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 十 四 章

第 十 四 章. 治燥剂. 概 述. 一、定义.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凉燥 风寒燥邪 ( 小寒 ) 津凝. 外燥. 轻宣外燥. 温燥 温热燥邪 ( 燥热 ) 津竭. 燥证. 内燥. 滋阴润燥. 二、适应证、分类. 上燥 ( 肺燥阴伤 ) 干咳少痰或咳血. 中燥 ( 胃燥阴伤 ) 口渴 , 呃逆. 下燥 ( 肾亏水虚 ) 消渴 , 咽干 , 便秘. 第一节. 轻 宣 外 燥. 第 三 节. 杏 苏 散. 《 温病条辩 》.

cynd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十 四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 四 章 治燥剂

  2. 概 述 一、定义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3. 凉燥 风寒燥邪(小寒) 津凝 外燥 轻宣外燥 温燥 温热燥邪 (燥热) 津竭 燥证 内燥 滋阴润燥 二、适应证、分类 上燥(肺燥阴伤)干咳少痰或咳血 中燥(胃燥阴伤)口渴,呃逆 下燥(肾亏水虚)消渴,咽干,便秘

  4. 第一节 轻 宣 外 燥 第 三 节

  5. 杏 苏 散 《温病条辩》

  6. 主治 肺失宣降 津液不布 痰: 鼻塞咽干 咳嗽痰稀 外感凉燥证 风寒表证:恶寒,无汗,头微痛 外感凉燥

  7. 配伍 宣降肺气 化痰 桔梗 前胡 枳壳 半夏 陈皮 茯苓 生姜 大枣 甘草 杏仁 苏叶 宣降肺气 化痰止咳 调和 诸药 宣降肺气 轻散凉燥 化痰理气

  8. 应用 应用要点 1.外感凉燥; 2.风寒表证之轻者,兼咳嗽痰多 用方指征 微恶风寒,咳嗽痰稀,舌白或白腻。

  9. 桑 杏 汤 《温病条辩》

  10. 主治 外感温燥证 卫气不利:身热不甚,脉浮数 外感温燥 肺津灼伤: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11. 配伍 轻宣温燥 清热泻肺 豆豉 象贝 沙参 梨皮 栀子 桑叶 杏仁 轻宣透热 清热化痰 养阴润肺 清热泻肺 轻散温燥 宣降肺气

  12.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13. 主治 肺津灼伤 气阴两伤 肺气损伤 温燥伤肺,气津两伤证 卫气不利:头痛身热 外感温燥 气逆而喘,胸膈满闷 口渴,咽干鼻燥 干咳无痰,舌干少苔 脉虚大而数

  14. 配伍 培土生金 清透燥热 人参 益气健脾 石膏 桑 叶 清泄肺热 甘 草 杏仁 枇杷 轻散温燥 宣降肺气 调和 诸药 润降肺气 麦冬 养阴润肺 阿胶 麻仁 滋阴润燥 养阴润肺

  15. 应用 应用要点 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重证的常用方 。现代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失音、慢支、支气管扩张属燥热伤肺,气津两伤者。 用方指征 身热,干咳无痰,气急或喘,口鼻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16. 第二节 滋 阴 润 燥 第 三 节

  17. 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

  18. 提要 1.原书主治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病在肺,源在胃) 2.方从润肺益胃,降逆和中立法 3.现代又用于胃阴不足,胃气失和之证

  19. 配伍意义 麦门冬——重用以滋养肺胃之阴,兼以清热 人参、粳米、大枣、甘草 ——益气补脾,培土以生金 半 夏——少用以降逆和胃,化痰。        肺气上逆者得之,可化其痰;        胃气上逆者得之,可和其胃。 7:1 半夏得麦冬则温而不燥 麦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

  20. 应用范围 1、肺胃阴虚,肺气上逆之证 症见咳吐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等) 2、胃阴不足,胃气上逆之证 症见胃脘隐痛,按之则舒,咽干口燥,恶心或呕吐,舌红苔少,脉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

  21. 临证加减 1、阴伤甚,舌光无苔者: 加北沙参、玉竹、生地等; 2、肺热甚,咳喘甚而苔黄者: 加石膏、黄芩等; 3、胃热甚,渴喜冷饮,苔黄者: 加黄连、知母等。

  22.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23. 主治 肺肾阴虚 虚火上炎 白 喉 上熏咽喉:喉间起白如腐, 不易拭去,咽喉肿痛 外感疫毒 气道受阻: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24. 应用 应用要点 本方为治疗白喉的代表方。也是治疗阴虚兼有燥热(热毒)肺系疾病的常用方。 现代用于治疗咽白喉(白喉轻症)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萎缩性鼻炎属阴虚兼有燥热(热毒)者。 用方指征 咽喉肿痛,鼻干口燥。

  25. 临证加减 ① 白喉:去白芍、贝母、丹皮、薄荷,加连翘、黄芩 (抗白喉合剂) ② 初起兼表证:加葛根、桑叶、银花 ③ 热毒明显:加板蓝根、大青叶、连翘 ④ 燥热明显:加天冬、沙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