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19 Views
污水处理专业名词. 污水处理专业名词. 一、常规进出水指标 1 、指标内容解释 2 、两组指标的逻辑性 3 、指标相互关系的意义 二、污水处理方法及过程参数解释 1 、污水处理方法简介 2 、污水处理部分工艺指标 三、污水处理厂部分技术经济指标. 常规进出水指标. 1 、常规进出水指标名词解释.
E N D
污水处理专业名词 • 一、常规进出水指标 • 1、指标内容解释 • 2、两组指标的逻辑性 • 3、指标相互关系的意义 • 二、污水处理方法及过程参数解释 • 1、污水处理方法简介 • 2、污水处理部分工艺指标 • 三、污水处理厂部分技术经济指标
1、常规进出水指标名词解释 • ①、COD:COD是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缩写为COD),指用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水中的可氧化物质氧化分解所需要的氧量,用CODcr表示,单位是ppm,即mg/l。COD通常用来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 CODcr和CODMn的区别
②、BOD是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缩写为BOD),指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活动,降解有机物所需氧量,单位是ppm;mg/l。 • 一般有机物20天才能够基本完成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就是说,测定生化需氧量,需要20天,这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做到的。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之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以表示之。BOD5约为BOD20的70%左右。
③、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缩写为S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沉积后易厌氧发酵,使水质恶化。SS包括以下三部分:浮于水面的漂浮物质;悬浮于水中的悬浮物质;沉于底部的可沉物质。
④、酸碱度(pH):pH值等于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7时,污水呈中性;pH<7时,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当pH值超出6~9的范围对,会对人、畜造成危害,并对污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当pH值低于6的酸性污水,对管渠、活性污泥微生物、污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产生腐蚀作用。 • 25℃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c(H+)·c(OH-)=K(W),其中K(W)称作水的离子积常数, 25℃时,K(W)= 1×10^(-14)。离子积常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⑤、氮磷指标 • 总氮(TN): 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 • 氨氮(NH3-N):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 总磷(TP): 总磷是污水中各类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总和。 • 氮磷超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⑥、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是考核厂内消毒设施是否达标的关键。⑥、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是考核厂内消毒设施是否达标的关键。 • 大肠菌群数作为污水被粪便污染程度的卫生指标,原因是:大肠菌与病原菌都存在于人类肠道系统内,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都基本相同;每人每日排泄的粪便中含有大肠菌在数量大大多于病原菌,但对人体无害;由于大肠菌的数量多,且容易培养检验,而病原菌的培养检验十分复杂与困难;因此,常采用大肠菌群数作为卫生指标。水中存在大肠菌,就表明受到粪便的污染,并可能存在病原菌。
2、两组指标的逻辑性 •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而言: • ①、COD>BOD • ②、TN>NH3-N
3、进水指标相互关系的意义 • ①、BOD5/CODcr ②、BOD5/TP=20是进行生物除磷的底限。 以上两组进水指标关系,通常作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依据
二、污水处理方法及过程参数解释 • 1、污水处理 • 城市污水处理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 (一)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通常有: • 物理处理技术:沉淀技术、过滤技术等 • 化学处理技术:中和、加药混凝、离子交换等 • 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氧化分解和厌氧生物发酵技术等 •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其实是以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组合。
(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按流程和处理程序划分: • 预处理工艺:格栅、泵房提升、沉砂处理 • 一级处理工艺:主要是初沉池,可去除50%左右的悬浮物和25%左右的BOD5; • 二级处理工艺:主要为曝气池和二沉池,将大部分污染物变成CO2和H2O。 • 深度处理工艺:混凝沉淀和过滤 • 污泥处理工艺:消化、浓缩、脱水 • 污泥处置:堆肥、焚烧、制砖
(三)污水生物处理 • ①、污水生物处理总体上分为两大类: • 1、人工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悬浮工艺);生物膜法(固着增长工艺) • 2、天然生态处理方法:生物稳定塘、土地处理、湿地系统。
②、活性污泥: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②、活性污泥: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 ③、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与污水处理关系密切的是细菌、藻类、放线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中的某些种类。
