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95年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試題解析 理化

`95年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試題解析 理化. 臺中市國教輔導團95 年度 國中組巡迴輔導(2006/11/01) 賴秀卿輔導員.  五大課題  1. 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  2. 自然界的作用  3. 演化與延續  4. 生活與環境  5. 永續發展. 十三 項主題 (核心概念) 1. 地球的環境 2. 地球上的生物 3. 物質的組成與特性 4. 改變與平衡 5. 交互作用 6. 構造與功能 7. 生命的延續 8. 地球的歷史 9. 生活科技 10. 環境保護 11. 生態保育 12. 科學與人文 13. 創造與文明.

dac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95年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試題解析 理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5年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試題解析理化`95年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試題解析理化 臺中市國教輔導團95 年度 國中組巡迴輔導(2006/11/01) 賴秀卿輔導員

  2.  五大課題 1.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 2.自然界的作用 3.演化與延續 4.生活與環境 5.永續發展 五大課題 1.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 2.自然界的作用 3.演化與延續 4.生活與環境 5.永續發展

  3. 十三項主題(核心概念) 1.地球的環境 2.地球上的生物 3.物質的組成與特性 4.改變與平衡 5.交互作用 6.構造與功能 7.生命的延續 8.地球的歷史 9.生活科技 10.環境保護 11.生態保育 12.科學與人文 13.創造與文明

  4. 室溫下,當一化學反應已達平衡時,則下列有平衡狀態的敘述何者正確?室溫下,當一化學反應已達平衡時,則下列有平衡狀態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反應物完全耗盡 B:正反應和逆反應均停止 C: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必相等 D:正反應速率等於逆反應速率 [答案] D [能力指標] 2-4-7-2認識化學平衡概念,以及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試題解析] 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達平衡狀態時,正反應速率等於逆反應速率.

  5. 室溫為25度C,小禹取兩個乾淨透明的寶特瓶,分別裝半滿的3度C冰開水及70度C熱開水,最後將兩個瓶子以瓶蓋密封,過了幾分鐘之後,小禹最有可能見到下列何種現象發生?室溫為25度C,小禹取兩個乾淨透明的寶特瓶,分別裝半滿的3度C冰開水及70度C熱開水,最後將兩個瓶子以瓶蓋密封,過了幾分鐘之後,小禹最有可能見到下列何種現象發生? A:兩個寶特瓶外下半部有附著小水珠 B:兩個寶特瓶的內外不會附著小水珠 C:裝冰開水的寶特瓶外下半部都有附著小水珠;裝熱開水的寶特瓶  內上半有附著小水珠 D:裝冰開水的寶特瓶內上半部有附著小水珠;裝熱開水的寶特瓶外  下半部有附著小水珠 [答案] C [能力指標]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及行程概念. [試題解析] 熱對物質的作用.裝冰水的瓶子,瓶外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裝熱水的瓶子,瓶內水蒸氣上升到瓶子上半部遇冷凝結成小水滴.

  6. 簡單的小分子經聚合形成巨大的分子,這類巨大的分子稱為聚合物.若一聚合物在高溫時不易熔化變形,也不能回收利用,則下面何者較符合此聚合物的結構與特性?簡單的小分子經聚合形成巨大的分子,這類巨大的分子稱為聚合物.若一聚合物在高溫時不易熔化變形,也不能回收利用,則下面何者較符合此聚合物的結構與特性? (A)鏈狀(或線狀)結構,為熱固性聚合 (B)網狀結構,為熱固性聚合 (C)鏈狀(或線狀)結構,為熱塑性聚合物 (D)網狀結構,為熱塑性聚合物 [答案]B [能力指標]認識各種天然與人造材料及其在生活中的適用,並嚐試對各種材料進行加工與運用 [試題解析]聚合物的分類。熱固性聚合物又稱為網狀聚合物,高溫不易熔化變形。

  7. 下列在物體體積變化的過程中,何者牽涉到化學變化?下列在物體體積變化的過程中,何者牽涉到化學變化? (A)將氦氣灌入汽球,使汽球膨脹變大 (B)將溫度計放入熱水中,水銀遇到熱膨脹 (C) 將小蘇打混合麵團,加熱膨脹成饅頭 (D)將被壓扁的乒乓球投入沸水,會恢復圓球狀 [答案]C [能力指標]2-4-4-2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試題解釋] 物質的形態與性質。探討影響物質形態或性質的因素。壓力使體積變化、熱脹冷縮均為物理變化。

  8. 若將少量的鹽酸加入純水中,則加入前後水中氫離子度ph值得變化,下列何者正確?若將少量的鹽酸加入純水中,則加入前後水中氫離子度ph值得變化,下列何者正確? (A)氫離子濃度變大、ph值變小 (B)氫離子濃度變大、ph質變大 (C)氫離子濃度變小、ph質變小 (D)氫離子濃度變小、ph質變大 [答案]D [能力指標]2-4-5-5認識酸、鹼、鹽雨水溶液中氫離子與氫氧離子的關係,及ph值得大小與酸鹼反應。 [試題解釋] 了解ph值得定義,及其數值大小與氫離子濃度的關係(不涉及計算) 。水溶液中加入酸性電解質會使氫離子濃度變大,ph值降低。

