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496 Views
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的心理环境 --- 参与体验式全员心理辅导培训研究. 李伟健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 一项重 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E N D
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的心理环境---参与体验式全员心理辅导培训研究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的心理环境---参与体验式全员心理辅导培训研究 李伟健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 一项重 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 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 三、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8)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教师在营造未成年人健康心理环境中的作用 1.教师是学生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他人”
每个学生都需要一个能从个人角度理解和关心他们的友好的成年伙伴。每个学生都需要一个能从个人角度理解和关心他们的友好的成年伙伴。 • 当学生有问题时,他们会求助于那些他们认为合适的人,并且认为能给自己提供最大帮助的人。一般来说,学生会把与他们建立起积极关系的人作为首选的求助者。
研究表明: 小学生一般最初会求助于父母,其次是老师; • 大部分青少年一开始会求助同伴,其次是亲人和老师。
有成就的教师和有成就的辅导或咨询专家一样,都拥有共同的可觉察的特点:有成就的教师和有成就的辅导或咨询专家一样,都拥有共同的可觉察的特点: • 明察学生想法中的本意; • 使教学经验个人化(personalize); • 提供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能够交流与分享想法; • 能与学生及家长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 善于总结个人的学习经验; • 灵活多变; • 敢于接受新思想; • 能向学生示范交流技巧; • 能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2.全员教师参与: 发展性辅导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 咨询员的缺乏与心理咨询需求的不断扩大: 两难问题日趋严重。 • 普通任课教师从事心理辅导工作既是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Myrick, 2003)。 • 有调查发现,我国正在执业的心理医生还不到2000人,平均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而在发达国家里,每1000个人就拥有一个。 •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咨询员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200到1:500之间时——许多有问题的学生都处于想改进却得不到帮助的状况。我们大陆地区目前连每个学校一名专职辅导员都达不到。
二、以教师为基础的辅导 1、美国的教师顾问计划 (teacher advisor program) 2、台湾的三级预防系统 3、香港的学校本位辅导 4、我们:以教师为基础的辅导
1、美国的教师顾问计划(teacher advisor program) • 在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十年里,美国中学辅导中意义最大的发展是以教师为基础的辅导系统(teacher-based programs)的快速出现(Mauk & Taylor,1993)。 • 教师顾问计划是建立在辅导是每个人的责任这个假设的基础上的。 • 缺乏足够的训练有素的咨询员来满足学校的辅导需要,那么以教师为基础的辅导可以看成是学校辅导的一个重要补充(Galassi & Gulledge, 1997)。
2、台湾的三级预防系统 三级预防 对 象: 心理障碍 参与人员:心理辅导员与 精神科医师 二级预防 对 象: 适应困难学生 参与人员:心理辅导员 初级预防: 对 象: 一般学生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王智弘(1998)认为班级辅导是将学校心理辅 导服务普及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 • 罗杰(2003) 称之为教育性的辅导 (instructional guidance) 。
3、香港的学校本位辅导 • 从90年代起,香港的学校心理辅导方式从着重个别学生问题的补救性辅导逐渐转向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性及预防性的学校本位辅导(漆明龙,2002)。 • 学校本位辅导,是指在校长的带领下及学校专职辅导教师的策划和协助下,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讨论,对学生的问题达成共识,并制定一套学校认可的行为标准,通过系列的奖励,鼓励学生沿着积极的方向,改善其行为的辅导(彭永新,1999)。
