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第六章 混 凝

第六章 混 凝. 6 . 1 混凝机理. 6.1.1 基本概念 混凝: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称为混凝,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 凝聚: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凝聚。 絮凝:脱稳胶体相互聚集称为絮凝。 混凝过程涉及:①水中胶体的性质;②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③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6.1.2 水中胶体的稳定性 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胶体稳定性分“动力学稳定性”和“聚集稳定”两种。 动力学稳定性: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强,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强。

cyb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混 凝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混 凝

  2. 6.1混凝机理. 6.1.1 基本概念 • 混凝: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称为混凝,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 • 凝聚: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凝聚。 • 絮凝:脱稳胶体相互聚集称为絮凝。 • 混凝过程涉及:①水中胶体的性质;②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③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3. 6.1.2 水中胶体的稳定性 • 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 胶体稳定性分“动力学稳定性”和“聚集稳定”两种。 • 动力学稳定性: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强,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强。 • 聚集稳定性包括:①胶体带电相斥(憎水性胶体);②水化膜的阻碍(亲水性胶体) • 在动力学稳定性和聚集稳定两者之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胶体颗粒的双电层结构见图6-1。 • 滑动面上的电位:称为电位,决定了憎水胶体的聚集稳定性。也决定亲水胶体的水化膜的阻碍,当ξ电位降低,水化膜减薄及至消失。

  4. 6.1.3 DLVO理论 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于排斥能与吸引能,分别由静电斥力与范德华引力产生。 排斥势能:ER-1/d2 吸引势能:EA-1/d6(有些认为是1/d2或1/d3) 由此可画出胶体颗粒的相互作用势能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见图6-2。当胶体距离x<oa或x>oc时,吸引势能占优势;当oa <x< oc时,排斥势能占优势;当x=ob时,排斥势能最大,称为排斥能峰。 胶体的布朗运动能量Eb=1.5kT,当其大于排斥能峰时,胶体颗粒能发生凝聚。 以上称为DLVO理论,只适用于憎水性胶体,由德加根(derjaguin)、兰道(Landon)(苏联,1938年独立提出〕,伏维(Verwey)、奥贝克(Overbeek)(荷兰,1941年独立提出)。

  5. 6.1.4 硫酸铝在水中的化学反应 硫酸铝Al2(SO4)·18H2O溶于水后,立即离解出铝离子,通常是以[Al(H2O)6]3+存在,但接着会发生水解与缩聚反应,形成不同的产物。产物包括:未水解的水合铝离子、单核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氢氧化铝沉淀等。各种产物的比例多少与水解条件(水温、pH、铝盐投加量)有关,见图6-3

  6. 6.1.5 混凝机理 1.电性中和作用机理 电性中和作用机理包括压缩双电层与吸附电 中和作用机理,见图6-4。 (1)压缩双电层 加入电解质加入,形成与反离子同电荷离子,产生压缩双电层作用,使ξ电位降低,从而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产生凝聚作用。 压缩双电层机理适用于叔采-哈代法则,即:凝聚能力离子价数6。 该机理认为电位最多可降至0。因而不能解释以下两种现象:①混凝剂投加过多,混凝效果反而下降;②与胶粒带同样电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也有良好的混凝效果。

  7. (2)吸附-电性中和 这种现象在水处理中出现的较多。指胶核表面直接吸附带异号电荷的聚合离子、高分子物质、胶粒等,来降低电位。其特点是:当药剂投加量过多时,电位可反号。 2.吸附架桥 吸附架桥作用是指高分子物质和胶粒,以及胶粒与胶粒之间的架桥,架桥模型示意见图6-5。 高分子絮凝剂投加后,通常可能出现以下两个现象: ①高分子投量过少,不足以形成吸附架桥; ②但投加过多,会出现“胶体保护”现象,见图6-6;

  8. 3.网捕或卷扫 金属氢氧化物在形成过程中对胶粒的网捕与卷扫。所需混凝剂量与原水杂质含量成反比,即当原水胶体含量少时,所需混凝剂多,反之亦然。

  9. 6.1.6 硫酸铝的混凝机理 不同pH条件下,铝盐可能产生的混凝机理不同。何种作用机理为主,决定于铝盐的投加量、pH、温度等。实际上,几种可能同时存在。 pH<3 简单的水合铝离子起压缩双电层作用; pH=4~5 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 pH=6.5-7.5 氢氧化铝起吸附架桥;

  10. 6.2 混凝剂和助凝剂 6.2.1 混凝剂 混凝剂应符合以下要求:①混凝效果好;②对人体无危害;③使用方便;④货源充足,价格低廉。 目前混凝剂的种类有不少于200-300种,分为无机与有机两大系列,见表6-1。 与硫酸铝相比,三氯化铁具有以下优点:①适用的pH值范围较宽;②形成的絮凝体比铝盐絮凝体密实;③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效果优于硫酸铝;④但三氯化铁腐蚀性较强。 硫酸亚铁一般与氧化剂如氯气同时使用,以便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