  9. 鋅粉與氧化同粉末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混合加熱的反應如下:鋅粉與氧化同粉末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混合加熱的反應如下: Zn+CuO →Zno+Cu 下列有關此反應敘述何者正確? (A)銅被氧化,鋅被還原 (B)氧化銅被氧化,鋅被還原 (C)與氧結合的活性;鋅<銅 (D)釋出氧的活性;氧化鋅<氧化銅 [答案]D [能力指標]2-4-5-3知道氧化作用就是物質與氧化合,而還原作用就是氧化物失去氧。 [試題解釋] 認識氧化還原作用。 (A)(B)鋅被氧化,氧化銅被還原;(C) 鋅>銅。

  10. 小明利用木槌分別敲擊甲、乙、丙三音又,他們在空氣中所產生的聲波波長分別2.4公尺、1.2公尺、0.4公尺。當時哪一個音又的音調最高?小明利用木槌分別敲擊甲、乙、丙三音又,他們在空氣中所產生的聲波波長分別2.4公尺、1.2公尺、0.4公尺。當時哪一個音又的音調最高? (A)甲 (B)乙 (C)丙 (D)三者的音調一樣高 [答案]C [能力指標]2-4-8-1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波動現象及人對訊息的感受。 [試題解釋] 知道聲音可由音量、音調及音色來描述。介質相同時,音速相同,波長與頻率成反比。

  11. 銅置於農硫酸中加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Cu+H2SO4 → CuSO4+H2O 經平衡後,係數為最簡單整數時,生成物的孫數總合為下列何者? (A)3 (B)4 (C)5 (D)6 [答案]B [能力指標]2-4-4-5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原入與化合物之間的關係,並了解化學反應與原子的重新排列。 [試題解釋] 了解元素與化合物之間的組成關係及原子重新排列的概念,平衡化學反應方程式。平衡後係數為1、2、1、1、2。

  12. 甲、乙、丙、丁分別代表四種不同的純物質,取10克甲和8克已進行反應,其反應式為;2甲+乙→丙+丁。反應後已完全用完,甲剩下1克,生成6克的丙,則此化學反應生成丁多少克?甲、乙、丙、丁分別代表四種不同的純物質,取10克甲和8克已進行反應,其反應式為;2甲+乙→丙+丁。反應後已完全用完,甲剩下1克,生成6克的丙,則此化學反應生成丁多少克? (A)10克 (B)11克 (C)13克 (D)20克 [答案]B [能力指標]2-4-7-1[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出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 [試題解釋]質量守恆定律。反應物甲有9克、乙有8克參與反應,生成物丙6克+丁。9+8=6+丁,丁=11。

  13. 比較甲、乙、丙和丁四支試管中氣泡產生速率的大小,其關係為下列何者?比較甲、乙、丙和丁四支試管中氣泡產生速率的大小,其關係為下列何者?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答案]A [能力指標]1-4-5-5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試題解釋]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表面積越大(粉末狀)或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14. 臺中市國教輔導團95 年度 國中組巡迴輔導(2006/11/01) 林真彥輔導員 `95年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試題解析地球科學

  15. 課程大綱 • 原題目 (10min.) • 解答 (10min.) • 理解內容 (10min.) - 接下一題分析 • 命題比例分析 (10min.)

  16. 答案:C 解析: (A)颱風是由低緯度海洋表面的熱帶性低氣壓發展形成。 (B)航行於台灣海峽的船隻在31日颱風通過台灣島時就會受到 風力影響。 (D)颱風穿越中央山脈時,會受到地形破壞,結構會被破壞,勢力會減弱。

  17. 答案:A 解析:(B)夏至時,太陽光會直射在北半球的北 回歸線。 (C)冬至時,陽光會直射南回歸線。 (D)春分和秋分時,日夜會等長。夏至時 ,晝大於夜。冬至時,夜大於晝。 秋分 夏至 冬至 春分

  18. 答案:A 解析:此種斷層屬於逆斷層,是擠壓所形成,乙相對 於甲做向下運動,若原先地表有一河流由西向 東流,則在斷層處會形成湖泊。 甲 西 東 乙

  19. 答案:C 解析:台灣是因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擠壓 所形成,交界處在花東縱谷,以西是歐亞大陸板 塊,以東是菲律賓海板塊,由於兩板塊仍不時碰 撞,因此台灣島多地震。 菲律賓板塊