学校本位辅导模式主要依据辅导专家贺伊特(K.B. Hoyt)提倡的“辅导是一群人的服务”的观点(夏海鹰,2004)。他认为辅导的目的在于“针对着每一个青少年在迈向成熟的途中所必面临的个别抉择与难题,通过全校性的协助以使其潜能得以最大的发展。”这种整体服务模式强调辅导学生不能单靠少数专业辅导员的努力,而应投入全校的力量,班主任要扮演出色的辅导员。此模式重视全体教师的力量,视教师为主要辅导人员(孙少平,2005)。 • 香港教育署分别在1993年和1995年颁发了《学校本位辅导方式工作指引》(一、二),全面向中小学教师推荐这种全校性辅导,并推动学校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孙少平,2005)。
存在的问题: • 多数教师不懂辅导,学生思想工作的实效不高; • 教师全员参与心理辅导的学校较少;广大教师参与辅导的主动性不高; • 教师心理辅导的培训理念与方法落后,所采用的是技术主义培训模式。
Osterman等(1993)的知识分类: • “所倡导的理论”(expoused theories): 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也易受到外界新信息的影 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育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 “所应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 这类知识虽然不易被教师自身意识到,但却直接影响 教育行为,且不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如果采用技术主义培训模式,培训所“所倡导的理论”往往难以有效地转化为教师“所应用的理论”。
三、参与体验式培训:以教师为基础的辅导师资的培养三、参与体验式培训:以教师为基础的辅导师资的培养 1、工作坊是参与体验式培训的主要方式 工作坊(workshop):在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培训者通过与受训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引导受训者内部的人际沟通与经验分享,从而促使受训人员获得心理辅导理念与技能的培训方法。
工作坊的特点 Colangelo, Dustin & Foxley (1985): • 情境性 • 主体性 • 深刻的情感体验 Roosevelt Roads高中在开展工作坊的过程中,发现工作坊改变一些曾经对普通任课教师从事心理辅导工作持反对意见的教职员工。
2、我们的工作坊操作形式 培训过程: • A.问题探究与澄清 • B.情境设置与体验 • C.经验交流与分享 • D.尝试教学与个案处理 • E.心理辅导理念与技能的个性化
举例 • 首先,受训教师学习“心理辅导实质”,紧接着观摩一堂由培训教师施教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 心理辅导活动课一结束,组织学生现场讨论下列问题: 1.“心理辅导课与其他课有什么不同?” 2.“心理辅导课有什么作用?”、“你是否喜欢心理辅导课?为什么?” • 学生退场后组织受训教师分组研讨以下问题: 1.“你认为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其他课有什么不同?” 2.“你观摩心理辅导活动课并听取学生讨论和发言后有什 么体会和感想?” 3“你对心理辅导的实质有何新的见解?”。
其次,受训教师观摩心理辅导的录像课,并说明“这节课的目标、进程,以及体现心理辅导实质的地方”、“这节课没有体现心理辅导实质的地方”、“如果要你设计这堂课你如何重新设计”。受训教师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分组研讨,重新设计后进行说课活动。培训教师结合受训教师研讨的结果讲解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其次,受训教师观摩心理辅导的录像课,并说明“这节课的目标、进程,以及体现心理辅导实质的地方”、“这节课没有体现心理辅导实质的地方”、“如果要你设计这堂课你如何重新设计”。受训教师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分组研讨,重新设计后进行说课活动。培训教师结合受训教师研讨的结果讲解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 再次,受训教师自己设计并施教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培训教师在场听课,听完后当堂提问在场的学生问题(内容同第一步),受训教师聆听后独自反思,然后向培训教师讲解这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思想以及感受。所有受训教师都单独开课后分组研讨存在的问题以及经验感受。 • 最后,受训教师根据工作坊提供的经验,自己整理所学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并与培训教师交流。然后针对自己所教班级里学生的心理问题设计心理辅导专题研究方案,并付诸实施。实施过程中定期召开工作坊,与同事研讨并与培训教师交流。
4、重视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 的关系 5、学校培训环境创设的保障作用
四、效果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來,省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会与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在全省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示范观摩或研讨交流为目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据不完全统计,1000多名中小学生參加了辅导活动课。经现场调查,除有一位初三学生因怕耽误知识学习考不上重点中学而不喜欢心理辅导活动课之外,其余全部学生一致表示十分喜欢心理辅导活动课。下面是部分学生的发言实录。