  11. 聚合氯化铝又称为碱式氯化铝或羟基氯化铝,性能优于硫酸铝。其成分取决于羟基与铝的摩尔数之比,通常称之为碱化度B,按下式计算: 聚合铁包括聚合硫酸铁与聚合氯化铁,目前常用的是聚合硫酸铁,它的混凝效果优于三氯化铁,它的腐蚀性远比三氯化铁小。

  12. 表6-1 常用的混凝剂

  13. 6.2.2 助凝剂 助凝剂:凡能提高或改善混凝剂作用效果的化学药剂可称为助凝剂。助凝剂可以参加混凝,也可不参加混凝。广义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酸碱类:调整水的pH,如石灰、硫酸等; ②加大矾花的粒度和结实性:如活化硅酸(SiO2 nH2O)、骨胶、高分子絮凝剂; ③氧化剂类:破坏干扰混凝的物质,如有机物。如投加Cl2、O3等。

  14. 6.3 凝聚动力学 6.3.1 基本概念 混凝动力学:研究颗粒碰撞速率属于混凝动力学范畴。 颗粒相互碰撞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颗粒在水中的布朗运动;在水力或机械搅拌所造成的流体运动。 异向絮凝:由布朗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由水力或机械搅拌所造成的流体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同向絮凝

  15. 6.3.2 异向絮凝 颗粒的碰撞速率可按下式计算: (6-1) 式中:DB: 布朗运动扩散系数, T为温度,为水的运动粘度,为水的密度; 因此: (6-2) 故Np只与颗粒数量和水温有关,而与颗粒粒径无关。但当颗粒的粒径大于1m,布朗运动消失。

  16. 6.3.3 同向絮凝 1.层流理论 层流条件下颗粒的碰撞示意见图6-7。 颗粒的碰撞速率按下式计算: (6-3) 在被搅动的水流中,考虑一个瞬间受煎而扭转的隔离体, 见图6-8。设在时间 内,隔离体扭转了 角度,于是角速度 为: (6-4)

  17. 转矩 为: (6-5) 于是单位体积水所耗功率p为: (6-6) 由于 ,故 (6-7)

  18. 当采用机械搅拌时,p由机械搅拌器提供。当采用水力絮凝池时,p应为水流本身所消耗的能量,由下式决定: (6-8) 则采用水力絮凝池时, (6-9)

  19. 2.同向紊流理论 同向紊流理论: ①外部施加的能量形成大涡旋;②大涡旋将能量输送给不涡旋;③小涡旋将能量输送给更小的涡旋;④只有尺度与颗粒尺寸相近的涡旋才会引起颗粒碰撞; (6-10) 式中,紊流扩散系数 , 为相应于尺度的脉动速度,为 (6-11) 故 (6-12)

  20. 3.混凝控制指标 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至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工艺上总称混凝过程。相应设备有混合设备和絮凝设备。 混合(凝聚)过程:在混合阶段,对水流进行剧烈搅拌的目的主要是使药剂快速均匀分散以利于混凝剂快速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平均G=700~1000s-1,时间通常在10~30s,一般<2min散药剂,此阶段,杂质颗粒微小,同时存在颗粒间异向絮凝。 絮凝过程 :在絮凝阶段,主要靠机械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故以同向絮凝为主。同向絮凝效果不仅与G有关,还与时间有关。在絮凝阶段,通常以G值和GT值作为控制指标。 平均G=20-70s-1, GT=1~104-105 随着絮凝的进行,G值应逐渐减小。

  21. 6.4 影响水混凝的主要因素 6.4.1 概述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 ①原水性质,包括水温、水化学特性、杂质性质和浓度等; ②投加的凝聚剂种类与数量; ③使用的絮凝设备及其相关水力参数。

  22. 6.4.2水温影响 水温低时,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絮凝颗粒细小、松散,凝聚效果较差。其原因有: ①无机盐水解吸热; ②温度降低,粘度升高――布朗运动减弱; ③水温低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凝聚; ④水温与水的pH值有关

  23. 6.4.3水的pH和碱度影响 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与混凝剂种类有关。 混凝时最佳pH范围与原水水质、去除对象等密切有关。 当投加金属盐类凝聚剂时,其水解会生成H+,但水中碱度有缓冲作用,当碱度不够时需要投加石灰。 石灰投量按下式估算: [CaO]=3[a] – [x] + [δ] (6-13) 式中[CaO]:纯石灰CaO投量,mmol/L; [a]:混凝剂投量,mmol/L; [x]:原水碱度,按mmol/L,CaO计;[δ]:保证反应顺利进行的剩余碱度,一般取0.25~0.5mmol/L(CaO)。一般石灰投量通过试验决定。

  24. 6.4.4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影响 杂质浓度低,颗粒间碰撞机率下降,混凝效果差。可采取的对策有: ①加高分子助凝剂; ②加粘土 ③投加混凝剂后直接过滤 如果原水悬浮物含量过高,为减少混凝剂的用量,通常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如黄河高浊度水常需投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作为助凝剂。