  20. 菲律賓板塊

  21. 答案:C 解析:因為是冷鋒,所以X 表示低氣壓中心,中心處 的氣流上升,會形成陰雨的天氣。甲、乙、丙因 為在同一條等壓線上,所以氣壓值均相等。 溫帶氣旋

  22. 圖片來源:龍騰版高二地球科學下冊

  23. 圖片來源:龍騰版高中基礎地球科學

  24. 答案:D 解析:北斗七星的七顆恆星並不是排列在同一平面,因此 各有各的運動方向,所以形狀會隨著時間而變,再 加上地球所在位置也會變,因此很難推測未來的形 狀。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 北指,天下皆 冬。

  25. 中文星名 英文 星名 正式 星名 星等 距離 光年 光譜型 備註 天樞(北斗一) Dubhe α UMa 1.81 123.64 K0Ⅲ 目視雙星 天璇(北斗二) Merak β UMa 2.34 90.41 A1Ⅴ 天璣(北斗三) Phecda γ UMa 2.41 105.65 A0Ⅴ 天權(北斗四) Megrez δ UMa 3.32 78.44 A3Ⅴ 變星 玉衡(北斗五) Alioth ε UMa 1.76 90.93 A0p 特殊星 開陽(北斗六) Mizar ζ UMa 2.23 108.16 A1Ⅴ 目視雙星 搖光(北斗七) Alkaid η UMa 1.9 220.70 B3Ⅴ

  26. 搖光 地球 天權

  27. 案:B 解析:根據表中,高度和溫度的關係,高度愈高溫度會愈 低,所以圖形應該選B。 10公里

  28. 答案:B 解析:砂岩和頁岩都屬於沈積岩層,因此下層岩石砂岩 應該形成較早。整個地質的演進順序應該是頁岩 沈積→礫岩沈積→砂岩沈積→火成岩脈侵入→斷 層形成。化石行成在沈積岩層之中,因此和沈積 岩層屬於同時段,但是無法推斷乙是古生代的 化石,只能推論乙化石的年代較甲化石久遠。 理解:後期發生的地質事件會覆蓋或破壞早期發生的 地質事件: 1、 疊置定律—像是同學在玩心臟病(撲克牌), 早到的礫岩會被晚到的砂岩蓋住。 2、切穿定律—晚發生的斷層將火成岩脈切穿。

  29. 答案:A 解析:化石燃料含有碳氫化合物,燃燒後分別 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其中二氧化碳 屬於溫室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會增加大 氣中的溫室氣體。 何謂溫室效應 (行政院環保署公佈)  地球表面能量主要來自於太陽之輻射,屬於短波的入射波經 大氣吸收、地表及大氣反射後僅剩約49﹪為地表所吸收,此經 地表土壤、水體、植物等吸收後的能量復以長波輻射方式釋出, 一部分為對流層水氣(H2O)及二氧化碳(CO2)吸收,一部分 在平流層為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氟氯碳化物(CFCs)等所吸收,其餘則逸入太空。

  30. 答案:D 解析:當太陽和月球分列在地球兩側時,此時海水所受引力牽扯作用最大,會形成最大的滿潮和乾潮位置。(A)七夕情人節時是上弦月,應該在乙位置。 (B)中秋節是滿月,應該在丙位置。 (C)日食現象時,地球、月球和太陽應該在一直線上,此時月球在地球和太陽中間,所以應該在甲位置上。

  31. 臺中市國教輔導團95 年度 國中組巡迴輔導(2006/11/01) 林真彥輔導員 `95年第二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試題解析地球科學

  32. 答案:C 解析:圖中的高峰處在七月到九月期間,表示夏季雨量多;最低處在十一月到三月處,所以冬季雨量最少。

  33. 答案:A 解析:因為北半球的颱風是逆時鐘旋轉,所以當颱風於甲位置時,東部地區風雨大,西部地區受中央山脈阻隔,所以風雨較小;颱風位於乙位置時,颱風會引進西南氣流,所以西部是迎風面,東部是背風面,造成西部風雨大,而東部的風雨較小。

  34. 11.地球形成之初為熔融狀態,冷卻後依成分不同由11.地球形成之初為熔融狀態,冷卻後依成分不同由 內而外分為甲(地核)、乙(地函)、丙(地殼 )三層,如圖所示,根據浮力原理有關此三層密 度之比較,下列何者正確?(A)甲>乙>丙(B) 丙>乙>甲(C)乙>甲>丙(D)丙>甲>乙 答案:A。 丙 乙 甲

  35. 解析:在地球形成之初為熔融狀態,在冷卻過程中,先析解析:在地球形成之初為熔融狀態,在冷卻過程中,先析 出來的成分為密度較大的鐵、鎳之類的金屬,因萬 有引力集中在地核,最後密度最小的浮在地殼成為 岩石圈。 丙 乙 甲

  36. 答案:B 解析:所謂「地震規模」,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每一個地震只有一個規模值。目前世界上所通用的地震規模,為美國地 震學家芮氏(C. F. Richter)於1935年所創立之芮氏規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