“我很喜欢心理辅导活动课。因为心理辅导课可以说真心话,可自以发言。可以解决生活上的压力,可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同学更健康。”“我很喜欢心理辅导活动课。因为心理辅导课可以说真心话,可自以发言。可以解决生活上的压力,可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同学更健康。” ——绍兴市某小学四年级女生 “已往上课我们很拘束,不敢发言,气氛深闷,十分疲劳。今天的心理辅导课十分轻松,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谈出自己心中的烦恼,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今天的课对我们的帮助是使我们心情愉快,心理健康,让我们度过幸福的童年生活。” ——金华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
“心理辅导课是帮助我们了解人生,怎么做人的课程,有助于我们广大同学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希望以后能经常开设这样的课程,并建议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课是帮助我们了解人生,怎么做人的课程,有助于我们广大同学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希望以后能经常开设这样的课程,并建议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 ——金华市某中学初二学生 • “其他课上我们感到很拘束,表情很严肃,而且对老师的提问必须准确回答。心理课则比较轻松、活泼,且不留枯燥的作业。心理辅导课可帮助我们认识人生,培养良好的情绪,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减轻身心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温州市某中学高二学生
教师个案 • 韩××,女,副校长 “我以前也参加过2次为期各7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在那两个班上,我只能老老实实的听专家讲课,像一个学生一样认真做笔记。可事后没有太大的感觉和收获。而今天只有一天的时间却让我耳目一新。培训教师与学生、同行之间都有互动。特别是李教授在提问学生之后,学生的回答对我的冲击很大。同时,我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我现在已经有了自己开展心理辅导的想法了。过去的培训往往是“满堂灌”、“一言堂”,而今天的培训才是真正的观摩与研讨。 我是分管学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重在实践,要进行德育科研,就要结合心理辅导工作。心理辅导可以起到思想品德课所起不到的作用。今天印象最深刻的是听学生的发言。李教授向学生提的三个问题本身就很有特色,是其他学科中所看不到的。学生当着全体教师的面说出了心理话,对我的观念冲击很大。也应该让更多的老师来听一听,让更多的领导来听一听。其实我既想听学生的发言,又不敢听,相信许多同行也会有同感。从他们的发言中让我感受到学校确实需要心理辅导,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太简单,甚至有点粗暴。以前听讲座只是按期听听,从来没有学生的发言。 今天是我参加的所有研讨班中最新颖的一次,最像观摩课、研讨会。研讨会就是要把专家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一线教师的需要。”
王,女,小学教师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培训。我感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要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坎,也要接近心理专家。今天的收获很大,以后可以多组织类似的培训,以后的培训与研讨会也应该采取这样的形式。 我以前非常不愿意参加市里要求的心理辅导的两门课的考试,我们只有通过了《人际关系学》、《心理辅导原理》才能拿到心理辅导初级证书。可是我觉得这种考试考出来的有什么用呢?只有自学,没有指导,书里全新的理论与技术,我非常陌生,没有今天所讲的那种“体验”。甚至对什么是“共情”也难以理解,到底怎么样才算共情?今天听了李教授讲了心理辅导实质、提供的案例,还观摩了心理辅导活动课,听了点评,参加了讨论,使我明白了心理辅导的要领。如果没有今天的活动,我怎么接受所谓的“共情”?我现在觉得那两门的考试要参加,但教育局必须为我们提供像今天一样的培训。方局长今天也在,我斗胆直说了。”
“另外,我以前总不明白一个问题。我做了十二年的班主任,我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已经无法计算了,我对学生也非常好。有一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带到小学毕业的,他们对我也非常尊敬,毕业后也常到我家来看我。可是学生除了礼节性问候从来也不说他们生活上的事情,距离感非常大,我心理也很难受,学生怎么就不愿意对我说心理话啊?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学生们都很踊跃的与教师交谈、说心理话,我很羡慕。听了指导教师的点评,我发现要让学生说心理话,教师首先也要这样做。就是刚才所说的“自我暴露”吧。可我也从来没有与学生谈起我自己的内心话。今天这算是有切身的体会了。 我以前参加的研讨会,会上只有专家的报告,没有讨论,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研讨会是专家的事,我们只要听就是了。我现在畅所欲言,可以听学生平时不敢也不愿意讲的话,学到了一些以前闻所未闻的理论与经验,受到很大的鼓舞与震憾,真是终生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