密集處,易發生流行。

  20. 腸病毒 腸病毒傳染途徑? 「腸病毒」唯一感染的寄主是人類。一般而言,它感染的途徑共分三大類:1.為「糞─口」(也就是病人吃下帶有腸病毒 的東西而感染)2.為呼吸道3.為母子垂直感染。

  21. 腸病毒 潛伏期 「腸病毒」進入人體後,潛伏期一般而言是3至6天。在感染後,它會從病人糞便中持續釋出病毒達 6至12週之久;所以,當大人觸摸到病童的排泄物後(如更換尿布),如果沒有好好洗手,很容易又將腸病毒傳給別的孩子。

  22. 3.家人及病童應加強洗手, 特別在處理糞便後飯前。 1.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 足量運動,以增強免疫力。 4.避免與病童分享食物或共 用奶嘴、奶瓶及湯匙。 2.保持清潔,常洗手。 腸病毒 如何預防腸病毒

  23. 腸病毒 如何預防腸病毒 6.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及室 內的通風流暢,減低濕度。 5.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到人多 的地方,以減少接觸感染。 三歲以下兒童屬高危險群, 感染後合併肺水腫或腦炎的 機率較高。 8.家人養成洗手後再 接觸小朋友的習慣。 7.戴口罩。

  24. 腸病毒

  25. 腸病毒 • 為防範學校疫情發生,教室及公共區域,每週二、四用1:100漂白水消毒。 • 請小朋友自備手帕。 • 國小1-2年級,於一週內同一班有兩名學童經醫師診斷患有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或疑似腸病毒感染,該班應停止上課10天。

  26.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