  25. 6.5 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 6.5.1 混凝剂的溶解和溶液配制 溶解池容积W1: W1=(0.2~0.3)W2(6-14) 式中W2为溶液池容积。 (6-15) 式中:W2——溶液池容积,m3 Q——处理的水量 m3/ h 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c——溶液浓度,一般取5%~20% 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26. 6.5.2 混凝剂投加 混凝剂投加设备包括计量设备、药液提升设备、投药箱、必要的水封箱以及注入设备等。。 1.计量设备 计量设备有: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苗嘴;计量泵等。 2.投加方式 (1)泵前投加 :安全可靠,一般适用取水泵房距水厂较近者,图中水封箱是为防止空气进入,见图6-9。。 (2)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适用取水泵房距水厂较远者,安全可靠,但溶液池位置较高,见图6-10。 (3)水射器投加: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溶液池高度不会受太大限制,但效率低,易磨损,见图6-11。 (4)泵投加:不必另设计量设备,适合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有利于药剂与水混合,见图6-12。

  27. 6.5.3 混凝剂投加量自动控制 1.数学模拟法 对于某一特定水源,可根据水质、水量建立数学模型,写出程序交计算机执行调控。采用数学模型实行加药自动控制的关键是:必须要有前期大量而又可靠的生产数据,才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生产的数学模型。适用特定原水条件,水质仪表多,投资大。

  28. 2.现场模拟试验法 采用现场模拟装置来确定和控制投药量是较简单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模拟装置是斜管沉淀器,过滤器或两者并用。原水浊度低时,常用模拟过滤器,原水浊度高时可用斜管沉淀器或过滤器串联使用。此法存在反馈滞后现象,模拟装置与生产设备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与实验室相比,更接近实际情况。

  29. 3.特性参数法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复杂,在某种情况下、某一特性参数是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这一因素的变化反映了混凝程度的变化。流动电流检测器法和透光率脉动法属于特性参数法。

  30. 流动电流是指胶体扩散层中反离子在外力作用下随着流体流动而产生的电流。此电流与胶体ξ电位有正相关关系。混凝后胶体ξ电位变化反映了胶体脱稳程度。优点是控制因子单一;投资低,操作简单;控制精度较高。缺点是投药量与流动电流很少相关。流动电流是指胶体扩散层中反离子在外力作用下随着流体流动而产生的电流。此电流与胶体ξ电位有正相关关系。混凝后胶体ξ电位变化反映了胶体脱稳程度。优点是控制因子单一;投资低,操作简单;控制精度较高。缺点是投药量与流动电流很少相关。 透光率脉动法是利用光电原理检测絮凝聚颗粒的变化,达到混凝在线连续控制的新技术。优点是因子单一,不受混凝机理或品种的限制,不受水质限制。

  31. 6.6 混凝设备 6.6.1 混合设备 1.水泵混合 投药投加在水泵吸水口或管上。混合效果好,节省动力,各种水厂均可用,常用于取水泵房靠近水厂处理构筑物的场合,两者间距不大于150m。

  32. 2.管式混合 管式静态混合器:流速不宜小于1m/s,水头损失不小于0.3~0.4m,简单易行,见图6-13。 扩散混合器,是在管式孔板混合器前加一个锥形帽,锥形帽夹角90°。顺流方向投影面积为进水管总截面面积的1/4,开孔面积为进水管总截面面积的3/4,流速为1.0~1.5m/s,混合时间2~3s。节管长度不小于500mm。水头损失约0.3~0.4,直径在DN200~DN1200,见图6-14。

  33. 3 机械混合 在池内安装搅拌装置,搅拌器可以是桨板式、螺旋桨式或透平式,速度梯度700~1000s-1,时间10~30s以内,优点是混合效果好,不受水质影响,缺点是增加机械设备,增加维修工作。

  34. 6.6.2 絮凝设备 1.隔板絮凝池 隔板絮凝池分往复式和回转式,见图6-15与图6-16。 隔板絮凝池的水头损失由局部水头和沿程水头损失组成。往复式总水头损失一般在0.3~0.5m,回转式的水头损失比往复式的小40%左右。 隔板絮凝池特点:构造简单、管理方便,但絮凝效果不稳定,池子大。适应大水厂。 隔板絮凝池的设计参数:

  35. ①流速:起端0.5-0.6m/s,末端0.2-0.3m/s段数:4~6段;①流速:起端0.5-0.6m/s,末端0.2-0.3m/s段数:4~6段; ②转弯处过水断面积为廊道过水断面积的1.2~1.5倍; ③絮凝时间:20~30min; ④隔板间距:不大于0.5m,池底应有0.02~0.03坡度直径不小于150mm的排泥管; ⑤廊道的最小宽度不小于0.5m; ⑥各段的水头损失 ,总水头损失

More Related