④、污水生化处理过程,其实就是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细菌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其生长与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就是污水中大量的污染物质),同时又不断将自身产生的代谢产物排到体外环境中去的过程,细菌在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动中将营养物质消耗掉,也就是污染物质被处理掉的过程。④、污水生化处理过程,其实就是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细菌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其生长与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就是污水中大量的污染物质),同时又不断将自身产生的代谢产物排到体外环境中去的过程,细菌在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动中将营养物质消耗掉,也就是污染物质被处理掉的过程。 • ⑤、活性污泥系统的组成:主要由曝气池、曝气系统、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
1、曝气池内的工艺指标 • a、溶解氧浓度(DO):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主要采用好氧过程,因而混合液中必须保持好氧状态,即混合液内必须维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因为DO是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内的,因此混合液须有足够高的DO值,以保持强大的扩散推动力,将微生物好氧分解所需的氧强制“注入”微生物细胞体内。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控制DO大于2.0mg/L。
b、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混合液中悬浮固体的浓度,常用MLSS表示,MLSS可以近似表示曝气池内活性微生物的浓度,这是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当入流的BOD5增高时,一般应提高MLSS,即增大曝气池内的微生物量,去处理增多了的有机污染物。b、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混合液中悬浮固体的浓度,常用MLSS表示,MLSS可以近似表示曝气池内活性微生物的浓度,这是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当入流的BOD5增高时,一般应提高MLSS,即增大曝气池内的微生物量,去处理增多了的有机污染物。 • c、混合液的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为MLSS的有机部分,MLVSS值较MLSS接近活性微生物浓度。
d、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 曝气池实际停留时间:Ta= Va/(Q+Qr), • 曝气池名义停留时间:Ta= Va/Q; • (Va:曝气池容积;Q:进水量;Qr:回流污泥量) • 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的曝气池名义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6—9小时
e、活性污泥有机负荷: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要保证一定的处理效果所能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e、活性污泥有机负荷: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要保证一定的处理效果所能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 • F/M= Q*BOD5/MLVSS*Va • (F:代表食物,即有机污染物;M:活性微生物量;Q:进水量;Va:曝气池容积) •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F/M值一般在0.2—0.4kgBOD5/(kgMLVSS·d)之间; • F/M较大时,由于食物较充足,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增长速率较快,有机物被去除的速率也较快,但此时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可能较差;反之,F/M较小,由于食物不大充足,微生物增长速率较慢,或基本不增长,甚至可能减少,此时有机物被去除的速率也必然较慢,但这是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往往较好。
f、污泥沉降比(SV30):指曝气池的混合液在100ml的量筒中,静置30分钟后,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之比,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和浓缩性能的一个指标。f、污泥沉降比(SV30):指曝气池的混合液在100ml的量筒中,静置30分钟后,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之比,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和浓缩性能的一个指标。 • g、污泥的体积指数(SVI30):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静置30分钟后,1g活性污泥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 • SVI30= (SV30/MLSS)×10000 • SVI既是衡量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也是衡量污泥吸附性能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SVI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但吸附性能越好;反之SVI越小,沉降性能越好,而吸附性能越差。一般认为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SVI值在100左右时,综合性能最好。 • h、泥龄(SRT):指活性污泥在整个系统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2、二沉池工艺指标 • 1、二沉池水力表面负荷:Q/AC • (Q为入流污水量,Ac为二沉池的表面积) • 对于一定的活性污泥,二沉池的水力表面负荷越小,固液分离效果越好,出水约清澈;实际取值取决于污泥的沉降性能。 • 2、泥位和泥层厚度: • 泥位:指泥水界面的水下深度。 • 污泥层厚度不超过泥位的1/3。
三、污水处理厂的技术经济指标 • 1、去除率量和去除率 • 以BOD5为例: • 去除量:MBOD=Q*(BODi-BODe) • 去除率:(BODi-BODe)/BODi • 排放量:Q*BODe • (BODi为进水BOD5浓度, BODe为出水BOD5浓度,Q为处理水量)
2、污泥泥饼量 • ①、泥饼量:每万立方米污水1~2 t·D.S. ; (DS为绝干污泥) • ②、污泥与含水率的关系:污泥量与含固率成反比。 • 3、出水水质达标率 • 4、电耗指标:指全厂每天消耗的总电量与出水处理量之比,一般情况下,二级污水处理厂用电单耗为处理每立方米污水0.15~0.28 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